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資源庫34 | 古詩詞賞析:杜牧《江南春》

2020-12-20 南方新聞網

  在這首《江南春》中,杜牧用聲音、色彩、輪廓甚至氣味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江南春景的印象畫卷。面對煙雨中的佛寺廟宇,詩人有哪些感慨和思考呢?

  【誦讀】

  誦讀專家:方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

  

  【書寫】

  書寫專家:王學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講解】

  講解專家:王立群(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江南春》講解

  今天我們來欣賞杜牧的一首名作。這首詩叫《江南春》,是一首絕句。

  杜牧:樊川居士他的七絕中寫得最棒的是詠懷詩

  杜牧在中國詩歌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氣的詩人,他是晚唐的著名作家,他的字叫牧之,號叫樊川居士。杜牧在晚唐,之所以名氣很大,就是因為他的七絕寫得非常好。他的七絕中寫得最棒的是他的詠懷詩,比如他的《題烏江亭》就寫得非常漂亮,跟王安石的《烏江亭》幾乎可以經常聯袂被人提舉出來。而他的文章也寫得很漂亮,所以杜牧在晚唐和李商隱並稱為「李杜」,為了區別於盛唐的李白和杜甫,他們兩個並稱為「小李杜」。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首《江南春》絕句是杜牧寫江南春景的一首名作。這首詩一共只有四句,且因它是七絕,每一句是七個字。

  千裡鶯啼綠映紅從聽覺視覺兩方面寫盡千裡江南美景

  我們先看首句:「千裡鶯啼綠映紅」,這七個字寫的是江南的春景。這七個字我們可以分三個層次來解讀。

  先說「千裡」,「千裡」是寫整個江南大地。這是一個泛指,古人往往用千裡用萬裡這些詞來泛指面積之大,這裡它既然是《江南春》絕句,是寫江南的,所以此處的「千裡」就是寫江南之地的遼闊。

  「鶯啼」則是詩人在寫江南春景的時候所寫出來的第一個意象。鶯啼在中國古代的詩歌中經常和燕語、蝶舞這兩個意象連用。鶯啼、燕語、蝶舞,這都是中國古代詩人寫春天景色最容易寫到的、最喜歡寫到的意象。當然,鶯啼是從聲音、從聽覺的角度來寫。

  「綠映紅」是從視覺的角度來寫,寫出來了江南春景中最獨特的一個特點,即色彩斑斕。「綠映紅」三個字是從視覺的角度寫出來的,前面寫的是聽覺,後面寫的視覺,他從聽覺視覺兩個方面把整個千裡江南的美景全部寫盡寫透了,這就是這首詩的第一句。

  水村山郭酒旗風這個人文景觀最核心的是酒旗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風」,寫的是人文景觀,這個人文景觀最核心的是酒旗。「水村」是傍水之村,「山郭」是傍山之城,無論是水村,還是山郭,到處可以看到的則是酒旗。「酒旗」後面再加了一個「風」,寫出了水村山郭的酒旗在風中搖曳飄動的那個感覺。這句作者寫了江南景色的第二個特點。

  作者除了看到春天獨有的景色以外,他還看到了另外一個意象,這個意向就是酒旗。作者對酒旗特別敏感,對酒旗特別關注,所以他把酒旗寫到了江南春景之中。這酒旗很明顯是一個人為的景觀,我們叫做人文景觀,作者之所以把這個人文景觀寫到江南春景中去,是和作者獨有的感受有關。於是這首詩第二句就透露出作者對酒旗有一種特殊的感覺、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所以他才會寫出來「水村山郭酒旗風」,把酒旗寫出來了。而只要有酒旗就有酒店,只要有酒店就有酒來賣,這其實說明作者對酒很有感情。至於有關這一意象的選擇,就和詩人的經歷密不可分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四百八是極言其多,指到處都是佛寺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的是隋唐統一中國之前,大概有兩百年左右的時間,公元589年隋文帝統一中國,從劉裕篡晉建立劉宋王朝,到隋文帝統一中國,這兩百年的時間就是所謂的南北朝時間,也就是南朝的宋齊梁陳這四個朝代。這個時代佛教在中國盛行。因為佛教從東漢傳入中國以後,到兩晉已經得到廣泛的傳播。所以南朝的佛教盛行,特別是南朝宋齊梁陳的梁,梁朝的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就是一個非常信佛的人,我們稱之為「佞佛」,他曾經幾次要捨身遁入空門,被大臣們用錢把他從佛門中間贖回來。所以南朝的佞佛成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佞佛的結果就導致江南出現了大片的佛寺,佛教的寺廟遍地可見,這是作者寫的江南的第二個人文景觀。

  而這裡的「四百八」,大家不要過於計較它。這個「四百八」只是說其多,是和一個詩人寫詩的習慣有關。杜牧是一個非常喜歡把數字寫入在詩歌中間的詩人。由此我們可以理解,這個「四百八」,並不是杜牧親自查了查或者文獻記載了南朝的寺廟大概有四百八十座,不是,四百八是極言其多,指到處都是佛寺,到處都是佛教的寺廟。所以詩人對佛教寺廟之多做了一句描寫。

  多少樓臺煙雨中

  佛寺跟樓臺是用兩個詞語表達了同一個意象,都是表達了佛寺

  最後一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樓臺」就是第三句寫的那個佛寺,所以佛寺跟樓臺是用兩個詞語表達了同一個意象,都是表達了佛寺。而「煙雨」就是春雨,為什麼這個春雨作者不寫春雨,寫煙雨呢,他是寫細雨霏霏、細雨如煙。江南有一種春雨就像青煙一樣,你看上去它是煙,但是你感觸它,它又是雨,這就是所謂的「煙雨」。「多少樓臺煙雨中」,是說整個江南的春景,包括鶯啼、綠映紅,包括酒旗,包括樓臺都在煙雨霏霏之中,所以整個全詩寫的還是江南春景。

  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一方面寫出了心中隱痛,另一方面寫出了統治者的奢靡浪費

  這首詩從字面上來看完全是寫景的,似乎沒有作者的感情在裡面,我們似乎也看不出來作者要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但實際上這首詩是有詩人的感情在裡面的,這種感情只是蘊含得非常深,或者說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寫得就像那霏霏煙雨一樣,你看起來是煙實際上是雨,你觸摸到它是雨,但是你看起來它是煙,視覺的感覺跟觸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作者寫的感情和他寫的那個景色是融為一體的,這裡它至少包含了兩種感情。

  第一,它寫酒旗,通過「水村山郭酒旗風」的「酒旗」寫出來了作者心中的隱痛,作者在揚州有十年落魄,所以才有「落魄載酒掌中輕」這樣的詩句,寫出來在春景之中對於自己身世、對於自己經歷的那種傷感和惆悵,這是一種感情。另一種感情就是這首詩的後兩句,他寫出來了對南朝佞佛者的不滿。統治者為了信佛教,大量修建佛寺樓臺,浪費了大量的民脂民膏,杜牧對此事是頗有微詞的,但是杜牧的這種微詞並不用直接的批評,而是用「四百八」這麼一個詞語表達出來了他對佞佛者的不滿。因為他如果要單純寫佛寺的話沒有太大的感情,而用了一個「四百八」寫佛寺之多,他就把作者的感情給寫出來了。

  他一方面寫出了心中自己的隱痛,另一方面寫出了統治者的奢靡浪費。這兩方面的感情都有,有自己的,也有統治者的,有個人的,也有對社會的,但是這種感情的表達,都寫得非常隱晦。我們只有通過對詩人整個生平的了解,才能夠透過詩句的字裡行間了解這個詩的感情。

  所以這首詩在中國詩歌史上,在整個唐代五萬多首唐詩中它是佼佼者,它能夠作為杜牧的代表作,成為我們今人所誦讀的名作,就在於這首詩對江南的春景寫得非常細緻入微。我們在剛才的分析中間已經詳細地講過它每一句都寫到了江南的春景,既有所有人看到的春景,又有個人眼中獨到的春景,既有個人身世的感嘆,又也對社會的不滿。所有這一切又寫得就像江南的春景一樣,如煙如雨、輕輕渺渺。

   (來源:微言教育)

 

相關焦點

  • 古詩詞朗讀|杜牧《江南春》
    點上方「唐詩宋詞朗讀者」,再點擊「關注」。
  • 杜牧的經典唯美作品《江南春》怎麼賞析?
    杜牧《江南春。千裡鶯啼綠映紅》表面上讀來是一首寫景詩,實則是一首諷喻之作。一一《江南春》。唐。杜牧春滿江南,花紅葉綠,鶯歌燕舞,處處都是迎風招展的酒旗,來往於酒肆間的客人絡繹不絕,倚水而築的村落,傍山而建的城郭,格外的秀美。建於南朝時的諸多寺廟,依然佇立於煙雨濛濛的江南。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南春》《蜂》《泊船瓜洲》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南春》《蜂》《泊船瓜洲》第一篇:《江南春》作者:「唐」杜牧全文: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精彩賞析:詩題是「江南春」,所以作者鋪展的畫面是恢弘的。橫向,一展千裡,極目無限;縱向,回首南朝,審視數百年。讀來,讓人頓覺視野和思緒分外開闊。於是,作者又讓我們在這宏大中看到了細處,運用的是多組對比的寫法,使豐富的信息映入眼帘。
  • 詩詞篇02 杜牧《江南春》
    杜牧 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賞析: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這裡,詩人以審美的眼光,欣賞著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詩人以深邃的思維,穿過時空,感悟歷史文化的審美意義。 杜牧特別擅長於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繪一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
  • 詩詞朗讀:杜牧《江南春》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詩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濛濛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有眾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動物,有聲有色,景物也有遠近之分,動靜結合,各具特色。
  • 秋分 · 古詩詞賞析
    本期白嵐賞析的《秋風辭》也是一首古琴曲,目前讀到的最早記載,是《和文注音琴譜》。此曲歌詞的作者,譜中記為漢武帝。琴曲版本為蔣心越(1639-1695)所做,他是禪宗曹洞宗35代高僧,法名興儔。俗姓蔣,字心越,浙江金華浦陽人,於明末東渡日本,傳播佛學與琴學。      今天賞析古詩詞,更加羨慕古人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的生活。
  • 【語文大師】江南春——唐·杜牧
    杜牧生活的晚唐時代,統治者迷信事佛,大興修建寺院,極大削弱了政府的實力,加重了國家的負擔。杜牧作為一位有政治理想的愛國詩人,生在這樣沉悶壓抑的年代,看透時局卻無法扭轉現狀,他的內心飽受煎熬。一個煙雨濛濛的春天,杜牧路過江南水鄉,南朝遺留的寺院廟宇滿目林立,使他不禁想起已經覆滅的南朝,感慨萬千,提筆寫下了這首《江南春》。
  • 每日詩詞|杜牧《江南春》
    【今日詩選】江南春唐/杜牧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於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互動1.《江南春》屬於哪種類型的詩詞?A、託物言志 B、詠史懷古解析:1. A 郭,原指外城,此處指城鎮。2.
  • 杜牧《江南春》賞析——江南的春景在這首詩裡重新得到了定義!
    今天還是杜牧,整個唐詩裡就屬王維和杜牧的詩讀得讓人比較舒心。在這個疫情環境裡,我們本來就比較壓抑,就不要再被一些消極的詩再影響了心情吧。「江南春」這個標題什麼意思呢?很明顯直白,描寫江南的春景。由於杜牧當時的環境,晚唐國危,大廈將傾,而皇帝又一心虔誠佛教,欲求長生不老。詩人本就是官家子弟,他軍事才能突出,從小便立志投身報國!可能他潛意識也有這種對當權者的委婉勸慰吧。當然,第三四句的解讀爭議大。很多人不認為是詩人勸告皇帝抑制佛教,理性治國,覺得這只是詩人在單純賞景。
  • 一天一首古詩詞——原創賞析/李商隱《無題》賞析
    (聲明:本文注釋、背景、賞析部分為原創,未經「一天一首古詩詞」公眾號帳號主體許可不得公開使用。)
  • ...梅媛名師工作室四川省課題《古詩詞群文閱讀中意象賞析之於...
    、四川省省級課題《古詩詞群文閱讀中意象賞析之於審美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課題研討會在德陽市第一小學校舉行。梅媛老師指出,本課題是在四川省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於大規模推廣的群文閱讀理論與實踐深化研究」總課題組的指導下進行研究,通過老師們細緻入微的分析梳理,結合我區學生實際,本課題著眼古詩詞意象賞析,立足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倡導課程多元化,不斷推進課程改革,探究古詩詞群文閱讀中意象賞析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關係,形成在小學高段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緊扣古詩詞意象,通過古詩詞意象賞析幫助學生品鑑古詩詞的人文美學價值
  • 讚美春天的唐詩,杜牧的《江南春》堪稱絕唱!
    杜牧是唐朝傑出的詩人之一,素與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因區別於李白和杜甫的「大李杜」)。杜牧尤其擅長七言絕句,在寥寥28字之中,能刻畫出異常優美動人的畫面。春天是萬物復甦的時節,百花齊放,綠草漫野,鶯啼燕飛,一派生機。
  • 讀完《跟著古詩詞學地理》,上「詩詞大會」都不難!
    整套書的脈絡很清晰——以古詩詞切入東北、東南、中原、西南等十二大地理區域,從大區域到細分地點,由大到小,層層精解,搭建完整的地理區域框架。比如,講到江南地區,從杜牧《江南春》中的江南好風光,到杜甫《絕句》中的東吳船泊,再到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中的揚州明月夜,張繼《楓橋夜泊》中的寒山寺鐘聲,王灣《次北固山下》中的北固山……串起江南特色的人文地理風光。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堪稱世間最美的七言絕句!
    江南春色美如畫,江南可以說是古代文人墨客離不開的話題,很多古詩詞裡的江南美景真的是美到了心坎裡。最愛杜牧的這首《江南春》,寥寥四句,不僅寫盡了江南的春色絢爛和煙雨迷濛,更是把悠長的歷史融在其中,意味悠長,驚豔了千年!
  • 「中華經典資源庫」四期成果發布,以子部為主要內容
    「中華經典資源庫」四期成果發布,以子部為主要內容 「中華經典資源庫」四期項目成果12月4日在京發布。四期以子部為主要內容,側重展現中華民族先賢的倫理價值規範、哲學思辨意識和科學探索成果。
  • 每日一詩|《江南春》杜牧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詩一開頭,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裡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
  • 每天一首詩—解讀《江南春》中杜牧的感慨
    南朝詩人丘遲:以江南美景召喚友人回故鄉 杜牧是唐朝人,在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有一個文人叫丘遲,他寫過一封《與陳伯之書》,寫過一個叫陳伯之的朋友,這個朋友有他的苦衷,他曾經從南朝背叛逃到北朝,但是他是南朝人,也就是江南人,丘遲想勸這個朋友,讓他回到江南。在他寫的那首詩裡,有一段景色的描寫,也是非常的優美「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 詩詞賞析(29):《杜牧-題烏江亭》
    歡迎您收聽由濮陽市演講朗誦學會主辦的《詩詞賞析》欄目,我是程明華,今天我與您分享的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詩《題烏江亭》。   《題烏江亭》   唐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
  • 一條地理線,學會古詩詞;一條詩詞線,看遍大中國.
    64首古詩詞,依據教育部統編教材編撰前文中也提到,教育部統編教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注重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而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粹——古詩詞,在以後的中小學考試裡比重也會有所增加。而這套《跟著古詩詞學地理(便攜版)》,裡面不僅有多位知名詩人的64首經典古詩詞,主要依據教育部統編教材編撰,既有耳熟能詳的名家名篇,又有圍繞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生必背古詩詞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比如杜甫的《望嶽》
  • 杜牧《山行》賞析
    杜牧(803年~約852年),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他對《孫子兵法》還有過研究;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在唐代說來,也就是長安一帶的人。人稱他為「小杜」,稱杜甫為「大杜」。 他中進士後,曾先後當過黃州、池州、睦州三州刺史(大體相當於現在的省級或市級長官),還擔任過考功郎中(考查官員功過的官員)的職務,還當過中書舍人(五品以上的官員,有為皇帝起草詔書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