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逃避不了,又該如何面對

2020-10-03 徐哥循益

人的情緒隨時變換,恐懼也是情緒的一種具體表現。恐懼在人的一生成長的過程中如影隨形,未曾離開。

恐懼對於人們來說與生俱來。

小時候我們通過嚎啕大哭來應對恐懼,再大些我們因為恐懼避免了不必要的危險,長大成人後,因為恐懼的制約,我們儘量減少了衝動武斷盲目的想法和行為,讓我們的生活安穩平靜。


把恐懼裝起來

恐懼說到底就是人的心理活動狀態,通常是指人們在面臨某種危險情境,擺脫無力時的一種強烈壓抑情緒體驗。恐懼意味著我們無法控制所產生的擔驚受怕情況,相同平常所說的「害怕」。

人產生恐懼心理,是因為對未知的不可確定,不夠了解,不在自己的把控範圍。當意識到情況控制不了、做不到的時候,我們就會無比害怕。當意識到將做未做的事情或情況即將帶來的恐懼,有時可以預先迴避。


選擇的甜蜜

如身處恐懼之中,會有可能直接導致我們的思考和行為癱瘓,增加危險的發生。恐懼雖然大多數時候出現都是對人的負擔,也有時候會讓人變得堅強和果決,能夠從恐懼中走出來,闖出一番事業成就一段佳話。

故而,恐懼是具備識別危險,感知危險程度,對高風險的事情迅速判斷做出選擇,保障自己足夠安全的警報器。


迷離的少女

人們在面臨危險的時候,並不會感受到強烈的恐懼。恐懼作為一種情緒,在情緒中是不穩定的,一定是我們的擔心、害怕的感覺,超過現有人的認知或承受能力,而快樂、憤怒、悲哀的情緒還是自我為主尚能管控,恐懼卻是即將失去自我的掌握。

恐懼通常發生在之前和之後,正在發生的反而不顯得恐懼。打過仗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最害怕緊張的時刻是戰鬥即將打響還未開始的危險,一旦槍聲響了也就沒有時間去恐懼害怕了。


心靜晨曦

人們在做事情或選擇的時候,跟當時的心態也就是情緒有著很大關係。心態平和,情緒平穩沒有過急,也沒有消極低落,這時做出的判斷,下的決定一定是理性的正確的,反之可能就會是後悔的喪失利益的錯誤決定。

恐懼幫助我們預知危險,提前選擇對策,幫助我們做決定,幫助我們制定行動的方向,幫助我們更堅強。同樣人在恐懼的時候,迫使人勇氣歸零,沒辦法正常思考和行動,因而會失去許多機會,喪失主動權。


星空浩瀚無際

為了幫助戰勝恐懼,大多數孩子通過利用害怕這種情緒,有意無意地施壓給大人,借恐懼之名達到自己的需求目的,往往比較輕鬆獲得。

生活中的恐懼,都有哪些呢?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對失去健康的恐懼,對身體殘疾的恐懼,對失去工作的恐懼,對沒有愛的恐懼等等,有些恐懼可以克服,有些恐懼拋棄不了,有些恐懼是我們自身的需要。


恐懼愛在回憶中

我們經常會被我們自己營造的恐懼困惑,糾結於「如果出現這樣怎麼辦」「假如那樣了如何是好」的想法所擔心害怕。

恐懼,逃避不了,就該坦然面對,恐懼既是損友,也可能是益友。

活在當下,珍惜現有,過好今天展望明天,不必要在莫須有的還未發生的恐懼中顫抖,即使恐懼來臨,我們也要鼓足勇氣去戰勝。

相關焦點

  • 面對死亡的恐懼,生存的焦慮,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人本存在的四大終極課題,第一個就是死亡,人對於死亡的恐懼最為強烈,死意味著「我」整個消失不見。正好延續上周「恐懼」的主題,這期一起看看恐懼的正向意義,如何面對死亡的恐懼跟生存的焦慮。恐懼的正面意義如同憂傷和憤怒是回觀自己的入口,面對恐懼也是非常正向的;如果不去面對恐懼,逃避就不容易被看透。
  • 胡因夢:面對內在的恐懼當如何做?
    譬如說上網聊天,這件事情可能意味著對生命之中的一種孤獨的恐懼,譬如在生活裡頭,跟旁邊的親人,或者周遭重要的人沒有辦法產生深刻的聯結感,那他就要逃避這種恐懼,就是上網去找一個陌生人去聊天。這也是一個對孤獨的逃避,孤獨底端有一種深層的恐懼。
  • 轉移注意力是逃避恐懼?
    看到網上一些說法,「說到用忙碌、工作來轉移注意力是在逃避恐懼。應該適當挑戰、直面恐懼,擴大舒適區。」首先我也認同,適當挑戰恐懼,直面恐懼,擴大舒適區這一觀點。但是我並不認為轉移注意力是在逃避恐懼。打個比喻,人餓了需要吃東西無論吃什麼。吃米飯時,並不能說是為了躲避麵條;同樣,吃麵條時也不能說是為了躲避米飯。同樣,人的精神也不可能真空,沒有積極,充實的正能量填充時,就會有憂慮,妒忌,憤怒等負面情緒充斥。我們將生活安排滿些,忙碌些,那是為了讓自己積極充實些。
  • 心理學:如何面對自己的恐懼?三種自然解決的方法
    沒錯,恐懼對於人類來說仿佛是天生的弱點。他更多來源我們內心的映射,因為對自己不抱信心,不敢相信自己有戰勝恐懼的希望,從而讓對未知事物的恐懼這種本能,逐漸變成了嚴重的問題。恐懼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它在造成了個人的痛苦與焦慮的同時,還使人們失去了許多的成功希望,之中負面聯動效應讓人陷入一個周而復始的怪圈子中。
  • 《覺醒的你》讀書筆記:如何面對生命中的恐懼?
    51種案戀三、如何面對生命中的恐懼?作者提出,恐懼是一切情緒和問題的根源,我們生命中遭遇的一切情緒:偏見、憤怒等的根源,都是來源於恐懼,而生命逼著我們面對恐懼,就是為了讓我們移除內在能量的堵塞,在覺醒的路上提高一個層次。首先來看,恐懼是如何產生的?我們用能量這個本質的概念來解釋,就很簡單了。
  • 面對死亡,逃避或恐懼是無效的,最好的辦法是:向死而生!
    面對死亡,我們採取逃避或恐懼的心理都是不行的,因為死是生命的歸宿,是自然的必然。在哲學詩畫看來,死亡是對我們活著生命的考驗和最後的歷練。通過死亡,我們明白,在有限的生命時光裡,我們最大的生活目標就是享受當下的每分每秒,用真摯的感情或者深沉的愛去表達自己,實現人生應有之價值。
  • 江疏影不再社交恐懼,成年人面對自卑該如何自救?
    當網友在網上發帖質疑她的演技時,承受不住巨大壓力的她選擇了逃避,刪除一切社交軟體,不去看自己的作品,甚至聽到媽媽在看自己演的電視劇,都會要求把聲音放小一點,「我連聽自己聲音都聽不了。」看到喜歡的女孩子也不敢靠近,總是擔心對方嫌棄自己。
  • 分手後女人該如何快速走出傷痛,克服恐懼心理,積極面對生活
    這篇文章繼續上一篇文章的分享,講述分手後女人該如何快速走出傷痛,克服恐懼的心理。因為不敢面對的恐懼才更容易發生,你假裝這件事沒有發生,你提都不敢提,這種恐懼發生的可能性要大很多,你應該要面對它,把它列出來,它發生的可能性反而會減少。那這裡邊的恐懼都包括哪些呢?比如說,未知的將來,你要面對很多不確定性,你現在變成一個人了。第二個我現在變成了離婚人士,我身上多了一個標籤,離婚人士認意味著什麼呢?
  • 如何面對感情中的「逃避者」?(致迴避型依戀者)
    因為這一小部分人會在戀愛的過程中慢慢後退,給人一種捉摸不透,又忽遠忽近的感覺。今天,海楠老師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情感之中的這些「逃避者」。很多人說,和一個有迴避型依戀的人戀愛,像在玩一場緊張刺激的捉迷藏遊戲。那麼,提到迴避型依戀,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呢?渣男?渣女?
  • 如何面對內心的恐懼!
    如果他沒看見農夫開車經過,他可能會被自己的恐懼凍死。我們生活在一個客觀的世界裡,但我們常常被自己的主觀恐懼所嚇倒。為了擺脫恐懼,我們可以理性思考,勇敢地決定抓住機會,所以我們應該克服內心的恐懼要克服恐懼,就要自信,做自己。」
  • 三種辦法告訴你,如何面對恐懼?
    小雅老師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膽小,恐懼的心理。一位演說家曾經這樣說過:「不要因為恐懼而猶豫,前進有時候是消除恐懼的最好方法。」美國知名博士楊傑力曾在甘迺迪學院的演講中同樣提及戰勝恐懼的唯一方法:「無所畏懼地活著,是讓自己遠離畏懼的唯一途徑。」
  • 餘光恐懼該如何解決?
    01餘光恐懼產生的原因很多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都迫切渴望方法來改變,希望有人來指導,讓自己快速解決問題,擺脫困難。但是,如果連問題都沒搞清楚,又怎麼可能找到對的方法呢?一味尋找方法,可能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 逃避型人格該如何相處?
    當然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逃避型的伴侶。什麼是逃避型性侶呢?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而受到傷害。除了至親之外,沒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僅有一個)。除非確信受歡迎,一般總是不願捲入他人事務之中。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會活動或工作總是儘量逃避。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緘默無語,怕惹人笑話,怕回答不出問題。敏感羞澀,害怕在別人面前露出窘態。在做那些普通的但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時,總是誇大潛在的困難、危險或可能的冒險。
  • 人可以逃避現實,但無法逃避「逃避現實」所帶來的後果
    做人不易,但逃避現實也非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像影片中的無限一樣,我們始終都要回到現實,勇敢面對人生,承擔起做人的責任。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遇到害怕或不願意做的事情就想要逃避,不想面對」怎麼辦?緣腦的這種工作原理會讓我們越來越抗拒困難,這導致我們:「遇到害怕或者不願意做的事情,就會把它丟一邊,一直不去做,甚至是想都不去想。」而逃避的結果只會讓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弱,我們也就越來越不想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 恐懼心理學:真正的勇敢是承認自己的恐懼,並選擇去面對
    讀者很可能會在書中找到與自己相同的恐懼體驗和描述,並了解到如何同其作鬥爭。談及恐懼,我們可能是在害怕什麼?從恐懼的具體對象上,我們可以將恐懼簡略地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生理性恐懼。在人類早期,人們面對殘酷的自然環境,在趨利避害的本能下對很多事物形成了生理性恐懼,比如對高度的恐懼、對巨響的恐懼。
  • 壓力面前,不逃避,去面對
    儘管你自己不承認,但你知道你喝酒時會更容易自我欺騙。這種飲食方式顯然不適合我,堅持下去也是枉然。第三個錯誤選擇:到此為止,在一杯瑪格麗特下肚後,你會選擇相信那一刻在腦子裡冒出的一切說法。你最終還是放棄了節食,重新回到以前的飲食習慣裡,那些你明白本該忌口的東西,你大快朵頤,還意猶未盡地又點了一杯美酒,因為,這畢竟是周五之夜啊!
  • 演講恐懼?社交恐懼?三步重塑焦慮的大腦,改變恐懼帶來的焦慮
    很多人演講恐懼、社交恐懼。如果讓這些恐懼支配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活範圍就會越縮越小。很多時候,人們對自己恐懼的事情,採取了逃避的方式應對。社交恐懼和演講恐懼,為了躲避這些恐懼的事情,可能會逃避參加聚會,逃避同事、朋友交往,逃避在工作裡承擔社交方面的角色(成為領導、部門溝通等)。小王有演講恐懼,當他知道自己要在整個公司面前發表演講的時候,強烈的焦慮感襲來。
  • 『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推薦序 2
    對我的生涯有如此影響的歐文·亞隆,能為他的書寫推薦序,對我是多麼大的榮譽啊!但是,更有意義的是,這本書是《凝視太陽》,從亞隆真實與深厚的臨床經驗著實地探討死亡恐懼,對我而言,更是無與倫比的心靈交流。從二〇一〇年七月起,我接任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的第三任主任,從二〇一四年七月起,我又接任馬偕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的第三任主任,就我對全世界學術與臨床單位的了解,我相信我是全球唯一的一位同時負責與管理自殺防治與安寧療護的精神科醫師。自殺防治,是要救人遠離提前死亡;安寧療護,是要幫人坦然地接受自然死亡。
  • 【悅讀】第七章 自我面對 不再逃避 1
    不管是不是、有沒有、對不對,可不可以、去問清楚,面對並行動
  • 如何克服恐懼心理?
    世間萬物總是讓人意想不到,可是,小編認為,並沒有所謂「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存在,只是面對自己的內心,你願不願意承認自己「弱小」的一面呢?小編認為只有敢於承認自己的弱點,才能對症下藥真正去克服自己的不足與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