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研究發現:北極熊早在60萬年前就已分異出現

2020-12-11 央廣網

北極熊

  由來自德國法蘭克福生物多樣性和氣候研究中心的Frank Hailer領導的一支研究團隊,通過進行基因研究發現,北極熊(polarbear,Ursus maritimus)和棕熊(brownbear,Ursus arctos)早在60萬年前就已分異,這比早先估計的時間要早45萬年。研究團隊成員主要來自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和歌德大學。

  研究總共分析了45頭北極熊和棕熊核DNA中的9000對基因序列,通過它們重建了熊類(包括位於譜系樹最遠端的兩類熊)的進化譜系樹,這保證了研究者能夠估算各類熊獨立成種的分異時間。核DNA遺傳自父母雙方,而之前對它們分異時間的研究都是基於僅遺傳自母親的線粒體DNA。研究結果顯示,北極熊出現於60萬年前,它們經歷了幾次冰期與間冰期的交替,Hailer說,在冰期時,北極地區要比現在大得多,因此能夠提供給北極熊的棲息地範圍非常大。而基因分異度的缺乏最終也導致極地熊在溫暖的間冰期衰落,這造成了「基因瓶頸」(genetic bottleneck)效應,最終使基因分異度降低。

  北極熊出現於60萬年前的事實極大地解決了一個問題,若按早先的它們出現於15萬年前的估算,它們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進化出許多特化性徵,而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Hailer說他很早之前就懷疑早先研究的可信性了,早先關於北極熊出現於15萬年前的結論是基於線粒體基因得來的,它表明在末次間冰期可能存在一個「雜交事件」(hybridization event),北極熊與棕熊相互接觸並進行雜交,體型較小的北極熊在雜交過程中獲得了益處。

相關焦點

  • 黑猩猩能隨音樂起舞,舞蹈「基因」或在600萬年前已存在
    黑猩猩能隨音樂起舞,舞蹈「基因」或在600萬年前已存在 最新研究表明,黑猩猩也會如此!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25日報導,日本研究人員發現,黑猩猩也會自發地隨音樂起舞,這或許表明,音樂和舞蹈的「基因」在約600萬年前人類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身上就已經存在了。音樂會使人情不自禁地搖擺。此前有研究表明,某些動物(例如鳳頭鸚鵡)在聽音樂時會搖動。
  • 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學爭議,竟然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得禍
    北極熊與棕熊外形和生活習性明顯不同,一直以來都是作為不同物種的。然而近年來,有人說北極熊和棕熊沒有生殖隔離,不符合物種定義;而且新的分子遺傳學研究已經將北極熊降為棕熊的亞種了,真的是這樣嗎?這裡我們要聲明,學術界從未提出將北極熊作為棕熊亞種,所謂的將北極熊降為亞種的遺傳學研究是被一些人誤讀了。
  • 棕熊和北極熊,到底誰才是「熊中之王」?
    800公斤的體重聽起來很笨重,但北極熊還是很靈活的,它們奔跑起來的時速最快可以達到每小時60公裡。而且,我們知道,北極熊是會遊泳的。惡劣嚴酷的環境練就了北極熊超高的捕獵本領和聰明的大腦,它們的每一次出擊無不展現其深刻的智慧。
  • 研究人員發現「貪吃基因」
    保持苗條的秘密可能藏在基因中。美國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發現「暴食基因」,這種基因會阻斷身體與大腦的交流,讓大腦無法得知已經吃飽的事實,從而讓身體吃個不停。
  • 斯坦福科學家發現,吸收十字花科蔬菜中的異硫氰酸酯需要特定腸道菌
    Sattely等研究發現,人類要從十字花科蔬菜中獲取異硫氰酸酯,離不開一些攜帶特定基因的腸道菌。而要想充分吸收異硫氰酸酯,可能還得少吃點碳水化合物。這一研究發表在Cell上[1]。
  • 泥河灣遺址群發現160萬年前草原猛獁象腳印
    本報訊(記者龔正龍)日前,記者從省文物研究所獲悉,考古工作者近期在泥河灣遺址群馬圈溝遺址發現了20餘個160萬年前草原猛獁象腳印及大量石製品、動物化石,為進一步研究泥河灣早期人類行為、生存環境補充了新材料。
  • DNA研究顯示:西藏"雪人"或是北極熊"親戚"(圖)
    DNA研究顯示:西藏"雪人"或是北極熊"親戚"(圖) 2014-07-03 09:56:04DNA研究結果顯示,北極熊可能與西藏「雪人」「有親」  而一份1日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的研究報告揭示,通過基因分析,迄今人類撿拾的「大腳怪」毛髮與熊或其他普通動物匹配,「大腳怪」的存在仍無實證。  這項研究源於頻出不窮的目擊者抱怨,儘管已有數以百計的目擊者和腳印「證據」,但科學界從沒認真對待他們的假設:這是倖存的古人族群、滅絕的猿類抑或其他神秘動物。
  • 中美學者發現1500萬年前「木乃伊」南酸棗化石
    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在福建漳浦發現一種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化石。就像人們熟知的木乃伊,這些乾枯、脫水的化石將遠古南酸棗的形態結構立體保存了下來。考古證據顯示,早在8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經開始食用南酸棗,並且將其果實大量儲存起來。此次,研究團隊共發現7枚「木乃伊」南酸棗果實化石,它們的形態結構與現代南酸棗基本相同。稍有不同的是,現在的南酸棗果實,頂端有3至6個俗稱為「眼」的萌發孔。而發現的化石裡,首次出現了具有7個萌發孔的果實。這說明,1500萬年前的遠古南酸棗,形態比現代「子孫」更加多樣。
  • 20年前,英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基因揭開謎團
    牛津大學基因學教授布賴恩·賽克斯將埃德帶回的毛髮再一次檢測了一遍,這一次他發現,毛皮有80%是由羚羊皮組成,但又跟羚羊毛皮的色素粒子排列方式不同,2002年,他們又在喜馬拉雅山一顆樹上發現了一團毛髮。經過脫氧核酸(DNA)分析,這團毛髮不屬於目前發現的任何一種動物,但他們不認為雪人屬於新物種,布賴恩將毛髮跟古代北極熊(4萬至12萬年前)進行了基因序列對比,結果完成相符。
  • NASA科學家模擬早期太陽自轉史:自轉速度是當今3倍 | 科技早頭條
    最新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研究發現,YAP蛋白只有在和MMB蛋白複合體的一個亞基發生相互作用時,才能啟動細胞分裂過程。該研究首次表明了兩種與癌症相關的信號通路之間存在聯繫。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進一步研究,能阻斷兩種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從而抑制腫瘤生長。
  • ...Cell Technologies公布缺血性中風異基因幹細胞I/IIa期研究的...
    - itMSCs在研究中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 - 研究結果為進一步推進臨床工作提供了依據 -    - 在與FDA磋商後,計劃開展IIb階段試驗 - 聖地牙哥2019年1月7日電 /美通社/ -- 致力於開發在治療服務不足的醫療條件下使用的異基因祖細胞與蛋白質療法的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
  • 英研究發現:兒童「食物厭新」可能多由基因引起
    科技日報8月27日訊 在一項對同卵雙生和異卵雙生雙胞胎的大型研究中,英國科學家發現,在拒絕吃不熟悉食物的雙胞胎中,78%的雙胞胎是天性使然,在具有食物厭新傾向的普通兒童中,與基因有關的天性可能也發揮了主要作用
  • 核子基因精研癌症早篩核心技術,助力國人提早發現癌症蹤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全球範圍內每天有接近45000的癌症死亡人數,其中接近60%發生在亞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發現即晚期」,目前,傳統的癌症診斷技術並不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傳統的「一刀切」治療模式往往使抗癌過程既漫長又痛苦。
  • 二價修飾調控異染色質區基因表達
    這項工作發現Spindlin1可以以超強親和力識別組蛋白二價修飾H3「K4me3-K9me3/2」,複合物晶體結構表明,組蛋白修飾H3K4me3和H3K9me3/2可以同時被Spindlin1第二個和第一個Tudor結構域芳香籠識別。
  • 250萬年前乳齒象為何滅絕?新研究表明:地球曾進入「間冰期」
    在地球生命演化的過程中,無數的物種出現又消失,那麼,人類從未參與過絕大多數物種的誕生、演化過程,又是如何對這些古生物了如指掌的呢?答案就是通過考古中的化石發現,以及對這些生物化石的研究分析。
  • 基因科學研究推翻了進化論?
    論文的原始出處第一步,提取關鍵語句百度一下,發現其實這個說法早在2018年就出現在網上了。不少雷同文章表明,這是2018年5月的事(呵呵,互抄都不認真點)順藤摸瓜,我找到了這篇文章。發表於2018年5月28日,標題是「Sweeping gene survey reveals new facets of evolution」,翻譯過來就是「全面的基因調查揭示了進化的新方面」。嗯,時間,標題,都對上號了。但這並不是一篇發表在權威期刊上的論文,只是一個發在論壇上的帖子而已,充其量算是個媒體報導。
  • 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
    小組合作,通過研究27,566個冰島人基因組揭示了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2020年4月22日的《自然》上。 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27,566個冰島人的全階段全基因組序列中檢測到的1,440萬個假定古染色體片段的研究,檢測了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影響;這些數據對應範圍為56,388–112,709獨特古染色體片段,覆蓋了可調用基因組的38.0–48.2%。
  • 研究基因50年後,他說基因決定了智力,別操心育兒了-虎嗅網
    …好的家長會生出好的孩子,因為他們的基因好」,「基因是人生最大的系統性推動力。」Plomin 這麼說,憑藉的是多年自己的以及他人的遺傳學研究發現。可是基因是否決定了一切,許多科學家並不同意 Plomin 的看法。
  • 高海拔的人在加速進化,他們的基因已變樣
    研究發現,智齒就是人類進化的標誌之一。因為化石考證發現,早期人類的下顎骨要比現在大很多,牙齒的數量也要比現在多,同時,由於古人吃的食物都比較粗糙,這就導致他們需要智齒,說白了也就是「後槽牙」來幫助咀嚼食物。
  • 灰熊為何會進入北極熊生活區?或會產生新後代,基因庫會改變嗎?
    灰熊為何會進入北極熊生活區?或會產生新後代,基因庫被改變!這張北極熊的照片,是由於在冰川融化之後,北極熊生存的棲息地在日益減少,北極熊長時間的在水中很可能會被溺死,而這一塊小小的浮冰成為了它的救命稻草和唯一生存的空間。近段時間科學家又傳來了一個關於北極熊的壞消息,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可能北極熊又將迎來新的敵人和困境。一種名為南方灰熊的動物,很可能會成為它們的最大敵人和對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