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設計師後人捐贈華西壩百年建築設計手稿

2020-12-12 騰訊網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記者 程渝 閆雯雯

  108年前的3月,在成都華西壩(錦江南岸、南臺寺之西)的理科臨時教室裡,華西協合大學(今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正式開學了。

  108年後的3月,華西協合大學老建築的設計者,英國著名建築設計師榮杜易的後人,把曾祖父當年珍貴的設計手稿,捐贈給了四川大學。

  英國著名建築設計師榮杜易的設計手稿

  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

  華西壩建築設計師後人捐贈百年手稿

  一百多年前,一群外國傳教士來到成都興辦學校。這群人將世界發達國家的地質、地理知識,園林、建築技藝帶到了成都。他們填平低地,挖掘堰渠,開闢出當年成都最平坦的道路,道路兩旁栽種上了適宜成都氣候、土壤的樹木。

  他們廣修校舍,且將這些校舍與中國建築相結合,建成了極具特色的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築群,給成都帶來別樣的風採。華西壩上,如今還挺立著多處一百年前的老建築,也是成都首批具有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築。

  糖果商兒子愛上建築設計

  2018年3月12日,英國布魯內爾大學副校長Prof. Andrew George,將一隻黑色皮箱交到了四川大學副書記敬靜手中,皮箱中裝著原華西協合大學(今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老建築的規劃布局、設計、施工的原圖和手稿。而這些珍貴資料的主人就是Prof. Andrew George的曾祖父,英國著名建築設計師榮杜易。

  榮杜易

  弗雷德·榮杜易,1860年出生於英國的斯卡布羅,算是英格蘭北方的一個名門望族,從事食品行業。他的父親約翰·榮杜易是當地著名的糧食供應商,他的哥哥小約翰·榮杜易,從事咖啡和茶的貿易。而他的家族中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親戚,是英國最為著名的甜品巧克力製造商,生產出了諸如KIT KAT巧克力這樣的品牌。

  但弗雷德·榮杜易沒有子承父業,他對建築展現出了興趣;不到30歲就考取了建築師執照,並搬到倫敦開始創業。

  中西方建築元素獲得校方認可

  1905年,在成都的西方基督教傳教士決議在四川創辦一所「規模宏大,科學完備」的大學。1906年英國聖公會、公誼會,美國浸禮會,美以美會和加拿大循道會等在成都聯合創辦教會大學,由於是由5個教會聯合創辦的,取名華西協合大學,成都人則更習慣於稱之為「五洋學堂」。先成立了協合中學一所,4年之後成立了大學部。

  1900年,華西協合大學在英國、美國和加拿大公開招標及舉辦了設計競賽。榮杜易的設計所也受邀參與招標,並最終得標。榮杜易對整個華西壩進行了整體規劃,為華西協合大學後期建設提供了框架。

  在修建過程中,大部分建築材料都取自當地,例如在成都三瓦窯一帶定製的磚瓦,來自四川西部高山的木材,從岷江上遊河岸採集的石灰石等。然而,建築用的鐵釘和玻璃等,主要是從漢口和上海甚至是國外購買而來。

  英國設計師入川坐轎子輾轉到成都

  華西壩在成都南門外二裡、錦江之濱、南臺寺之西,有一片風景清幽之地,古名「中園」,曾是劉備遊幸之地。五代時,這裡成了王建的蜀宮別苑,園內有百年老梅狀如蒼龍,故又稱「梅龍」「梅苑」。南宋大詩人陸遊居蜀中時常遊於此,據他記述說:「成都城南,有蜀王舊苑,多梅花,百餘年古木」。

  中標之後,弗雷德·榮杜易弗雷德就到成都進行實地的考察。他和做茶葉貿易的哥哥約翰從倫敦出發,他們乘坐蒸汽船、火車、木船還有轎子,一路顛簸了好幾個星期,終於來到了中國。

  榮杜易當年坐轎子抵達成都

  榮杜易先到北京參觀了故宮,對於中式的房屋有了大體上的了解。在入川路上,榮杜易也體會到了入蜀之難,乘坐著簡易的轎子好不容易顛簸一路到了成都。

  一路上,榮杜易對於四川地區民居的所見所聞讓他很有感慨。他腦子裡,對於如何將本地風格與西方現代設計結合的想法也愈發成熟。他決定大量的採取中式的對稱設計,以及中式幾何的結構進行繪圖。

  在成都考察了3周之後,榮杜易還去了日本進行考察。回到答了倫敦之後,他便開始了馬不停蹄的設計工作。在外觀上著力突出中國特色的青磚黑瓦,間以大紅柱、大紅封簷板及清一色的歇山式大屋頂,在屋脊、飛簷上點綴以遠古神獸、龍鳳、怪鳥,簷下用鬥拱為裝飾,給人以神秘古樸的東方美感;內部則採用純西式結構。這一中西合璧的建築和華西協合大學一起,給當時的成都帶來了幾許的現代感。

  華西協合大學,是榮杜易唯一一座在英國之外的建築,而他在英國國內主要主持設計和修建的建築,大多集中在學校、大眾泳池等公共設施之中,放在西方也是新潮建築

  華西協合大學雖然在外觀設計方面保留了中國民居的特色,但在一些細節上也體現了當時西方工藝美術運動的思潮,那就是大量運用「破風」的設計。

  「破風」為東亞傳統建築中常見的正門屋頂裝飾部件,為兩側凹陷,中央凸出,類似遮雨棚的建築部件。根據線條運用和建築布局的差異,破風可以分為唐破風、千鳥破風、入母屋破風以及切妻破風等。

  一般認為,破風源於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博風,傳到日本後經過演變,得到了發揚光大,在許多日本建築上都能看見其蹤影。

  在華西壩的老建築上,榮杜易主要運用的是兩側凹陷,中央凸出成弓形的「唐破風」。在很顯然,榮杜易受到了這種風格的極大影響。

  東方的龍西方的鷹 魅力獨特

  經過榮杜易和他的建築團隊的艱苦的工作,華西壩老建築群終於橫空出世。

  華西壩教學樓。攝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

  華西壩老建築佔地約1000畝,凝固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魅力。其布局有別於中國傳統的廟堂建築的層層遞進,威嚴幽深,而呈錯落有致、閒適大度、開放包容、散落有序的格局。

  其樓頂除鐘樓(尖頂)外,全是歇山式屋頂,主柱上皆用鬥拱。既有中國傳統的青磚黑瓦,雕梁畫棟,飛禽走獸,又融入了西式風格的樓基、牆柱、門窗等。其主要建築如華西校區辦公樓(事務所)入口中部矗立著一中式門樓,門樓屋脊上趴著中國傳統水中神獸;前廊上佇立著八根大紅圓柱,其梁架結構系採用四川地方建築特色的穿鬥式,梁架飾以典雅的中國古典裝飾圖案;入口石欄杆上更是雕刻著華夏的圖騰——龍。

  鐘樓是華西壩的標誌

  圖書館內部圖

  而其內部竟然是一個西式的教堂。與華西校區辦公樓遙遙相對的老圖書館(懋德堂),畫棟雕梁、簷牙高琢,尤其是屋脊上反趴著的水獸,躍躍欲飛的盤龍等,使中國韻味更加突出,而堂內石柱上到處可見的鷹的浮雕,又是西洋式的標誌。

相關焦點

  • 108年前「川大建築設計手稿」首度公開,洋設計師設計細節令人讚嘆!
    原華西協合大學老建築的設計者、英國著名建築設計師榮杜易的後人,英國布魯內爾大學副校長Prof. Andrew George將老建築的規劃布局、設計、施工的原圖和手稿捐贈給四川大學。這些珍貴的手稿再現了原華西協合大學建設之初的歷史風貌。
  • 華西壩與英國建築師榮杜易(上)
    榮杜易。  他們廣修校舍,且將這些校舍與中國建築相結合,建成了極具特色的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築群,給成都帶來別樣的風採。  成都,這座有著3000年建城史的城市,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綜合中西方建築工藝元素」的新地標。新式大學建築在川無先例  華西壩上,如今還挺立著多處一百年前的老建築。這,也是成都首批具有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築,它們是隨著當年到成都辦學的傳教士們而來。
  • 華西壩川大校門的秘密
    這裡中西結合的古老建築和遺留的歷史底蘊,把遊人帶到光陰的深處——  □馮暉文/圖  四川大學的幾個校門這幾年都變漂亮了。錦江河邊的大門煥然一新;一環路邊那道大門,紅色的牌坊樣式,喜氣洋洋,充滿中國傳統元素;而在華西壩人民南路東側的新校門顯得古樸雅致,和通透式的校園圍牆共同構成一道別致的風景線。
  • 金陵路上華西壩 老成都人的時尚代名詞
    可以說,金陵路和華西壩是分不開的,很多年前,「壩上」代指的成都,說的就是華西壩。華西壩在成都南門外二裡、錦江之濱、南臺寺之西的一片風景清幽之地,古名「中園」,曾是三國時期劉備遊幸之地。五代時,這裡成為前蜀皇帝王建的蜀宮別苑,園內有百年老梅狀如蒼龍,故又稱「梅龍」「梅苑」。
  • 「磨洋工」磨出華西鐘樓的蘇木匠
    說起華西壩的老建築,老成都都曉得:「那是蘇木匠修的!」走在四川大學華西校區校園裡,鐘樓等中西合璧的百年老建築容顏未改,生動展示著華西壩的絕代風華。親手主持修建這些建築的是加拿大建築師蘇繼賢。他能說一口流利的成都話,會做小提琴,更教人「磨洋工」……他就是老成都親暱稱呼的「蘇木匠」。
  • 百年遙望 永遠的「蘇木匠」(上)
    圖冊封面,用古老的花體字為設計師署名:弗烈特·榮杜易(Fred Rowntree)。  成都建築設計界泰鬥莊裕光調亮了檯燈,戴上白手套,輕輕揭開了羊皮圖紙,仿佛一下子穿過「時光隧道」,看到英國紳士榮杜易先生,正在向創辦華西的基督教五個差會講解自己的構思。
  • 273個零件 最小的厚度僅0.2毫米 他們用3D列印等工藝復刻出華西壩...
    6月19日,第五版華西壩鐘樓的設計圖紙差不多「塵埃落定」,接下來要「細摳」的,是生產環節的細節,一旦量產後再發現紕漏,損失不可預估。237個零件,組成了一個完完整整的華西壩鐘樓,按1:87比例縮小,輕得可以單手託起,但細節還原到了鐘樓裡的西洋鑄鐘,四面牆上走動的鐘尖,也在按時走動。
  • 民國華西壩:壩上學人與旗袍、長袍的風神
    流沙河先生曾言,要了解晚清成都,就去寬窄巷子;要了解民國成都,必須去華西壩。如今的華西壩岱峻先生認為,抗戰之時,華西壩薈萃了中國最好的五所基督教教會大學,「壩上」已然中國文化的重要地標。蔣經國曾回憶1941年4月29日的見聞:「我們看到華西壩的建築和管理,心裡感到非常難過。華西壩是外國人經營的,那裡非常清潔整齊。我們參觀了華西大學,再反過來看一看成都,好像是隔了兩個世紀。在成都街上有所謂鳥市蟲市,那裡買鳥的,提鳥籠的,都是些無業的青年……」這裡可以隨意舉個例,燕京大學新聞系創辦於1924年,是亞洲第一個新聞系,在中國最先開始新聞研究生教育。
  • 建築大師貝建中擔任南開百年周恩來大講堂首席設計師
    中新社天津12月12日電 (記者 張道正)12月12日是「南開百年周恩來大講堂」建設計劃啟動四周年。記者當日從南開大學獲悉,南開百年周恩來大講堂由著名美籍華裔設計師、貝氏建築事務所總裁貝建中擔任首席設計師。
  • 著名服裝設計師設計手稿,美爆了的禮服設計
    不管是什麼服裝設計都是需要手繪打底稿的,有不少服裝設計師在製作一件衣服之前都是需要想好設計方案,在圖紙畫出手稿,今天愛畫君為大家帶來了一些非常唯美的服裝手繪插畫。每一天的努力,只是為了讓遠方變得更近一些。
  • 四川作家書寫感恩之作《楓落華西壩》講述百年華西史
    餘瑞冬 攝中新網多倫多10月22日電 (記者 餘瑞冬)當地時間10月21日,知名四川文化學者、作家譚楷攜其新書《楓落華西壩》,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分享會。文佳蘭(Karen Minden)教授(右)、加拿大華西校友會前會長李峻講述文佳蘭《竹石》一書的故事。 餘瑞冬 攝《楓落華西壩》是國家基金項目重點圖書。
  • 貝建中應邀擔任南開百年周恩來大講堂首席設計師
    經校友建議,廣泛徵求意見,南開大學正式確定邀請著名美籍華裔設計師、貝氏建築事務所總裁貝建中擔任首席設計師,攜手打造中國眾籌人數最多的高校建築——南開百年周恩來大講堂。香港中銀大廈(右) 新華社記者 李鵬 攝  貝建中曾就南開百年周恩來大講堂建築設計事宜與南開大學展開多次交流討論。
  • 「讀城」熊貓之都:華西壩熊貓傳奇
    黃瑪麗的故事加拿大女孩黃瑪麗與華西壩和成華區斧頭山都有著不解之緣。緣分起始於民國。那時候,成都有所教會學校——華西協合大學,學校創建於1910年,民間稱為「華西壩」,也有人叫著「五洋大學」,因為它是由英美加三個國家的五個教會聯合創辦的。
  • 時隔幾十年,梁思成大量建築手稿曝光,媲美電腦製圖
    近日,建築大師梁思成大量的建築手稿在網上曝光,其精緻嚴謹驚豔無數人,絲毫不輸電腦製圖。清代 四川灌縣 安瀾橋梁思成談起為什麼要研究中國建築,他說:「當我第一次去拜訪林徽因時,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她說到以後要學建築,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都還不知道。
  • 「服飾文化」設計大師們的珍貴手稿
    左圖:第一個高級女裝系列「Bettinablouse」手稿;右圖:紀梵希在工作室Karl LagerfeldAlber Elbaz——Lanvin設計總監Christian Lacroix設計的芭蕾舞演出服手稿Christophe Lemaire的系列服裝手稿圖Clare Waight Keller為英國凱特王妃設計的服裝手繪圖
  • 中國文聯副主席向上海圖書館捐贈手稿 追憶導演黃佐臨
    中國文聯副主席向上海圖書館捐贈手稿 追憶導演黃佐臨 2019-08  昨天,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十屆主席團顧問、上海市文聯第八屆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奚美娟向上海圖書館捐贈手稿。
  • 韓美林手稿捐贈儀式在宜興陶瓷博物館隆重舉行
    2018韓美林「藝術大篷車」開進紫砂故裡韓美林手稿捐贈儀式9月2日上午,2018韓美林「藝術大篷車」開進紫砂故裡活動在宜興陶瓷博物館宜興陶瓷韓美林手稿捐贈儀式中共宜興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沈曉紅主持活動>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致辭韓美林與史俊棠共同為合作紫砂陶藝家頒發設計手稿
  • 大師級建築手稿長啥樣?顛覆你的想像!
    大師級的建築手稿什麼樣?果然是讓人想像不到的水平! 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Zaha Hadid有「建築界女魔頭」之稱,曾獲2004年普利茲克建築獎,作品包括米蘭的170米玻璃塔、蒙彼利埃摩天大廈、杜拜舞蹈大廈等等。她的手稿長什麼樣?
  • 寧波籍翻譯家葛祖蘭後人向寧波幫博物館捐贈史料實物
    近日,寧波幫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前往上海接受了葛祖蘭的後人葛文洪所捐贈的珍貴手稿、譯文著作、獎狀獎盃等實物,為博物館的人文展出再添加濃墨重彩的一筆。    記者通過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聯繫了葛祖蘭的後人葛文洪,一聽是來自寧波媒體的採訪,葛文洪很高興,他向記者講述了這次捐贈的前後經過。
  • CADE建築設計博覽會2020(北京)在京揭幕:啟迪設計靈感,回歸建築本源
    本屆CADE博覽會將通過全方位先進建築設計理念和解決方案與材料的展示與交流,助力建築設計師實現更自由靈動的表達,落實「建築師負責制」在中國和「一帶一路」國家的城市、園區、建築設計和規划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促進產業升級與行業發展,為世界建築行業帶來一場獨特震撼的思想碰撞和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