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江南春。千裡鶯啼綠映紅》表面上讀來是一首寫景詩,實則是一首諷喻之作。
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一一《江南春》。唐。杜牧
春滿江南,花紅葉綠,鶯歌燕舞,處處都是迎風招展的酒旗,來往於酒肆間的客人絡繹不絕,倚水而築的村落,傍山而建的城郭,格外的秀美。建於南朝時的諸多寺廟,依然佇立於煙雨濛濛的江南。
一幅春意盎然的畫卷橫陳在面前,那美能觸動心弦,令人沉醉。然而在如此唯美的畫卷之外,是詩人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安史之亂將鼎盛大唐陷入到奄奄一息的境地,再也無法重歸昔日的榮光。表面上風平浪靜安寧泰平,無法逃避一場場腥風血雨,大廈將傾,卻又有多少人「暖風燻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借古諷今,詩人對晚唐的帝王將相們一心佞佛、荒廢政務、醉生夢死的無限的憤慨與悲嘆,從中可以品出杜牧是反對佛教文化肆虐的憂忿又無可奈何。韓愈的《論佛骨表》也表明對佛教文化侵蝕本土文化、道德倫理的擔憂與不滿,慘遭貶責。反對佛教文化的頹廢是很多飽學有識之士的共識,所以杜牧如此諷喻,就自然而然了。
杜牧(803一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陝西人。晚唐傑出的詩人、文學家,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其《阿房宮賦》洋洋灑灑、氣勢磅礴,一詞一句,皆為經典,可謂賦體文章之極品,放眼古今,難有超越之作。
杜牧的詩耳熟能詳,廣為傳唱!我就姑且羅列幾首,供大家回味!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去,牧童遙指杏花村。
《贈別》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有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借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遣懷》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
十年一覺楊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為您寫詩,為您讀詩!負薪映雪感謝你的閱讀與關注,圖片源自網絡,著作權歸本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