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中,春天孩子長個的速度最快,而秋天卻是最慢的。
雖然,這是自然規律,但是爸爸媽媽們可以在自己有限的能力範圍內,讓孩子長得更快。
有一種說法叫做「轉骨趁秋天」,認為秋季是讓孩子長個兒的好時機,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把握好秋季長高良機。
01 你的孩子處於轉骨期嗎?
在兒童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有兩個生長高峰期,一個是嬰兒期,另一個則是青春發育期。
轉骨期就是青少年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是骨骼生長、身體增高的黃金時期。
轉骨期可分為三個階段:
8~9歲為準備成長期,
10~17歲為黃金成長期,
18~22歲為鞏固成長期。
三個成長階段中,黃金成長階段——也就是10~17歲,最為重要。
如果照顧得不妥善,孩子就會發育不全,進而導致身材矮小和體弱多病。
而孩子要長高,除了靠先天因素外,後天的營養、睡眠、運動等也都非常重要。
因此,父母要充分利用「轉骨期」,讓孩子在秋季長長個!
02 轉骨期怎麼吃?
均衡營養
很多家長也會格外重視孩子的生長發育,在孩子「轉骨期」時道聽途說地運用一些「轉骨」藥方,擅自給孩子服用。
可是一些所謂的「轉骨」藥方可能會添加生長激素,吃久了或吃早了都有可能傷害孩子的身體,影響孩子的正常長高。
比起食療,利用食物天然的均衡營養,更能促進孩子長高。
● 最滋補的食品——山藥
山藥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脂肪等成分,還含有碘、鈣、鐵、磷等孩子不可缺少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是秋季最佳的滋補食品。
尤其對轉骨期的孩子,父母可以用新鮮的山藥及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如豬腳、牛蹄筋、骨頭等,與山藥一同煲湯,為孩子補充營養。
開脾健胃,既能打開孩子的胃口、增強食慾,還能補充營養,助孩子長高。
● 幫助增強免疫力的食物——烏雞
烏雞含很非常多蛋白質,維生素還有硒、鐵、銅、錳等微量元素,膽固醇含量也低,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補食品。
另外,烏雞還含有的DHA、EPA。經常食用可以調節孩子生理機能,提高免疫力。
● 補鈣之王——蝦皮
蝦皮的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蝦皮含39.3克蛋白質,遠遠高於大黃魚、黃繕、對蝦、帶魚、鯧魚等水產品及牛肉、豬肉、雞肉等肉製品。
蝦皮的礦物質營養也豐富,碘,鐵、鈣、磷……每100克蝦皮鈣和磷的含量為991毫克和582毫克。
所以,蝦皮素有「鈣庫」之稱。
● 高蛋白的食物——魚
魚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因而它有促進骨骼生長的作用,孩子多吃魚肉,還能促進肌肉的快速生長。
魚肉脂肪含量低,供熱能低,暖胃,滋肝,補氣。
而且魚肉肉質比較鮮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對於吸收不是很好的孩子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 豐富營養物質的食物——核桃
核桃的糖類為10克,還含有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6、維生素E、等營養物質。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準備食材,芝麻炒熟,放攪拌機粉碎。核桃肉炒熟,切碎,再放攪拌機粉碎。把黑芝麻粉與核桃粉混合,加白糖。
03 轉骨期怎麼休息?
睡眠充足
睡眠在孩子的生長發育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生長激素有兩個分泌高峰:
一是晚間10點至凌晨2點,另一個是清晨5點至7點,且都需要處於深度睡眠狀態。
所以,孩子最好在晚上9點左右入睡,經過1小時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從而分泌更多生長激素。
比睡得早、睡得多更重要的是,幫孩子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
● 習慣一:睡覺不可貪涼
雖然已經入秋,但是天氣仍然比較炎熱,有的孩子晚上貪涼,喜歡什麼也不蓋,露著肚子睡。
孩子進入睡眠狀態後,體溫會下降,露著肚子睡很容易著涼、生病,抵抗力下降,自然不會長個。
● 習慣二:關燈睡覺
孩子很小的時候,夜裡需要經常查看孩子的情況,所以媽媽會經常開著燈。
有些媽媽成為習慣,等孩子大一點的時候,睡覺還整晚開著燈,這對孩子是沒有好處的。
任何人工光源都會產生光壓力,會讓孩子躁動不安,難以進入深度睡眠,從而阻礙了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孩子難長高。
● 習慣三:睡前不可吃太飽
有些媽媽生怕孩子半夜餓醒了,所以就會讓孩子睡覺前吃很多東西。
但是睡前吃太飽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不僅會加重孩子的腸胃負擔,消化不良,損害身體健康。
而且關鍵是吃的太飽,胃裡比較難受,孩子很難有一個好睡眠。
● 習慣四:切忌熬夜,早睡早起
因為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段,就是晚上11點到凌晨2點,而且必須是在深度睡眠中,所以孩子差不多9點半左右就要上床睡覺了。
如果經常熬夜,就會錯過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期,影響長高。
04 轉骨期怎麼運動?
注重拉伸
研究顯示:
運動後人體的生長激素分泌會明顯增加,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比不參加運動的孩子要高出4cm左右。
室外運動,能讓孩子沐浴充足的陽光,有助於體內維生素D的形成利於鈣、磷吸收,促進骨骼生長。
所以,天氣好時可別把孩子「悶」在家裡,要增加戶外活動。
每天30分鐘到2小時的室外運動,不但能讓孩子長個兒快,還能增強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事半功倍。
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更適合多做一些對增高有幫助的伸展、彈跳類運動。
● 彈跳運動:如跳繩、跑步等有助於四肢運動;
● 伸展運動:如單槓、仰臥起坐、體操等則有助於骨骼的伸展;
● 全身性運動:如籃球、排球、羽毛球和遊泳等,有助於全身骨骼伸展;
● 耐力運動、縱向運動:對膝關節、踝關節、脊柱有適當刺激的運動更有利於孩子長高,比如踢毽子、跳繩、跑步、球類、摸高等。
每周至少要運動4~5天,每次要30~45分鐘是最佳選擇。
摸高、跳躍、跳繩、籃球等運動可以使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得到有效的拉伸,促進神經系統、骨骼肌肉的協調,有利於生長發育。
05 注意!
謹防長高3大誤區
家長想孩子長高很正常,但千萬別用錯方法「揠苗助長」。
這些關於孩子長高的誤區,家長們一定要警惕!
● 誤區一:家長高,孩子一定高?
有的家長認為自己個頭高,孩子肯定會長高。可是,這種錯誤的認識容易導致孩子錯過長高關鍵期,最終變成「矮個子」 。
身高雖然有較大的遺傳機率,但後天努力才是決定最終身高的重要因素。
先天不足,後天來補,即使父母個矮,及時幹預,充分發揮孩子後天的成長潛能,也一樣可以長成大高個兒。
● 誤區二:想長高,就得多補鈣?
最常見的就是牛奶當水喝,鈣片當零食吃,更有甚者會聽信讒言買一些保健品。
可是鈣攝入量過多,易導致泌尿繫結石及出現便秘等不良反應,不僅給孩子帶來病痛,還可能導致幼兒骨骺提前閉合,影響長高。
● 誤區三:想長高,就要多吃飯?
有的孩子胃口比較好,飯量很大,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正在長身體,任其胡吃海喝。
其實,孩子身體各個器官尚未發育成熟,進食過多會給脾胃造成很大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排便困難等問題,傷了脾胃,身體其它器官的正常運轉也會受到影響。
可能會出現孩子飯吃的不少,卻總也長不高的現象。
● 誤區四:一味強調身高,忽視孩子心理壓力大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病例:
一個7、8歲的小女孩,因為父母離異,在往後的一年時間內身高一點也沒長。
醫生問明原因後,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和針對性的治療,孩子很快又開始長高了。
專家指出:孩子心理壓力過大、長時間處於焦慮狀態,會導致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的紊亂,從而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最終導致身高不長。
想讓孩子多長個兒,父母絕不能只關注他們吃得多不多,睡得好不好;
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給孩子一個輕鬆、不緊繃的家庭環境,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雖然身高不應是評判孩子的標準,但理想的身高卻能為孩子錦上添花。
孩子只有心靈和身體同時營養充足,睡得健康規律,科學運動才能長得高、長得快!
來源:網絡綜合,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