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生命演化的過程中,無數的物種出現又消失,那麼,人類從未參與過絕大多數物種的誕生、演化過程,又是如何對這些古生物了如指掌的呢?答案就是通過考古中的化石發現,以及對這些生物化石的研究分析。
在大約3000多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一種叫「乳齒象」的物種,一直到大約1萬年前,它們才徹底滅絕,至於它們滅絕的原因,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都沒有答案,不過這個問題,在前段時間終於有了眉目。
研究發現,乳齒象曾北遷「避暑」
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埃米爾·卡平思金,和他的科研團隊一起,在過去的多年時間裡,一直從事乳齒象的研究工作。
乳齒象雖然最早出現在非洲,但是在晚漸新世(大約2400萬年前),它們便也在美洲大陸出現了,而且乳齒象在美洲大陸的演化史非常的漫長,美洲乳齒象也是古生物學界讓受古生物學家們感興趣大的動物之一。
通過化石分析,科學家們發現,乳齒象在美洲大陸的活動範圍曾經不斷北遷,最開始,它們是生活在中美洲的亞熱帶,後來它們來到了北美洲,在之後於阿拉斯加和北極地區,都發現了它們的化石殘骸。
這意味著,在乳齒象時期,地球上曾經發生過某種變化,導致它們不斷北遷。那麼,這種變化又是什麼呢?
或與氣候變化有關
說起來,乳齒象是一種耐寒的動物,它們和猛獁象一樣,都擁有厚實的毛髮,這也意味著,如果地球的氣候環境變得太溫暖,那麼,乳齒象就需要離開原本的棲息地,朝著寒冷的地方前進。
科學家們發現,有關乳齒象北遷的情況,大約在250萬年前開始,這個時期的地球,進入到第四紀冰河時期中的「間冰期」。
什麼是間冰期呢?就是地球大冰期中相對溫暖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地球上,冰川、冰蓋都開始大量融化,地球的氣溫也明顯上升。
這就導致原本生活在中美洲地區的乳齒象,因為炎熱不得不一路朝著北方前進,希望可以找到地方「避暑納涼」,最終,它們一路抵達北極,甚至通過大陸橋,還曾經進入到俄羅斯地區。
通過線粒體DNA組的檢測,科學家們發現,伴隨著乳齒象的不斷北遷,它們的遺傳基因多樣性也逐漸消失,這意味著,在地球氣候環境的變化之中,很多乳齒象都因為無法適應而滅絕,乳齒象的北遷,實際上就是它們滅絕的開端。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9月4日文章《古基因分析顯示:乳齒象曾北遷「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