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臺灣選秀節目如何包裝明星:態度決定命運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解析臺灣選秀節目如何包裝明星:態度決定命運

  上周五,臺灣導師阿妹帶出的大陸選手李琦成功奪冠,讓今年最熱的《中國好聲音》正式落下帷幕。決戰之夜上,再沒有明星撐場面,取而代之的,是去年的「好聲音學員」李代沫、吳莫愁。這讓人不禁有種「他們已是歌手」的錯覺。

  但事實上,大陸的選秀節目近年來百花齊放,更多的小夥伴在風頭無二之後便銷聲匿跡。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大陸時下藝人挖掘之後,品牌包裝上的缺失和後續無力。

  相反,臺灣的選秀節目播出的時候雖然排場比大陸小很多,卻在後續的「造星」運動中更下力氣。其中一顆「星星」蕭敬騰,更已成為大陸選秀節目中的導師。

  只有聲音沒有「故事」,態度決定命運

  一種選秀兩種態度,也決定了挑選出的選手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

  從節目的內容上看,毫無疑問《超級星光大道》和《中國好聲音》,都是以真人秀的形式舉辦的歌唱比賽,但從節目的形式上看則各有不同,《中國好聲音》更多的是「中國好故事」——有煽情、有炒作、有罵戰,而《超級星光大道》則純粹只有好歌聲,一切從音樂開始到音樂結束。

  臺灣資深音樂人趙老師告訴導報記者,觀眾在電視機前看選秀節目的時候,許多聲音會被埋在故事、親人眼淚等很多娛樂性的東西下面,讓人很難辨別。但這些「好聲音」們接下來要進入市場,要與很多專業歌手比拼,那時候就會顯露出他們並不是很紮實的功底了。

  而《超級星光大道》裡這一切熱鬧的「看點」都欠奉,從製作人到評審、造型師、主持人,都只是針對演唱本身發表評論,沒有惡毒的語言,沒有不著邊際的讚美,有的只是具體到每小節的分析,具體到每個音的音準。

  唱片是冠軍承諾,實現年輕的音樂夢想

  凡是參加選秀的年輕人,應該都是懷著音樂夢想的,期望著有朝一日能夠推出唱片。為了吸引年輕人參賽,《超級星光大道》把唱片公司提前引入,把籤約出唱片作為最大獎品。

  像臺灣第一屆「星光冠軍」林宥嘉,不僅獲得了100萬元新臺幣的獎金,更是順利和華研國際音樂籤下六年的唱片和經紀合約,參與了兩張合輯、一張電視原聲帶的錄音和很多的商業演出及廣告拍攝。

  回顧大陸選秀,一夜成名後真正發展得好的只有張靚穎,而她能夠籤約華誼也是有血有淚,先解約再籤約,鬧得沸沸揚揚。大陸的選秀,電視臺總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價值,強制選手們都先和自己屬下的經紀公司籤約,用苛刻的合約鎖住選手,然後再期望有唱片公司高價買走歌手,無端賺上一大筆「轉會費」。選手就好像商品,更重要的是這些有合約在手的經紀公司往往能力有限,根本沒有能力也沒有水平好好包裝歌手,更何況是數量很大的一批歌手,而其他唱片公司又不願意當「水魚」去花一大筆冤枉錢,於是就有了大批歌手鬧解約的新聞,就有了大批歌手廢在那沒有好作品。《超級星光大道》第一屆的冠軍和華研國際籤約,第二屆和華納籤約,籤的只是一個人,所以會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打造,期望著做一個紅一個賺一個,對於唱片公司和歌手而言都是好事。而那些沒獲得冠軍的選手則有機會錄合輯,一曲之後未來的路就全靠自己走了,有唱片公司欣賞,那就籤約,沒有的話只能是把比賽當成一個經歷,重新回到原來的生活中去,沒有上過天,也就不存在跌下地,心態平和地繼續過普通人的生活。作為主辦方的電視臺,賺的只是收視率、廣告還有節目獎項,在這點上確實要比大陸的電視臺顯得「善良」得多。(海峽導報記者 許巧娜)

相關焦點

  • 臺灣藝人Echo:內地選秀節目的評委講話很厲害
    臺灣藝人Echo:內地選秀節目的評委講話很厲害 提起自己學大象鳴叫引來動物園飼養員的經歷  作為2006年臺灣Beatbox大賽冠軍、2012年臺灣第一屆超級模王大道的亞軍,Echo是臺灣選秀節目中被「淘」出的精幹選手,曾加入吳宗憲旗下,算是周杰倫的同門師兄弟和Beatbox老師。他也多次參加臺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是難得不被小S「損」的模仿藝人。
  • 終於出現了,我想看到的選秀節目
    「welcome to the jungle」文/暈車車實話說,一直以來和大家聊了不少選秀節目。別說大家看著累,我看著也挺審美疲勞的。《創造101》節目前後引發的諸多爭議、以及大家抱著看笑話的心態去看的《下一站傳奇》。談到這些節目,其實都偏離了本心。
  • 臺灣綜藝節目最大的「瓶頸」是什麼?
    《我是歌手》走紅兩岸,引起臺灣對本土綜藝節目的反思。臺灣《旺報》今日發表短評文章指出,《我是歌手》帶給臺灣觀眾很大的震撼。臺灣在創意方面有多年經驗累積,但臺灣要如何維持領先地位?短評建議:透過網絡,臺灣也可以創造出寬廣的舞臺。
  • 大陸與臺灣綜藝節目風格的差異化研究
    大雜燴型綜藝節目成功的例子有很多,如《綜藝大哥大》《全民大悶鍋》《大學生了沒》等。 在開放的政策下衍生出自由的綜藝節目氛圍,戲謔的態度、敏感的語言、活潑的後期效果成為臺式綜藝風格,旨在達到預期的播出效果。但在這種競爭環境下能長期播出並影響深遠的節目卻不少。可以看出,臺灣地區綜藝節目個性鮮明;勇於創新節目類型;節目生命力強,能夠長期吸引觀眾的眼球。
  • 盤點中國近三十年的選秀節目(圖)
    今年是中國電視50年華誕,上海的綜藝節目也有20多年歷史,從開創綜藝節目先河的《大世界》,到堪稱中國最早選秀節目的《卡西歐家庭演唱大獎賽》,從首創明星擔任嘉賓主持的《今夜星辰》到首刮「快樂旋風」的《快樂大轉盤》、《智力大衝浪》等,「上海製造」的電視綜藝節目曾經一度在全國獨立潮頭。
  • 電競選手諾言參加選秀節目引網友熱議,這算是不務正業嗎?
    近日,電競圈發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王者榮耀的職業選手,eStarPro戰隊的明星選手諾言將會去參加某檔偶像選秀節目。說到諾言這位選手,想必熟悉王者榮耀的小夥伴們都不陌生,他稱得上是王者榮耀選手裡面人氣最高的一位了。
  • 英語四級作文高分範文背誦:對選秀節目的看法
    1.下圖為X市抽樣調查市民對選秀節目態度的結果,請簡述該圖;   2.請簡述雙方持各自觀點的原因;   3.你對選秀節目的看法,是支持、反對,還是不置可否,總結全文。      現在,選秀節目佔據了電視播出時間的很大一部分。參與者在各個領域競爭,比如唱歌、表演、走貓步等等。獲勝者不僅能得到大獎,而且能在娛樂界獲得很有前途的職業前景。人們對選秀有各種各樣的看法。根據在X市所做的調查,59%的受訪者相信選秀是利大於弊,然而有41%的人表示反對。
  • 投資1.3億砸出土味選秀,號稱臺灣最貴女團,卻淪為搞笑綜藝
    近些年,中國大陸的選秀節目層出不窮,尤其是男團女團的實力強勁,從《創造101》到前不久才結束的《創造營2020》已經開播三季了。但曾經作為大量男團女團的出產地的臺灣在近幾年卻沒能延續曾經的輝煌,出現女團、男團的斷層。
  • 刷屏與質疑相伴相生 女團選秀節目一片火熱
    以偶像養成為己任和賣點的選秀節目,成為優愛騰三大視頻平臺的綜藝重頭戲,它們每年將為娛樂圈輸送三百多名愛豆人選。然而,偶像泛濫、過度娛樂、曇花一現的質疑與選秀的火熱景象相伴相生。但也許我們不必過早地發出娛樂至死、世風日下的呵斥和哀嚎,偶像養成的終極奧義,在於尋找那些「美好的年輕人」。在不拘一格的選秀標準中,偶像彰顯著年輕人的無限可能性。
  • 龍丹妮從「選秀教母」到「塌房教母」,背後的偶像產業經歷了什麼?
    09屆快女作為超女式選秀的分水嶺,此後幾屆的選手更是無人問津。而給觀眾留下最深印象的2007屆快男才是 "龍丹妮倍兒牛"這一口號的最初來源,其多舛的命運也是龍丹妮經紀生涯毀譽參半的縮影。本就脫胎於龍丹妮其他節目創意的《超級女聲》,湖南衛視在2007年將《快樂男聲》的總導演權交到了她手上。
  • 靠選秀節目出道,唱跳能力備受質疑,陳立農如何頂住各方壓力?
    他真的挺優秀的,沒必要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選秀的選手。陳立農的出生很平凡,他出生在愛臺灣的高雄頭,九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賣魷魚為生,還會做很多的零工來補貼家用。後來他就一個人從高雄到臺北讀書,邊賺錢邊打工,對於很多學生來說,這都是不能想像的。然後他就被心態給發現了,然後與公司進行了籤約,他的老闆就是黑人陳建州。
  • 「選秀節目評委把庸才當天才吹捧」
    但是我決定振作起來,成立了阿里斯塔唱片公司,並且作出了與當時行規截然不同的舉措—籤約的藝術家分兩類,一類是唱歌的,一類是寫歌的,當然也有兩者兼具的。天賦很重要,沒有天賦公司再怎麼包裝都是曇花一現。我需要那種能夠上頭條的人,再有就是他/她的歌要能夠流傳幾十年。單曲為王98%的大賣專輯都因為有熱門單曲的存在。
  • 如何用英語聊「選秀節目」?
    《青春有你第二季》、《創造營2020》、《少年之名》、《乘風破浪的姐姐》、《明日之子》……,各種選秀節目遍地開花,爭搶收視率。
  • 《華彩少年》出道名單曝光,首檔「全自動」選秀,不愧是央視節目
    眾所周知央視在前段時間開啟了一檔大型選秀節目,以《上線吧!華彩少年》之名召集各路具備潛力的練習生進廠試訓。 此外包括一些才華橫溢但不屬於idol類的選手,只要能通過節目組設置的重重關卡,同樣有機會站上舞臺成為明日之星。
  • 「偶像選秀元年」之後,練習生選秀節目為何快速過氣?
    2018號稱是「偶像選秀元年」,隨著《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兩檔節目的播出,國內網絡練習生選秀綜藝迎來了春天,彼時沒有人能夠預料「偶像選秀」會面迅速式微的局面。2019年三檔事前備受關注的偶像練習生選秀節目《以團之名》、《青春有你》和最近結束的《創造營2019》,向大眾推介近三百名練習生,聲勢浩蕩,卻未能如期收穫足夠的關注,儘管與節目、參賽選手相關的話題頻繁在社交網絡平臺上排名靠前,卻也只是小圈子裡的聲量被放大若干倍的結果。簡而言之,就是「涼」了。今年三檔練習生選秀網絡綜藝海報。
  • 選秀節目1984-2020的進化史,有夢想確實誰都了不起!
    選秀節目一直是我們電視上必不可少的一個節目,多少普通人或者是歌手,演員,舞蹈演員等等等等的藝人都想著靠著選秀節目來一步登天。而這樣的一個節目也確實給了我們這些普通人很多的機會,而大家也喜歡看那些草根出身的藝人,最後成為天王天后,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從1984年直到現在中國歷史上有過的所有選秀節目,我們看看選秀節目是如何從最早的普普通通的節目變成現在的類似於綜藝的樣子。
  • 2020年的選秀節目,和十幾年前有什麼區別?
    同一時段出現在熱搜榜上的兩個主人公,同樣都是來自於選秀節目。虞書欣,現在大熱選秀綜藝《青你2》裡熱度最高的選手;張含韻,2004年的大熱選秀綜藝《超級女聲》裡的季軍出道女明星。2020年,各種(但近乎一樣的)選秀節目在各平臺的加持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此時,距離2004年第一屆《超級女聲》已經過去了16年了(歲月啊~~)。2004年,一場「讓普通人也能成為偶像」的選秀讓平靜的夏夜燥了起來。
  • 美媒:中國調控歌唱類電視選秀節目
    參考消息網7月28日報導 美國媒體稱,2012年,大受歡迎的中國電視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成了社交媒體上的主導話題,在微博上連續數周成為最流行話題。據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7月27日報導,在目睹國內歌唱類選秀節目有多受歡迎之後,中國主要省級衛視開始競相爭奪觀眾。
  • 圖:英國選秀節目《Britain's Got Talent》
    英國達人是一檔選秀節目,挑選英國下一個最據天賦的表演者,不管是唱歌跳舞變魔術還是其他什麼,不管年紀多大,任何相信自己有才能的人都歡迎參加海選。節目的優勝者將獲得十萬英鎊的獎金,並將參加英國皇家大匯演,在利物浦的帝國劇場上為女王和皇家成員獻藝。  這個節目本來計劃在美國達人之前播出,並且有Paul O'Grady主持。
  • 華晨宇選秀出道,蕭敬騰綜藝翻紅?那些年、綜藝節目捧紅的歌手
    臺灣樂壇逐漸衰落,香港樂壇也在進一步的衰落。甚至衰落到了香港歌手,如果不藉助內地綜藝節目火爆起來,全國觀眾都已經不認識他們。香港地區歌手,基本淪為一地的小眾音樂人。臺灣樂壇的情況稍好一些,因為人口更多,土地面積更大,音樂產業鏈的積累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