歷時5年,這個文學愛好者創作出《巫鹽天下》詮釋巫文化、鹽文化

2020-12-15 上遊新聞

為什麼三峽地域會存在以「巫山龍骨坡人」為代表的眾多古人類生存遺址?為什麼大溪文化遺址層的考古發掘中,會發明動輒成百上千斤的魚骨頭?這些問題在巫溪本土文學愛好者唐文龍的新書《巫鹽天下》中均有答案。

1月10日,我市第一本全面講述巫鹽文化的文化散文《巫鹽天下》正式首發。這是巫溪本土文學愛好者唐文龍創作的長篇散文,由重慶出版集團出版。書中首次提出了「巫鹽古道」是中國版圖腹心地帶文明大通道的概念。為了證明這一概念,作者從2013年開始,用5年多時間,翻閱了大量文獻進行系統論證,這也是目前對三峽巫鹽文化和鹽道文化最系統、最完整闡釋的學術研究著作。

歷時5年完成作品撰寫

唐文龍表示,真正動心思寫一本關於巫文化、鹽文化的書,還是在2013年。

「創作這本書(《巫鹽天下》)的靈感來源,這與我本身的工作性質有很大的關係」。唐文龍坦言,因為長期在巫溪縣委宣傳部門工作,平均每年他都需要接待十餘批來自陝西、湖北,甚至更遠地方的學者、作家,陪著來到寧廠這個已經破敗的古鎮。「最初的靈感來自於他們望向鹽泉的眼神給予我的感動。」

唐文龍表示,見到鹽泉後,他們很多人合十的手掌在顫抖,眼中熱淚翻滾。他們說,那是他們祖祖輩輩吃過的食鹽誕生地,是需要焚香朝拜的。「他們到了寧廠寶源山鹽泉後,雙手合十,頂禮膜拜,其虔誠的態度讓人震驚。」唐文龍介紹,對方都說他們的祖輩都吃著寶源山鹽泉產出的鹽,不少人的祖輩還是挑夫,一生都在鹽道上穿梭,因此,他們來到寶源山鹽泉,都有「尋根」之意。那份近乎宗教信仰者朝聖的方式,望著這孔上古鹽泉,莊嚴凝重,虔誠的態度,感染著唐文龍,也激發著他的研究欲望。「當時我就在想,外地的學者都虔誠膜拜,喝著古寧河水長大的我們中間,當有為之有所作為的人,迫使自己執筆而書。」

在更加深入地進行系統了解後,唐文龍有了新的發現,「以寶源山鹽泉為代表,整個三峽鹽源頭髮散出去的古道,背後蘊藏的文化內涵大得讓人震驚,幾乎貫穿了整個亞洲人類發展史。」

唐文龍認為,如果通過「巫」「鹽」這兩種分別代表最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媒介延伸出的「巫鹽古道」為紐帶,很多神秘現象都能得到解釋,很多發展過程都能一一捋清。比如,為什麼三峽地區會存在以「巫山龍骨坡人」為代表的眾多古人類生存遺址?為什麼大溪文化遺址層的考古發掘中,會發現動輒成百上千斤的魚骨頭?他認為,這都是因為「鹽」的存在,在大溪文化遺址裡發現大量魚骨,說明這一區域的古人類,在距今5000—6000年的時候,已經能夠熟練運用食鹽來對魚肉進行防腐處理。

正是基於這樣一些思考和好奇,唐文龍開始創作這本《巫鹽天下》,並從2013年開始收集資料,2018年方成書。

找資料、尋依據成最大困難

「書到用時方恨少。」唐文龍表示,在孕育這部作品時,他共花費了5年多的時間,搜集與「巫鹽」有關的資料、史書、文獻超過了500餘萬字,僅是購買的與「巫鹽」有關的書籍就有60餘冊。「我們這代人,古文基礎相對較弱。可海量的文字資料,基本都是文言文,令人費解。這些都需要去請教專家學者,但最難的,還是「巫鹽文化」涉及到很多學術問題,海量的資料匯聚,不同領域的專家對「巫鹽文化」的學術論斷也不統一。」

唐文龍舉例說,杜甫寫了很多關於鹽的詩句,他是否也到過巫溪?自己翻閱了大量文獻資料,都無法證明杜甫是否到過大寧鹽廠,但在清人恩成修、劉德銓收錄的《夔州府志大寧文藝志》裡,收錄的38首詩中,杜甫所寫關於鹽的詩就有14首,比例之大讓人稱奇。古人把杜甫的這麼大比例的詩收錄在有關巫溪的章節裡,肯定有一些未解的原因。然後他繼續考證,在劉德銓所纂的資料裡顯示,詩詞大多來自明代大學者楊慎的《全蜀藝文志》。楊慎是明代文學大家,深知撰寫志書是傳給後世之人所讀,所以自當謹慎,收錄這麼多杜甫的詩在大寧縣(今巫溪縣)自有他們的依據,但其中奧妙到底是什麼,也算是一個謎,無法弄清。「但諸如此類的一些情況,都需要找出一定的依據。」

用語輕鬆 讀著不累

「丫頭端著木盆,沿著石板街下到後溪河裡。河水流過白嫩的腳踝,也流過圓圓的卵石。河水清清,歌聲輕輕。這歌對著流水而唱,對著大山而唱,對著彎彎曲曲的鹽道而唱。曲還是那些老曲兒,歌詞卻是丫頭隨心而吟,那是只有丫頭才懂的詞義,只有丫頭才懂的情懷。」「鹽道上有苦也有樂,小夥兒嗓子好,苦能來一曲,樂也能來一曲。鹽民們辛苦,山林中寂寞,來首山歌,一為壯膽,二為娛樂。於是,更多的文化,就在這山歌民謠中傳承。流傳文脈的,有星光閃耀的文化大師,更有默默無聞的山野村夫。」……在《巫鹽天下》中,唐文龍以自己擅長的散文手法,將散文寫作和學術研討結合起來,給人以輕鬆、靈動、鮮潤的閱讀體驗。他用人物間的對話和不斷變幻的場景來修復巫風的洋洋大觀,畫面感隨處可見,學術撰著之嚴肅與文字表達之優美相映成趣。

關於以寶源山鹽泉為代表的整個三峽諸鹽,包括整個鹽道,其實也有其他學者在研究。但為什麼他們的東西很少有人去讀,更少有人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出來?在唐文龍看來,就是因為學術性的表述方式太生硬,太機械化,去讀它們的人,始終只能是一些所謂的「學者」。文化是需要傳播的於是,他運用了散文這種文體,用散文的筆觸來把有關巫文化、鹽文化的故事講述出來,把一些學術理論分析出來,給讀者最大的一個好處是:讀著不累。「無論詩歌、散文,還是小說,或者其他文體,讓讀者愉快的閱讀,輕鬆的閱讀,享受的閱讀,在拋開那些高深的文學理論之外,應該是最簡單樸素的文學要求了。」唐文龍說。

上遊新聞記者 陳竹

相關焦點

  • 5年探訪三峽鹽源 重慶首本巫鹽文化著作引熱議
    羅嘉 攝   人民網重慶6月25日電 25日,由重慶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巫溪縣委宣傳部共同舉辦的長篇文化散文《巫鹽天下》研討會在重慶市文聯舉行。   據了解,《巫鹽天下》系巫溪本土作家唐文龍歷時5年創作的文學作品,也是重慶第一本講述巫鹽文化的長篇散文著作。
  • 巫溪本土作家唐文龍新書《巫鹽天下》發售 系重慶首本講巫鹽文化
    重慶第一本講述巫鹽文化的論著據了解,《巫鹽天下》是巫溪本土作家唐文龍創作的長篇散文,由重慶出版集團出版,這也是重慶第一本講述巫鹽文化的論著。書中首次提出了「巫鹽古道」是中國版圖腹心地帶文明大通道的概念。
  • 大咖就是大咖,文學愛好者還是文學愛好者
    這個時代給了我這樣的文學寫作愛好者一個機會,就是能和許多寫作界的大咖同場競技的機會,我在幹活掙錢的同時,我也可以擠出一點時間,寫點東西,拿到網上發表,也想爭一點流量,賺一點點擊量,分一點關注的眼神,也想立足於寫作空間裡的一個位置,我也想勵志一些,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 王澍團隊歷時5年創作建築版《富春山居圖》
    本報訊 (駐富陽記者 駱炳浩 通訊員 徐磊柴惠琴)王澍獲普利茲克獎後所創作的最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富春山館(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三館合一」項目),歷時5年精心打造,終於竣工。昨天下午,富陽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公望美術館將率先於9月23日開館,並在開館當日舉辦「山水宣言」展覽。
  • 《天下3》視聽盛宴來襲!音樂巨匠巖代太郎詮釋古典情懷
    縱觀國內遊戲行業,論證起網遊音樂,網易所有自主研發的遊戲產品的音樂都非常出眾,《天下3》的遊戲音樂作為其中的代表,被玩家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詮釋、傳播。  說起《天下3》,相信很多喜愛這款遊戲的玩家不會陌生,這款遊戲從數值玩法設定到跌宕起伏的劇情體驗,遊戲的方方面面都做得非常有特色,玩家在各個不同場景感受到的晝夜交替變化也相當吸引人。
  • 金城名家為文學愛好者充電 蘭州市第二屆文學提高班舉辦
    我對文學有著自己的追求,希望通過此次學習更好地完善自己,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這是我市青年詩人樹賢在參加蘭州市第二屆文學提高班開班暨《永登文化遺產》《莊浪河新歌》首發式活動後的感受。3天時間,5位文學界大咖、近五十位文學創作者及愛好者在美麗的吐魯溝進行學習、交流。
  • 時代進程的文學檔案——從小說創作看40年文學發展軌跡
    從文壇內外更為看重的小說創作來看,在「傷痕文學」率先登場亮相之後,小說創作就如同破閘而出的滾滾洪流奔騰不息,並在不同時期掀起新的創作浪潮,引領著文學整體上披荊斬棘、奮勇向前。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2012年10月12日《光明日報》5版刊發報導《「中學西漸」過程中一個醒目路標——文學界熱議莫言榮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雷達表示,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走向成熟、自我完善的一個象徵。同時,莫言的獲獎是多年來中外文化交流特別是文學交流的一次開花結果。
  • 文學創作的歲月會是激情燃燒的過程
    在日益發展的當代,文學似乎顯得有些蒼白,甚至是有些無奈。一些相當好的、影響力大的精品越來越小, 文學徘徊不前的低迷狀態已經引起了各級組織和廣大文學愛好者的高度重視和關注。我不敢就文學評頭論足,更不敢對文學創作說三道四,但是,我願以一個文化圈內人從愛護文學的角度發表點淺見。
  • 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如何守正創新出精品
    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如何推陳出新?範小青、範穩、弋舟等7位作家,就現實主義及文學創新等話題展開討論。  問:近年來,文學創作湧現出現實主義熱潮。相比以往,當下的現實主義創作呈現哪些新特點?  付秀瑩:作家更關注時代主題,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新鄉土題材以及教育、醫療、生態環保題材和目前的人民戰疫題材等,都與時代生活發生著更直接、更密切的血肉關聯。
  • 父子歷時25年 譯成美國巨著《近代文學批評史》
    父子歷時25年 譯成美國巨著《近代文學批評史》 新華網上海11月26日專電(記者孫麗萍)復旦大學英美文學教授楊豈深與兒子楊自伍兩代翻譯家歷時25年,翻譯完成了八卷本、350餘萬字的美國比較文學巨著《近代文學批評史》。
  • 讓世界看到你的創作首屆「掌閱文學創作大賽」將啟動
    近一兩年來,新一代文學作品正快速地影響人們的生活,不僅在出版書籍與移動閱讀領域,而且在電影院、電視臺、視頻網站我們都可以看到由各種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作品。在這種大潮下,年輕人不僅能夠看各類文學作品和相關影視劇,也能夠找到平臺來發揮自己的創作想法和熱情。
  • 莫讓「寫作神器」毀了文學創作
    以之觀照時下的文學創作尤其是網絡文學寫作,竟有幾分一語成讖的魔力。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種種寫作軟體橫空出世,在淘寶網上搜索「寫作神器」和「自動寫作軟體」,竟能找到數百種之多。而使用自動寫作軟體在網文界已是許多人知而不言的秘密。早在2015年就有讀者爆料,某知名網絡小說是使用寫作軟體拼湊出來的。
  • 大學習、大宣講、大創作:李朝全來榕講授文學創作的奧秘
    講座現場(繆羅建 攝)李朝全,生於福建仙遊,北京大學文學碩士、歷史學學士,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繆羅建 攝)東南網12月10日訊(本網記者 蔡麗潔)近日,應福建省文學院邀請,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李朝全做客福州,為廣大文學愛好者解讀「文學創作的奧秘」。
  • 這種觀點可以休了:不懂格律就別寫詩,水準不夠就不要搞文學創作
    最近兩年以來,參與各類跟文學創作、網絡文學創作和研究有關的會議、活動,尤其是研討會,經常或公開,或研討,或私下中發現,總有少數與會者,尤其是文學評論者,發出這樣的一種聲音。他們說,要為文學創作設置門檻。我聽了,內心一震,還是非常尊敬地問道:某老師,你這個說法,是本意嗎?就是指,搞文學創作,設置門檻,水準不夠的,就不要進行文學創作,你確定?
  • 歷時3年寫完《他鄉》她如何拿下丁玲文學獎?
    《他鄉》是付秀瑩歷時3年完成的一部長篇小說。對她而言,這是花費多年積累的生活經驗打磨出的作品,而女主角翟小梨,也代表著自己所了解的一部分青年知識女性。「替她們說出肺腑之言」《他鄉》講述了知識女性翟小梨的故事。付秀瑩。受訪者供圖翟小梨來自芳村,家境並不好,但她憑藉自己的天資和勤奮,一路努力往前走。
  • 《從零開始創意寫作》:從文學愛好者到作家的成長之路
    創意寫作如今在中國也正在興起中,尤其是藉助於網際網路的傳播,讓普通大眾也有機會參與到文學創作活動中來。許多創作者的作品在網絡上一炮而紅,又被改編成影視劇大獲成功。這讓更多文學愛好者想要學會創意寫作,也成為一名成功的作家。
  • 繽紛斑斕的文學景觀——2020年文學創作成就一瞥
    作者:梁鴻鷹(文藝報總編輯、文學評論家)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這一極不平凡的年份裡,中國文學所呈現的樣貌令人驚豔,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在提升原創品質的路途上,在擴大文學傳播覆蓋的徵戰中,人們看到,從耄耋之年的老者,到意氣風發的中青年,從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到兒童文學、少數民族文學、翻譯文學,都無不顯現出充沛的活力,為滿足當今人們的精神需求
  • 名刊大家建議文學創作別太「焦慮」
    1月5日,很多甘肅人的朋友圈被「寫一首情詩給蘭州」刷屏了,近30位著名詩人、作家相約金城蘭州,展開10場交流活動的消息振奮了甘肅文學界,一位文學愛好者在朋友圈這樣寫到。自此,以「寫一首情詩給蘭州」為名,「詩意蘭州」就成為甘肅本土文學在國內文學創作領域、詩歌領域一個獨特的標籤而存在,將引領本土文學,尤其是詩歌創作的發展。
  • 第二屆「小作家杯」 全國校園文學創作大賽啟事,2021年6月30日截稿
    為進一步激發廣大熱愛生活、熱愛文學的老師(含成人)及學生(含中職生),促進和繁榮校園文學,培養和挖掘更多文學新人,展示中國校園文學創作的新生力量,由廣東省小作家協會、《少男少女》雜誌社主辦「第二屆『小作家杯』全國校園文學創作大賽」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