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聲明:這個尋親APP是假的!不過,能防拐的出生證最快年內上線...

2020-12-18 廣州日報

從孩子失蹤的那一刻起

一個家庭就已經土崩瓦解了

2016年5月,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發布了一款名為「團圓」的系統。該系統作為公安部唯一官方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截止2018年5月24日,共發布3053名兒童失蹤信息,找回兒童2980名,找回率為97.6%!

可以說,

「團圓」系統大大提高了失蹤兒童的找回機率,

幫助更多家庭實現了團圓。

但是,最近有網友反映稱

手機軟體下載商店可以下載到

一款名為「團圓系統」的軟體

該軟體稱可以通過採集人臉、掌紋等信息

幫助用戶找到失散的親人

6月7日

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官方微博

鄭重聲明

從聲明中我們可以了解到

軟體下載商店出現的「團圓」系統軟體和

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毫無關聯

並且,公安部提醒大家注意:

1、「團圓」系統是打拐民警內部使用的軟體,不會在網際網路上供群眾下載的;

2、該軟體要求用戶上傳掌紋、人臉等隱私信息,而且警方不會要求群眾上傳個人信息的!

公安部發出聲明後

網友們紛紛留言表示憤怒

目前,該軟體已經下架

對於部分用戶已經上傳的個人信息

開發者稱:

都封存在系統裡

應該也不會被盜用

小編提醒大家

對於一些要求上傳人臉和掌紋等個人隱私信息的服務,用戶應保持高度警惕!一旦這些信息被他人盜取利用,可能會造成個人財產損失。

一直以來,

關於打拐,

我們都在想,如果有一天,

小孩從一出生就帶「DNA」身份證,

或者錄入指紋,

這樣,

以後不管發生什麼事情,

小孩都容易找得到。

現在好消息來了!

廣報君昨天獲悉,

廣州最快可在今年發出第一張加載DNA條碼的電子出生證,加載DNA後的電子出生證,將在打拐、失聯、破案、司法程序身份認證、醫學配型應用、親權鑑定等方面實現精準應用。

帶DNA條碼的電子出生證來了

6月9日,加載DNA條碼電子《出生醫學證明》原型系統研發應用華南示範擴展項目正式在穗啟動。項目由中國疾控中心婦幼保健中心、中國人口學會出生人口與兒童專業委員會主導。加載DNA後的真正電子出生證,將在打拐、失聯、破案、司法程序身份認證、醫學配型應用、親權鑑定等方面實現精準應用。

出生證電子證照省內通用

中國疾控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副主任、中國人口學會出生人口與兒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樊延軍介紹,從1996年使用國家統一印製下發的《出生醫學證明》以來,已更新使用過五個版本,目前正在使用的是自2014年1月1日起啟用的第五版本。1996~2017年,全國出生證印製總數達3.24億套。

出生證只有具人民幣印製資質的企業才能印刷,但紙質證件加上信息有限,還是給相關機構鑑別真偽帶來了一些困難。

「紙質出生證的不足,早就引起了重視。」樊延軍說,從2012年開始,我國就對電子出生證的制發模式進行了研究。今年6月5日,廣東省第一張省內通用的《出生醫學證明》電子證照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籤發。

「是《出生醫學證明》的電子證照,而非電子《醫學出生證明》,使它只能在省內通用。」樊延軍說,電子證照申領中,全程進行人臉識別身份認證,但無法從根本上實現唯一的排他性防偽。

樊延軍表示,還得搞電子出生證,即通過國家數據中心進行防偽唯一編碼,相關機構直接列印籤發,同時電子傳送包含二維碼防偽標識的出生證。據介紹,這一電子出生證的原型系統已在遼寧撫順、湖北武漢試行。

出生證擬「加料」綁DNA條碼

據樊延軍介紹,更重要的一項《出生醫學證明》示範項目,是在出生證上「加料」綁定DNA條碼。

所謂「加料」,就是在新生兒出生時採集血型、DNA等,採用DNA檢測技術,將每名新生兒獨一無二的遺傳信息轉換為基因身份編碼,作為生物標識,綁定標註在出生醫學證明上。

這樣一來,

如果新生兒或兒童被偷盜、被拐賣、丟失、失聯等,

單純的電子《出生醫學證明》無法避免資料造假後重新申領,

但DNA「加料」後就可以避免。

這其實是從基因身份證上獲得的「靈感」。樊延軍介紹,2000年,我國第一張基因型身份證明面世,2001年,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基因診斷中心製作了全國第二張基因身份證,首次加載了多達18個STR基因座DNA。「如今,能提取STR基因座位點已經超過40個,技術上完全可支撐出生證加載DNA。」樊延軍說。

6月9日,加載DNA條碼的電子《出生醫學證明》原型系統的研發和應用華南示範擴展項目正式啟動,廣東省精準醫學會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籤署了項目任務書,將在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啟動新生兒採集DNA研究與應用。華南8家醫療衛生機構、7家司法鑑定機構、8家基因檢測研發企業參加了啟動會。

這也意味著,華南共有1000例新生兒納入這一由國家衛健委科技研究所、國家疾控婦幼保健中心等主導的項目,最快於今年內,廣州等地可發出第一張加載DNA條碼的電子出生證。

能醫學應用 更重要是助打拐破案

問:這1000例具體操作流程如何?

中國疾控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副主任樊延軍:推薦在接生時或新生兒留院期間以及做新生兒篩查時,由產房助產士或病區護士,為新生兒採集2滴足跟血;將血樣保存在血卡上,自然風乾後,統一由冷鏈運輸到指定的DNA鑑定機構;DNA鑑定機構按操作標準提取血樣中的DNA信息,加密後存放在《出生醫學證明》DNA信息庫或者電子出生證明信息庫;通過《出生醫學證明》編號將DNA信息與《出生醫學證明》相關聯,並加載於電子《出生醫學證明》。

問:這樣的DNA採集、檢測、使用,是否會洩露基因隱私?

廣東省精準醫學會常務副會長孫炳剛:新生兒DNA特異性STR檢測,只是選取能夠表現基因位點的個體特徵,並不能說明與個體與功能有關(如健康狀況、疾病)的基因信息,所以不存在洩露基因隱私的問題。

此外,示範項目所採集的新生兒信息、STR檢測信息、生物樣本(血樣),都將按總項目的要求,保存在項目組指定的國家人類遺傳資源庫和國家統一的數據平臺,以確保安全,並為將來與其他部門實現數據共享打下基礎。

問:電子+DNA出生證到底有什麼用?

樊延軍、孫炳剛:加載DNA後的真正電子出生證,使得人與「人生第一證」真正實現人證合一,可以防抱錯新生兒,也能防走失孩子,防人口拐賣;可用於司法程序中的身份認證,比如在遭遇意外事故、失散、財產繼承等情況中,發揮個體識別、身份認證作用;也可進行醫學應用,比如試管嬰兒、骨髓配型、器官移植、家族性遺傳病研究等;可用於親權鑑定,即血緣族譜的尋找和確認。此外,還可為社會綜合管理提供精準人口信息,為建設國家誠信系統提供人證合一的人口信息源。

比如在打拐領域,如果新生兒出生證是加載DNA的電子證,那一旦發現疑似被拐兒,馬上做個STR檢測,與全國資料庫匹配,就可迅速查到兒童的出生信息,找到家人。

目前DNA特異性STR檢測費用約1000元/例,項目方期望能降到200元/例。今年千例檢測研發後,明年將推動地方雙軌試用政府落地,並將技術從新生兒擴大至青少年人群。

部分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張璐

來源:廣州日報、深圳CID(szxjcid)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

相關焦點

  • 雙胞胎姐妹39年後與父母團聚,「網際網路+」尋親可以更高效
    媒體報導顯示,今年9月,記者海燕在快手短視頻發布雙胞胎姐妹的尋親信息後,「一直是幫忙的人多,提供線索的人多,關注進度的人多」,在眾多網友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粉絲加入到幫助雙胞胎尋親的行列。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雙胞胎姐妹70多歲的老父親看到了海燕直播。老兩口看完後覺得各種信息都匹配,趕緊讓子女幫忙聯繫 ,最終經過DNA比對後,確認了雙胞胎就是老人的親生女兒。
  • 雲南麗江3歲男孩被公然抱走,兒童防拐要怎麼做?
    消息一公布,為這個孩子捏了一把汗的網友們終於放心了。但是這樣的案例並不是少數,就在不久前也發生過一起幼兒被拐帶的案件。據平安南粵消息,8月4日早上8時左右,廣州花都獅嶺的祝某報警稱其未滿2歲的孫子小文自己跑出家門不見了。接報後,警方很快鎖定了嫌疑人包某(49歲,廣西人),其已經逃離花都,藏匿在清遠英德。
  • 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網址及上線時間9月19日
    【#全國打拐尋親#公告平臺即將上線】為解決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的區域性限制問題,民政部開發了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網址為:qgdgxq.mca.gov.cn(「全國打拐尋親」漢語拼音首字母),將於9月19日面向社會公開運行,供社會公眾查詢。
  • 出生證買賣黑幕揭秘:7500元「交給醫院包上戶口」
    這個圈子裡有自己的原則,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小地方上戶口,假的也能混過去,大城市當然就得用真證了。」  可淘寶支付醫院人員參與辦證  1月4日,新快報記者在河北邢臺見到了第一個中介。他是一個年輕小夥,一見面就開始展示自己的「專業」,「你們那裡上戶口需要醫院回函嗎?要就不能辦。」「現在全國只有廣東和陝西有真證可以開了。
  • 出生證買賣黑幕:假證也可讓被拐兒童上戶口
    這個圈子裡有自己的原則,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小地方上戶口,假的也能混過去,大城市當然就得用真證了。」在記者以擔心出生證有假拒絕付款的第二天,這名中介為了佐證他所出售的出生證的真實性,再次給記者提供了一個線索,「我的上線是上海中大腫瘤醫院吳某某醫生,這是他的手機號,你們可以聯繫一下他。」
  • 尋親啦!全國打拐網站上線
    一周焦點  9月19日,由民政部開發的「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 (qgdgxq.mca.gov.cn)上線,僅僅一天多的時間,其訪問量便已突破160萬人次。該網站已有包括廣東、河南、山東、廣西、湖北等省份將284名現有打拐解救兒童信息錄入該平臺。民政部將督促各地儘快將現有打拐解救兒童信息全部錄入該平臺,以便更多的打拐解救兒童能夠尋找到生父母。
  • 官方解救被拐兒童網站上線 284名獲救兒童尋親
    」於9月19日上線,截至20日22時30分訪問量便已突破160萬人次。  首批公布近300名被拐兒童 更多兒童近期將錄入  近日,國家民政部、公安部聯合下發了《民政部、公安部關於開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qgdgxq.mca.gov.cn)於9月19日正式上線。
  • 網站代辦假出生證最高喊價2萬 堅稱「證件保真」
    人口的遷徙和年代的久遠,讓很多人將尋找和補辦出生證視為畏途。  此外,部分因代孕、非婚生、非正規手續領養的孩子,也面臨辦理出生證的難題。  對此,很多人圖省事,試圖通過非正常手段辦理一個假出生證。假出生證網上交易的火爆,也從側面證實了這一點。  法律界人士指出,辦假出生證涉嫌犯罪。
  • 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兩年找回失蹤兒童2980名,系統四期...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夢遙)今天(5月24日)上午,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團圓」系統四期正式上線,平臺新接入4家新媒體,進一步擴大信息發布渠道。記者獲悉,截至今年5月15日,兩年來平臺共發布3053名兒童失蹤信息,找回兒童2980名。
  • 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即將上線
    新華網北京9月17日電(記者朱基釵)記者17日從中國民政部獲悉,民政部、公安部近日聯合制發了《民政部 公安部關於開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工作的通知》,為推動打拐解救兒童回歸家庭健康成長、維護打拐解救兒童權益提供了政策依據。
  • 上線三年找回 4000 名孩子,揭秘隱藏在 25 個 App 背後的「團圓...
    實際上,為了找回走失的孩子,我國早就建立了相關信息系統,截至 2019 年 6 月,這個系統在三年時間內發布了 3978 名兒童的失蹤信息,共找回 3901 名,找回率高達 98%——它就是被稱為「團圓」系統的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發布平臺。
  • 6年幫120多失散家庭團圓:他幫別人找親人,兒子在找他
    宣恆,是安徽寧國公安局情報大隊副大隊長,也是有名的「尋親達人」。從警10餘載,他協助破獲公安部督辦「特大網絡販槍案」「特大網絡販賣毒品案」,先後參與偵辦各類刑事(行政)案件140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00餘人。
  • 「出生證」可網上代辦? 戶籍民警一看便知真假!
    網上代辦出生證,有人稱一天賣幾十個  記者在百度搜索中輸入「代辦出生證明」字樣,找到了幾十個代辦電話和QQ號。記者隨機挑取了一個170××××9991的號碼撥打過去,顯示號碼所在地為湖南長沙,接電話的是一個操南方口音的女士。記者向其諮詢代辦的出生證是真是假,她明確告訴記者,是高仿的證明。記者又問:「上戶口、辦護照等能被查出來嗎?」
  • 「粵省事·好心茂名」今日上線!出生證、行駛證、護...
    「粵省事·好心茂名」今日上線!出生證、行駛證、護...出生證、行駛證、護照…可在茂名一機通辦!》就在今天(9月28日),「粵省事·好心茂名」上線了!茂名是「粵省事」小程序推出的第二個廣東省「數字政府」。為茂名群眾和企業提供更優質、更便利的移動政務服務!
  • 上饒縣婦幼保健院補辦出生證 必須到指定報刊登遺失聲明?
    今年3月21日她和丈夫帶著原《出生醫學證明》編號的證明、戶口簿和身份證等到縣婦幼保健院申請補發其女兒的出生證。  「上饒縣婦幼保健院負責出生證補辦的醫生稱,必須先到其指定的報刊登報掛失,然後拿著刊登遺失聲明的報紙才能辦理。」盧女士上周就聯繫了一家具有國家正規出版刊號的報社刊登了遺失聲明,然而,當盧女士拿著遺失聲明再次來到該院時,卻又一次碰壁了。
  • 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平臺運行 5天訪問量破490萬
    民警照顧被解救的嬰兒  由民政部開發的「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9月19日上線運行,並首批公布284名打拐解救兒童信息。截至24日下午,該網站的訪問量已經突破490多萬人次。  公告平臺詳細錄入解救兒童信息  近日,國家民政部、公安部聯合下發了《民政部 公安部關於開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推動打拐解救兒童回歸家庭、維護打拐解救兒童權益提供了政策依據。  全國打拐解救尋親公告平臺於9月19日正式上線。
  • 男子為子上學買假證:結婚證、出生證、戶口本都是假的
    為了讓兒子上學,男子於歡(化名)買了假的結婚證、出生證、戶口本。9月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檢察院獲悉,近日,該院依法以偽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對被告人於歡提起公訴,法院判處於歡有期徒刑五個月,緩刑五個月,罰金人民幣兩千元。
  • 西班牙女孩常熟尋親 想對親生父母說謝謝
    女孩瑪月和養母近日,一則「西班牙女孩常熟尋親」的消息在網上引發關注。女孩Mar Yue中文名叫瑪月,今年22歲。1997年11月,瑪月在常熟被好心人撿到,送至福利院,1999年,被西班牙養母收養,加入西班牙國籍。
  • 2016寶貝回家大型公益活動周六舉行 14名疑似貴州走失的孩子來黔尋親
    12月3日,「2016寶貝回家貴州大型公益尋親活動」將在凱裡市西出口民族文化宮舉行。活動當天,14名疑為1987年至2004年期間,貴州地區被拐或者遺失的孩子將來到現場,與疑似家庭近距離面對面交流。對於這次將要參加尋親的孩子,《百姓關注》陸續在新聞中播出他們被拐經歷以及失去孩子後尋親家庭的坎坷道路,同時宣傳公安機關的一些防拐反拐政策、措施。多數關注公益事業的人士表示,參與此次活動的恆大,早已投身到了許多社會公益事業當中,其貢獻是眾人有目共睹,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恆大已經不再局限於謀求自身發展,而是站在一個高度真正做到了「飲水思源,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