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視為兇.」

2021-02-28 晉食府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古人常說「相由心生」,同時也說「人不可貌相」,不能以貌取人,這些都是古人的觀人術,只是角度不同。我們的古人通過觀察人的形貌總結出了很多俗語,比如「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就是通過觀察人的樣貌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福。

同樣古人也會通過觀察一個人面相來判斷這個人的性格與為人,並依此判斷這個人是否可以交往,或者值得錄用提拔。唐朝時的科舉取士,不僅要看成績,還要看長相,長的醜的就很難高中。

人稱「溫八叉」的溫庭筠,雖然才華橫溢,但是長得奇醜,史載其「數舉進士不中第」。《舊唐書》中道出了原委,說他是「溫鍾馗」。清朝時乾隆重用和珅,也是看中了他相貌堂堂,是個可造之材,而紀曉嵐卻因長相不好而不受乾隆的喜愛。

可見古人對於外貌還是十分看重的,不僅影響著一個人的仕途,有時候還會影響到人際交往。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說的就是結交朋友的禁忌。

兩腮無肉不可交——交朋友要謹慎

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上就很好理解,說白了就是腮幫子上沒有肉的人不要和他交朋友。因為兩腮無肉的人臉型相對瘦小,看起來和狐狸的臉型相似,所以這樣的男人看上去會給人一種陰險狡詐的感覺,而女人則顯得比較狐媚。

古人認為面相飽滿為福相,因為古代社會的生活生產水平都比較落後,人們的首要問題就是溫飽,所以如果一個人的家庭條件良好,那麼自然會面相飽滿,反之就會非常消瘦。而這種情況在古人看來就是生活條件不好的影響,這樣的人往往更看重利益,所以不值得交往。

另一方面,古人認為兩腮無肉的人會比較刻薄,無論是言語還是神態。這樣的人往往攻於心計,過於精明,為了避免吃虧上當,還是要謹慎的好。

古人拼命想吃飽,吃的胖胖的,當然這也代表了家境的富裕。尤其是女人,如果在出嫁前是兩腮無肉的狀態會被認為沒有福相,反而臉長得圓圓乎乎的會被認為旺夫。

現在來看這句話似乎並無道理,而且現代人都在努力的減肥,恨不得立刻實現「兩腮無肉」,其實只是時代不同,審美標準不同。

「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還有下半句,與上半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另一種極端的面相:「滿臉橫肉視為兇」。

滿臉橫肉視為兇——反面人物

如果一個人滿臉長滿了橫肉,那麼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兇惡,這樣的人往往喜歡逞兇鬥狠,常常讓人望而生畏。

如果一個人單純只是長得胖,那並不是古人所說的兇惡之人,關鍵在這個「橫」字上。橫,便使相貌顯得兇惡,而橫肉則說的是讓相貌看起來兇惡的肌肉。這樣的人通常不是「虛胖」,而是身材比較健碩,看起來五大三粗的。

《水滸傳》中的鎮關西鄭屠便是這樣一個滿臉橫肉的形象,往那一站就給人一種戾氣很重的感覺。這也正應了他在小說中的形象性格暴虐、兇神惡煞。與此相同的還有《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就連呂布也曾一度忌憚他。

其實這樣的人往往是因為底氣足,所以說話嗓門比較大,臉上的肌肉隨著說話時不斷牽動,橫紋由此出現。古人將這種橫紋稱為「兇紋」,因為他們看起來確實兇巴巴的,有時候一個凌厲的眼神就會嚇得人退避三舍,不敢上前。

古人通過這樣的觀人術,用自己最直觀的方式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可以交朋友,雖然有些局限性,但也是他們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總結出來的。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現在依然有很多人看到身上有紋身的人,會下意識的不敢接近,有些會認為不是好人。其實都是受影視和小說形象的影響,產生了一種刻板印象。不能因為刻板印象,錯過了一些內心善良的朋友,畢竟「人不可貌相」。

各位看官,你認為「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視為兇」的說法,是否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是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的觀人智慧:「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為兇相」,受教了
    俗語,通常來源於民間,是人們對長久以來生活的一種經驗的總結,由於古代教育還沒有普及,民間百姓文化通常水平不高,所以俗語一般簡潔幹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一聽就能記住。俗語看似簡單,裡面蘊含的道理可非常不簡單,是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傳,精挑細選留下的魁寶。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為兇相」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我們沒有辦法去看透一個人的品行,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外貌,來判斷這個人是否值得交往,老祖宗因此總結出來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腮幫沒肉的話,這樣的人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最好是不要去交往的。
  • 老話:「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流傳民間面相俗語,還值得信嗎?
    老話:「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流傳民間面相俗語,還值得信嗎?前言 古人們經常會根據一個人的面目長相來判定一個人的好壞,俗語經常說,面由心生。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的心境與人品都是可以從臉上看出破綻。有句老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簡單來說,就是在交朋友的時候,要觀看這個人是不是兩腮無肉,如果臉上沒有肉,在交往的過程中還是需要謹慎一點的。古人覺得兩腮沒有肉的人,給人一種狡猾奸詐的感覺,在與其交往的時候要多加注意。在很多電視劇裡,一般壞人都是找一些兩腮無肉的演員來演。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經典是下半句,卻少有人知
    不過,古代的人們更多的是依靠面相來判斷這人可交還是不可交,他們認為一個人的好壞是可以通過臉來看清。面相屬於易學,最早可以記錄到春秋時期,那個時候便已經在上層開始流行了,很多的貴族在選擇家族繼承人的時候就是通過看面相選擇的,最早的面相書籍是《麻衣相法》。因為面相所使用的地方非常廣泛,久而久之,在生活中便也傳出了很多的俗語,例如:「兩腮無肉不可交」,那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一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俗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對於臉上沒有肉的人,不可以有過多交往。這句話說得就是,臉上沒肉的人,最好不要相處交往。那麼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 01 兩腮無肉不可交 「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兩腮上不長肉的人,面相上給人一種城府很深的感覺。是個有心機的人,而且古代描寫奸詐小人時,會在他的面部進行誇張的敘述。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為兇相」,身邊有這類人儘量避之
    我們沒有辦法去看穿一個人的品性,可是我們依然能夠 根據一個人的外貌,來分辨這個人是不是適合相處,老祖宗因而歸納出來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告知我們一個人腮幫沒肉的話,這樣的人在最好情況下,我們最好不要去相處的。老祖宗的話並不是空穴來風,假如一個男人兩腮無肉,那這個男人看上去就很奸詐;假如一個女人兩腮無肉,那這個人看上去就很狐媚。
  • 古人往往以面相觀人,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句才是經典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總結出了一套完整通過觀察人的長相、聲音、氣色等特點來判斷一個人的理論,比如「兩腮無肉不可交」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句話的後半句才是經典,完整地闡述了古代的觀人之術。
  • 「兩腮無肉不可交」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智慧
    今天,我們要討論就是流傳很廣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以及後面一句的內涵。「兩腮無肉不可交」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一個兩腮沒什麼肉的人,就一定不要和他深交,而所謂「兩腮無肉」其實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尖嘴猴腮」,這樣的人的確給人一種「尖酸刻溥」的感覺。腮幫上沒肉的人有一點像「狐狸」的面相,男人往往給人一種陰險狡詐的感覺,而女人則給人一種嫵媚的印象,自然人們都不太願意和這樣的人交往。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到底啥意思?這後半句也非常經典
    這些文化形式,直到現在還在我們的社會中流傳,而俗語這一形式,也一直在民間所流傳,成為老百姓很喜歡的文化。其中一些俗語,就很好地反映了普通的社會現象。比如「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大家在生活中就會經常可以聽到,那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好好講一講。
  • 為什麼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一句話才更熟悉
    但是一般人又喜歡娶面部肉乎的女人進門,她們通常說這樣的女人有福氣,也會給夫家帶來福運。今天說起人們的面部相貌,不是看什麼樣的女人有福氣,而是介紹一句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就不單單指女人了,包括所有人你,是不是先摸了摸自己的臉,看看是否肉乎?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有道理嗎?後半句更讓人信服,是經驗之談
    西方的面相學,在古代歐洲非常盛行,不論是民間老百姓還是知識階層,對面相學深信不疑,通常由巫師來主導這項工作。到了近代,隨著西方的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西方許多人開始認為面相學是一門偽科學。民間廣泛流傳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可以看作是對「相由心生」的經驗之談,代表了人們分辨他人的善惡好壞時,所奉行的基本準則。臉型圓潤,面相飽滿的人,通常被看作是富貴之相。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有什麼道理?老祖宗的觀人智慧,真現實
    文/一度歷史觀V在我們的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人都非常熱衷於關人數這個東西,其實這件事情在很久之前的古代,早就已經有人研究的非常透徹了,而且在民間也留下了不少的俗語傳說,不知道關於「兩腮無不可交」這句話,大家都有沒有聽過呢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下一句觀人術很準,然而十人九不知
    在古時候不但有唐詩宋詞,還有對聯以及俗語等等文化載體,這讓我們的文化更接近人民群眾,加大了人民的流傳途徑,讓人能夠將文化好好地傳承下來。而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就是俗語這種文化載體。而正好有一句俗語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楚這種觀人術,這句俗語就是「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這一句話我們常常聽見我們的長輩說起,然而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其實更加的經典。在古時候很多人將能夠看面相的人叫做相士,在隋唐時期就有一位叫做袁天罡的相士,非常的擅長看相,還能夠通過聽風的聲音來判斷吉兇。根據面相之術古人們總結出了很多的俗語,就如「眉上一根長,能敵萬擔糧」。
  • 易經「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為兇相」,碰到這兩種人儘量遠離
    每一個人生活著都不容易,在社會上生活免不了要社交,但是如果沒辦法看穿一個人的品德那麼與他相處就很容易吃虧,在我國豐富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的俗語哲理充滿著智慧,可以幫助我們的人生。如果我們多閱讀這一些俗語,能夠發現我們如今碰到的麻煩,古人早就已經給出了解決辦法,只不過是很大一部分了不理解話中的道理罷了。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術
    所以,很多人慣用「面相」來觀人,在這個過程中,便有這麼一個說法,在老一輩人當中,經常可以聽到——「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俗語,不過,在這後邊兒,還有一句更是經典,不過,這知道的人就少很多了。「兩腮無肉不可交」這一句俗語的意思便是指,如若一個人的臉上,並沒有什麼肉(不是指單純地瘦),那麼,和這一個人還是不要有過多的交往。
  •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歷史上的封建時代,凡事都講究一個面相,一個人的情緒,欲望以及所表達的東西,基本上都能夠通過他的面部表情來分辨。我們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老祖宗雖然早就已經不在,但是他們卻留給我們很多的東西,除了房產地產這些物質遺產之外,還有一些智慧和生活的經驗,俗語是我們中華語言中特有的,雖然它沒有詩詞那麼唯美那麼有意境,也不像成語一樣簡短精準,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讀懂的。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麼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雖不能說絕對,但並非沒有道理可言
    我國有很多俗語,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那就是兩腮無肉不可交,雖然不能說絕對,但其實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其實這句話到底應該怎麼理解呢?當中講的兩腮無肉不可交,從字面意思就能夠看出一個人,如果兩腮沒有肉往裡面凹陷面黃肌瘦,這個人的面相給人感覺非常精靈而且機靈古怪,因此和這樣的人交往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的心眼很多。
  • 古人言:「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古時的有一句非常經典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兩腮無肉不可交「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很好理解,即腮幫子上沒什麼肉的人,不要與這種人深交。在古代,人們認為兩腮無肉之人,給人一種陰險狡詐的感覺,而如果是女性的話更是會被直接認為克夫相,說這樣的人大都很有心機,而且用來形容這種面相的一般沒有什麼很好的詞語,比如都是「尖嘴猴腮」之類的。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還有下半句更加精彩,早知道早受益
    所以對於如何交友,老祖宗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兩腮無肉不可交」。對於這句俗語老話,想必很多人都曾聽說過,那麼這句話從表面意思來理解,說的是一個人如果面頰上面沒有肉,就不要去深交。說到這裡有的朋友就要問了,為什麼老祖宗有這樣的說法,難道真的是在以貌取人嗎?事實上,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相由心生」的觀點。
  • 俗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經典,真不是以貌取人嗎?
    久而久之,則傳下了一些與之相關的俗語,比如這句「兩腮無肉不可交」,就是大家經常可以聽到,那麼根據一個人的面相,判斷一個人到底可不可交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真不是以貌取人嗎?這句俗語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的話非常簡單,那就是說一個人的臉上如果兩邊的腮部沒有什麼肉,那麼這種人是不值得交往的,一定要離他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