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0年的到來,第一批90後被正式列入了「奔三」的隊伍,其中不少人還「成功」加入了不孕不育的大軍。當然,因素各異。常見的不孕病因是卵巢早衰、輸卵管堵塞、弱精畸精等等。然而,有這樣一類不孕患者,其他方面都正常,可是在做B超的時候,發現子宮裡面長了塊息肉,就是這塊息肉,導致她無法成功受孕,這塊小東西臨床上稱之為「子宮內膜息肉」,也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
它是由子宮內膜的局部增生,大部分都像吊燈一樣,長在我們的宮腔裡面。主要由內膜腺體、血管、間質構成。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高,35歲以下女性發病率在2-3%,35歲以後發病率增高到20%以上。但隨著城市快節奏發展,環境類雌激素接觸量增大,子宮內膜息肉患病人群越來越有年輕化趨勢,就目前來看,第一批90後已然成為了子宮內膜息肉高危人群。
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的小姐妹們,可能有點迷茫,子宮裡面怎麼會長息肉?驚訝是正常的,一般在空腔臟器裡面長出的多餘部分,都可以叫做「息肉」。做個簡單的形象比喻,正常的子宮猶如一個蘋果,外表光滑,如果長出累贅物,相當於子宮內膜長出來的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是什麼?長什麼樣子?
其實內膜息肉小到只有幾毫米,大到2-3cm,可以把整個宮腔都填滿,個數也有多有少,外觀參差不齊,主要由子宮內膜腺體、間質和血管組成。
日常生活中,內膜出現息肉不會導致女性出現不適症狀,一旦有,最可能出現的輕則出血,重則不孕。出血是因為息肉的存在影響了內膜的整體面積,以至於內膜厚薄不均勻,剝脫不同步;不孕也是因為內膜厚薄不均勻,不適合胚胎著床。
關於子宮內膜的病因,暫時研究只能表明與炎症環境、激素內分泌失調、凋亡異常等有關。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內膜息肉很少會癌變,幾乎都是良性的,若絕經後出現內膜息肉,而且存在陰道出血,風險會高些,就目前僅有的數據來看,惡變率不超過13%。
內膜息肉為何會影響懷孕?
懷孕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說的就是精子、卵子、輸卵管以及子宮。前期所有的準備都不需要宮腔,當輸卵管將受精卵運回子宮時,必須要有個寬敞的空間,平坦的床鋪,才有利於胚胎著床。
對於子宮來說,長出來的息肉是一種異物,原本光滑平整的表面上凸起了一塊,影響受精卵的著床,就算成功著床,也會因為血液供應不及時導致胚胎生化或停止發育。
此外,還會導致周圍的內膜感染髮炎,一旦炎性因子過多,就會影響受精卵成功著床。要是你的息肉不到1cm,或者是息肉沒有靠近子宮底部,照常懷孕問題不大。
那麼,我們應當如何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呢?
1、按時檢查
息肉有大有小,如果你的息肉很小或者說基本沒有任何症狀,不影響日常生活的話,大可不必擔心,只需要定期按時回訪就好。
一般來說,子宮內膜息肉惡變的概率很低,1/4的息肉都會自行消退。
2、進行手術
若息肉已經影響到你的生活甚至導致受孕失敗,你又覺得它礙事,宮腔鏡手術可以了解一下。在宮腔鏡的引導下,醫生可以清楚看到息肉的位置和大小,有利於操作,且最大程度減輕對周邊組織的損傷。加上宮腔鏡手術屬於微創手術,術後恢復快、併發症少,也是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首選方法。
3、聯合藥物
手術雖能把息肉摘除,但存在復發的可能,為了避免復發,建議術後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藥或者左炔諾孕酮緩釋劑,一來有利於子宮內膜修復,二來能對抗子宮內膜處於高雌激素狀態,以免子宮內膜增生。
4、藉助輔助生殖技術
遇上子宮內膜息肉的最大後果就是不孕不育,對於不孕女性,應先摘除子宮內膜息肉後,再藉助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技術來提高妊娠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