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習近平:量腹而受,量身而衣【習近平出訪美國專題⑦】
國家主席習近平26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並發表題為《謀共同永續發展做合作共贏夥伴》的重要講話。
習大大說:
增強各國發展能力。發展歸根到底要靠本國自身努力。中國人講:「量腹而受,量身而衣。」各國要根據自身稟賦特點,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戰略。國際社會要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能力建設,根據他們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支持和幫助。
學習經典~
量腹而受,量身而衣。——《文子》
量:計測、知道
腹:肚子、肚量
受:接受
身:身高、身材
衣:衣服
直譯:
知道肚量的大小才去接受(吃多少東西),知道身材的高低才能穿(合適的)衣服。
《文子》,唐以後又稱《通玄真經》,是一部重要的道家著作。《文子》主要解說老子之言,闡發老子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道家「道」的學說。
唐玄宗於天寶元年(742)詔封文子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書為《通玄真經》,道教奉為「四子」真經之一。
與習大大引用這句「量腹而受,量身而衣」,類似的話,還有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量力而行
量力而行 liàng lì ér xíng
量:估量;
行:行事。
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強。
出處
①: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五年》:
「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②:《左傳·隱公十一年》:
「度得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度德量力
度德量力 duó dé liàng lì
度:估量;
德:德行。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夠服人,估計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
出處
《左傳·隱公十一年》:
「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例句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
又想:「倘或被他二人一個不留神,誤碰一下子,恐怕吃不住。」便自己度德量力,退了下來。
量體裁衣
量體裁衣 liàng tǐ cái yī
本義是按照身材尺寸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辦事。
出處
《墨子·魯問》:
「子觀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將聽吾言,用我道,則翟將往,量腹麵食,度身而衣,自比於群臣,奚能以封為哉?」
典 故
南朝齊國官員張融深受齊太祖蕭道成的器重和寵愛,說他是「不可無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給張融送一件舊衣服,說是自己以前穿的,現叫裁縫根據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會合身的。張融收到後非常感激齊太祖的知遇之恩。
成語故事
明朝嘉靖年間,北京城中有位裁縫名氣很響,他裁製的衣服,長短肥瘦,無不合體。一次,御史大夫請他去裁製一件朝服。裁縫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問:「請教老爺,您當官當了多少年了?」御史大夫很奇怪:「你量體裁衣就夠了,還要問這些幹什麼?」裁縫回答說:「年青相公初任高職,意高氣盛,走路時挺胸凸肚,裁衣要後短前長;做官有了一定年資,意氣微平,衣服應前後一般長短;當官年久而將遷退,則內心悒鬱不振,走路時低頭彎腰,做的衣服就應前短後長。所以,我如果不問明做官的年資,怎麼能裁出稱心合體的衣服來呢?」
御史大夫認為這個裁縫高明之處,就在於他不僅是按照成衣法量尺寸,定式樣,而且善於把握對象的特點,從中悟出"短長之理"來。
力所能及
力所能及
及,達到。
自己的力量能達到最高。
出處
晉·羊佑《誡子書》:
「今之職位,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指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繫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辦事。
毛澤東認為,「是」就是事物的規律,「求是」就是認真追求、研究事物的發展規律,找出周圍事物的內部聯繫,作為我們工作的嚮導。
出處
《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修學好古,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