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蕊蕊 鄭州市創新實驗
看到孩子的渴望和膽怯
當我問小易這學期要不要做值日班長的時候,我看到了她眼睛裡的膽怯、疑惑,還有一絲絲的期待。
她顯得有些緊張,雙手不自覺地攥緊,肩頭微縮,眼睫毛忽閃忽閃,嘴巴不停地抿著,欲言又止的樣子。
我猜得到她要說什麼。
作為小易的班主任加導師,在這一年跟她相處的過程中,我觀察到她的語言表達、應變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不突出,也沒有擔任過組長、課代表一類的職務。但是這一年來,她踏實努力,學習成績直線上升,從中等到班級前幾名。而真正打動我的是她的「熱心腸」。
「小易,咱班講臺上的東西總是很亂,怎麼辦呀?」
「老師,我來做一個手工收納盒吧!」做手工是小易最大的愛好。
「老師,這道題怎麼做啊?」
「小明,我來給你講吧!」還沒等我開口,就被小易搶了去。
這樣一個努力向上、溫暖他人、「熱心腸」的孩子,不正是一個好的班幹部苗子嗎?有什麼理由不給她個機會呢?
輕飄飄的鼓勵能奏效嗎
「老師……其實我……我覺得我做不好」小易終於開口了。看得出來,完全沒有經驗的她下意識地要退縮了。
我本可以直接鼓勵她:「沒關係的,小易,老師知道你之前的沒有當班幹部的經驗,但是老師相信你有這個潛力,一定可以勝任。」
可是,讓一個有些內向、不自信的女孩子一下子當著全班的面管理紀律、總結班級事務、協助師生溝通,輕飄飄的幾句鼓勵就真能奏效嗎?
其實,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一個自信心不足的「中等生」,總是坐在被忽略的位置,自己沒有信心,老師和同學也不看好,每天在班級的存在感也很弱。這樣的學生,很容易就會陷入越來越糟的惡性循環。
我得為她量身打造「勇敢」策略。
我們可以假裝成功者
Cuddy教授在《肢體語言塑造你自己》中表達一個觀點:「先假裝成功,直到成功為止。」她用一個簡單的實驗表明,心理狀態會影響我們的肢體語言。比如不自信的人會蜷縮身體;反過來,肢體語言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理狀態,比如當你打開身體的時候,會更舒服,更自信。因此,心理狀態的轉變,會改變我們的行為,行為會改變最終結果。
反過來想——在成功之前,何不假裝成功?
如果能夠讓小易假裝「優等生」,從外部行為入手,讓她像「優等生」一樣挺胸、起立,一樣思考、提問,用語言、動作和心態來實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把她的潛能激發出來,會不會有更好的效果?
經過反覆思考,我覺得這個想法可行,就趕緊找來小易:「經過這一個學期的努力,你的學習成績直線飆升,老師真的很想通過你的帶動,影響咱班同學的學習習慣和態度,與此同時,我也發現你的性格特別好、很有責任心,跟同學們的相處的也不錯,所有的這些特點,都很適合成為班幹部的一員,能不能請你做咱班的值日班長?」
其實,這一番話的意思就是,我已經把小易當作一名「優等生」了,她有些意外。
後來,我又鼓動小易媽媽積極遊說,終於,她愉快地接受了我們的建議。
她開始學得像模像樣了
接下來,在班級競選班幹部的時候,小易順利地當選了周一的值日班長。
開始,小易的確有些不適應,她只敢私下跟同學們說各種問題,不敢在講臺上說話;做值日總結的時候,也只能用很小的聲音。
於是,我讓他堅持觀察其他值日班長是如何管理班級、進行值日總結的,並且每天在成長手冊中做記錄。
這樣,通過每天我們互相在成長手冊上的留言,我發現她慢慢地有了顯著變化——從關注自己變成了關注別人。也就是說,以前的她會反覆考慮自己有沒有進步,這次的音量有沒有更大一些;而現在她更多地會去觀察別的「優等生」,她會仔細觀察班長、紀律委員在講臺前發言、來老師辦公室溝通的方式,以一個「優等」的標準去看自己還要做點什麼,她學得像模像樣。
在優等生路上越走越好
時間是最好的心理諮詢師,也是最好的例子大師。當小易在行政事務上越來越熟練的時候,她內心就越來越強大。
不知不覺地,半年時間過去,小易已經變成了我的得力助手,班裡負責任的值日班長。組織學習、總結班級事務……一切變得井井有條。加上她細膩的心思和低調的性格,在「優等生」這條路上,她走得越來越好。
假裝「優等生」,直至優等生,並讓優秀的標準成為孩子們身體的一部分,通過模仿優秀的做法,這種非語言的積極心理暗示給了很多孩子信心。我分享的這個案例,雖然是個案,但是,我想對大家表達的是——孩子們的很多能力,是可以通過這樣「習得」的方式獲得的。
希望這篇小文章,能夠給大家更多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