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千古名詞《相見歡》的妙處,亦別有一番滋味,寫盡了愁滋味

2020-12-19 詩詞曲精品齋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五代·李煜《相見歡

小註:「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又作「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01國家不幸詩家幸

李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南唐後主,後世人們愛稱呼他為:李後主。

李煜字重光,因為他的眼睛比較特別,是「重瞳子」,即一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這在現代看來,自然是一種眼病,但當時人們覺得,重瞳子,是天降貴人,了不得,據說大舜、項羽都是重瞳子。

公元961年,李煜在金陵繼承了皇位,但是李煜生來不是做皇帝的料,他雖然聰明絕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是對治國理政,卻一點也沒有興趣,他喜歡的是窮奢極欲的享受,是「手提金縷鞋」的浪漫,以至於南唐後來日漸衰落,而李煜的應對辦法,卻只是一味地向趙匡胤稱臣納貢,麻痺自己。

大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宋太祖趙匡胤藉故詔李煜北上,李煜知道這一去的兇險,便稱病不去。第二年,宋兵便揮師南下,很快便攻下了金陵。李煜被迫投降,被押往汴京。

趙匡胤怪李煜不早投降,頗具幽默性地給了他一個「違命侯」的封號,雖是受封,實則被囚禁了起來,毫無自由可言。後來宋太宗即位,借李煜「一江春水向東流」等詞有誹謗懷思之意,在他生日的當天,賜給毒藥,李煜死後,被葬在了洛陽北邙山。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李煜後期的代表作之一,黃升在《花庵詞選》中曾評價這首詞說:「此詞最悽婉,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李煜前期生活富貴奢侈,被俘虜後卻連人身自由都沒有,這種天壤之別的差距,令李煜悲痛不已,其故國之情、亡國之恨、生活之貧,全都寫在了一首首的詩歌中,這也讓他的詞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王國維先生曾評價李煜的詞曰:「尼採謂:一切文學,餘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相見歡》這首詞,無疑便是其「血書」之一。

02意象所體現之愁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僅僅18個字,卻包含了中國古典詩詞中極其常見的四種意象:西樓、月、梧桐、清秋。

古詩詞中的「西樓」經常和「月」結伴,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有「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之句;王實甫在《西廂記》中也有「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之句。

李煜獨上西樓,看到西沉之月,可見夜已經深了,而詞人卻輾轉難眠,山河破碎、奢華逝去後,李煜能夠聊以自慰的,便只有憑欄望鄉,天上一彎鉤月,地上一個愁人。

李煜所見之殘月,獨上之西樓,盡顯其悽苦、悲涼、孤獨、哀婉的感情。

更何況,還有「梧桐」和「清秋」。

我國自古便有「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說法,梧桐,總是能夠和秋天聯繫起來,而在文人墨客筆下,秋天,自宋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後,悲秋便是詩歌中的主旋律,秋是蕭瑟的、悽婉的、深沉的,更是哀怨的。

溫庭筠有「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的名句;晏殊有「碧紗秋月,梧桐夜雨,幾回能寐」;李清照也有「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張炎也有「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其實寂寞的怎麼會是梧桐,不過是李煜自己罷了,王國維早有定論,「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深深庭院,重重壓抑,李煜有一種被「鎖」住的感覺。其實鎖住的,不是深院梧桐,不是寂寞清秋,而是詞人自己的內心。他悔不該當初,但又沒有捲土重來的魄力,所以只能這樣懦弱的對月長嘆,抒發自己的滿腔哀愁。

03直抒胸臆之愁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是李煜的吶喊,也是李煜的懦弱,他不敢明言,只好用含蓄的語言來寫內心的別樣滋味。

剪不斷、理還亂的,是愁緒,愁緒如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千絲萬縷的離愁,縈繞在李煜的心頭,這是「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的悔恨,更是對「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生活的追憶,還有「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的傷感,以及「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的無奈。

李煜總是能夠抓住人性中最敏感的情懷,將其上升為普通人都存在的人生體驗,所以千載之下,我們讀這幾句詞,便有「心靈感應」,產生共鳴感。

但是,李煜的愁,非止離愁,他還有無限滋味,這種滋味,他明了於心,也知道如何更能打動人,他知道,越是「別有幽愁暗恨生」越需要「此時無聲勝有聲」,正如李清照「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般。

所以「別有一番滋味」的表達,實在要比痛哭流涕,更能動人。

至此,字字句句皆是血的肺腑之言、真摯之情,欲說還休的家國之悲,猶如一幅悽美的圖畫,深深打入到了每一個讀者的心中。

04結束語

作為皇帝的李煜,實在算不上明主,歐陽修在這方面早就評價過,他說:「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這的確是客觀的評價,我們不能因為其詞作上的影響力,就去否定他治國上的荒淫。

但作為文人的李煜,卻是少有的天才式詞人。李煜的詞,可以鮮明地分為兩個階段,以南唐亡國為界限:前期的詞,充滿著宮廷的享樂浮誇之風,無比綺麗但尚未達到一流境界;後期的詞,風格沉鬱,充滿著故國之思,語言精練,意境開闊,與晚唐以來的香豔詞風「格格不入」,影響了中國詞史的發展。

李煜本人,對中國詩詞的發展,更是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的確是中肯之言。

李煜之前,詞多出自伶工之手,內容也多以閨怨、豔情韻事為主,題材狹窄,而李煜後期的詞作,完全擺脫了花間詞濃重豔麗的脂粉氣息,把詞的創作由對思婦閨怨的情思引向了詞人對自身際遇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形象生動、不事雕琢、情感真摯、發人深省,極大地擴展了詞的取材範圍,為後世宋詞的繁盛奠定了基礎。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這正是對最鮮明的概括。

相關焦點

  • 李煜《相見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點擊上方,收聽音頻版    有人說,如果歷史上少了李煜這位南唐後主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如果文學史上少了李煜這位詞人,那就是無法彌補的遺憾了。不過,我想說,也正是他經歷了亡國之痛,才成就了「千古詞帝」的美名,否則他就只剩紙醉金迷,毫無意義的前半生了。
  • 127.相見歡-五代.李煜: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五代.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悽涼的秋色之中。
  • 經典詩詞賞析——李煜《相見歡》
    別是一般④滋味在心頭。注釋譯文詞句注釋①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清秋,一作深秋。②剪,一作翦。③離愁:指去國之愁。④別是一般:一作「一種意味」、另作「別是一番」。別是,一作別有。 白話譯文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
  • 「千古詞帝」李煜十首絕妙詩詞,寫盡人世間的悽涼苦楚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彭城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 李煜一首《相見歡》,只有短短四句,卻寫盡了人生苦短的哀愁
    李煜是南唐最後一個帝王,在宋朝成立不久以後就投降做了人質,掙來的只不過是被囚禁在深宮之中,被囚禁後,李煜的時光整日就消耗在空曠的小園子裡,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打擊下,寫下了《相見歡》這首詞,以表達自身的苦悶之情。《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五代 · 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 李煜一首封神之作,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起句漂亮,落筆驚豔
    能確認源於他手的,僅有這三十多首,他在文學界留有的著作加在一起僅有這幾千字,篇幅和一篇文章短文類似。便是這幾千字,將李煜捧上詞中之帝的王位。李煜一首封神之作,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起句漂亮,落筆驚豔有些人說,從這一視角來說,他比蘇軾、辛棄疾牛。無論這一表述是對是錯,筆者不得不承認有一些詞,蘇軾、辛棄疾、柳永是寫不出來的,由於他們感受不出李煜心裡這不一樣的悽苦。不相信?
  • 李煜這首詞,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最後9個字也就他寫得出來
    就是這幾千字,將李煜捧上了詞中之帝的寶座。有人說,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比蘇軾、辛棄疾牛。不管這個說法對不對,筆者始終認為有些詞,蘇軾、辛棄疾、柳永都是寫不出來的,因為他們體會不到李煜內心這別樣的愁苦。不信?看看李煜這首《相見歡》:《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作者.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相見歡》一詞體現了李煜粗服亂頭的詞風,有一份不可解之情
    用評價這些名句的文字來形容後主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都不合適,因為後主筆下的離愁是立體的、多樓的,是涵蓋深廣、不可名狀、難以言表、只能深藏心底的那一種。杜牧等人的名句雖然各領風騷,但他們未曾有過李煜式的亡家別國的慘痛經歷,未曾經過李煜式的幽囚生活的情感體驗,未曾像李煜那樣深味過身處絕境的人生況味。
  • 李煜的亡國之音——相見歡中的哀與思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2、「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種著梧桐樹的寂靜庭院為秋色籠罩(梧桐,古有「梧桐樹,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樹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訊隔絕杳無;「清秋」:背景,為通篇充溢的「離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畫了一幅意境朦朧、浸染著哀愁的圖畫。
  • 李煜最口語化的一首詞,通篇淺白易懂,琅琅上口,卻仍然驚豔千年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首詞以白描見長,通篇最富口語化,最淺顯易懂,卻也是千古絕唱、驚豔千年,至今仍令男女老少,隨口吟誦、琅琅上口。李煜作這首詞時,南唐已亡國,南唐將領已歸宋,他成了階下囚,終日被禁錮,備受屈辱,遍歷愁苦。他愁雲慘霧、以淚洗面,每天醒了愁,愁了哭,哭了寫,把自己的滿腹愁緒,融進詩詞裡。
  • 李煜一首封神之作!隨便拿一句皆是千古名句!起筆優美,落筆驚豔
    李煜一首封神之作!隨便拿一句皆是千古名句!起筆優美,落筆驚豔《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作者·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
  • 北海說詞:李煜的《搗練子》及兩首《烏夜啼》
    李煜則反其道而行之,以此調抒寫沉痛之情,上闋以花喻人,下闕則點明人事,全詞如「謝了」、「無奈」數詞,語似閒淡,實則非曾大慟者不能體會其中深意,尤其是「幾時重」一句,用似乎聽來仍有希望的話語,將絕望寫到了極點。用語與詞調渾然一體,使詞整體上的藝術感染力無限加強。此後,「相見歡」亦多寫感時傷世之情,李煜實乃濫觴者:
  • 李煜的「封神」之作,開篇驚豔,無一生僻字,詞中道出他無盡愁苦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僅僅只是一首詩詞,短短幾句話,就成為了千古名句,真的已經很厲害了。試問有多少文人,能僅憑這一個名句就名垂文史的。大家細細的品讀一下李煜的這首詞,一共四句,句句視為千古名句,這種水平怎麼能是一般文人所能及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李煜短短4句「寫愁」詞,寫出王國維的「無我境界」,被世人盛讚
    「無言獨上西樓」是我們熟悉的句子,出自李煜的《相見歡》,「無言」是李煜真的無話可說嗎?還是他心中有話卻不願與人訴說呢?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南唐二主詞箋注》中有這樣一句話:「其尤為擅長之處,則是善於把某些具體的感情進一步做更深的概括,使之上升為帶有一定普遍性的人生體驗。」但凡有些人生經歷的人,誰會沒有各種各樣的憂愁?誰會沒有體味酸甜苦辣鹹的人生滋味?
  • 作文提分素材,千古詞帝——李煜
    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 李煜僅存的2首《相見歡》,悲痛至極!他的詞是刀,割在心上!
    他的悲痛那麼真切地被傾注進那些字句裡面,以至於很多人每每讀到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李煜的詞是刀,割在心上。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讀的是李煜僅存的2首《相見歡》(1首存疑),悲痛至極。當趙匡胤的軍隊度過長江,將金陵城包圍,李煜肉袒出降,被俘虜到汴京。家國破碎,生活劇變,李煜身心受到巨大的創傷,詞風陡變,這2首《相見歡》便是他後期的佳作。《相見歡》其一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 亡國之君李煜,20首古今絕唱經典之作,千古詞帝可悲可嘆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
  • 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幾乎人人會背,傷感孤獨,戳中淚點
    李煜,這個亡國君主,雖天賦異樣的容姿,也逃不脫大宋王國的傾軋,於是,他以肉袒公的身份,被押入宋城,那日日夜夜的思緒,那如時光一樣悠長的憂傷,化為了一首首讓人傷感的小詞。在此其間,他寫下一首《相見歡》,亦稱為《烏夜啼》的小詞,是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幾乎人人會背,傷感孤獨,戳中淚點。
  • 李煜寫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僅僅開頭一句,恬靜畫面就已悄然展開
    李煜寫的一首詞,流傳千古,僅僅開頭一句,恬靜畫面就已悄然展開文/柿子詩歌是我們國家的寶貴文化,在過去的幾千年中,詩歌的發展很好,湧現出了很多的優秀詩人,他們都對古詩有著獨特的理解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讀過這首詩,我們自己也應該有一些感覺,雖然剛開始我們的體會不是很深,這是正常的,我們沒有生在那個年代,很多的東西是沒有辦法了解的,我們來仔細看這首詩。
  • 口語化的單詞李煜通俗易懂,通俗易懂,但千百年來他仍然令人驚嘆
    與千古才女李清照的《點絳唇·蹴罷鞦韆》相當。第五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春花秋月是什麼時候?你對過去了解多少。昨晚,小樓又被東風吹著,月亮在故國不堪回首中明亮。雕花籬笆和玉石建築應該還存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就像一江春水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