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組織間隙中過多液體積聚致組織腫脹稱為水腫。水腫按範圍分為全身性水腫與局部性水腫;體腔內液積聚過多稱為積液,包括胸腔積液(胸水)、腹腔積液(腹水)和心包積液等,為水腫的特殊形式。通常意義下水腫不包括腦水腫、肺水腫等內臟器官的局部水腫。
液體在機體組織間隙呈瀰漫性分布,稱全身性水腫。特徵:好發於皮下組織較疏鬆處和身體最低部位。短時間內液體瀦留使體重增加超過10%以上,指壓凹陷明顯,稱顯性水腫;體重增加在10%以下,早期水腫多不明顯,稱隱性水腫。
1、心源性水腫:主要見於右心功能衰竭,也見於滲出性或縮窄性心包炎等。水腫嚴重者甚至出現胸腔積液、腹水或心包積液。
2、腎源性水腫:主要見於各類腎臟疾病。腎病症候群病人則可有「三高一低」表現(高度水腫、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
心源性水腫和腎源性水腫特徵鑑別鑑別要點 腎源性水腫心源性水腫開始部位眼瞼、顏面開始、後延及全身 下肢足部開始,後向上延及全身發生快慢 迅速,開始即有全身性水腫 發展較緩慢,水腫逐步形成性質 軟而移動性大比較堅實,移動性較小伴隨表現 伴有其他腎臟疾病:如高血壓、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眼底改變等 伴有心衰體徵:如心臟增大、心臟雜音、肝腫大、頸靜脈怒張,肝頸回流徵陽性、靜脈壓升高等
3、肝源性水腫:見於肝硬化失代償期。主要為腹水,可出現下肢或全身性水腫。其水腫發展慢,先出現於足、踝部,呈上行性而至全身,頭面部及上肢常無水腫。
4、營養不良性水腫:常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長期營養缺乏、嚴重燒傷及維生素B1缺乏等。水腫呈上行性,出現前先有消瘦及體重下降等,可有漿膜腔積液以及低蛋白血症。
5、其他原因
(1)粘液性水腫: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產生,水腫以顏面、下肢的脛前較明顯,為非凹陷性水腫。
(2)經前期緊張症候群:月經前7~14天出現眼瞼、踝部與手輕度水腫,伴乳房脹痛及盆腔沉重感,經後排尿增加,水腫消退。
(3)皮質醇增多症:因水鈉瀦留引起。
(4)妊娠高血壓疾病:多見於初產婦,24周後出現。
(5)特發性水腫:原因不明,絕大多數為女性,多出現於顏面或下肢,呈晝夜變化,可能與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或雌激素引起水鈉瀦留有關。
(6)藥物因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雌激素、胰島素等,也可發生水腫。
液體局限性積聚於身體局部組織間隙,稱為局限性水腫。常見原因為局部靜脈回流受阻,或由於局部淋巴回流受阻、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如局部炎症、上腔或下腔靜脈阻塞症候群、肢體靜脈血栓形成或栓塞性靜脈炎、象皮腿、血管過敏反應等。
(1)現病史
1)針對水腫本身問診:
①發病誘因。有無激烈運動、勞累、精神緊張、感染;
②水腫特點。水腫發生的緩急、程度,水腫開始的部位,與體位的關係,是否為凹陷性及對稱性,有無顏面水腫,加重或緩解因素。
2)相關的鑑別問診:
①伴肝大者為心源性、肝源性,而同時有頸靜脈怒張者則為心源性;
②伴重度蛋白尿,則常為腎源性,而輕度蛋白尿也可見於心源性;
③伴呼吸困難與發紺者常提示由於心臟病、上腔靜脈阻塞症候群等所致;
④水腫與月經周期有明顯關係者可見於經前期緊張症候群;
⑤水腫伴消瘦、體重減輕者,可見於營養不良;
⑥水腫伴心跳緩慢、血壓偏低者,可見於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3)診療經過問診:
①患病以來是否曾到醫院就診和檢查,如是否檢查過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胸部X線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腹部CT、B超等,檢查結果如何;
②治療和用藥情況,如是否用過利尿劑,療效如何。
4)患病以來的一般情況問診:包括飲食、睡眠、大便和體重變化情況等。
(2)其他相關病史問診
1)既往有無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腎病、肝病病史,有無肺部疾病、甲狀腺疾病、腫瘤、營養不良性疾病。
2)有無菸酒嗜好,有無藥物過敏史,有無外傷和手術史。
3)配偶健康狀況,女性月經與婚育史。
4)有無心臟病家族史。
(1)皮膚水腫是分布於全身或限於局部:全身性水腫常見於低蛋白血症或心、腎、肝臟的嚴重病變或功能不全及內分泌紊亂等;局限性水腫見於局部靜脈或淋巴回流受阻、炎症或變態反應等;凹陷性水腫提示程度比較嚴重,非凹陷性提示嚴重水腫或系淋巴系梗阻性水腫及甲狀腺功能低下所致黏液性水腫;水腫局部有壓痛和紅腫者,常屬炎症性。
(2)頸靜脈怒張:見於右心衰竭、上腔靜脈受壓(如縱隔腫瘤、動脈瘤、血栓)等。
(3)心臟有病理性雜音、心臟擴大、心律不齊等,應除外心源性水腫。
(4)肺部囉音:應除外肺淤血及心源性水腫。
(5)肝脾腫大、腹壁靜脈曲張、蜘蛛痣和肝掌者應考慮肝硬化。
(6)下肢水腫:雙側對稱性水腫者,多見於心、肝、腎疾病或低蛋白血症,也可為大量腹水、巨大卵巢囊腫及妊娠子宮等壓迫靜脈所致;單側下肢水腫者,應除外靜脈血栓、淋巴回流受阻、靜脈曲張或感染等。
(1)必須要做的檢查: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測定。
(2)可選擇做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血/尿滲透濃度測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部X線片及胸腹部CT、B超等。
1、治療原發病:如心臟病、腎臟病、肝硬化、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2、對症處理:主要是利尿。利尿劑可依據血清電解質情況選用;保鉀利尿劑如螺內酯(安體舒通)、氨苯蝶啶;排鉀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呋塞米(速尿)等。
3、低血蛋白血症者可輸注白蛋白。
4、嚴重水腫利尿效果不佳或不宜使用利尿劑者,可行血液透析治療(需到有條件醫院治療)。
作者:白芨
來源:紅杏e生(ID:jc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