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持續推動結構性改革 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

2021-01-07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人民網前方報導組)今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李克強在回顧2015年工作時指出,圍繞激發市場活力,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我們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持續推動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取消和下放311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123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徹底終結了非行政許可審批。工商登記前置審批精簡85%,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優化公共服務流程。群眾和企業辦事更加方便,全社會創業創新熱情日益高漲。

財稅金融等重點改革深入推進。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減少三分之一,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增加。營改增穩步實施,資源稅從價計徵範圍擴大。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建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價格改革力度加大,中央政府定價項目減少80%,地方政府定價項目減少一半以上。國有企業、農村、投融資、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有序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正在顯現。

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努力穩定對外貿易,調整出口退稅負擔機制,清理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出口結構發生積極變化。外商投資限制性條目減少一半,95%以上實行備案管理,實際使用外資1263億美元,增長5.6%。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180億美元,增長14.7%。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經驗,新設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絲路基金投入運營。籤署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和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議定書。「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現,國際產能合作步伐加快,高鐵、核電等中國裝備走出去取得突破性進展。

 

相關焦點

  • 以「大水漫灌」為例淺談中國特色詞彙的譯法
    再比如今年兩會期間大家關注比較多的「大水漫灌」「放水養魚」「渾水摸魚」等四字詞語的翻譯,應該選擇哪種譯法呢?以「大水漫灌」一詞的翻譯來說,它的本意是農業灌溉的一種方式,英文為flood irrigation,對於外國受眾而言就是一個農業領域的用詞。
  • 本次降息的四大特點:改革式、市場化、漸進式、結構性
    自央行9月20日將貸款基準利率(LPR)一年期由4.25%下調為4.20%,五年期維持4.85%不變消息發布以來,觀察此次逆周期操作的降息降準調節政策,在LPR改革後呈現出改革式、市場化、漸進式、結構性特點,與以往基準利率降息有著本質區別。
  • 李克強說,五年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經濟運行實現穩中向好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五年來,我們認真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穩中向好。
  • 李克強德國漢堡演講:改革創新是潛能最好的「挖掘機」
    當地時間10月11日中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德國漢堡舉辦的中歐論壇漢堡峰會第六屆會議上發表題為《樹立互利共贏的新標杆》的主旨演講,並在當日會見了多名歐洲政要。李克強在演講中表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沒有實行「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強力推改革。改革創新是潛能最好的「挖掘機」。李克強還指出,中國經濟仍將是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推動力量。
  • 不搞大水漫灌:基建補短板 考驗地方資金平衡術
    (原標題:不搞「大水漫灌」:基礎建設補短板 考驗地方資金平衡術)
  • 李克強十大「強」比喻幫你輕鬆看懂2014年中國經濟
    「各部門的整改工作,不僅要交出『對帳銷號』的結果,還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著力構建長效機制。」    點評:如果「牛皮癬」老揭不掉,就該考慮從體制機制上找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並如總理所言,「構建長效機制」。    ★「強」比喻2:面子裡子    原聲:我們的城市亮麗光鮮,但地下基礎設施仍是短板。
  • 從大水漫灌到精打細算 農民緊盯用水量
    從大水漫灌到精打細算北京是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城市,按照「農業用新水負增長」的硬約束,農業要「量水發展」。大水漫灌,白白糟蹋了不少地下水。像房山區2014年的農業用水量為9446萬立方米,幾乎全部都是地下水。超採地下水,再加上連年乾旱,使房山區地下水位持續下降。
  • 微視頻|從「大水漫灌」到「精打細算」
    長城網記者 王林紅「以前澆地都是大水漫灌,澆一畝地需要花費3個小時。農業水價改革後,兩個小時就能澆完一畝地,節省了一個小時,能少花10塊錢左右。」近年來,成安縣不斷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在河北省率先建立了農業用水信息化管理平臺,採取「定額管理、計量收費、節水獎補、超用加價、協會運作」的方式,引導農民節約用水。截至目前,全縣234個行政村共發放農業用水戶《水權證》8.2萬本,井灌區所有機井全部安裝了IC卡計量設備,農業灌溉用水計量率達到100%。
  • 人民日報權威訪談: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原標題: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訪談)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如何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正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做好新一年經濟工作?
  • 李克強經濟學三大支柱:不出臺刺激措施、去槓桿
    巴克萊在周四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我們認為,要讓中國經濟走上可持續之路,即未來10年內保持每年6%-8%左右的經濟增長率,李克強經濟學恰是中國所需要的。  除非經濟和市場面臨迫在眉睫的崩潰風險,我們預計中國決策者不會採取激進的財政和貨幣擴張政策。  巴克萊說,李克強經濟學有三個重要「支柱」:不出臺刺激措施、去槓桿化以及結構性改革。
  • 「同上一堂課」大水漫灌:我們與未來教育,不是一塊屏幕的距離
    大水漫灌:一種農業生產中採用的灌溉方式,中性詞。現在的線上網課,能做到帶入感,讓孩子馬上進入探索求知的並不多,好的網課體系建設需要一個完整的專業製作團隊和名師團隊,如果有非常好的線上網課,我們當然也願意接受。 互動性差、自主性弱、個性化學習需求難滿足、不符合未來教育發展趨勢,面對大水漫灌式的雲平臺課程,大多有條件的學校都選擇了用在線校本課程。
  • 夏季達沃斯論壇:回顧李克強五次開幕式致辭
    6月27日至29日,李克強總理出席在大連舉行的第十一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並發表特别致辭。作為達沃斯的「老朋友」,李克強總理這是連續第5年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在今年的論壇開幕式致辭中,李克強總理指出,近年來,我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厚植社會創業創新的沃土,取得的成效超出預期。
  • 李克強以滑雪比喻中國經濟 回應多重危機猜測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用「雙引擎」來助力「雙中高」。  瑞士達沃斯當地時間21日下午6點,李克強在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發表了題為《維護和平穩定,推動結構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開幕演講。李克強闡述道,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發展則必須由中低端水平邁向中高端水平。
  • 劉元春:要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高度進行教育改革創新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召開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座談會並作重要講話。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主持會議。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國發院理事長靳諾,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國發院院長劉偉參加了此次會議。
  • 解讀「李克強經濟學」:不教條 有彈性
    何為「李克強經濟學」?  「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是6月末英國巴克萊集團創造的一個新詞,由巴克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提出。巴克萊說,「李克強經濟學」有三大重要支柱:去槓桿化、結構性改革和避免大規模刺激計劃。巴克萊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說:「李克強經濟學正是中國所需要的,因為中國經濟急需重回可持續軌道。」
  • 李克強:今年要落實好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
    在實際執行中,既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又要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效緩解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降低實際利率水平。
  • 徐忠:從需求管理與結構性改革的關係看下一步政策應對
    只有在經濟正常運行之後,才能有效地推動改革,不能為改而改,操之過急。這就好比是一個需要手術的病人,應當首先保證病人身體情況好轉,有足夠的體力,才能進行手術。結構性改革就是經濟的手術,而需求管理就是維護經濟穩定、補充體力,這是結構性改革、做手術的前提。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習慣於將需求管理與結構性改革混為一談?
  • 人民網評:政府工作報告聽下來,一「痛」一「爽」感受強
    報告聽下來,除了言出必行,踐諾絕不含糊,還有一「痛」一「爽」兩個突出感受: ——「痛」是本屆政府咬牙關、度難關,收穫的成績單極其「不容易」; ——「爽」,是給百姓奉送了沉甸甸、鮮活活的「大禮包」,全是實惠的乾貨,人們都能喜孜孜分享改革成果。 世界最關注中國的焦點之一,自然是經濟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