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手記」「優等生」養成記:膽怯的孩子這樣走向自信

2020-08-28 周洲先生

作者: 楊蕊蕊 鄭州市創新實驗


看到孩子的渴望和膽怯

當我問小易這學期要不要做值日班長的時候,我看到了她眼睛裡的膽怯、疑惑,還有一絲絲的期待。

她顯得有些緊張,雙手不自覺地攥緊,肩頭微縮,眼睫毛忽閃忽閃,嘴巴不停地抿著,欲言又止的樣子。

我猜得到她要說什麼。

作為小易的班主任加導師,在這一年跟她相處的過程中,我觀察到她的語言表達、應變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不突出,也沒有擔任過組長、課代表一類的職務。但是這一年來,她踏實努力,學習成績直線上升,從中等到班級前幾名。而真正打動我的是她的「熱心腸」。

「小易,咱班講臺上的東西總是很亂,怎麼辦呀?」

「老師,我來做一個手工收納盒吧!」做手工是小易最大的愛好。

「老師,這道題怎麼做啊?」

「小明,我來給你講吧!」還沒等我開口,就被小易搶了去。

這樣一個努力向上、溫暖他人、「熱心腸」的孩子,不正是一個好的班幹部苗子嗎?有什麼理由不給她個機會呢?



輕飄飄的鼓勵能奏效嗎


「老師……其實我……我覺得我做不好」小易終於開口了。看得出來,完全沒有經驗的她下意識地要退縮了。

我本可以直接鼓勵她:「沒關係的,小易,老師知道你之前的沒有當班幹部的經驗,但是老師相信你有這個潛力,一定可以勝任。」

可是,讓一個有些內向、不自信的女孩子一下子當著全班的面管理紀律、總結班級事務、協助師生溝通,輕飄飄的幾句鼓勵就真能奏效嗎?

其實,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一個自信心不足的「中等生」,總是坐在被忽略的位置,自己沒有信心,老師和同學也不看好,每天在班級的存在感也很弱。這樣的學生,很容易就會陷入越來越糟的惡性循環。

我得為她量身打造「勇敢」策略。

我們可以假裝成功者



Cuddy教授在《肢體語言塑造你自己》中表達一個觀點:「先假裝成功,直到成功為止。」她用一個簡單的實驗表明,心理狀態會影響我們的肢體語言。比如不自信的人會蜷縮身體;反過來,肢體語言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理狀態,比如當你打開身體的時候,會更舒服,更自信。因此,心理狀態的轉變,會改變我們的行為,行為會改變最終結果。

反過來想——在成功之前,何不假裝成功?

如果能夠讓小易假裝「優等生」,從外部行為入手,讓她像「優等生」一樣挺胸、起立,一樣思考、提問,用語言、動作和心態來實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把她的潛能激發出來,會不會有更好的效果?

經過反覆思考,我覺得這個想法可行,就趕緊找來小易:「經過這一個學期的努力,你的學習成績直線飆升,老師真的很想通過你的帶動,影響咱班同學的學習習慣和態度,與此同時,我也發現你的性格特別好、很有責任心,跟同學們的相處的也不錯,所有的這些特點,都很適合成為班幹部的一員,能不能請你做咱班的值日班長?」

其實,這一番話的意思就是,我已經把小易當作一名「優等生」了,她有些意外。

後來,我又鼓動小易媽媽積極遊說,終於,她愉快地接受了我們的建議。

她開始學得像模像樣了

接下來,在班級競選班幹部的時候,小易順利地當選了周一的值日班長。

開始,小易的確有些不適應,她只敢私下跟同學們說各種問題,不敢在講臺上說話;做值日總結的時候,也只能用很小的聲音。

於是,我讓他堅持觀察其他值日班長是如何管理班級、進行值日總結的,並且每天在成長手冊中做記錄。

這樣,通過每天我們互相在成長手冊上的留言,我發現她慢慢地有了顯著變化——從關注自己變成了關注別人。也就是說,以前的她會反覆考慮自己有沒有進步,這次的音量有沒有更大一些;而現在她更多地會去觀察別的「優等生」,她會仔細觀察班長、紀律委員在講臺前發言、來老師辦公室溝通的方式,以一個「優等」的標準去看自己還要做點什麼,她學得像模像樣。


在優等生路上越走越好

時間是最好的心理諮詢師,也是最好的例子大師。當小易在行政事務上越來越熟練的時候,她內心就越來越強大。

不知不覺地,半年時間過去,小易已經變成了我的得力助手,班裡負責任的值日班長。組織學習、總結班級事務……一切變得井井有條。加上她細膩的心思和低調的性格,在「優等生」這條路上,她走得越來越好。

假裝「優等生」,直至優等生,並讓優秀的標準成為孩子們身體的一部分,通過模仿優秀的做法,這種非語言的積極心理暗示給了很多孩子信心。我分享的這個案例,雖然是個案,但是,我想對大家表達的是——孩子們的很多能力,是可以通過這樣「習得」的方式獲得的。

希望這篇小文章,能夠給大家更多啟示。

相關焦點

  • 「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閒時,村民們鍛鍊跳舞、唱戲聽曲,人人臉上綻放著自信與幸福的笑容。在荔園堡採訪,穿行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最打動人心的是革命老區永不褪色的精神,最令人肅然起敬的是一代代共產黨人帶領群眾改變貧困面貌、創造美好生活的不變初心。葫蘆河水奔騰向前,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我們一起走向小康。
  • 「瑞思英語」英語牛娃是怎麼養成的?
    「瑞思英語」英語牛娃是怎麼養成的?」英語牛娃是怎麼養成的?「詞彙量豐富,口語流利,思維活躍敏捷,獨立思考能力強,能夠大膽自信地進行演講演示。」這是瑞思英語Richard老師對學員Henry的評價。這樣一個陽光、自信、禮貌又能說一口流利英文的「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呢?
  • 爸媽這樣「裝傻」,孩子更聰明
    一看到寶寶遇到一些小困難,就迫不及待地告訴他「你應該這樣這樣做」,那留給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間就少了。如果父母喜歡擁有絕對的「家長權威」,即便自己做錯了,也不容許孩子質疑,反而責怪孩子頂嘴不聽話。這樣不但不利於孩子樹立是非觀,也讓他變得不敢表達。
  • 「爸媽必修課」訓練孩子自覺性從「照鏡子」開始
    其中有一道問答題:「你每天早上睜眼之後,到晚上睡覺之前,你有沒有主動去跟10個陌生人打交道?」「信任」能縮短人與人的距離這個調查背後透露出一個重要元素——信任。信任大家都不會去做越軌的事情,你才會很放心地跟初次見面的人打招呼、道早安。
  • 「NLP育兒系列」人只能從成功走向成功
    就是設定「不想要」這樣的目標。比如,我希望自己不那麼難過;我想要不緊張;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那麼叛逆。這些都是所謂「不想要」的目標,可以注意到,裡面都有否定詞「不」,而潛意識是無法讀取否定詞的。NLP認為,「不緊張」這樣的語言進入頭腦後,出現的會是「緊張」的畫面。
  • 劉老師手記 聆聽良知與孩子的成長
    兩個孩子,老大是女兒--曉芸,現在是國二;老二是兒子--靜哲,今年小學要畢業了。因內人--貴珠也是對聆聽良知的生活方式有共識,所以孩子們就在我們聆聽良知的啟發中撫養長大。 猶記得生曉芸的時候,因為不願跟著陋習給醫生包紅包,貴珠清晨被較資淺的醫生接生,孩子生下後,血流不止,醫生為了縫合傷口花了好長的時間;結果貴珠整個坐月子的期間都無法下床走路。
  • 法國女人的「謎之自信」,從哪而來?
    所以不少人會覺得,日系和韓系的裝扮,相對來說更好掌握,可是「法式」就比較難得其精髓。就比如同樣是一件白襯衫和一條牛仔褲,法國女人很容易就能穿出一股子的法式調調。「法式優雅」,不僅需要刪繁就簡的智慧,還需要一定的文藝修養,並且,你要學會自信。所以,這種風格是一種全面化的形而上的體現。自信,不是盲目自大,也不是毫無理由地樂觀。
  • 專注於光通信收發器IC開發,「廈門優迅」產品應用於華為、中興...
    近期,36氪了解到一家專注光通信前端收發IC晶片設計的高科技公司——廈門優迅高速晶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門優迅」)。「廈門優迅」成立於2003年2月,是一家中外合資的SIC(半導體集成電路)無生產線設計公司,已經成功開發出幾十款高速收發晶片組。
  • 3 歲前的孩子,都是不記恩的「白眼狼」
    01 為什麼「3 歲前的孩子沒有記憶」我們每一個人都「失憶」過。絕大多數人都記不得 3 歲之前的事情,甚至 4、5 歲童年時期的記憶,也只能記得些片段。 丁香媽媽的老朋友、心理專家葉壯老師說,這種情況叫做嬰兒遺忘症(infantile amnesia)。
  • 「聽見花開」慢鼓工作坊
    在「慢」中擊鼓回到歸零與初活的力量一顆既堅硬又柔軟的擊鼓心課程緣起:        此次課程受到亳州文化人士李朋邀請,來到三朝古都「亳州」。5 mins回歸—與自己對話•      透過身體的靜心,讓思緒沈澱,緩和充滿了驚奇、歡樂......等的學習情緒。•      分享、感謝這堂神聖、奇幻、的自我探索之旅。  導師演出:
  • 貓果外出課 | 學生就是「學」會「生」活~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給我的同事,珍巧老師點個大大的贊,是她一路上時不時都在引導小朋友們:「影響他人是不好的行為」、「上車下車該怎麼做才能保證自身安全」、「過馬路要注意車輛」、「自己的事自己做」以及「收拾好自己使用過的區域,以便下一個使用的人舒心」等各種各樣的生活細節。她的言行當得起「言傳身教」這四個字,為學生樹立了好榜樣。
  • 寫一封「導師體驗」良好的簡歷郵件
    在查到自己的成績後,聯繫導師這個操作少不了。與導師素未謀面,電子郵件是與導師交流溝通較為妥當的方式。因此,電子郵件可能會成為導師對你的第一印象,寫一封「導師體驗」良好的郵件非常重要。先說一下,這裡只在郵件注意事項上給出若干建議,簡歷郵件內容還請移步各大考研論壇參考模板。
  • 「韓語」這樣記單詞不會忘,用日語單詞巧記韓語單詞(4)
    인형的漢字寫作「人形」,而日語中的「人偶」也是寫作「人形」。人形是日本傳統的一種民間美術,有些像中國的絹人,大約起源於日本的江戶時代,最早是作為孩子的玩具出現的。再一看,「陸橋」在日語中原來也是「天橋」的意思。這樣一聯想記憶,你怕是很難再忘掉這個詞了。
  • 幫助孩子在英語學習中,養成成長必備的「價值觀」
    有點小固執有點小情緒做事情三分鐘熱度……其實是孩子遇到了一些小挑戰卻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去化解的表現這就是為什麼他們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來建立孩子們成長必備的價值觀:善良、禮貌、正直、努力……正確的價值觀養成,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挑戰。
  • 孩子缺乏自信,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法入手,幫助孩子有效改善
    孩子缺乏自信怎麼辦?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積極快樂的成長,讓孩子具備強大的自信心。可往往自信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然而自己的孩子卻總是非常膽怯、內向,這就讓很多家長非常苦惱。那麼,如何提高孩子自信心呢?文文是個非常乖巧的小女孩,平常不愛多說話,在學校也沒有太多的朋友,經常都是別人來找她玩,她也從來沒有主動找別人去玩過。
  • 「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自信的孩子,都是這樣養出來的!
    孩子的自尊心如果被碾碎,就會成為一道難愈的傷疤。1「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這是一個媽媽對女兒的質問。1個多小時的節目,有半個多小時是她當眾吐槽兒子:「我生了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幹,你看看人家,我都想換兒子了。」
  • 小學當班長,90後從不在黑板上「記名字」,終被班主任「撤職」
    先來感受下堪比22條「軍規」的初中班規:「犯了三條紅線〈網遊、戀愛、黑道〉直接回家」「上課以及自習課期間,嚴禁課堂內發出任何聲音和動作,一旦因為以下情況被記到名字,電話通知家長協同處理……〈包所謂各種有關學習上的互動、補作業、背書、盯著記名字的班委看、桌底下看動漫、傳東西……〉」「班幣可以互相流通,友情互贈,但絕不能用人民幣從持有班幣的同學手中購買
  • 孩子膽怯不自信,家長到底應該如何去改變?
    我們身邊有很多的例子以及家長,都是這麼認為:孩子現在這樣子沒關係,長大之後都會好起來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子的嗎?身邊有不少的案例告訴我們,孩子從小性格暴躁自私長大之後也會如此,從小膽怯不自信的孩子長大之後會變得自卑懦弱,諸如此類的案例不計其數,那麼又是哪來的勇氣讓你覺得長大後孩子就會有所改變呢?
  • 那些大方自信的孩子,都是怎麼養成的?
    有些家長會急忙解釋:「這孩子在生人面前就是很害羞。」其實這種亂「貼標籤」的做法,會給孩子一種消極的暗示。有研究顯示,通過表演提升自信更適用於那些喜歡表現的孩子;對於性格內向,不想在眾人面前表演的孩子來說,只會適得其反。
  • ...導師幾百小時的交流和訓練,是出不來的!培養學生要靠「耳濡目染」
    「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科學不是量的競爭,而是頂尖人才的比拼。」 以奔跑的姿態,他一次次朝著 「頂尖」 發力。「總書記在回信中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要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要承擔起這一使命,根本靠人才,最終比拼的是最頂尖的一批科學家能否做出最頂尖的科研、培養出最頂尖的人才。」 施一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