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出現在地球以前,曾經在地球擔任霸主地位的生物是恐龍。恐龍龐大的身軀,無人匹敵的力量,以及兇猛的性格,地球上沒有生物能夠與之抗衡。但是即使恐龍的實力再強大,也無法抵禦大自然的力量。根據科學家對恐龍的研究,恐龍的滅絕很有可能與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漫長的冰凍時期有關。最終,所有的恐龍要麼被餓死,要麼就是被冷死。
恐龍的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但是在人類誕生以後,地球上同樣也存在過一段非常寒冷的時期。根據歷史的記載,地球在17世紀40年代曾經發生過一次小冰期。這段小冰期整整持續了四十年,直到17世紀80年代才結束。在我國,廣東、福建等地區都有記錄這段時間經常發生漫天大雪。
如果將恐龍時期所有的恐龍放到今天的地球上,人類都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消滅恐龍。既然恐龍的滅絕是因為大自然的災難,人類歷史上也有小冰期的記載,這不禁讓人會擔心,人類是否也會因為大自然的災難而滅絕呢?
一直以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在研究宇宙,防止小行星襲擊地球這種意外再次發生。與此同時,對於地球影響巨大的天體,比如說太陽,月亮等,都會監測其發生的活動。前段時間,英國官方的皇家天文學會發表了一份報告。報告說明了目前太陽的活動正在逐漸增加,並在2022年的時候最活躍。但是自此之後,太陽的活動將會減弱,到了2030年時,太陽活動只有現在的40%。
太陽活動的減弱,讓人很容易聯想到與小冰期有關。但是事實上,17世紀曾經發生的小冰期與太陽活動並沒有關係。研究調查表明,當時小冰期出現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因為當時地球地殼活躍,許多火山噴湧而出,地球的大氣層完全被火山灰遮蔽,失去了太陽的熱量。其次,美洲大陸由於各種原因,許多樹林迅速形成,出現了大片的森林。迅速出現的森林由於光合作用,會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兩個原因一起出現,導致地球出現了小冰期。
所以現在地球上許多的自然現象,即使沒有太陽的參與也一樣可以發生,就像地球的溫室效應。隨著世界各國工業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石油以及煤礦被人們開發和利用。地上跑的汽車,水裡遊的船舶,天上飛的飛機,它們在燃燒燃料的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地球溫室效應的出現。這也難怪每年到了過年的時候,人們都會常常抱怨越來越熱了。
我們通過分析太陽過往的活動,可以發現太陽的活動周期大概是10年左右。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太陽發生磁暴現象的周期在11年左右,二者十分接近。科學家們能夠得知2030年太陽活動會減弱,也是通過計算機得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