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宮城縣語言學校的留學生小李,本周發生了三件值得記錄的事情。第一件就是前文所寫的去申請三個月房租補助沒成功的事,今天分享一下另外兩件。
周五去市役所申請水費減免
日本政府出臺的疫情支援方案中,包含水費減免一項。在經歷了周二申請房租補貼失敗之後,小李間隔了兩天,於周五上午帶著住民票、學生證等去市役所申請水費減免。之所以間隔兩天,小李給出的理由是轉轉運氣,其實也就是從負面情緒中舒緩一下。
日本的水費由三項費用構成:上水道費、下水道費、月租費。用水需要交費,倒廢水也要交費。甚至不管你用沒用水,只要你安裝了水管就要交「基本料金」,有點類似手機的月租費。小李隔一兩天洗一次淋浴,平均水費總額在3500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幣220元左右。要是都給減免了,12個月的總額也將近3000元了。
結果又讓小李失望了,但跟周二申請房租補助時的氣憤不一樣。這次不是氣憤,只是失望,還有點羞愧。通知上寫的很清楚,只能減免「基本料金」部分,小李卻抱著全部減免的希望去申請,失望是在所難免的。相比於失望,日語不好的羞愧更強烈一些,小李又又又又一次下決心要趕緊強化日語。不過,當天只是填寫了申請書,結果要等一個月後書信通知。
比房租補助還要誘人得多,終於可以拿到廢棄食品了。
不了解日本的人,看到這裡或許會覺得小李很可憐,其實不然。在日本便利店工作過的人都知道,便利店有一種福利,可以免費吃到便利店裡出售的任何一種食物,當然,指的是廢棄食品。
日本的食品上一般有三個日期:賞味期限、製造年月日時、消費期限。麵包等保質期短的食品上一般只有「賞味期限」和「消費期限」,而沒有「製造年月日時」。製造年月日時,就是生產日期,日本的生產日期比較精確,很多都會精確到小時。消費期限,就是食品的保質期。至於「賞味期限」,國內並沒有這個概念,是專門為了滿足日本人的挑剔而被創造出的一個概念。
賞味期限,指的是食用的最佳口感期。在賞味期限內食用,可以體驗到食物最佳的口感,是食物最美味的階段。但是,賞味期限絕對不是保質期限。日本的食品安全法極其嚴格,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對企業是毀滅性的打擊,甚至要自殺謝罪。所以日本的食品保質期都設定得極短。但是,賞味期限比保質期更短,短得多。也就是說,賞味期限只是食品保質期的前端而已。但是,日本的食品界有一條「三分之一規則」,即賞味期限過去三分之二,還剩下三分之一時食品就開始降價銷售。要注意,是賞味期限過去三分之二,不是保質期過去三分之二。賞味期限一過,商店就會把食品丟進垃圾桶進行廢棄。
日本人對食品極其挑剔,很多日本人的觀念中,賞味期限就等同於消費期限。過了賞味期限的食品沒有人會購買,也購買不到,都直接廢棄了。扔了也不會降價銷售,扔了也不會給不追求賞味期限的人食用。因為過了賞味期限的食品外流,一旦出現食物中毒事件,便利店是要承擔責任的。人不能吃,流浪的動物也不能吃。日本是禁止給動物投食的,一是為了避免動物大量聚集,二是尊重自然不讓動物依賴。
小李打工的便利店,店長不在時廢棄食品是可以拿的,就連店裡的日本人也一包包往家裡拿。但是小李的排班基本上都是在上午,而恰恰上午時店長都在。不過,周三小李在跟介紹她去便利店工作的前輩通話時抱怨了此事之後,周四上班時,店長就告訴她以後可以拿廢棄食品了。小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可以拿廢棄食品之後,就不用再做飯了,而且吃的比自己做的還要好很多,而且還能省下夥食費。小李當天就拿了3000多日元的食品,食品價值跟打工收入差不多。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喜歡的話,點擊關注。日語學習視頻、日本留學生活分享,更多精彩,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