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擔心 「乾性溺水」不是你想的那樣

2020-12-22 中安在線網站

  中安在線訊 據阜陽新聞網報導,天氣熱了,又到孩子們扎堆遊泳的季節。最近,公眾號「英國那些事兒」發了篇名為《小男孩遊泳回來一周之後離奇死亡》的文章,嚇壞朋友圈裡的各位家長。文章提醒家長要小心乾性溺水。何為乾性溺水,真有那麼可怕嗎?潁州晚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據該文章講,美國4歲的小男孩Delgado與父母去遊泳,晚上回家後就說肚子疼,幾天之後上吐下瀉,肩膀也疼,一個星期後,送到醫院救治,醫生表示太晚了,孩子救不活了。

  之後給出了一個結論:乾性溺水。文章解釋了乾性溺水是如何發生的:在小孩遊泳時,水沒進入肺部。當他們在水裡呼吸的時候鼻子和嘴巴吸入水,喉部緊急收縮發生痙攣,導致呼吸困難。這種痙攣現象會一直存在,並造成孩子的窒息死亡。

  潁州晚報記者通過百度搜索後發現,有關報導在網絡上並非首次出現。去年這個時候,有新聞報導稱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名10歲小男孩,遊泳後回家感覺很困,沒想到上床後便一睡不起,搶救無效後發現乾性溺水。同樣是去年,在國內,武昌一名6歲男孩,離開泳池後因為相同的原因死亡。

  針對這個讓人恐怖的消息,潁州晚報記者採訪了市二院急診科副主任趙玉。

  趙玉說,醫學上的確有乾性溺水這一說法,但根據網絡描述,文中的小男孩並非死於乾性溺水。乾性溺水是指肺部沒有進水或者少量進水,進水量不足以影響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而溺亡的主要原因是喉頭痙攣、聲門關閉、腦部缺氧致腦水腫,最終導致心律失常,心跳停止,它所造成的結果同溼性淹溺一樣,但乾性溺水的發生率極低。

  「乾性溺水者當場就會死亡,不可能拖好幾天甚至一星期。」趙玉說,他沒有看過具體的帖子,如果事件屬實的話,只能推測孩子是吸入性肺炎導致死亡。「可能是遊泳時吸入了有害異物,導致水留在肺裡沒有完全排出,引發了肺炎,最後造成了這個悲劇。」

  實際上,國外的報導中也提到,Delgado此前已經因為嘔吐看過醫生,當時認為是胃不舒服開了點藥便回家了。後來父親發覺孩子越來越不對,才又送到了醫院,期間經過了好些天。

  每年夏天,有關溺水死亡的報導屢見不鮮。阜陽藍天救援隊曹隊長介紹,遊泳溺水救援的成功率很低。一般情況下,錯過「黃金4分鐘」的救援時間,溺水生還的機率將下降至50%;超過10分鐘,生還的可能性僅為0.09%。「如果看見有人溺水,要大聲呼救,身邊沒有救生器材時,千萬不要盲目下水施救。」

  目前藍天救援隊將工作的重點由救轉為防,在暑假來臨之前,藍天救援隊已經開展了100多場防溺水進校園活動。「可喜的是,通過不斷宣傳,今年到目前為止,阜城三區沒有發生一例青少年溺亡案例,這也是我們今年整個暑期的目標。」曹隊長說。

  連結

  就快放暑假,家長帶孩子去遊泳或戲水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水質如何?水中是否有異物?

  2.教育孩子不要在水中大喊大叫,動作不要過於激烈。

  3.孩子一旦嗆水要立即返回陸地,尋求專業幫助。

  4.回家後注意孩子有沒有頻發咳嗽、呼吸急促、發燒等,出現問題及時就醫並告訴醫師曾經嗆水。

相關焦點

  • 網傳"乾性溺水"不是你想的那樣
    但萌媽今天要跟您說的「乾性溺水」和「遲發性溺水」兩種狀況,非常值得爸爸媽媽提高警惕!「乾性溺水」和「遲發性溺水」不是一回事!萌媽發現,最近國內不少媒體在對兒童溺水事件的報導中將「乾性溺水」和「遲發性溺水」給混淆了。
  • 四歲兒童遊泳後得急性肺氣腫是乾性溺水?這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樣
    酷暑難耐,期盼了好久,終於在上午下了點陣雨,兒子高興的穿上雨衣、雨鞋,歡快地在樓下踩雨,嘴裡一直嚷嚷著要去遊泳,還說真想變成小時候,家裡的遊泳池就可以每天遊泳了。但也正因為如此,夏季兒童發生溺水的事件出現的也越多。就前段時間網絡都在熱議的4歲兒童乾性溺水事件,估計很多家長都有所耳聞。不過據專家分析,這不是乾性溺水,而是遲發性溺水。經常帶寶寶遊泳的寶爸寶媽,很有必要了解之間的區別,以便能夠更好的守護孩子的安全。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更何況,基本沒有哪個孩子沒喝過一口泳池裡的水就把遊泳技能練到家的,所以凡事還是小心為妙。
  • 離開遊泳池也能淹死人,「乾性溺水」的真相
    更為聳人聽聞的是,在岸上也能「淹」死人的「乾性溺水」。就在近日,一則《男孩遊泳一周後死亡,死因竟是乾性溺水》的新聞又在爸媽的朋友圈裡火爆起來。不少父母以此為藉口,禁止自己的小孩下水遊泳。「乾性溺水」這個名詞,早在2015年就在網絡瘋傳。
  • 溺水的人其實不太會掙扎,乾性溺水也可能致命!
    我們今天來提個煞風景的事情:萬一媽媽和老婆溺水,你想先救哪一個?這時你腦海中跑出的想像畫面可能是很轟轟烈烈的,溺水者手腳不停擺動,大喊著「我溺水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是,要發現他人溺水很困難。
  • 預防溺水安全知識大全!溼性溺水、乾性溺水你知多少?
    預防溺水安全知識大全!溼性溺水、乾性溺水你知多少?青少年學生是很讓人擔心的群體,每年夏天總會有一些孩子因為玩水而溺亡,一個個年輕的小生命,離我們遠去!這些觸目驚心的場景讓多少家庭痛不欲生。兒童溺水我們需要知道的事實溺水是我國兒童的第一位致死原因! 關於溼性溺水、乾性溺水、遲發性溺水 溼性溺水,就是我們常見的溺水狀況,是喉部肌肉鬆弛,液體充塞氣道和肺泡導致窒息。
  • 謹防乾性溺水
    據媒體報導,一個10歲男童在泳池嬉水回家後,在睡眠中突發憋喘,被緊急送醫後,最終診斷為乾性溺水。那麼什麼是乾性溺水呢?  據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急救分中心主任王立軍介紹,臨床上乾性溺水的發生率極低,在溺亡事故中發生的概率只有1%,乾性溺水的重點是喉部造成急性窒息,不過由於氣道開口被封閉了,所以肺內幾乎沒有什麼進水。不過由於吸入液體刺激到器官黏膜或冷水刺激皮膚,會導致喉頭部產生痙攣,這樣聲門關閉,防止肺部進水出現窒息,此時人體會缺氧。
  • 孩子上岸也會溺水 警惕「乾性溺水」
    孩子在泳池裡戲水玩耍,為了防止發生溺水,爸媽一定會時刻注意他的一舉一動。可當孩子離開泳池上了岸,父母的警惕心也就放下來。然而,孩子離開泳池上了岸也有可能會「溺水死亡」的!可能有父母認為美媽這是在胡說八道,離開水也會「溺水死亡」?但美媽要告訴大家:這是真的!導致孩子死亡的原因就是「乾性溺水」。
  • 孩子遊泳回來一周後離奇死亡,「乾性溺水」孩子傷不起!
    醫生在他的肺裡和心臟周圍發現水,並告知他的父母弗蘭基因「乾性溺水」也即「二次溺水」身亡。其實這是典型的「二次溺水」的一個案例,弗蘭基確實經歷了「乾性溺水」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之後並沒有立即出現任何不適症狀,而「二次溺水」是指溺水後24小時之內出現,由肺內病變引發缺氧從而能出現持續咳嗽、氣促呼吸困難、胸痛、精神萎靡或嗜睡、發熱、情緒異常等症狀。
  • 遊完泳一小時後「溺亡」 源於乾性溺水?
    男童遊完泳一小時後「溺亡」,「乾性溺水」一詞在網上快速流傳引起恐慌,到底什麼是乾性溺水呢?文章在最後表示男孩死亡的原因就是「乾性溺水」—遊泳時被水嗆到,身體啟動自我保護,自動關閉嗓子眼,導致無法呼吸。
  • 掙脫枷鎖的囚徒:乾性溺水,別鬧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掙脫枷鎖的囚徒】 乾性溺水,乾性溺水,又是乾性溺水。 近日國內外媒體都被乾性溺水這四個字刷屏了。 直刷得筆者開始懷疑人生了——完全顛覆了我的知識體系。 為什麼呢? 因為,乾性溺水根本就是一個不再使用的醫學術語。
  • 孩子上岸也會溺水,家長要 警惕「乾性溺水」
    孩子在泳池裡戲水玩耍,為了防止發生溺水,爸媽一定會時刻注意他的一舉一動。可當孩子離開泳池上了岸,父母的警惕心也就放下來。然而,孩子離開泳池上了岸也有可能會「溺水死亡」的!可能有父母認為美媽這是在胡說八道,離開水也會「溺水死亡」?但美媽要告訴大家:這是真的!導致孩子死亡的原因就是「乾性溺水」。
  • 遊泳上岸後死亡,乾性溺水是真的嗎?
    而該文一出,立即引起全民關注,很多父母害怕意外的發生,禁止孩子遊泳,但是對於「乾性溺水」的相關問題,依然令人困惑。到底「乾性溺水」是如何發生的?乾性溺水與溼性溺水有何異同?光明記者採訪了醫學專家。  「乾性溺水」是如何發生的?
  • 遊泳後,孩子出現以下異常,或是「乾性溺水」的前兆,暗示有危險
    孩子遊泳時和遊泳後,家長最好在旁邊好好看著,謹防孩子發生溺水。有家長可能要問了,孩子遊泳時,防溺水還能理解,孩子遊完泳還能發生溺水?別不信,「乾性溺水」就能在脫離水的環境下發生。關於溺水,人們最大的誤解就是,溺水應該是發生在人遊泳時,且周圍都是水的環境下。
  • 孩子會淹死在床上,乾性溺水以及溺水誤區,你一定要知道!
    判斷溺水的方法你掌握了嗎,尤其還有一種乾性溺水。(一)溺水的最大誤區溺水時無法呼救,溺亡都是悄無聲息的。溺水時人不會撲騰、叫喊、拼命掙扎。一旦發現以上跡象,家長一定要趕緊去看看怎麼回事,哪怕是誤判,也要前往確認,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一點點的大意(二)乾性溺水關於孩子溺水,還有一種情況,乾性溺水。絕大部分人可能沒有聽說什麼叫「乾性溺水」。
  • 「乾性溺水」離你有多遠,細思極恐!
    溺水,顧名思義就是在水中被淹沒,那麼乾性溺水的意思就是在岸上出現溺水的症狀,後果都是一樣「危及生命」。在炎熱的夏天,防溺水的宣傳鋪天蓋地席捲了整個學校,很多家長都不敢放孩子們去泳池度假,如今再來一個重磅炸彈,脆弱的小心臟差點就承受不住了!
  • 朋友圈熱轉「乾性溺水」奪命 專家:翻譯錯誤導致誤解
    你相信這是真的嗎?「警惕孩子遊泳後的『乾性溺水』,吸入6大湯匙水就有可能會出現。」近期進入遊泳季,而這則刷爆微信朋友圈和各大社交網站的網帖讓父母們擔心不已。「乾性溺水」一詞,第一次被帶入了公眾的視野。遊泳時嗆幾口水真的會讓人在睡夢中死去嗎?朋友圈熱轉的奪命兇手「乾性溺水」到底是真是假?武漢晚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 軍醫科普:你知道什麼是「乾性溺水」嗎?
    解放軍第97醫院近日,一則「國外小男孩遊泳後一周出現乾性溺水,最終救治無效死亡」的消息在朋友圈熱傳,引起了很多家長的恐慌。到底什麼是乾性溺水,乾性溺水真的有這麼可怕嗎?讓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乾性溺水。夏天到了,炎熱的天氣下,帶著孩子去泳池、湖泊、海邊遊泳消暑是很多家長的一個好選擇。但是在遊玩的過程中,防止意外的發生至關重要。近日,一則「國外小男孩遊泳後一周出現乾性溺水,最終救治無效死亡」的消息在朋友圈熱傳,引起了很多家長的恐慌。
  • 「乾性溺水」的真相
    這讓大家再次認識了一個事實:溺水是我國兒童的第一大致死原因,每年約2萬名中國孩子死於溺水,溺亡率最高的是5歲以下的兒童。夏季遊泳防溺水真的迫在眉睫,溺水中的另一種――乾性溺水 ,或許有些人是第一次聽。不久前,一個名為「國外一小男孩遊泳一周出現乾性溺水,救治無效死亡」的帖子在網上熱傳,引起了眾多家長的關注。
  • Mayo Clinic:了解「乾性溺水」的真相
    新聞和社交媒體上有很多關於「乾性溺水」的報導——許多人,特別是兒童,在遊泳後數天或數周溺亡。這種情況雖然給家庭和社區造成毀滅性打擊,但Mayo Clinic的急診醫學執業醫師Michael Boniface博士表示,乾性溺水是一種誤稱。
  • 孩子遊泳完回家睡覺,卻在床上溺水了:警惕乾性溺水!
    今年由於疫情,剛剛進入夏季,學校還沒有複課時,便發生了多起孩子溺水的事情,所以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玩水還是比較謹慎的。這一天,媽媽陪著天天去遊泳池遊泳,下午回到家後,天天跟爸爸媽媽說自己感覺到有點累,想去睡一下。爸爸媽媽覺得孩子應該是沒睡午覺,困了,就讓孩子趕緊去休息一下,準備吃晚飯的時候再去叫醒天天。很快,媽媽做好了晚飯,去敲了敲天天的房門,卻沒有聽到回應,於是媽媽便開門進去。卻看到天天一動不動的躺在床上,嘴裡都是白沫。媽媽驚恐的搖了幾下孩子,大聲的叫他,還是沒有任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