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網訊(記者 張孔生)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暫定名)建設,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展示中華民族輝煌歷史、復活民族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記者昨天從有關方面了解到,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工程建設項目已經進入招投標階段,最快有望於9月下旬正式開工建設。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築方案由著名建築大師張錦秋領銜設計,定位於「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國家標誌與地域特色有機融合、個體建築與山水環境總體協調,成為彰顯大運河文化理念的時代經典之作」。整體建築由博物館和主塔組成。其中,主塔部分(大運塔)九層,距文峰塔約1.2公裡,距高旻寺天中塔約4公裡,以現代材料呈現唐風古韻,與文峰寺的文峰塔、高旻寺的天中塔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文化景觀。博物館採用巨型船隻造型,融入風帆元素,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其中地上5萬平方米,地下3萬平方米,內設多個主題展廳和功能區,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休閒體驗為一體。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對大運河進行全流域、全時段的展示,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的2500年發展歷程,以及它對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影響。
作為揚州「新十件大事」之一,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何時開工建設牽動著眾多揚州人的心。記者昨天在江蘇招標網站上看到,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工程建設項目已進入招投標階段。招標文件顯示:工程地點為北至開發東路,南、西至三灣溼地公園沿河綠化,面積約79373平方米,地下1層,地上2層。
「如果一切進展順利,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最快將於9月下旬開工。」招標單位,揚州三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規劃許可、土地摘牌等前期工作已經完成,具備了開工建設的條件。「招標單位確定後,即可辦理施工許可等手續,正式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