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訊(記者陶常寧 楊榮峰 通訊員劉佩婭 餘婭娟 周敬啟)26日上午,在距離江面100多米的高空上,隨著合龍口最後一顆定位銷軸的成功打入,漢江上的第七座公路橋——漢江灣橋主拱順利合龍,漢江兩岸成功「牽手」。
據介紹,主橋合龍後,預計明年1月完成橋面施工,4月具備通車條件,預計5月通車。
上午9時,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橋梁主拱正在進行合龍最後施工。一拱飛躍漢江兩岸,連接礄口古田四路和漢陽玉龍路,橋型優美。
漢江灣橋位於知音橋和古田橋之間,是一座連續鋼桁系杆拱橋。施工方中鐵大橋局七公司項目工程部長周凌傑說,該橋線路全長2754米,跨江主橋長672米,其中主跨為408米,是同類橋型國內跨度第二。
該橋色彩為工業灰,橋面總寬47米,設計為雙向6車道,並預留遠期拓寬至雙向8車道條件;橋面還設計了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電動車可以上橋,行人可以上橋步行,均各自設計了上橋通道。
周凌傑介紹,漢江灣橋施工組織難度大、施工技術含量高,橋梁建設採用了多項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首次應用國家『十三五』重點科研項目Q690qE橋梁鋼板作為主橋主桁的鋼材,鋼材強度很高,因此減少了鋼材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了項目管控成本。」
據悉,漢江灣橋是武漢市今年首個復工復產的橋梁工程。今年汛期,建設方和施工方時刻堅守大堤外,加強日常防汛巡查,經過30天的堅守,水退人進,項目部不斷縮短節段架設時間,比預計合龍時間提前了5天。
建設方武漢城投集團天興洲道橋公司副總經理梅建松介紹,主拱順利合龍,離大橋建成通車又邁進決定性的一步。
江漢七橋為何取名「漢江灣橋」
「江漢七橋的橋名能否改成玉龍橋?」近日,關於漢江上的第七座大橋的命名,市民張先生通過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建議。
張先生說,縱觀漢江上的幾座橋,都是3個字的。如長豐橋、古田橋、知音橋、月湖橋、江漢橋、晴川橋,且橋名都與橋附近特點和諧相符,這次江漢七橋的命名是否能夠做到統一,也命名成三個字的?
「造型像條龍,也與玉龍路接駁。」張先生建議,由於江漢七橋連接漢陽玉龍路,且從江漢七橋完成後的效果圖來看,橋身宛若一條長龍橫跨漢江,取名「玉龍橋」,大氣磅礴相得益彰。
「這座橋的名字已於2018年9月14日命名並對外公布,叫『漢江灣橋』。」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工作人員介紹,該橋命名過程,是根據礄口區政府的函件,經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向社會公示、廣泛收集市民意見,進行梳理後,函告市民政局對外公布。
記者在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官網上查到了2018年8月20日發布的《關於漢江灣橋命名的公示》,公示對「漢江灣橋」的命名進行了解釋:該橋地處礄口區、漢陽區,南北走向,位於永安堂港區彎道處跨越漢江,北接古田四路,南接玉龍路,距知音橋1.2公裡,距古田橋2.5公裡,漢江灣橋為聯繫漢陽十升地區、漢口古田地區的重要交通通道,由於地處漢江灣生態新城,故名漢江灣橋。
新增漢江通道可分流知音橋車流
漢江灣橋的建成,對促進「兩江四岸」協調、可持續發展,減輕二環線過漢江交通壓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現在,二環線知音橋比較擁堵,漢江灣橋建成後,可以分流知音橋20%-30%的車流,礄口和漢陽的市民出行更加便利,多一條漢江過江通道。」 武漢城投集團天興洲道橋公司副總經理梅建松說,古田四路前往玉龍路,現在繞行知音橋需要15分鐘,該橋通車後,可以節省10分鐘。
該橋漢陽段引橋在廟西灣設置匝道與知音大道平接。車輛可通過知音大道——玉龍路交叉口和上下匝道實現交通轉換。
針對網友在武漢城市留言板上的留言,武漢城市建設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介紹,古田四路(沿河大道-古田帝園)現狀道路工程,將隨漢江灣橋建設同步進行拓寬改造,改造後的路面採用低噪聲瀝青路面,全路段均會考慮綠化帶及非機動車道。
另據了解,漢江灣橋建成後,將按照設計設置亮化設施,夜晚燈光效果明顯,與漢江灣周邊環境相契合,在完善周邊交通便利的同時,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