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東協國家達成建立海事勞工提案磋商機制共識

2020-12-12 騰訊網

12月9日,「中國—東協第2次國際海事勞工公約履約合作研討會」在廣州舉辦,國際勞工組織中國和蒙古局派高級項目官員參加會議並致辭,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均派專家出席了會議。來自東協10個國家的20名代表以視頻會議的方式出席了會議。中國首次向國際勞工組織提交的海事勞工公約修正案提案徵求了東協國家的意見,得到各方參會代表的支持。並就中國和東協國家建立海事勞工提案磋商機制達成共識。

記者從廣東海事局採訪了解到,汶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10個東協國家政府主管機關20名代表以視頻會議的方式出席了會議。中國海員建設工會、中國船東協會、海事院校以及交通運輸部直屬海事系統的專家學者列席了會議。

會上,中國海事局與東協各國海事勞工主管機關分別就國家履行《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情況進行了通報,並對違反公約的典型案例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各國代表對中國海事局起草的關於修訂岸上醫療和新增海上事故調查標準和導則的兩個公約守則修正案提案表示支持。會議代表認為,中國海事局為填補公約標準的空白所作出的努力值得肯定,對中國海事局基於新冠疫情期間船舶船員疫情防控所取得的經驗提鍊形成的對公約岸上醫療導則的修訂非常重要,能夠進一步保障疫情期間海員的權益。

在會上各國代表還就中國海事局提交的《中國—東協海事勞工提案磋商機制》文本進行了討論,一致認為中國和東協各國有必要在海事勞工提案工作中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共同提升區域海事勞工的標準,共同維護全球海員的權益。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壽濤告訴記者,本次研討會是在第19次中國-東協交通部長會議之後舉辦的一次專題研討會,也是加強海事領域維護海員權益和防疫實踐經驗分享、深化《中國—東協交通合作戰略規劃》在海事領域實施的一次專題研討會,將全力服務《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實施,為推動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發展,攜手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增添動力。

據了解,在當前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全球危機背景下,海員作為保障國際物流暢通的「關鍵工作者」,形勢不容樂觀,全球近200萬海員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面臨巨大挑戰。中國海事局願意和東協各國海事勞工主管機關攜手為全球航運業的復甦增添動力,進一步提升區域海事勞工履約水平,切實保障海員權益,共同建設中國-東協水上安全命運共同體。

一直以來,中國和東協國家海員在全球航運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和東協國家海員的總數佔全球海員總數的70%以上,在維護海員權益的目標是一致的。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將以此次研討會取得的成果為基礎,與東協各國海事勞工主管機關一起,積極推進後疫情時期國際合作,進一步提升區域海事勞工履約水平,切實保障海員權益。

明年將是「中國-東協海洋合作年」,中國海事局與東協海事勞工主管機關將繼續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在共同履行「海員權利法案」——《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的基礎上,強化區域履約標準的一致性,把海員作為「關鍵工作者」,高質量提升船員權益保障工作。

來源:中國水運網

作者:全媒記者 龍巍 特約記者 毛洪鑫

責編:尹宇龍

審核:洪波

重點推薦

相關焦點

  • 中國和東協國家建立海事勞工提案磋商機制 切實保障海員權益
    從廣東海事局了解到,12月9日,中國海事局在廣州舉辦「中國-東協第2次國際海事勞工公約履約合作研討會」,汶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10個東協國家政府主管機關20名代表以視頻會議的方式出席了會議。
  • 中國-東協第2次國際海事勞工公約履約合作在廣州研討
    (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12月10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 毛洪鑫 )12月9日,中國海事局在廣州舉辦「中國-東協第2次國際海事勞工公約履約合作研討會」,國際勞工組織中國和蒙古局派高級項目官員參加會議並致辭,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均派專家出席了會議。來自東協10個國家的20名代表以視頻會議的方式出席了會議。
  • 中國-東協第2次國際海事勞工公約履約合作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12月9日,中國海事局在廣州舉辦「中國-東協第2次國際海事勞工公約履約合作研討會」,國際勞工組織中國和蒙古局派高級項目官員參加會議並致辭,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均派專家出席了會議。
  • 東協國家與中國關係走深走實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東協國家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也遭受了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權主義的衝擊,東協各國所長期營造的大國平衡、地區穩定和經濟發展局面一度面臨「失序、失穩、失衡」之憂。面對嚴峻的形勢,東協國家與中國積極加強溝通,大力倡導互利共贏,著力維護和平穩定,共同維護了東亞和亞太地區的大局穩定與經濟發展局面。
  • ...系列會議:就加強中國與東協及區域國家抗疫和經貿合作等達成共識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呂銀玲)8月31日,據商務部官網,商務部亞洲司負責人介紹東亞合作經貿部長系列會議成果時表示,8月27至28日,第19次中國—東協(10+1)經貿部長會議、第23次東協—中日韓(10+3)經貿部長會議和第8次東亞峰會(EAS)國家經貿部長會議等東亞合作經貿部長系列會議以視頻形式舉行
  • 中美經貿磋商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怎麼理解?
    中美經貿磋商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兩天時間裡,雙方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共識,對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農業、貿易平衡、實施機制等共同關注的議題以及中方關切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並就雙邊經貿問題諒解備忘錄進行了具體磋商。
  • 重磅聲音 | 中美經貿磋商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
    >>中美經貿磋商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  兩天時間裡,雙方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共識,對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農業、貿易平衡、實施機制等共同關注的議題以及中方關切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並就雙邊經貿問題諒解備忘錄進行了具體磋商。
  • 中國駐東協大使鄧錫軍就南海問題接受媒體採訪
    中新社雅加達7月15日電 (記者 林永傳)中國駐東協大使鄧錫軍15日就美國務卿涉南海聲明及「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進展等問題接受印尼《雅加達郵報》、國家電臺、美都電視臺採訪。鄧錫軍說,關於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的南海問題聲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已於7月14日作出回應。我們認為,美方聲明罔顧南海問題的歷史經緯和客觀事實,違背美國政府在南海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的公開承諾,違反和歪曲國際法,蓄意挑動領土海洋爭端,破壞地區和平穩定,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 史建平:加強中國與東協國家金融領域全方位合作成共識
    中證網訊 (實習記者 姚瑤)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史建平教授在5月3日出席由中國—東協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和廣西大學主辦,廣西大學中國—東協研究院和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承辦的「中國—東協金融合作學術研討會暨《東協十國金融發展中的結構特徵》新書發布會」上指出,當前中國與東協之間的金融合作成效顯著,未來應進一步加強金融領域的全方位合作
  • 中國—東協民間友好組織領導人會晤閉幕 「共識」成高頻詞
    中新社成都8月9日電 (王鵬 呂婕)第二屆中國—東協民間友好組織領導人會晤暨第六屆中國—東協青少年文化交流節9日晚在成都閉幕,「共識」成為當晚出現頻率最高的詞。當晚的閉幕式上,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林怡表示,此次會晤大家凝聚共識,推動合作,分享發展經驗,服務戰略對接,將積極推動中國與東協建立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 外交部發布「中國—東協合作:1991-2011(全文)」
    2002年11月,中國同東協國家籤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顯示了雙方共同致力於加強睦鄰互信夥伴關係,維護南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決心。2011年7月,中國與東協國家就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後續行動指針達成一致。
  • 易綱談中美磋商內容:雙方在許多關鍵和重要問題上達成共識
    中國網財經3月10日訊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定於2019年3月10日(星期日)上午10時30分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副行長陳雨露,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範一飛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 東協共同體建設困局與觀念交鋒
    []不僅如此,東協作為地區規範塑造者,努力將「東協方式」規範向區域外傳播與擴散。東協修訂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允許非東協國家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而非東協國家籤署該條約,接受條約所倡導的「東協方式」規範,成為該國與東協建立夥伴關係,加入東亞峰會等區域合作機制的重要條件。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俄羅斯、美國等國都已籤署該條約。
  • 話語投契,中國-東協關係更緊密(國際論道)
    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攝   近日,中國-東協外長會在泰國首都曼谷召開。與會各方在經貿、安全、人文等領域達成多個重要共識,中國-東協合作取得新進展。此前,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出口貿易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協超越美國,躍居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當前,中國-東協關係進入提質升級新階段,備受國際社會矚目。
  • 中日就改善關係達成共識 日承認釣魚島有不同主張
    谷內表示,日方高度重視日中戰略互惠關係,願意著眼大局,同中方通過對話磋商,增進共識和互信,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推進日中關係改善進程。 雙方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達成以下四點原則共識: 一、雙方確認將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各項原則和精神,繼續發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 ...文本技術性磋商基本完成!雙方在這些方面達成共識,近期將再次通話
    雙方確認就美方進口中國自產熟制禽肉、鯰魚產品監管體系等效以及中方解除美國禽肉對華出口禁令、應用肉類產品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等達成共識。雙方牽頭人將於近期再次通話,在此期間工作層將持續抓緊磋商。  商務部部長鐘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等參加通話。
  • 中日雙方就構築戰略互惠關係達成共識
    2、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機制     兩國總理共同出席機制啟動會議,啟動了這一機制,分別提名曾培炎副總理和麻生太郎外相為機制共同主席,明確了機制構成和任務,確認了兩國經濟及經濟合作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並就今年年內在北京舉行第一次會議達成一致。
  • 外交部與中國南海研究院共同舉辦南海問題線上國際會議
    目前中國與東協十國已連續召開了18次落實《宣言》高官會和30次聯合工作組會議,在推動海上合作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和早期收穫。特別是在最近三年多裡,「準則」磋商從通過框架文本和單一磋商文本、完成案文第一輪審讀、確立在2021年完成願景,再到就「準則」案文二讀達成新共識,可謂成效顯著、碩果纍纍。
  • 東協峰會即將召開,菲律賓做出榜樣,擱置爭議與中國共同開發南海
    當地時間10月15日,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氏秋姮對外宣稱,2020年東協峰會領導人會議將於11月中旬舉行。據悉,本次會議將重點討論中國與東協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關係以及"南海各方行動規則"。在中美南海對峙局勢日益升級的大背景下,本次東協峰會受到了全球媒體的高度關注。
  • 美稱中方拒參加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 海軍回應
    中新網12月17日電 據「人民海軍」微信公眾號消息,海軍新聞發言人劉文勝海軍大校今日就美稱中方拒絕參加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答記者問。劉文勝稱,美方有關言論完全是顛倒黑白、混淆視聽,會議未能如期舉行的原因是美方沒有遵守雙方共識,責任完全在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