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十年後將進入小冰期,太陽活動開始減弱,我們會受到影響嗎?

2020-12-22 科普探空使者

在人類出現在地球以前,曾經在地球擔任霸主地位的生物是恐龍。恐龍龐大的身軀,無人匹敵的力量,以及兇猛的性格,地球上沒有生物能夠與之抗衡。但是即使恐龍的實力再強大,也無法抵禦大自然的力量。根據科學家對恐龍的研究,恐龍的滅絕很有可能與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漫長的冰凍時期有關。最終,所有的恐龍要麼被餓死,要麼就是被冷死。

恐龍的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但是在人類誕生以後,地球上同樣也存在過一段非常寒冷的時期。根據歷史的記載,地球在17世紀40年代曾經發生過一次小冰期。這段小冰期整整持續了四十年,直到17世紀80年代才結束。在我國,廣東、福建等地區都有記錄這段時間經常發生漫天大雪。

如果將恐龍時期所有的恐龍放到今天的地球上,人類都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消滅恐龍。既然恐龍的滅絕是因為大自然的災難,人類歷史上也有小冰期的記載,這不禁讓人會擔心,人類是否也會因為大自然的災難而滅絕呢?

一直以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在研究宇宙,防止小行星襲擊地球這種意外再次發生。與此同時,對於地球影響巨大的天體,比如說太陽,月亮等,都會監測其發生的活動。前段時間,英國官方的皇家天文學會發表了一份報告。報告說明了目前太陽的活動正在逐漸增加,並在2022年的時候最活躍。但是自此之後,太陽的活動將會減弱,到了2030年時,太陽活動只有現在的40%。

太陽活動的減弱,讓人很容易聯想到與小冰期有關。但是事實上,17世紀曾經發生的小冰期與太陽活動並沒有關係。研究調查表明,當時小冰期出現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因為當時地球地殼活躍,許多火山噴湧而出,地球的大氣層完全被火山灰遮蔽,失去了太陽的熱量。其次,美洲大陸由於各種原因,許多樹林迅速形成,出現了大片的森林。迅速出現的森林由於光合作用,會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兩個原因一起出現,導致地球出現了小冰期。

所以現在地球上許多的自然現象,即使沒有太陽的參與也一樣可以發生,就像地球的溫室效應。隨著世界各國工業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石油以及煤礦被人們開發和利用。地上跑的汽車,水裡遊的船舶,天上飛的飛機,它們在燃燒燃料的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地球溫室效應的出現。這也難怪每年到了過年的時候,人們都會常常抱怨越來越熱了。

我們通過分析太陽過往的活動,可以發現太陽的活動周期大概是10年左右。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太陽發生磁暴現象的周期在11年左右,二者十分接近。科學家們能夠得知2030年太陽活動會減弱,也是通過計算機得出的結果。

相關焦點

  • 太陽黑子活動減弱,地球進入小冰期?它為何與地球關係如此密切?
    前段時間就有科學家曾稱,2020年太陽黑子活動減弱,地球將進入新一輪的「小冰河期」。聽到這個消息,我突然一震,what?2020的末日預言剛被攻破幾年,又來一個?小冰河期究竟是什麼?太陽黑子又是什麼小冰河期所帶來的災害如此大,那這與太陽黑子有由什麼關係呢?有科學家曾經稱,冰河期的到來可能與太陽的周期性活動有關。由於太陽黑子活動減弱了,我們由此推斷太陽的活動也開始減弱,因此太陽所輻射到地球的能量也相應降低。
  • 地球將迎來小冰期?2030年太陽活動降低,這是真的嗎?
    地球將迎來小冰期?2030年太陽活動降低,這是真的嗎?我們總說地球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一顆星球,這是由於在眾多的行星當中,只有這顆星球誕生出了生命,它擁有著和太陽非常適中的距離。溫度非常的溫暖,還有大量的水資源存在。
  • 2030年太陽活動下降60%,地球或進入小冰期,人類該怎麼辦?
    2030年太陽活動下降60%,地球或進入小冰期,人類該怎麼辦?根據資料顯示,歷史上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場地球小冰期發生在17世紀40年代,一直延續到17世紀80年代才結束。那時,地球大部分地球都陷入極寒中,我國廣東、福建等地區在當時也是狂降暴雪。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科學家們發表了一篇對於太陽活動觀測的報導,表示太陽的活動會在2022年達到峰值,之後就會逐步回落。最終在2030年的時候,太陽活動會比現在下降60%,這意味著地球或許將迎來繼17世紀之後最嚴重的一次小冰期。
  • 研究表明:10年後太陽活動減弱60%,地球可能出現小冰期
    說到冰期,身處於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的我們可能認為這種現象距離我們很遙遠,但實際上17世紀40年代地球就出現過一次小冰期,根據歷史記載處於亞熱帶地區的廣東省還出現了天降暴雪的極端情況。據報導,前段時間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對未來五十年太陽活動情況的預測。該預測指出太陽將在2022年達到最活躍的狀態,從那之後它的狀態就會逐漸降下來。
  • 太陽活動或正在經歷極小期,是不是預示著地球要進入小冰期了?
    太陽活動或正在經歷極小期,這會對地球氣候產生哪些影響?是不是預示著地球要進入小冰期了呢?太陽活動極小期2012年,日美的科學研究小組曾表示太陽活動在近20年以來呈現出逐漸減弱的趨勢,如果這種情況繼續,地球可能進入到一個變冷的周期內。研究小組使用位於日本長野縣的野邊山太陽觀測站,對太陽進行了長期觀測,發現了上述的這一結果。
  • 太陽活動開始後,大氣層將達到「創紀錄的低溫」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科學家警告說,從最大到最小的轉變是如此極端,以至於地球大氣層可能會經歷「創紀錄的寒冷」。太陽的周期大約為11年,在此期間,它會達到太陽的最大值,然後達到太陽的最小值。在太陽活動高峰期,太陽會釋放出更多的熱量,並散布著太陽黑子。太陽最小熱量的減少是由於磁波的減少。
  • 太陽活動消失200多天是啥意思,太陽要涼涼了嗎?
    :黑子日珥當然日餌並不只是在黑子上方形成,這只是日珥形成的一種,當這些拱橋結構破裂時,將會有大量的帶電粒子進入宇宙空間,如果地球運氣不太好,剛好在這個大量帶電粒子前進的路上,那麼很抱歉,地球將被襲擊,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們可以提前2-3天知道地球將被襲擊,但可惡的是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地球被襲擊,當然各種在軌工作的衛星可以提前做好準備以減輕損失
  • 地球磁場150年裡減弱10%:你感覺到了嗎?
    蜂群衛星群2013年11月發射升空,為科學家了解地球磁場的複雜運作提供了空前的信息。這些數據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地球磁場是如何運作的、太陽活動對它產生怎樣的影響以及大片地球磁場正在變弱的原因。在接下來幾個月內,科學家會分析這些數據,根據地幔、地殼、海洋、電離層和磁氣圈等來源了解磁場作用。
  • 李汀:太陽真會「休眠」?地球真要進入「小冰期」?
    前兩天頭條新聞發了一條微博: 【科學家稱太陽2030年將休眠 地球溫度恐大幅下降】科學家預測到太陽活動將在2030年左右減少60%,屆時地球氣溫將很可能大幅度下降,步入「小冰河期」。據悉,1645年至1715年地球曾進入「小冰河期」,當時在冬季,英國大部分河流都凍結了,人們甚至能穿著旱冰鞋橫穿泰晤士河。
  • 今年的冬天特別冷:全球洋流循環減弱,小冰期時代或將到來
    由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和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Christelle Not和Benoit Thibodeau共同領導的團隊,通過對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研究後發現,北大西洋的洋流已「急劇減弱」,甚至正處於1500年來的最低水平。
  • 太陽活動降低,「小冰河期」即將來到?科學家:可抵消全球變暖
    我們知道,自從人類進入工業革命時期以來,人類的科技得到了質的飛躍,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地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也有了顯著的提升。然而,這一切都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換來的。為了進步,人們不得不向大氣中排入過量的二氧化碳,超量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溫室效應,使得地球不斷升溫。
  • 地球磁極面臨大反轉? 專家:磁場正在迅速減弱
    地球磁極面臨大反轉?  強烈的太陽風暴每隔大約11年就要來一次,不過從百年來的發生情況來看,似乎對我們影響不大,為什麼呢?因為地球有個大盾牌,那就是地球磁場,它消解了絕大部分來自太陽的高能粒子和帶電粒子。然而近期的科學研究表明,地球磁場正在迅速減弱,這是否意味著又一次地球磁極翻轉的開始?
  • 全球變暖要停止了嗎?科學家猜測,地球或將迎來「小冰川期」!
    全球變暖有很多人認為全球變暖距離,我們還是非常遙遠的,這些問題就留給未來的人類去解決這樣的看法實在是太不負責任了,如今的地球已經面臨著非常嚴重的後果,2020年以來森林火災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2019年末的時候澳洲的一場大火開始了燃燒,好不容易進入2020年一場降雨,澆熄了這場火災,而美國的加州卻又接踵而至
  • 全球變暖或要停止,地球即將迎來小冰期,專家:至少冷20年!
    全球變暖已成定局,之所以會走到現在這般境地,和人類工業革命有直接關係,自從工業革命之後,工廠的出現開始肆意排放溫室氣體,直接導致地球環境陷入了一個僵局,尤其是近幾年來人類科技發展迅速,再次加快了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導致的溫室效應是人類無法逆轉的傷害,甚至已經嚴重影響了人類生存。
  • 地球曾進入「間冰期」,乳齒象被迫遷移
    我們都知道,在人類出現演化的階段,地球也進入到第四紀冰河時期,不過,地球在過去的數百萬年時間裡,並不是一直都寒冷無比,其中也有氣候回暖的時期,這段時期被稱作「間冰期」,這次科學家們對於乳齒象的研究,就是與間冰期有關。
  • 地球變暖要停止了?太陽活動或迎來最小期,「冰川時代」要來了?
    在1979年召開的世界氣候大會上,全球變暖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從那個時候開始,科學家就一直在關注地球氣候的變化形勢。這麼多年來通過各個國家的不懈努力,全球變暖也逐漸放緩了步伐,最近一段時間更有許多科學家提出全球變暖或許將會停止,地球溫度或許會持續下降,人類也許就要進入小冰河時代了。
  • 太陽已進入中年期?有可能會逐漸衰竭,人類有能力幫助它嗎?
    太陽已進入中年期?有可能會逐漸衰竭,人類有能力幫助它嗎?太陽作為太陽系中的老大,它的地位可以說是無人撼動。在眾多的星體之中,它就像一個老大哥,帶領著自己的兄弟姐妹運轉工作。每個人對太陽的評價大多不一,有人認為它沒必要存在,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很多人恨不得自己能夠化身後裔,把它從天上射下來。也有人認為它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它會直接或者間接對其他的星體造成影響,比如我們生存的地球。太陽活動出現異常科學家表示,太陽一旦消失之後,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地球。目前所有的星體中,似乎也只有地球孕育出了生命。
  • 太陽活動或進入極小期,科學家:不是好事!
    自從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後,經濟水平得到了急速的飛升,我們的生活在獲得極大便利的同時,地球的土壤和大氣卻受到了嚴重破壞。人們在破壞環境的同時,其實就意味著自然界的平衡被打破了,如果地球沒有辦法進行自我修復,那麼就會向人類開戰報復,最明顯的便是全球變暖。
  • 太陽每秒損失400萬噸質量,根據萬有引力,地球會遠離太陽嗎?
    太陽每秒損失400萬噸質量,根據萬有引力,地球會遠離太陽嗎?400萬噸,而根據萬有引力的定律,質量的減少,勢必影響引力的大小,而太陽引力的減弱,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太陽對於地球束縛減弱,而地球就會遠離太陽!
  • 世界地球日:看看地球46億年都發生了什麼
    當太陽系隨同銀河系的自轉通過宇宙間寒冷區域時,或轉到宇宙塵微粒子稠密區域時,部分太陽輻射被宇宙塵埃吸收,地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減少,溫暖降低,地球出現冰期。4.強烈的地殼運動,使火山活動頻繁,火山噴發出大量碎屑,遮天蔽日,減弱了太陽輻射熱。強烈的地殼運動還會造成大陸上升,大量新巖石暴露於空氣中,巖石風化使大氣中保護地球熱量不致散發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造成氣溫下降、冰川活動,產生冰期。5.大陸飄移使各大陸相對兩極的位置在不同時期發生不同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