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記者 程渝 閆雯雯
108年前的3月,在成都華西壩(錦江南岸、南臺寺之西)的理科臨時教室裡,華西協合大學(今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正式開學了。
108年後的3月,華西協合大學老建築的設計者,英國著名建築設計師榮杜易的後人,把曾祖父當年珍貴的設計手稿,捐贈給了四川大學。
英國著名建築設計師榮杜易的設計手稿
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
華西壩建築設計師後人捐贈百年手稿
一百多年前,一群外國傳教士來到成都興辦學校。這群人將世界發達國家的地質、地理知識,園林、建築技藝帶到了成都。他們填平低地,挖掘堰渠,開闢出當年成都最平坦的道路,道路兩旁栽種上了適宜成都氣候、土壤的樹木。
他們廣修校舍,且將這些校舍與中國建築相結合,建成了極具特色的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築群,給成都帶來別樣的風採。華西壩上,如今還挺立著多處一百年前的老建築,也是成都首批具有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築。
糖果商兒子愛上建築設計
2018年3月12日,英國布魯內爾大學副校長Prof. Andrew George,將一隻黑色皮箱交到了四川大學副書記敬靜手中,皮箱中裝著原華西協合大學(今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老建築的規劃布局、設計、施工的原圖和手稿。而這些珍貴資料的主人就是Prof. Andrew George的曾祖父,英國著名建築設計師榮杜易。
榮杜易
弗雷德·榮杜易,1860年出生於英國的斯卡布羅,算是英格蘭北方的一個名門望族,從事食品行業。他的父親約翰·榮杜易是當地著名的糧食供應商,他的哥哥小約翰·榮杜易,從事咖啡和茶的貿易。而他的家族中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親戚,是英國最為著名的甜品巧克力製造商,生產出了諸如KIT KAT巧克力這樣的品牌。
但弗雷德·榮杜易沒有子承父業,他對建築展現出了興趣;不到30歲就考取了建築師執照,並搬到倫敦開始創業。
中西方建築元素獲得校方認可
1905年,在成都的西方基督教傳教士決議在四川創辦一所「規模宏大,科學完備」的大學。1906年英國聖公會、公誼會,美國浸禮會,美以美會和加拿大循道會等在成都聯合創辦教會大學,由於是由5個教會聯合創辦的,取名華西協合大學,成都人則更習慣於稱之為「五洋學堂」。先成立了協合中學一所,4年之後成立了大學部。
1900年,華西協合大學在英國、美國和加拿大公開招標及舉辦了設計競賽。榮杜易的設計所也受邀參與招標,並最終得標。榮杜易對整個華西壩進行了整體規劃,為華西協合大學後期建設提供了框架。
在修建過程中,大部分建築材料都取自當地,例如在成都三瓦窯一帶定製的磚瓦,來自四川西部高山的木材,從岷江上遊河岸採集的石灰石等。然而,建築用的鐵釘和玻璃等,主要是從漢口和上海甚至是國外購買而來。
英國設計師入川坐轎子輾轉到成都
華西壩在成都南門外二裡、錦江之濱、南臺寺之西,有一片風景清幽之地,古名「中園」,曾是劉備遊幸之地。五代時,這裡成了王建的蜀宮別苑,園內有百年老梅狀如蒼龍,故又稱「梅龍」「梅苑」。南宋大詩人陸遊居蜀中時常遊於此,據他記述說:「成都城南,有蜀王舊苑,多梅花,百餘年古木」。
中標之後,弗雷德·榮杜易弗雷德就到成都進行實地的考察。他和做茶葉貿易的哥哥約翰從倫敦出發,他們乘坐蒸汽船、火車、木船還有轎子,一路顛簸了好幾個星期,終於來到了中國。
榮杜易當年坐轎子抵達成都
榮杜易先到北京參觀了故宮,對於中式的房屋有了大體上的了解。在入川路上,榮杜易也體會到了入蜀之難,乘坐著簡易的轎子好不容易顛簸一路到了成都。
一路上,榮杜易對於四川地區民居的所見所聞讓他很有感慨。他腦子裡,對於如何將本地風格與西方現代設計結合的想法也愈發成熟。他決定大量的採取中式的對稱設計,以及中式幾何的結構進行繪圖。
在成都考察了3周之後,榮杜易還去了日本進行考察。回到答了倫敦之後,他便開始了馬不停蹄的設計工作。在外觀上著力突出中國特色的青磚黑瓦,間以大紅柱、大紅封簷板及清一色的歇山式大屋頂,在屋脊、飛簷上點綴以遠古神獸、龍鳳、怪鳥,簷下用鬥拱為裝飾,給人以神秘古樸的東方美感;內部則採用純西式結構。這一中西合璧的建築和華西協合大學一起,給當時的成都帶來了幾許的現代感。
華西協合大學,是榮杜易唯一一座在英國之外的建築,而他在英國國內主要主持設計和修建的建築,大多集中在學校、大眾泳池等公共設施之中,放在西方也是新潮建築
華西協合大學雖然在外觀設計方面保留了中國民居的特色,但在一些細節上也體現了當時西方工藝美術運動的思潮,那就是大量運用「破風」的設計。
「破風」為東亞傳統建築中常見的正門屋頂裝飾部件,為兩側凹陷,中央凸出,類似遮雨棚的建築部件。根據線條運用和建築布局的差異,破風可以分為唐破風、千鳥破風、入母屋破風以及切妻破風等。
一般認為,破風源於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博風,傳到日本後經過演變,得到了發揚光大,在許多日本建築上都能看見其蹤影。
在華西壩的老建築上,榮杜易主要運用的是兩側凹陷,中央凸出成弓形的「唐破風」。在很顯然,榮杜易受到了這種風格的極大影響。
東方的龍西方的鷹 魅力獨特
經過榮杜易和他的建築團隊的艱苦的工作,華西壩老建築群終於橫空出世。
華西壩教學樓。攝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
華西壩老建築佔地約1000畝,凝固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魅力。其布局有別於中國傳統的廟堂建築的層層遞進,威嚴幽深,而呈錯落有致、閒適大度、開放包容、散落有序的格局。
其樓頂除鐘樓(尖頂)外,全是歇山式屋頂,主柱上皆用鬥拱。既有中國傳統的青磚黑瓦,雕梁畫棟,飛禽走獸,又融入了西式風格的樓基、牆柱、門窗等。其主要建築如華西校區辦公樓(事務所)入口中部矗立著一中式門樓,門樓屋脊上趴著中國傳統水中神獸;前廊上佇立著八根大紅圓柱,其梁架結構系採用四川地方建築特色的穿鬥式,梁架飾以典雅的中國古典裝飾圖案;入口石欄杆上更是雕刻著華夏的圖騰——龍。
鐘樓是華西壩的標誌
圖書館內部圖
而其內部竟然是一個西式的教堂。與華西校區辦公樓遙遙相對的老圖書館(懋德堂),畫棟雕梁、簷牙高琢,尤其是屋脊上反趴著的水獸,躍躍欲飛的盤龍等,使中國韻味更加突出,而堂內石柱上到處可見的鷹的浮雕,又是西洋式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