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篇小學生的作文,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寧波一位老師曬出的這篇六年級學生的作文,儘管文筆還略顯稚嫩,但語義表達清晰,尤其是對「時間」這個概念的理解,居然有了哲學思辯的色彩,令網友大為嘆服。
短時間內,這條微博就收穫1萬評論、5萬轉發和10萬+點讚,韓寒的工作室也忙不迭地跑出來打call。
同樣是今天。據媒體報導,前段時間網絡上熱傳的「刑偵科推理試題」的出題人找到了,居然是杭州的一位中學生。
小學生神作文、中學生神推理,這樣兩則新聞,放在最近熱議的「學生減負」的話題大背景下,不知道你怎麼看,反正我是覺著格外意味深長。
一
先來說那位寫出神作文的小學生。
據他的老師介紹,這個孩子特立獨行,酷愛閱讀和寫作,是《三體》的忠實粉絲。一年級時就在父親的引導下學習《道德經》,這篇題為《沙漏》的作文,不過是他日常冥想的收穫之一,之前他還寫過《夢的解析》讀後感,點評過《萬曆十五年》。
嗯嗯嗯,看了這老師的介紹,相信你和我的感受一樣,這是「別人家的孩子」。
只是,我一邊感嘆這「牛娃」真牛,一邊也有一絲疑惑:這孩子不上補習班嗎?怎麼有那麼多時間去看各種課外書啊?怎麼有那麼多時間去所謂的冥想啊?(在我的理解裡,冥想不就是發呆麼)
我只能說:這父母的心臟可夠大的。
二
再來看那位神推理的中學生。
先插句題外話,這套題目剛曬上網時,老高試著做了一下,大概花了半個多小時解出來了。嗯嗯嗯,我就是那個被新聞耽誤了的柯南。儘管解出來了,但也不得不感嘆,要是刑警每個案子都這麼燒腦,那活兒恐怕真不是一般人幹得了的。
結果,今天告訴我,這套題是一個中學生出的,我……我……只有掩面而走。
命題人叫楊宇晨,現在是一名數學專業的大學生。這套題是他2014年出的。當時他們學校有個名為「推理社」的社團,這套題就是為了社團招新而專門製作出來的。
儘管這樣一個社團,與高中階段的學習沒有多少直接的聯繫,但學校對此卻十分支持和鼓勵。從推理社走出來的學生,在其後的學習、生活中,也因這一段經歷而受益匪淺。
我只能說:這學校真夠氣魄。
三
最後說回最近熱議的教育話題。
春節之後,教育部門連續發文,為中小學生鬆綁減負。「推遲到校」「作業過點不做」「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各種舉措層出不窮。
有用麼?也許、可能、應該會有一點點效果……吧。
但是,在我們整體教育格局、人才評價體系沒有大的變革的背景下,這些減負的舉措,效果實在難料。
這兩天,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也在熱烈討論這個話題,許多自媒體也聞風而動。討論中,很多人將目前我們教育體系的種種亂象,歸結為「劇場效應」。
所謂「劇場效應」,簡單說就是在劇場之中,只要有一個人站起來看戲,就會導致最終全場觀眾不得不都站起來。在這個劇場之中,每個人都是規則的破壞者,每個人也都是規則破壞的受害者。
家長為什麼熱衷送孩子去補習?學校為什麼熱衷用題海戰術淹沒學生?因為不這麼做,他的孩子、他的學生可能就會掉隊,可能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別人都站著看戲,你一個人坐著就只能看背影。
這個局怎麼破?指望「觀眾」自己慢慢地坐下來,是極其不現實的。
唯一的辦法,是劇場工作人員出面,「呵斥」所有觀眾坐下看戲,然後還得有「觀眾」帶頭坐下,作出示範。最後所有「觀眾」都坐下,劇場秩序才能恢復正常。而且,從這個示範到秩序恢復的過程必須十分短暫,否則帶頭的「觀眾」利益受損卻又看不到前景,必然逼得他重新站起來。
現在,教育部門出面「呵斥」了,有沒有效果,「觀眾」是否買帳,尚待觀察。
至於「帶頭坐下的觀眾」,我覺得那位神作文的小學生的父親,那位神推理的中學生的家長和學校,都算是帶了個好頭。
教育原本應該是個什麼樣子?古人說:因材施教。
現在我們更應該根據不同孩子的興趣特點,加以適當的引導,發揮其特長,更合理地規劃其未來的成長道路。
「神作文」和「神推理」實際上為我們作了很好的榜樣。這樣令人豔羨的孩子,絕不是繁多的補習班,絕不是海量的作業,絕不是填鴨式的教育堆得出來的。
下一步,除了要加強對「模範觀眾」的宣傳,讓其示範效果最大化,還需要有關部門迅速研究,改變現有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使「模範觀眾」得到實惠,而不是作出犧牲。並以這機製作引導,倒逼教育體系作出改變,向更多元化發展。這,也許才是扭轉目前中國教育亂象的治本之法。
但願,我們的教育能夠儘快地恢復其本來面目,能讓我們看到更多的「神作文」「神推理」。
長按二維碼 識別關注
你的關注 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