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一位12歲學生,一覺醒來之後卻發現聽不到聲音了。醫生說突發性耳聾屬於聽覺神經受損,很難徹底治癒。
孩子的媽媽說,孩子是在早晨起床後,發現左耳聽不見了。經診斷為突發性耳聾。醫生採取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手段,聽力這才有所恢復,但耳鳴卻沒有減弱。專家表示,突發性耳聾跟精神壓力、外界環境等有關。而且突發性耳聾屬於聽覺神經受損,很難徹底治癒。
醫學界公認損害聽力的六大因素
大家最容易忽視噪聲的傷害噪聲超過60分貝就會損傷神經90分貝以上就會損害聽力你坐地鐵的時候習慣戴耳機嗎?
江蘇廣電新聞中心記者在地鐵站測試發現:地鐵站裡的噪聲達到60-70分貝地鐵進站時噪聲峰值能達到80分貝外界噪音+耳機聲音你的耳朵還好嗎?有些商家就推出了"降噪"耳機號稱會吸收掉外界噪聲只保留耳機內的聲音。
記者親測:在音量開到50%時1米外60分貝以下聲音完全聽不到70分貝以上才能聽到不過醫生說,"降噪"耳機會讓耳朵處於密閉狀態,會導致耳內的氣壓出現變化,再加上噪音的長期刺激,會讓耳內的生理性環境會發生改變。此外,噪聲對聽力的影響,不僅體現在聲音大小,還體現在聲源遠近,過分貼近的聲音,長時間對著耳膜,也會造成聽力下降。所以無論哪種環境下都要儘量減少戴耳機!
你知道嗎?全國每年新增2萬個新生聾兒!怎麼保護寶寶的耳朵?
1、兒童期是言語發育的關鍵時期
如果聽力障礙沒有及時採取措施,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言語發育障礙,甚至影響兒童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發展。
2、聽力篩查過三關,初篩不過莫著急
在我國正規醫院出生的嬰兒都要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查檢測。初篩是在出生後48小時,復篩是在出生後42天,是早期發現聽力損失最有效的方法。
3、先天性耳聾可預防,婚前檢查要重視
先天性耳聾大部分是由於遺傳因素導致的,建議做婚前體檢。
4、新生兒護理重細節,防止急性中耳炎
正常寶寶出生一個月後已經具有比較完善的聽覺,這個階段不宜接受較大聲音刺激,給孩子洗澡、洗頭時要特別注意別讓汙水灌進耳道。
5、正確餵奶餵水姿勢 防止急性中耳炎
哺乳時母奶過於充足,壓力太大,嬰兒頭稍低,乳液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以致造成急性中耳炎甚至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而影響聽力。餵奶餵水要把嬰兒抱起來,取半臥位姿勢。
6、感冒後突發耳悶要重視
分泌性中耳炎也是一種常見的影響聽力的疾病,得這種病的孩子有的在感冒後突然出現,常以耳悶、聽力減退為主要表現,少數兒童自述有輕微耳痛。
7、耳毒性藥物黑名單,用藥之前細諮詢
最常見的耳毒性藥物有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等,這些藥物主要造成聽神經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