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縣黃花山發現鹽膚木樹 起源於六千多萬年前

2020-12-18 中國園林網

林業技術人員正在觀察、研究鹽膚木幼樹的生長情況

    中國園林網8月14日消息:據薊縣林業局介紹,在黃花山南坡發現了鹽膚木樹數百棵。

    日前,黃花山景區工作人員看到一種與眾不同的樹,葉軸及葉柄有翅,七月底至八月初開花,潔白如玉。秋天葉子呈紅色,很有觀賞性,但不知是什麼樹。天津師範大學環境學與地理學教授徐華鑫經實地考察、鑑定,確認它是鹽膚木樹。該樹為喬木,孑遺植物,距今有六千多萬年。生長習性:喜溫暖溼潤氣候,也具有一定的耐寒、抗旱能力。對土壤的要求不高,耐瘠薄,有很強的萌櫱性,易於繁育和栽培。該樹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能提煉油漆。未成熟的果實可制醋,成熟的果實可榨油,做潤滑劑。莖葉有殺蟲功效,可做生物農藥。樹根、葉、花均可入藥。身上寄生的五倍子蟲,是一種名貴中藥,有安神、健胃的療效。專家說,鹽膚木全身都是寶,是集觀賞、藥用、水土保持、工業用材於一體的名貴樹種。這種樹現在大量生長在南方,北方少見。黃花山發現鹽膚木樹,說明在六千萬年前這裡與南方的氣候類似。主管部門的負責人表示,今後不但要在風景區、園林綠化中推廣、栽培這種樹,同時要做出規劃,發展鹽膚木經濟林,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相關焦點

  • 探薊縣黃花山清皇家園寢 薊縣開啟興建清陵序幕
    清東陵與薊縣黃花山清皇園寢———    一個被稱為「王氣充裕」之地,一個呈「白虎雄踞」之勢,一道風水牆將眾多清朝皇帝后妃和他們的皇子皇孫分隔開來。    是誰將大清皇室子孫的園寢落定於薊縣黃花山?    哪座園寢是這片皇室子孫安息之地的根源?
  • 薊縣黃花山王爺園寢
    作者風聲水影 薊縣黃花山王爺園寢 榮親王園寢 榮親王園寢建在山坡的一片臺地上,圍牆五十二丈六尺,宮門三間,門外設有守護班房,門內有東西廂房。正中享殿三間,享殿後月臺上有琉璃門一座,後院牆為半圓形正中有三合土寶頂一座。
  • 薊縣古來名山多(組圖)
    左 山 攝  本報訊(記者解建國)凡是經常到本市薊縣旅遊觀光的遊客都會知道,除了被譽為「京東第一山」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盤山以外,還有許多名山各具魅力,已成人們不可缺少的休閒旅遊好去處,如八仙山、九龍山、九山頂、龍拉山、石龍山、氣鼓山、半拉缸山等。
  • 去薊縣不知道買啥特產,那請收下這篇攻略
    天津板慄天津板慄是薊縣古老的栽培樹種。主要分布以薊縣長城沿線、盤山山區為最多,北部臨界的承德地區同樣盛產,這一代通常被稱作中國板慄之鄉。黃花山核桃黃花山核桃出產於天津市薊縣,是最具代表性的特產之一。黃花山核桃的生產地在海拔200米以下,土壤肥沃。
  • 揭秘薊縣王爺陵不為人知的往事 14爺棺槨尚在地下
    上周末,新報記者前往北京,在與他們的對話中發現,王爺陵中其實蘊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事。  董鄂妃有多受寵?兒子榮親王陵在最尊貴的東邊談及王爺陵,馮先生感慨頗多,「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就去過黃花山,那是一個神奇莊嚴的地方。」他翻開一本相冊,指著一張「榮親王壙志」的照片說:「現在這些都沒有了,當年就立在黃花山的。」照片上的刻字第一句就是:「制曰:和碩榮親王,朕第一子也。」其實,榮親王出生的時候,順治已經有了3個皇子,大書「朕第一子也」足見其溺愛之心,「清朝向來子憑母貴,這個小皇子的母親董鄂妃是順治皇帝最寵愛的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
  • 天津薊縣:綠水青山創造金山銀山-光明日報-光明網
    羊年春節,天津薊縣接到喜報:在農業部發布的2014年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和中國美麗田園推介結果中,薊縣常州村和白莊子生態溼地景觀分別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和「中國美麗田園」。
  • 薊縣位於天津市最北部,地處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
    縣內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7,文物保護點268處,革命戰爭遺址和紀念地160多處。上元古界地層部面舉世無雙,千年古剎獨樂寺獨一無二,新石器時代遺址。夏商遺存,西周遺址,漢墓群,唐宋元遼墓葬,清王爺陵和太子陵等古遺蹟。古遺址遍布全縣,堪稱是文物大縣。
  • 平谷薊縣遵化三河興隆五地攜手 京東休閒旅遊區三年有模樣
    原標題:京東休閒旅遊區三年有模樣   實習記者 袁雲兒   未來3年,北京市平谷區、天津市薊縣、河北省遵化市、河北省三河市、河北省興隆縣將聯合發力,著手打造京東休閒旅遊區。屆時,北京東部的三省市交界處,將以「休閒燕山,生態京東」為特色,形成一個一體化旅遊區。
  • 泥河灣遺址群發現160萬年前草原猛獁象腳印
    本報訊(記者龔正龍)日前,記者從省文物研究所獲悉,考古工作者近期在泥河灣遺址群馬圈溝遺址發現了20餘個160萬年前草原猛獁象腳印及大量石製品、動物化石,為進一步研究泥河灣早期人類行為、生存環境補充了新材料。
  • 中國人起源於非洲?許昌老漢挖出10萬年前「寶貝」,華夏祖先找到了
    好在許昌一位老漢挖出了一塊石頭後,考古學家找到了十萬年前的寶物,打破了中國人起源於非洲的說法。靈井遺址地形圖懷著這個疑惑,周國興在四周查看,沒想到又發現了很多的石英石。如果一塊是偶然,那麼這麼多塊肯定就不正常了。
  • 黃花山下埋了清代六個王爺,他們分別是誰?
    但在清代的諸多王爺中,卻有六個王爺獲得了極高的榮譽,他們死後被葬入了清東陵的西側,距離皇陵最近,這就是黃花山下六王陵。黃花山位於清東陵的西側,南北走向,是清東陵的天然右弼。在黃花山下遊六座陪葬墓,因為墓主人都是王爺,所以稱黃花山下六王墳。而這六個王爺,其身份地位都十分顯赫。
  • 尋找黃花山五座王爺墳,大王與三王親兄弟,二王與大哥生前死對頭
    黃花山位於天津薊縣,是一處絕佳的風水寶地。它就在清朝皇陵清東陵的西門口外。但它卻比清東陵還要早建造三年。因為,這上面的一座王爺墳要比清東陵最早的順治的孝陵還要早三年。這座王爺墳裡葬著一個出生幾個月就夭折的王爺,死時連名字也沒來得起。這位小王爺就是順治帝最寵幸的董鄂妃唯一的兒子。
  • 薊縣九山頂藏著一個學東農家院,是避暑納涼聚會燒烤的好地方!
    九山頂海拔1078.5米,據說是天津最高峰,有海拔最高的玻璃棧道,登臨山頂,南眺翠屏湖、北望燕山主峰 霧靈山、東觀遵化 金星山、西看平谷金海湖,六千七百平方公裡的大好河山盡收眼底。主要景點有翡翠嶺、神秘谷、小西天、步雲橋、雲摩洞等。
  • 南開野外考察師生在薊縣八仙山發現稀有野生植物
    新華網天津頻道6月29日電 6月28日,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部分師生和天津薊縣薊州戶外野生植物考察隊相約八仙山,進行野生植物考察。近些年,天津薊縣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傳統的種養殖模式,使生態環境發生了明顯的改善,不少頻臨滅絕的稀有植物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梁文兵 攝)
  • 600萬年前昭通古猿為何倖存?當地形成宜居環境
    11月1日,吉學平推測到可能發現古猿化石,便發布新聞,期望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非常幸運的是,三天後的11月4日,他們就發現了一個古猿頭骨化石,該古猿後來被俗稱為昭通古猿(正式學名為祿豐古猿祿豐種相似種)。  這一發現迅速引起了時任昭通市市長王敏正的重視,他很快召開現場辦公會並決定支持一筆研究經費。此後來自國內外的研究團隊有20多人,也進一步獲得了更多研究經費,確認了一批新的化石種類。
  • 基因研究發現:北極熊早在60萬年前就已分異出現
    北極熊  由來自德國法蘭克福生物多樣性和氣候研究中心的Frank Hailer領導的一支研究團隊,通過進行基因研究發現,北極熊(polarbear,Ursus maritimus)和棕熊(brownbear,Ursus arctos)早在60萬年前就已分異,這比早先估計的時間要早45萬年。
  • 南非發現200萬年前頭骨化石,網友熱議:現在的智人含有少部分他們的...
    虎撲11月14日訊 近日,據BBC中文網報導,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稱,在南非發現的一個200萬年前的頭骨,為人類進化提供了更多信息。消息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南非發現200萬年前頭骨化石# 提供人類進化新信息】據BBC中文網報導,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稱,在南非發現的一個200萬年前的頭骨,為人類進化提供了更多信息。據報導,這塊頭骨來自羅百氏傍人,羅百氏傍人是直立人的近親,而直立人被認為是現代人類的直系祖先。這兩個物種生活在同一時期,但羅百氏傍人滅絕得更早。
  • 天津薊縣八仙山龍泉山家農家院
    聯繫人:鄧金昭聯繫電話:13820477509手機:13702186205地址:薊縣下營鎮船艙峪村36號薊縣八仙山龍泉山家農家院坐落在薊縣下營鎮船艙峪村36號,小院地理位置優越,周邊景區有梨木臺景區、九山頂景區、八仙山景區、清東陵景區、龍泉山景區、長城景區、龍泉山莊。薊縣八仙山龍泉山家農家院負責接站,遊客到薊縣後,有農家負責接站。接站收費60元。
  • 化石證據表明: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
    化石證據表明: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 2014-06-12 16:34: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Julie Selan/繪製   中新網北京6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化石證據的研究表明,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