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只談幾點:第一,2號艦必然有,原因不用多說。甚至3號和4號都可能有。因為一個綜合實力排名第一的百年大廠,熟悉一種巨複雜的超級大艦的全部設計生產流程,培養一大批技術人員和最高端的造船產業工人,再加上基礎設施的全面擴大,其投資是天量的;絕不會是生產某種型號的一條船,就能收回各種有形和無形的總投資。這就像紐波特紐斯學會造航母以後,已經造了幾十艘航母才能充分的盈利。這種盈利是企業贏得產品效益,技術升級和信譽資源;而作為H軍和G家層面贏得全面的戰力提升和歷史戰略紅利。因此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只要突破了首艦,那麼後面肯定會緊接著進入系列的同類產品的建造。下線的同類產品越多,綜合成本才越低,而紅利才會越大。生產桌椅板凳是如此,生產汽車也是如此,生產航母更是如此!
第二,很多人奇怪3號艦剛剛建造到二甲板的部分,也就剛剛超過水線不到5米,現在的船身就已經做好了基本的塗裝,吃水線以下的紅色部分和吃水線以上的灰白部分已經非常的分明。似乎可以馬上下水一樣,這又是什麼意思?其實狼山以前也解釋過這個原因,就是這是一種可以確保60年超級船體壽命的高端防水層,僅僅這一層防水的成本,就可以額外再生產一艘20萬噸級的普通民用貨輪。證明了為了超級項目而拿出了最高的不惜工本。同時工期也很長,如果是民船項目,誰也不可能用這麼長的工期和這麼細緻的工藝來沒完沒了的搞一艘只準備用20來年的貨輪。其實當時還沒有說到的另外一個更關鍵的要素。這就是3號艦如此之早的完成二甲板以下的艦體和基本塗裝,也就是確保萬一大環境有出人意料的突變,則馬上就可以下水出塢。
下水出塢後,完全可以在舾裝碼頭或者其他的臨時淺船塢內完成機庫、甲板和艦島的吊裝和焊接。而快速清空的4號深塢,可以立即把同型2號艦的船體吃水模塊快速入塢合攏,這樣就等於變3號艦的單艘塢內全程建造。為同時開展2艘3號艦的近乎同步施工。可以說這裡面埋伏著一個可以瞬間加速的伏筆。不過狼山也認為這個臨時的加速手法未必會真正用到。但是一旦用到絕對會讓全球都感到一陣強烈的衝擊波。也就是說,這個王炸已經準備好了,最終打不打出這張牌,就看需不需要了。第三點,不論是同型的2號艦,還是後面更多的同型艦,已經擺明了不會繼續中途打個拐,把新的吃水模塊再放到原來3號艦呆過2年的新區陸地總組平臺上。而是直接會從新區的模塊焊接廠房裡用超級平板車拖出來,再直接運到4號幹船塢延長線上,有80米超級風雨棚的下面進行模塊預排列和預舾裝,這樣就變過去的4點一線為最新的3點一線。大大簡化流程,提高建造速度。
具體說到幹船塢旁邊的這個新巨型模塊,由於不夠清晰,看上去既像2號艦的新機爐艙核心段,又很像首艦缺頂部飛行甲板的機庫段。說它像新機爐艙的,是因為這個模塊大小合適,而且似乎明顯有U型底。一般機庫模塊和船體之間不會有U弧過渡。不過也有人說,這是因為屬於最靠近船尾的機庫段,所以有個U型底過渡,這個說法也講的過去。另外,當年3號艦的機爐艙段剛剛出來的時候,很快上面就增加了加強橫梁,目前還看不到這個模塊有加強橫梁出現。但無論這個新模塊是首艦機庫還是第二艘的分段,總之都說明3號艦的系列工程要加速進入新階段了,真是讓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