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通知:延長假期到2月2日。
老闆通知:延期復工到2月10日。
老闆通知:公司申請破產中,即將安排大家陸續解除合同。
這是燈罩春節到今天微信群收到老闆的全員通知,最後一條信息,猶如晴天霹靂,讓燈罩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北京最大的KTV企業,K歌之王終於在2月份宣布破產,與旗下200多名員工宣告解約。新潮傳媒緊跟著宣布裁員500人,包括20名高層管理幹部也難以倖免。
此外,很多外資公司也在裁員: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已經證實,計劃削減超過10%的法國勞動力,共327個工作崗位。無獨有偶,就在上周,賽諾菲也宣布計劃在法國裁員670人,越來越多人處在裁員、失業動蕩之下。
裁員,失業,對一個職場人來說,是不幸但必須要面對的事情,這不禁讓我們開始思考,職場如此動蕩,到底怎樣追求最大限度的職場安全感?
那就是公司裡面的所有僱員,都是不安全的
實際上這是一個偽命題,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客觀事實:那就是公司裡面的所有僱員,都是不安全的。
為什麼公司裡的所有的員工都是不安全的。
提到職場的安全感,我們經常會提到一個詞:可替代性。也就是是說,你的可替代性越強,那麼越容易被取代,越沒有安全感,不可替代性越強,那麼你就很難被別人取代,擁有比較大的安全感。但是我們不得不實事求是地說:除去公司的老闆,為什麼公司裡的所有員工都是不安全的,這是因為公司和員工有四個矛盾不可調和。
第一個矛盾,公司的安全感,決定了每個人都是可以被替代的。
為了獲得職場安全感,很多員工都在追求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然而,理性得看,公司要想獲得安全感,就不會允許一個員工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員工具有具有不可替代性了,這個員工就成了掌握公司命脈的人,他的離開,必然影響到公司運營的穩定性。所以,員工安全了,公司就不安全了。公司為了運營穩定、降低運營風險,就必須讓每個員工都可以有個backup(候選人),能夠被取代,這樣就可以保證每個員工的離開不會對公司的正常運作造成會毀滅性打擊。
我以前上班的一家公司,因為沒有軟體開發流程高薪招聘了一個軟體開發經理,這個軟體開發經理懂得軟體開發的具體流程,很快就把原來亂作一團的開發工作給理順了,然後自恃有功勞,人懶散了,經常隔三差五請假,以為研發總監拿他沒辦法。結果研發總監很快就要求他把這套流程形成管理文件,讓標準部把這些流程文檔化。這樣以來,徹底改變了開發過程中不明白流程就諮詢軟體開發經理的局面,一個普通的軟體工程師照著流程,也能順利完成開發工作,之後沒過多久,這個軟體開發經理就被解僱了。從內部晉升了以為開發工程師做開發經理,照著這份做出來的流程文檔,工作進行得很順利。
這樣的事情非常多,公司會想盡一切辦法,消除你的不可替代性,來讓公司的風險降到最低。
企業的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和個人的追求目標不一樣
第二個矛盾,企業的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和個人的追求目標不一樣。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所以企業的運營和決策都是要讓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的。而對員工來講,他追求的是升職加薪,追求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降低運營成本就成了企業必然會採取的措施,用來增加利潤,這一點對員工的性價比提出了要求。
假設同一個平面設計崗位,A設計師和B設計師技能經驗都處於同一水平,那麼A的薪資要求低,必然是企業最佳的選擇。而隨著A在企業裡面持續工作,績效不錯的話,A的薪資將得到一定幅度的增長。工作市場是變化的,如果A的薪資漲到了一定程度,企業就會有壓力,如果市場上有了C員工,技能和表現都不比A差,那麼企業在沉重的財務壓力之下,必然招聘C員工來取代A員工,這是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結果。所以,企業利益最大化,和個人追求的高薪目標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當矛盾比較大的時候,就是員工最不穩定的時候。
第三個矛盾,公司看重的是未來的發展,員工大多只能滿足公司當前的發展。
這個矛盾在網際網路時代也日益凸顯。《投資護城河》一書中指明,很多公司都在為永續運營尋找解決方案,包括增加公司的護城河。可以看出,公司的目標是一直存在,持續不斷創造價值,那麼公司就會一直關注未來的五年、未來十年、未來二十年公司要做什麼業務,要朝哪個發展方向努力,在這種公司的前瞻性的規劃中,必然用到新的高科技技術或者改變公司當前的業務模式,就比如現在科技領域火熱的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會對傳統的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衝擊和革命,而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老員工會因為知識、技能和業務能力跟不上公司的發展,而面臨淘汰,那些掌握新技術的員工們,會取代這些老員工,繼續推動公司快速發展。
第四個矛盾,員工的年齡是不可逆的,生產力下降必然不能為企業持續創造價值。
員工年齡下降不能為企業持續創造價值,這是最不可調和的矛盾。員工終會老去,每個職場人都無法逃脫這樣的人生規律,而公司卻一直在追求高速發展。當員工年齡增大,記憶力、學習力、知識、技能、精力和身體素質都會明顯下降,必然不能給追求高效益的公司創造更多價值,就不可以避免落得被淘汰的命運。
員工的年齡是不可逆的,生產力下降必然不能為企業持續創造價值
不可否認,前富力強的、有幹勁有性價比的員工,永遠是企業最好的選擇。
因為這四個矛盾無法調和,所以身為企業的員工,沒有絕對意義的職場安全感可言,每個職場人都應該理性地來看這一件事,不要對職場的安全感有過高的預期,即便哪一天被通知失業的時候,不至於過多失望。
那麼對職場人來說,有沒有最大限度的安全感,以及我們應該怎麼做來獲得這種安全感,這是我們這篇文章研究的重點。
馬雲曾經談起過一件事情:李嘉誠創辦了長江商學院,馬雲也是長江商學院的一名學生,馬雲、牛根生、郭廣昌等一眾企業家一起在香港維多利亞大廈集體拜訪了李嘉誠。李嘉誠講了一個故事給馬雲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有人問他:你李嘉誠評什麼多元化經營,什麼都投,你做這個,做那個,幾乎大部分都成功,為什麼中國絕大部分人做不成功,而你能做成功。李嘉誠說:做生意,要記住,手頭上永遠有一樣產品,是天塌下來你也掙錢的。
李嘉誠:要記住,手頭上永遠有一樣產品是天塌下來你也掙錢的。
這位前世界首富,把自己做生意的觀念傳給了當前的中國首富,這是李嘉誠多元化投資戰略的核心,也為我們探索職場人的最大安全感,降低風險指了一條明路,那就是:手裡必須有一個天塌下來都能掙錢錢的產品,這個事業可以為你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讓你實現財務自由和精神自由,這才是最大的安全感。
仔細思考,作為職場人,如果你的工資收入永遠無法滿足你連續不斷的消費需求,你就需要持續工作,而工作又永遠無法帶給你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原因還是在於你沒有一項可以天塌下來都可以掙錢的事業,這是職場沒有安全感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們要獲得最大限度的安全感,就需要擁有一個永遠都可以掙錢的事業,只有擁有這樣的事業,才可以不怕失業,不怕裁員,不怕因為年齡增大性價比下降導致跟不上企業發展的腳步,也有信心應對各種不確定性。歸根結底,也就是說要做自己的老闆,自己有一套系統,可以持續運營,為自己創造財富,自己給自己發工資,唯有如此,才會實現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這才是最終極的不可替代性,收入和自由都是自己說了算。
那麼如何來讓自己投入一個掙錢的事業,自己做自己的老闆?
自己做老闆,自己給為自己打工
01
自己做老闆,自己給為自己打工。
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福布斯那些榜上有名的人,無疑例外,全是有自己的事業和產品,比爾蓋茨,巴菲特,扎克伯格,馬雲,馬化騰,你很難找到一個憑藉自己的工資收入就進入到這張榜單人。
所以當你要選擇打工或者開公司當老闆的時候,你一定得注意,打工有可能就是一輩子打工,只要你選擇了當老闆,也有可能是一輩子。如果你有資源,有人脈,有產品,有市場,恰好這個時候還有客戶,那麼直接做老闆,直接實現自己為自己打工,你的安全感就提高到了一個和普通打工者不同的層次。
獵豹的傅盛以前在周鴻禕的360工作,小米的雷軍以前在金山毒霸工作,今日頭條的老總張一鳴以前還在微軟工作過一段時間,還有蒙牛的牛根生以前是在伊利乳業工作。這些人無一例外地在有條件有機遇的情況下選擇了自主創業,做自己的老闆,給我們普通的職場人帶了好頭,只有自己做自己的老闆,才是一條最有安全感的路。
選擇可以複製的企業工作,以便來創造這樣的企業。
02
選擇可以複製的企業工作,以便來創造這樣的企業。
當然有人會說,這些企業都特別大,這些最後選擇自主創業的人都已經在職場做到了比較高的層次,比如牛根生,傅盛,他們完全有能力調動資源為自己所用,創建一個企業對他們這個階層的職場高管來講已經不是什麼困難事。
那麼普通的職場人是否有機會打造自己的公司,做自己的老闆,答案是:有。
一個比較靠譜的辦法就是你需要選擇一個具有這樣的特徵的行業:對你來講進入門檻不高,模式可以複製,容易規模化發展。比如:某個品牌的餐飲業,比如服務業(理髮連鎖店),比如兒童教育培訓行業,或者家政行業,或者房地產中介。
這些行業看起來對技術要求複雜程度不高,但是模式很容易複製,在裡面的打工者只要技術掌握透,模式學明白,完全可以出來拉團隊一起幹。因為本身就沒有太多的技術門檻,而且市場本來也不小,公司之間的差異不明顯。選擇這樣的行業進入學習個幾年,出來後,你也可以做自己的老闆,這是一條從職場人到老闆的可操作的路徑。
讓自己成為一個傳播知識的IP,做自己的老闆
03
讓自己成為一個傳播知識的IP,做自己的老闆。
如果你是一個領域的專家,那麼把自己的技術知識化、系統化,通過輸出知識,打造個人IP,無疑是自己做老闆掌控自己命運的最簡單的辦法。在我們這個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社會,直播,視頻,Vlog,自媒體文章,專欄,圈子,社群,所有的工具都已經高度成熟化,這些工具為你持續經營自我的IP,持續傳播自我的價值,為用戶提供服務創造了非常便捷的方式。你完全可以切入到這個領域,而且還不用辭掉手上的工作,你不僅能夠把自己的知識復判、系統化,進行橫向的擴展和縱向的深入,而且完全可以靠著這一手知識技能進行變現。
在這個領域,很多知識大咖都是我們的榜樣。比如老羅的羅輯思維,每天60秒語音為你帶來對新知的思考,梁寧的用自己專業的產品經理知識為你帶來優質的產品經理知識技能,還有北大的經濟學家薛兆豐為你帶來普通人也能聽明白的經濟學課程。他們都在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變現,成為一個知識IP,獲取不菲收入的同時,最大化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獲得了穩定的安全感。
利用技術做成產品,建立一個團隊來創業。
04
利用技術做成產品,建立一個團隊來創業。
當然,你如果有一手非常高端的核心技術,你還可以打造自己的產品來創業。如果你有技術,但是這種技術又不好打造成知識產品,那麼你就可以用你的核心技術來研發產品。
當今社會的融資創業,風險投資,有一大部分都是為高科技產品準備的,擁有著高學歷的高科技人才,用匠心打磨出自己的產品,一呼百應。除了有一大批擁護者跟著你走上創業之路,而且更容易得到各個風險投資機構的青睞,原型驗證階段甚至不用花錢買物料,36氪的眾籌平臺,京東的眾籌平臺,這些平臺為你前期做Demo樣機提供了方便,數以萬計的粉絲付費幫著你實現夢想,推動你的高科技自主創業之路。這顯然是最好的時代,只要你有核心技術,甚至是你有一個好的點子,都能撬動所有的資源,來開啟創業之路。
胡瑋煒創辦的摩拜科技,就是這樣誕生的。2014年,胡瑋煒回到杭州虎跑,想要騎行,希望能租一輛公共單車,但辦卡小崗亭關門,這次希望中的騎行沒有成功,於是胡瑋煒從朋友圈拉了一支團隊,摩拜單車的項目營運而生。這就是一個點子創造一家公司的故事,想法,技術,點子,都是稀缺資源,你可以用這些來追逐你的夢想,做自己的老闆。
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自由職業者。
05
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自由職業者。
自由職業者,這看起來沒有社保,沒有公積金,所有的一切傳統職場人要的保障都沒有,但是並不代表這樣的工作沒法獲得最大的安全感。
六神磊磊,張佳瑋,還有周衝,這些工種號都在圈內非常有名,而且都是自由職業者。一篇篇10萬+的文章,讓這些公眾號擁有眾多的粉絲,通過廣告實現變現的同時,為我們傳遞了價值。到了這個層次,根本就不用擔心社保,公積金,還有養老保險。
現在又有抖音,火山小視頻,以及更多的Vlog平臺,越來越多有才藝的人加入了直播的行業,今日頭條上很多農村的兄弟姐妹通過拍攝三農視頻,獲得了當地平均工資以上的回報,有的比在城市上班的白領獲得的月收入還高。
只要你找準方向,你也可以做一名自由職業者,通過自己的獨特能力變現,來打破職場人安全感低下的桎梏,活出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守正出奇,尋找創造事業的機會
06
普通人需要通過ABZ理論進行職場規劃,守正出奇,尋找創造事業的機會。
著名職場社交應用LinkedIn的聯合創始人Reid Hoffman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ABZ理論,他認為,你在任何時刻,手中都需要有三個計劃:A計劃、B計劃和Z計劃。
A計劃,是一個當下你覺得值得你去持續投入的主業,好比一份你現在正在投入和從事著,且還算滿意的工作。
B計劃:B計劃是那些當下看起來還不足以成為你職業,但你對其存有興趣或長遠看好,值得去長期投入和關注的事情。在你長期的沉澱和積累後,很可能會在某一天成為你的事業取代A計劃,比如你的愛好,興趣,技能和特長。
Z計劃,是一個用來應對職業生涯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等最糟糕狀況的備用計劃。比如遇到經濟危機失業,你還能靠著Z計劃的儲蓄資金生活一年都不成問題,這些存款能幫助你順利重啟,輕裝上陣。
從職業規劃上來應用ABZ理論,也就是我們需要做好自己的主業。同時嘗試在自己感興趣愛好和有優勢的領域方向嘗試持續發展,作為B計劃,以便在A計劃失效之後,有B計劃可以承擔生存和發展,這種B計劃可以是上面說的技術創造產品、知識付費變現,也可以是自己把自己打造成IP形成影響力來創造更大的價值。此外,再注意投資以及積蓄生存資金作為Z計劃,比如一定手頭要攢夠一年的生活費,有餘力的話投資房產出租獲取租金,這些投入都會在AB計劃都失敗之後,提供一個可維持生存和發展捲土重來的機會。
其實這個對應到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戰略思想,就是守正出奇。「正」正路、正道,「奇」出人意料,「守正出奇」正道而行、守法經營。突破思維、出奇制勝。就是用百分之七十的時間去想「正」的事情,用百分之三十的時間研究變通。既不墨守成規,又有創新,只有如此方可在商戰中制勝。
企業經營和個人事業發展經營都是要靠守正出奇的戰略,守正就是做好主業,出奇就是創新、探索新的發展機會,尋找自己能夠做起來的項目和事業,不斷發展,以便面對事物發展的不確定性,把出奇的這一手打出去,讓自己在新的事業裡面成長起來。
B計劃,是守正出奇
阿里巴巴公司最初是做B2B起家的,這是「守正」,但B2B業務從07年之後一天天的衰弱,此時新創新的業務C2C公司淘寶網就是阿里巴巴的奇兵,後來B2B公司因為發展原因退市,淘寶網就成了阿里巴巴集團的正兵,支付寶又變成了阿里巴巴集團的奇兵,正式因為馬雲深切悟到「守正出奇」的戰略重大意義,阿里巴巴才能在今天廣泛投資布局各個領域,並取得了最大化的發展壯大,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網際網路企業。
普通人也一樣,只有守正出奇,做好主業的同時,尋找其它的事業機會,一樣也可以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做自己的老闆,獲得最大限度的安全感,享受更完美的人生。
總結:
如何做自己的老闆,獲取最大限度的安全感?
自己做老闆,自己給為自己打工。
選擇可以複製的企業工作,以便來創造這樣的企業。
讓自己成為一個傳播知識的IP,做自己的老闆。
利用技術做成產品,建立一個團隊來創業。
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自由職業者。
普通人需要通過ABZ理論進行職場規劃,守正出奇,尋找創造事業的機會。
我是出路研習社,一個深度研究個人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和事業發展策略的終身學習老司機,擅長給出從方法論到行動計劃的全套問題解決方案。致敬這一次相遇,讓你的發展獲得強勁的動力。
更多推薦
打造人生護城河的人,從來不怕中年危機,這樣的職業規劃才靠譜
那個來了三年的新人當你領導了,人和人拉開差距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人與人事業差別的根本原因:成也選擇,敗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