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在紫薇田園都市C區,美國人David與保潔員高娟利正在用英語聊天 華商報記者 任婷 攝
David:「Is it going torain tomorrow?」(譯:明天是否會下雨?)
高娟利:「I think it have sun, it''s a good time good day. But Idon''t know it''s true.」(譯:我認為明天是晴天,天氣很好,但是我也不是很確定。)
David:「What is your son doing now?」(譯:你兒子最近在幹什麼?)
高娟利:「He study inuniversity.」(譯:他在上大學。)……
昨日,女保潔員高娟利與外教的交流引來路人圍觀。
與老外聊天引路人圍觀
David74歲,來自美國,在中國9年了,住西安市紫薇田園都市C區,是西安一高校的外教,而高娟利44歲,是長安區郭杜鎮人,在這個小區門外藝術大街當保潔員。昨日,他們兩人順利的交流是不是讓你有些詫異?這不,時不時有路人湊過來聽,還盯著他們看。
有人說,即使她的英語帶有明顯的西安口音,但聽聽順暢的英語交流,再看看她樸素的衣著和飽經日曬的面容,讓人覺得驚奇。
David給高娟利起了一個好聽的英文名字Julie,「Julie的句子結構都有問題,發音也不太準,但是我能聽懂。」David說。
會說英語 有啥秘籍
「我上中學時特別愛學英語,每篇英語課文都背誦,每次考試,英語都快滿分了。」昨日,高娟利說,因偏科嚴重,沒考上大學,「後來當了12年小學民辦老師(不是英語老師),2002年,開始當保潔員。」
兒子開始學英語後,高娟利也跟著學,「剛開始,我還能給兒子輔導英語,兒子的英語課文,我每篇都念。」高娟利說。後來,兒子上了半年英語培訓學校,「他在教室裡上課,我就在外面偷偷聽外教講,除了專業的詞聽不懂,外教說的話我大部分能聽懂,大概偷聽了20節課。」高娟利說,遇到David後,「我們經常交流,我的口語進步很大。」
與老外已是多年的好朋友
高娟利在這裡做保潔員六七年了。「有一次,我去附近的照相館取照片,他在我後面排隊,我讓他先取,用英語說的,就認識了。」高娟利說。
「有一次,他去修車,修車師傅不會說英語,David就給我打電話,我在電話裡當翻譯。」高娟利說,他去郵局取包裹、買氣,她又在電話裡當翻譯。
現在,他們經常相互去對方家裡做客。David說:「Julie一家很友好,我不能吃糖、鹽含量太高的食物,Julie做的中國菜很好吃。」
「She is an angel.(她是一名天使。)」David這樣評價高娟利。他說:「我本來很孤單,現在有了這個好朋友,感覺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
當David最初知道會說英語的高娟利是一名保潔員時,他的感覺是:「Amazing!Surprising!(令人驚奇!)」
兒子:「媽比我還能說英語」
已上大學的兒子段超說:「我媽比我還能說英語。」
許先生是紫薇田園都市C區的保安,「小區裡的外國人問我話,我啥都聽不懂,只有她能幫上忙。」
60歲的王竹葉是高娟利的同事,掃同一條街,「這兒住的外國人還挺多,他們來問我,我就趕緊喊『小高』。」
「周圍很多人都知道高娟利,因為常見她與外教說話,都沒想到她會是英語能手。」紫薇田園都市物業負責人郝女士說。
專家:她能滿足日常社交
陳瑜是西安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雙語教師,她說:「高娟利的『單詞羅列』法,可滿足日常社交,在某種情景下,雙方可溝通,但如果涉及深入的、抽象的、專業的內容,她就很難交流,因為這樣的內容,如果語法錯誤,會產生歧義。」
「她能達到這樣的交流水平,是因為英語基礎紮實,再加上她總是找機會溫習英語,所以形成記憶,最後勇敢地說了出來。現在很多大學生學的都是『啞巴英語』,應該學習高娟利的精神,大學生的英語功底比她更深厚、更系統,有了她這樣的精神,會講出更規範的英語。」
華商報記者任婷 實習生李秋影 田高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