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輸出數位化工廠方案,正在成為家電龍頭的新生意。
卡奧斯是海爾集團旗下大規模定製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今年已兩度融資,最近正忙著為青島啤酒、雙星等企業制訂數位化工廠的方案。美的集團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M.Iot也在通過子公司「美雲智數」輸出服務,與紙業巨頭金光集團在9月10日籤署了數位化合作戰略框架協議。
上述家電龍頭的數位化工廠已成為樣本和經驗輸出的基礎。9月17日全球燈塔工廠網絡2020年會上,美的位於廣州南沙的家用空調工廠入選成為世界經濟論壇(WEF)最新的「燈塔工廠」之一;海爾則憑藉已入選兩家燈塔工廠,成為此次年會上的樣板企業進行「雲展示」。
IDG亞洲總裁朱東方在9月20日舉行的2020世界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大會上說,2019年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市場規模約8465億美元,2019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市場規模近4800億元人民幣。伴隨數位化轉型,工業網際網路生態將對未來新工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搶食智能製造蛋糕
上半年抗疫期間,海爾卡奧斯迅速搭建起全球首個醫療物資供需平臺。該平臺上線後,短時間內就匯聚了全球10多個國家的採購資源,實現政府部門、各地醫院、醫療企業、物流企業等精準高效匹配。在山西侯馬,通過該平臺賦能,一條日產10萬隻一次性醫用口罩的全自動生產線,48小時就落地試產。
海爾卡奧斯物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海琴在2020世界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大會上表示,海爾結合自身30多年產業管理、信息化、數位化經驗,打造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比如,一家青島紡機企業,以前維保代價高,因為沒有實時數據,只能被動地給客戶解決問題。卡奧斯幫它做紡機終端物聯、雲端數據共享,搭建紡機生命周期的平臺體系,實現主動式服務,產品溢價提高6%,還帶動了備件服務的能力。
在產業集群方面,山東淄博有許多中小陶瓷企業,卡奧斯推出「海享陶」的子平臺,把銷售、製造、研發打通,因此效率提升30%、成本下降8%,還延伸到全國其他陶瓷基地,構建了新生態。
工業網際網路正與消費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卡奧斯為山東一家房車企業實現房車智能化設計,變成移動智慧家庭,帶來車與營地互動的新體驗,房車售價從26萬元提高到42萬元。
謝海琴透露,卡奧斯將繼續開放合作,希望構建工業網際網路新生態。縱向上,與鏈主企業共建行業子平臺,如與青啤在啤酒行業深度合作;橫向上,與先進技術龍頭企業,共建基礎設施平臺;產融結合上,與金融企業共建數字產融體系。
美的集團美雲智數總裁金江在2020中國(上海)工業電商暨產業網際網路領袖論壇上,也向各家泛製造業企業拋出了繡球。他說,美雲智數基於美的集團多年的製造業和數智化轉型經驗,將提供研產供銷全價值鏈數智化的解決方案。據了解,M.Iot平臺已服務汽車、家紡、零售等行業的兩百家客戶。
除了海爾、美的,另一家電巨頭TCL也在搶吃工業網際網路的蛋糕。TCL已設立格創東智公司,並向外提供智造服務。TCL集團副總裁、格創東智科技有限公司CEO何軍9月初曾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海爾、美的服務的企業主要做B2C生意,而格創東智服務的企業主要做B2B生意,跟TCL華星光電類似。
軟硬兼施
工業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家電龍頭企業競逐的新賽道,但各家著力點並不相同。美的開闢出「硬體+軟體+經驗」的軟硬兼施模式,海爾則更著眼於用戶參與的大規模定製,營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生態。
幾年前美的收購了全球四大機器人企業之一的德國庫卡集團94.5%股權,庫卡是美的智能製造方案中硬體的有力支撐。上周在上海舉行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庫卡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機器人KUKA KR 4 AGILUS正式發布。
庫卡中國執行長王輝表示,未來要打造機器人生態圈,通過大數據,打通所有組織內部的研發、生產、銷售,形成沒有邊界的組織。除了庫卡機器人,作為美的工業網際網路對外輸出的載體,美雲智數自2017年運營以來,已服務200多家大中型企業,覆蓋汽車、家電、食品酒類、鞋服、地產等40多個細分行業。如,長安汽車、古井集團等。
今年,美雲智數重點推廣Saas(軟體即服務)的業務,如工業仿真。而美的旗下物流板塊安得智聯的角色,則是為泛製造業企業輸出端到端全場景全鏈路的一體化智能物流服務。
長安汽車數據應用管理處處長胡林海說,與美雲智數合作三年來,長安汽車通過「大數據+移動化」解決方案,已統一3100多萬用戶數據,實現銷售、研發、製造、物流等動態數據的即時監控,流程審批移動化率達99%,執行效率提高71.7%。
目前,美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上有工業級數位化仿真平臺、全球化SRM採購雲平臺、數位化MES+APS、KUKA(庫卡)移動機器人平臺、全鏈路智能物流系統等子平臺。美雲智數營銷中心總經理李冬表示,計劃到2021年向5000多家企業普及和推廣數位化轉型經驗,在美的雲平臺連接300多家企業客戶、50000個人用戶,希望與渠道商聯手,為本土工業軟體在中國企業的推廣共同出力。
與美的相比,海爾工業網際網路沒有自身的機器人業務,而是強調整合外部資源、構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生態,其差異化的賣點是讓用戶參與供應的全流程,從而實現大規模定製、提升附加值。
「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踐行的是100%定製、100%網器、100%終身用戶」,在全球燈塔網絡2020年會「雲參現」的環節,海爾青島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的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
具體來看,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的平臺上,匯集了眾多在線資源與專業機構,可以實時在線交互,用戶下單後可以全程參與產品定製,需求信息通過平臺到達工廠,生成訂單;工廠的智能製造系統全自動排產,將信息傳遞到各個生產線,最終生產出定製的智慧網器(聯網產品)。
依託數萬個傳感器,以及虛實融合的數位化智能平臺,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產生的數據與全球研發中心和實驗室互聯,實現精準監測與控制,最終保障高品質輸出,產品不入庫率可高達100%。
網際網路巨頭進場
繼海爾之後,其他中國企業在世界「燈塔工廠」中的佔比也越來越高。在全球燈塔工廠網絡2020年會上,中國新增四座燈塔工廠,分別來自阿里巴巴(杭州)、美的(廣州)、聯合利華(合肥)和美光科技(臺中)。迄今為止,端到端燈塔企業有10家位於中國,佔據全球半壁江山。
有意思的是,海爾、美的都是製造業龍頭,而阿里巴巴則是網際網路巨頭。據麥肯錫的報告,阿里巴巴在杭州的迅犀試點工廠將數位技術與消費者洞察結合,打造全新的數位化新製造模式。它支持基於消費者需求的端到端按需生產,並通過縮短75%交貨時間、降低30%庫存需求,甚至減少50%的用水量,助力小企業在快速發展的時尚和服裝市場獲得競爭力。
儘管這次阿里巴巴新製造的試點聚焦在服裝業,但是憑藉它在電商平臺的分量,不排除會把這一模式推廣至其他製造業。從這個角度看,海爾、美的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與阿里巴巴的「犀牛智造」之間存在著競爭關係。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所長盧彰緣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工業網際網路系統包含Iaas層、Paas層、Saas層等層級。Iaas層的大數據云平臺基礎設施,全球基本上由亞馬遜、微軟、谷歌、阿里等網際網路和IT巨頭壟斷;海爾、美的、富士康等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主要在Paas層,提供軟硬體結合的工業網際網路服務;Saas層是工業APP,軟體即服務,像美的M.IoT平臺的工業仿真軟體。海爾、美的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也要使用阿里、騰訊、百度等的雲平臺基礎設施,所以大家是競合關係。
從卡奧斯和M.IoT財報來看,二者尚在培育期,工業網際網路市場也有待進一步開拓。據美的集團(000333.SZ)9月15日的公告,美雲智數2019年營業收入9504萬元,淨利潤虧損5013萬元。為加快發展,美雲智數實施多元化員工持股計劃。首期增資完成後,美雲智數註冊資本增至2億,美的集團仍是美雲智數控股股東。
企查查資料庫信息顯示,目前卡奧斯已完成A+輪融資,海爾智家控股65.23%,合肥海爾洗衣機公司參股6%,海爾集團參股5.4%。
可見,中國工業4.0的馬拉松才剛剛開跑。
鯨準研究院院長潘航認為,今年國內A股資本市場已走出疫情影響,更趨向頭部企業,從信息技術指數及上證指數走勢看,數字經濟未來有很大發展空間。未來一段時間,中國都會通過「新基建」拉動國內投資,工業網際網路便是新基建的重點之一。預計到2022年,國內工業網際網路及相關服務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