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4月22日南京訊 四月,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一大早周紹春主任南京天佑兒童醫院二樓的兒童內分泌科診室外,已經坐了不少耐心等候的家長,有的是千裡迢迢趕來,就為讓周主任給自家孩子診治身材矮小問題。
周紹春出身醫學世家,從小立志從醫。1980年從首都醫科大學兒科系畢業後,在北京兒童醫院進修5年,曾在武漢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從事小兒內科、內分泌專業的臨床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是一名主任醫師。
身材矮小究竟是什麼原因?
據了解,中國目前有3900萬矮小兒童,且每年以16.1萬人的速度遞增。龐大的患者基數和日益遞增的現實,向矮小症專家提出了巨大挑戰。作為國內兒童生長發育領域資深學者、專家,周紹春長期從事兒童矮小症方面的臨床研究,擅長運用中西醫理論診治兒童矮小、性早熟、肥胖等兒童內分泌疾病。他深得中西醫治療精髓,臨床經驗豐富,尤其對疑難型矮小症見解獨到,成功幫助患兒快樂長高,為患兒家長最大限度減緩了焦慮。
孩子身高比同齡孩子矮,這到底因為什麼?周紹春表示,孩子矮小原因複雜,常見有內分泌性矮小(生長激素缺乏)、骨疾病性矮小、營養代謝性障礙矮小、精神社會性矮小、染色體異常矮小、遺傳性矮小以及宮內發育遲緩、甲狀腺功能減退、青春期延遲導致的矮小等。不同原因造成的矮小,檢查結果不同,診療方案也不一樣。
此外,性早熟也會導致骨骺提前閉合、成年後身材矮小。如果女孩子生理期較早,男孩早早遺精、出現第二性徵,家長也要引起重視。性早熟的孩子一般在早期「猛長」「早長」,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明顯高於同齡兒童,但生長期結束得也早,最終身高還是落後。孩子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家長要及早關注,不可被表象蒙蔽。
身材矮小有專業標準
中國矮小症的發病率約為3%,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才算得上身材矮小?對於矮小醫學界有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周紹春對此給予肯定回答。
他拿出一份《0-18歲兒童青少年身高體重標準差單位數值表》,這份表格按男女性別分列,以0.5歲為年齡段間隔。在這份表格中,可以詳盡看到0-18歲兒童青少年在不同年齡段矮小、偏矮及標準身高的對應數值,「一般來講,兒童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同地區、同種族正常兒童身高標準兩個標準差,或落後第三個百分位,就可診斷為矮小症。」
周紹春表示,家長如果對孩子的身高存在疑惑,不妨讓孩子與同年齡、性別的孩子做一個比較,或每三個月、半年用同一個標尺給孩子測量一次身高,如果孩子身高明顯矮於同齡人,且總是坐在班級前兩排,每年身高增長不超過5cm,那孩子身高發育明顯遲緩,應該到正規醫院就診。
現在孩子的營養越來越好,但矮小症在中國發病率居高不下。對此,周紹春是這樣解釋的:中國家長對矮小症不了解,其中超半數家長不知道孩子在三歲之前就要觀察身高;還有一些家長誤以為孩子個頭矮是發育晚,只要營養跟得上,加強體育鍛鍊,孩子身高就能追上來。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民間所謂「二十三躥一躥」更是無稽之談。
周紹春強調,如果家長雙方或一方身材矮小,那麼對孩子的身高發育就要多花一些心思,因為根據遺傳因素,這些人的孩子極可能也會存在身材矮小的問題。
他研究出一套1+1綠色療法
在大量臨床數據基礎之上,周紹春通過比對研究,總結出一套治療矮小的獨特方法:1+1標本兼治綠色促生長療法。
這種治療方法採用中西醫結合手段,綜合運用中藥、物理治療、藥物透析、中醫針灸等,配合少量生長激素,個性化分齡分治,能有效促進身高對骨齡的追趕。和一般單純採用外部注射生長激素促生長不同,1+1標本兼治綠色促生長療法可以幫助患者提升腦垂體功能,使腦垂體分泌更多生長激素促進自體長高。同時,這種治療方法能夠調理肝腎。中醫理論明確提出「腎藏精主骨髓」,人的身高由骨骼決定,骨骼生長得好,身高自然就上去了;而生長激素可以刺激肝臟產生更多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肝好了生長激素自然吸收得好。
1+1標本兼治綠色促生長療法在臨床應用以來,已為矮小兒童實現長高夢想。根據對患兒的長期追蹤,運用這種方法長高的孩子,治療後逐漸達到同齡兒童平均身高,且各項生長發育指標均處於標準範疇。
周紹春運用1+1標本兼治綠色促生長療法,曾讓一名13歲男孩在8個月之內由原來的147.5cm長高至157.5cm,淨增高10cm。家長激動之餘,為他專門做了錦旗送到醫院來。
據周紹春介紹,骨骺線沒有閉合的兒童通過這種治療方法,平均每月可長1cm左右,1個月就能見到效果。
治療矮小最佳期為4-12歲
接診的患兒多,見多了家長焦急的神色,周紹春總結出矮小症兒童家長的幾種類型:理性重視型、高度懷疑型、延誤不治型、急於求成型......周紹春在交談中反覆強調,兒童身材矮小完全可以治療,但越早幹預效果越好。很多家長發現自己孩子比較矮,卻還固守「晚長」的陳舊觀念,盲目等待,結果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抱憾終生。
還有一些家長,發現孩子長高的速度過慢,去一些不正規的醫院買所謂的增高藥,甚至亂用民間偏方促進孩子長高,這些行為都不可取。
周紹春表示,矮小症的治療以4-12歲為最佳,早期治療可以最大限度提升矮小患兒成年身高,因為這個階段孩子骨骺線還沒有閉合,軟骨層增生和分化都比較活躍,對治療反應敏感,生長潛力最大。而且孩子年齡越小,體重越輕,用藥劑量相對也少,可以減少費用支出。周紹春同時指出,治療矮小症不能盲目聽信廣告宣傳,過分誇大療效通常都不靠譜,難以實現。矮小症的治療,要在充分檢查的基礎上,依靠科學手段進行,家長想單純通過補充鈣質或營養來實現孩子長高不太現實。
「矮小一定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不要幻想有那種一個月就能長高几釐米的神藥,但恰當幹預、系統治療,大多數孩子恢復正常身高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周紹春說。
三十年來,周紹春一直與兒童矮小症作鬥爭,他細心對待患兒檢查結果,根據患兒生長發育情況給出專業治療意見,耐心為每一位前來就診的患兒家長答疑解惑。他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經驗幫助矮小兒童走出矮小陰霾,迎新燦爛的人生。周紹春表示,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家長們能夠及時帶矮小的孩子到醫院進行科學診斷,因為只有及時檢查和治療,才能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未來。(劉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