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萬年前乳齒象為何滅絕?新研究表明:地球曾進入「間冰期」

2020-12-22 騰訊網

在地球生命演化的過程中,無數的物種出現又消失,那麼,人類從未參與過絕大多數物種的誕生、演化過程,又是如何對這些古生物了如指掌的呢?答案就是通過考古中的化石發現,以及對這些生物化石的研究分析。

在大約3000多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一種叫「乳齒象」的物種,一直到大約1萬年前,它們才徹底滅絕,至於它們滅絕的原因,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都沒有答案,不過這個問題,在前段時間終於有了眉目。

研究發現,乳齒象曾北遷「避暑」

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埃米爾·卡平思金,和他的科研團隊一起,在過去的多年時間裡,一直從事乳齒象的研究工作。

乳齒象雖然最早出現在非洲,但是在晚漸新世(大約2400萬年前),它們便也在美洲大陸出現了,而且乳齒象在美洲大陸的演化史非常的漫長,美洲乳齒象也是古生物學界讓受古生物學家們感興趣大的動物之一。

通過化石分析,科學家們發現,乳齒象在美洲大陸的活動範圍曾經不斷北遷,最開始,它們是生活在中美洲的亞熱帶,後來它們來到了北美洲,在之後於阿拉斯加和北極地區,都發現了它們的化石殘骸。

這意味著,在乳齒象時期,地球上曾經發生過某種變化,導致它們不斷北遷。那麼,這種變化又是什麼呢?

或與氣候變化有關

說起來,乳齒象是一種耐寒的動物,它們和猛獁象一樣,都擁有厚實的毛髮,這也意味著,如果地球的氣候環境變得太溫暖,那麼,乳齒象就需要離開原本的棲息地,朝著寒冷的地方前進。

科學家們發現,有關乳齒象北遷的情況,大約在250萬年前開始,這個時期的地球,進入到第四紀冰河時期中的「間冰期」。

什麼是間冰期呢?就是地球大冰期中相對溫暖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地球上,冰川、冰蓋都開始大量融化,地球的氣溫也明顯上升。

這就導致原本生活在中美洲地區的乳齒象,因為炎熱不得不一路朝著北方前進,希望可以找到地方「避暑納涼」,最終,它們一路抵達北極,甚至通過大陸橋,還曾經進入到俄羅斯地區。

通過線粒體DNA組的檢測,科學家們發現,伴隨著乳齒象的不斷北遷,它們的遺傳基因多樣性也逐漸消失,這意味著,在地球氣候環境的變化之中,很多乳齒象都因為無法適應而滅絕,乳齒象的北遷,實際上就是它們滅絕的開端。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9月4日文章《古基因分析顯示:乳齒象曾北遷「避暑」》

相關焦點

  • 250萬年前的可怕場景!地球曾進入「間冰期」,乳齒象被迫遷移
    萬年前地球的「間冰期」期間,曾經一路北遷,只為了「避暑」。什麼是乳齒象?乳齒象是地球上非常古老的一種生物,它們誕生於3400萬年前的早漸新世,大約於一萬年前滅絕。我們都知道,在人類出現演化的階段,地球也進入到第四紀冰河時期,不過,地球在過去的數百萬年時間裡,並不是一直都寒冷無比,其中也有氣候回暖的時期,這段時期被稱作「間冰期」,這次科學家們對於乳齒象的研究,就是與間冰期有關。
  • 古近紀分析表明 乳齒象曾向北遷徙以「躲避熱量」
    一組加拿大科學家詳細分析了已經滅絕的美國乳齒象的線粒體基因組。結果表明,該物種在更新世間冰期(250萬-11700年前)的溫暖期遷移到了北美洲的遠北緯度。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1日的英國期刊《自然通訊》上,這將有助於研究人員了解物種對氣候變化的潛在生態反應。
  • 今日科技話題:穀氨酸能神經元、試驗太空飛行器、中猴化石、乳齒象...
    北京時間9月4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發表了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徐敏研究組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李毓龍研究組合作完成的一篇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影響睡眠質量的關鍵神經元——穀氨酸能神經元。研究發現,基底前腦區的穀氨酸能神經元對睡眠壓力積累起到重要的調控作用。
  • 猛獁象是如何滅絕的?氣候變化還是史前人類屠殺?
    後來研究人員把這頭乳齒象的體重估算降到了10.5噸,但名字被保留了下來。厄尼仍然是迄今在北美發現的最大乳齒象,現代平均重達6噸的非洲大象與其相比,就像是個侏儒。今年10月份,研究人員在阿爾布開克召開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會會議上報告說,在今年冬天之前,挖掘人員將挖掘厄尼的剩餘骨骼,以期將這頭古老巨獸重新組合起來。厄尼是曾經在地球上遊蕩的遠古大象中一個分支。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如何導致恐龍滅絕的
    也許你曾在博物館看到過恐龍的化石,它們生活在2.3億年前的地球,那是中生代,它們是那時的地球之主。它們統治地球長達1.7億年之久,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但是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它們卻突然的滅絕了,他們的統治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結束了。那麼,地球霸主恐龍是如何消失的呢?
  • 史前巨獸猛獁象是怎麼滅絕的?科學家眾說紛紜,新研究指向了基因
    6600萬年前,恐龍從這個世界消失,地球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經歷了大洗牌的地球,開始偷偷重現生機,大量新的生物演化出來,「割據」了這個地球。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熟悉的動物——大象的祖先出現。經過六千多萬年的演化,它們的一支後代佔據了地球的北方,那就是著名的猛獁象。猛獁象又叫長毛象,是除了恐龍之外最著名的遠古生物之一。大約180萬年前,猛獁象出現在地球上。它們的出現,恰好處於地球的第四紀冰期,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一次冰河期。
  • 一顆超新星於250萬年前在接近地球的危險距離爆炸
    最近,一個新的研究為250萬年前在地球附近發生的超新星爆發提供了新的證據。這一次是發現了放射性同位素錳53,同樣也是由超新星爆發而產生的。這塊鐵錳結殼大約2000萬年前開始形成,隨著礦物質從海水中析出,這塊鐵錳結殼一層一層的積累成形。研究人員在大約250萬年前鐵錳結殼的下層發現了更高濃度的放射性鐵60Fe和放射性錳56Mn。這些沉澱物的存在就是當時地球附近發生過超新星爆炸的證據。圖片來源:Dominik Koll / TUM。
  • 世界地球日:看看地球46億年都發生了什麼
    海生動物主要滅絕事件及分異度變化(據Raup and Seokoski,1982)第一次大滅絕事件:4.50億年前至4.40億年前,約3千米厚的冰層覆蓋了非洲北部和中部地球,以及南美洲的部分地區,這導致洋流和大氣環流變冷,整個地球進入大冰期,85%的物種滅絕,約27%的科與57%的屬滅絕。
  • 地球十年後將進入小冰期,太陽活動開始減弱,我們會受到影響嗎?
    在人類出現在地球以前,曾經在地球擔任霸主地位的生物是恐龍。恐龍龐大的身軀,無人匹敵的力量,以及兇猛的性格,地球上沒有生物能夠與之抗衡。但是即使恐龍的實力再強大,也無法抵禦大自然的力量。根據科學家對恐龍的研究,恐龍的滅絕很有可能與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漫長的冰凍時期有關。
  • 太陽黑子活動減弱,地球進入小冰期?它為何與地球關係如此密切?
    前段時間就有科學家曾稱,2020年太陽黑子活動減弱,地球將進入新一輪的「小冰河期」。聽到這個消息,我突然一震,what?2020的末日預言剛被攻破幾年,又來一個?小冰河期究竟是什麼?這種狀態可能會維持一百萬年,在地球形成以來,有記錄的冰河時期曾出現過11次。冰期的出現曾經造成了物種極大程度的滅絕,而小冰河期則相對於大的冰期暖和了許多,但是對於社會的影響依然十分劇烈,糧食減產、氣溫下降、社會動蕩。
  • 加拿大發現5.7萬年前狼崽木乃伊 曾以溪流中的食物為生
    來源:環球網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加拿大育空地區道森市附近融化的凍土中,科研人員發現了一隻5.7萬年前的狼崽木乃伊。這表明在幾萬年前的間冰期,哺乳動物種群就已經存在。雖然大型哺乳動物的木乃伊化石遺骸曾在西伯利亞發現,但在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區卻不那麼常見。這種狼屬於一個與阿拉斯加和歐亞大陸的野狼都有親緣關係的種群,但與如今生活在育空地區的狼群沒有親緣關係。據《國家地理》報導,這些發現表明育空地區的第一批灰狼滅絕了,隨後被其他種群所取代。
  • 珍惜這些美食,要不是人類它們在1萬年前就滅絕了
    因為南瓜屬植物種子的傳播者早就滅絕了。原來,南瓜屬的植物富含葫蘆素,苦味的葫蘆素是植物用來防止動物啃噬的生化武器,人類只要吃幾口富含葫蘆素的野瓜就會中毒。和人類類似,中小型哺乳動物都不太喜歡苦不喇及的野瓜。比如,在美洲野外可以找到的南瓜屬臭瓜(Cucurbita foetidissima)成熟後的味道很苦,貓和狗都不吃。
  • 600萬年前昭通古猿為何倖存?當地形成宜居環境
    這一發現迅速引起了時任昭通市市長王敏正的重視,他很快召開現場辦公會並決定支持一筆研究經費。此後來自國內外的研究團隊有20多人,也進一步獲得了更多研究經費,確認了一批新的化石種類。經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古地磁測定,昭通古猿的年代為距今620萬~610萬年間的晚中新世末期,是歐亞大陸最晚的中新世古猿遺存。
  • 海南島曾是大型動物的樂園,熊貓、大象、犀牛、華南虎等野獸雲集
    ▲海南島成因的一種假說:海南島和兩廣連在一起,在6500萬年前因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碰撞開始分離,約2400萬年前形成島嶼,這期間旋轉了150°,就成了現在的海南島。地球歷史上海陸變遷非常頻繁,尤其是在冰河時期,海水大量冰凍,使得海平面能比現在要低120米以上。
  • 為什麼會滅絕了?
    在從已發現的化石看,劍齒虎早在距今300萬年前的上新世末期就出現在了地球上,其中以刃齒虎的犬齒長度最長,達到了平均17公分。從劍齒虎的化石復原圖看,它與現在的貓科動物最大的不同,除了上犬齒長度外,就是短小的尾巴了。
  • 猛獁象為何滅絕?科學家準備將其復活,真能起死回生
    但是萬年前的猛獁象為什麼會滅絕呢?如果通過現代科學技術,科學家能夠將猛獁象復活嗎?猛獁象為何會滅絕?猛獁象在地球上存在了600多萬年,據發現,全球大部分的地區都能發現它們的生活遺蹟,尤其是在西伯利亞的凍土地帶,保存了很多完整的猛獁象,據說一共有1.5億頭猛獁象埋藏於地下。
  • 冰河時代末期從地球上消失的猛獁象,到底為何被滅絕?
    而公的猛獁象象牙平均長達2米2至2米5。個別的可以接近甚至超過3米。它身上披著金、紅棕、灰褐色的細密長毛,皮很厚,具有極厚的脂肪層,厚度最厚可達9釐米。 它們廣泛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生活年代距今約1萬1千年前猛獁象陸續滅絕,這被視作一個冰川時代結束的標誌。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還會登上歷史舞臺嗎?多虧了這次意外!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還會登上歷史舞臺嗎?多虧了這次意外!地球上有很多現象的發生,感覺像是被刻意安排好的一樣,每一個事件都有著必然的聯繫,但是感覺又很巧合地將其聯繫在了一起。比如每一次自然災害的到來,以及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