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出租出借個人身份證件、不要洩露個人信息——郵儲銀行河池市...

2020-12-20 河池網

  如果你毫無防備地出租出借身份證或銀行帳戶,又或者你的身份證、銀行帳戶等個人信息洩露給不法分子,一不小心,你就會掉入陷阱,或無意間成為不法分子洗錢的「幫兇」。


  

  一、千萬不要出租出借身份證件

  

  案例:2010年1月,A市警方根據群眾舉報發現一小區空房內存有巨額現金1000多萬元。經調查,發現房主為一小水果攤主李某,但李某堅決否認自己曾經購買該房產,也不知道房內現金是誰的。據李某回憶,數月前,她曾將身份證借給了自己的弟弟。

  

  警方進一步調查發現,李某的弟弟是A市某局長。為隱瞞受賄所得,他借親屬的身份證件購買了多處房產進行洗錢。

  

  風險提示:出租出借自己的身份證件,可能產生以下後果:他人借用你的名義從事非法活動;不知不覺協助他人完成洗錢或恐怖融資活動;不知不覺成為他人金融詐騙活動的替罪羊;你的誠信狀況受到合理懷疑;他人的不正當行為會致使你的聲譽受損。

  

  二、不要出租出借自己的帳戶

  

  案例:2012年1月,趙某找到好朋友張某,說急需一批銀行卡帳戶用於周轉資金。於是,張某收集了大量農民工的銀行卡,並將這些銀行卡借給趙某使用。趙某得到銀行卡後,通過銀行卡轉帳的方式為境外詐騙犯「老侯」轉移其通過網上銀行詐騙的贓款500多萬元,並按10%的比例提成。

  

  同年11月,A市人民法院對此案宣判,認定趙某等4名被告人犯有洗錢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零4個月到3年不等。

  

  風險提示:金融帳戶不僅是銀行客戶進行金融交易的工具,也是國家進行反洗錢資金監測和經濟犯罪案件調查的重要途徑。貪官、毒販、恐怖分子以及所有的罪犯都可能利用銀行客戶的帳戶,並以銀行客戶良好的聲譽做掩護進行洗錢或恐怖融資活動。因此,不出租出借帳戶既是對您合法權益的保護,也是守法公民應盡的義務。

  

  三、不要隨意暴露個人身份信息

  

  案例:餘先生收到一條關於**公司可辦理高額信用卡的簡訊。經電話了解後,餘先生按該公司的要求在銀行辦理了銀行卡開戶,將該公司經辦人員的手機號碼填寫為自己在銀行的預留聯繫電話,並存入4萬元。之後,向該公司提供了銀行卡卡號。犯罪分子以餘先生名義註冊支付寶帳號,將支付寶帳號與餘先生銀行帳號及預留手機號進行綁定,利用支付寶密碼及手機驗證功能將其資金轉走,通過ATM取現等手段,完成洗錢。

  

  風險提示:隨著網絡時代不斷深入發展,個人信息被盜用、買賣、洩露的事件層出不窮,極有可能引發洗錢風險。為儘可能降低此類風險概率,在日常生活中,您應做到:慎重填寫涉及人個信息的表格;實名車票、有姓名住址的信封、快遞單等,不要隨意丟棄;不要輕易提供個人的身份證複印件;選擇合法的金融機構。一旦發現自己的個人信息洩露,要在第一時間收集證據,如錄音、錄像和照相,並固定證據,進而依法維權;情節嚴重的一定要報警,讓對方受到法律的嚴懲。

  

  郵儲銀行河池市分行在此提醒您:

建立法律意識,保護好自己的身份證件和金融帳戶,不出租不出借;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信息;避免成為他人的違法犯罪「替罪羊」或「幫兇」。

(何小遊   整理)

相關焦點

  •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你的信息洩露了嗎?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你的信息洩露了嗎?二.儘量遠離社交平臺涉及的互動類活動 現在很多社交平臺,會有一些填寫個人信息即可生成有趣內容並可以和朋友分享的活動,看似有趣的表面,實質上卻以遊戲的手段獲取了大量的用戶信息,遇到那些奔著個人隱私信息去的「趣味」活動,建議不要參與。
  • 多家銀行出手,這類個人帳戶要被註銷
    同時,公告表示,如果希望繼續使用的,持卡人可以於2021年1月20日之前持銀行卡或存摺、有效身份證件到該行任一網點辦理激活手續;如未對符合上述銷戶條件的帳戶進行激活,銀行將依據公告內容對符合條件的長期不動個人銀行帳戶予以銷戶。記者注意到,近期發布類似公告的銀行不止一家。
  • 警方提示:關於敦促出售、出租、出借銀行個人帳戶(卡)、公司對公...
    警方提示:關於敦促出售、出租、出借銀行個人帳戶(卡)、公司對公帳戶(卡)、手機卡的個人(單位)註銷… 2020-12-22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雙牌郵儲銀行:積極開展「斷卡」行動 堅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
    雙牌郵儲銀行:積極開展「斷卡」行動 堅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 發布時間:2020-11-27 14:33
  • 「重要信息」最後幾天!請抓緊完善您的郵儲銀行個人信息
    關於開展個人客戶身份信息治理工作的公告尊敬的客戶:根據我國反洗錢法及客戶身份識別制度有關規定,我行將開展個人客戶身份信息治理工作客戶身份信息治理範圍包括:姓名、性別、國籍、職業、住所地或者工作單位地址、聯繫電話、身份證件或者身份證明文件的種類、號碼和證件有效期。2020年7月1日起,我行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及《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逐步對在我行留存的客戶身份信息存在不完整、不真實等情況的客戶名下帳戶進行限制金融服務。
  • 為電信詐騙洗錢的個人銀行帳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研究
    《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銀行卡及其帳戶只限發卡銀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轉借」。《人民幣銀行結算帳戶管理辦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存款人使用銀行結算帳戶,不得出租、出借銀行結算帳戶。非經營性存款人有出租、出借銀行結算帳戶行為的,給予警告並處以1000元罰款」。
  • 銀行喊你更新個人信息
    據了解,近期多家銀行及信用卡中心,均發布了公告,表示將開展個人客戶身份信息核實工作,核實的範圍包括:姓名、性別、國籍、職業、住所地或者工作單位地址、聯繫電話、身份證件或者身份證明文件的種類、號碼和證件有效期限。
  • 因信息洩露銀行卡被盜50萬,保護個人信息你得這樣做!
    (一)個人信息包括哪些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七十六條明確規定: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自然人個人身份的各種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等。
  • 個人金融信息洩露 銀行難辭其咎
    個人隱私洩露事件再引關注。5月7日凌晨,中信銀行在官方微博上發布致歉信,回應個人帳戶交易信息被調取一事。中信銀行表示,該行員工未嚴格按規定辦理,向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提供了其員工的收款記錄和個人交易明細。據悉,中信銀行已按制度規定對相關員工予以處分,並對支行行長予以撤職。個人金融信息也屬隱私範疇,隨意洩露應受何懲處?如何堵住漏洞?
  • 嚴格身份驗證程序 有效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一般在個人提交查詢申請後的第二天反饋含有查詢碼的簡訊。個人需要在收到查詢碼的7天內登錄網站,使用查詢碼查看信用報告。   記者:為什麼要進行身份驗證?   負責人:個人信用報告涉及個人身份信息和信貸信息等信用信息,一旦洩露,不但涉及個人隱私,還可能導致身份欺詐引起財產損失。
  • 【提醒】極易洩露個人信息的10種不良習慣!
    7.朋友圈及網絡空間中的各種曬 曬娃、曬各種票根,都會造成個人隱私的洩露,許多人在發布時還會定位自己的位置信息,這樣不僅會暴露行蹤,也變相公開了自己不在家的信息,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6.各種網絡小遊戲、調查活動 許多市民經常會遇到網絡調查,性格測試、免費抽獎等小遊戲,一般要求填寫姓名、手機號、家庭住址等其他個人信息,極易造成個人信息洩露。
  • 郵儲銀行鶴崗市分行正式啟用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查詢
    為了切實滿足廣大居民的信用報告查詢需求,積極落實黨中央「綠色金融」服務要求,切實發揮地方金融「生力軍」的作用,郵儲銀行鶴崗市分行經當地人民銀行精心選址,通過機器廠家的調試、人行與省行全力配合,完成徵信自助查詢機的安裝與開通。
  • 郵儲銀行上慄縣支行防範出租出售銀行對公帳戶洗錢風險
    中國江西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黃 俊報導:防範打擊出租出售銀行帳戶違法行為,全方位加強對公帳戶管理是監管部門對金融業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是金融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近日,郵儲銀行上慄縣支行通過嚴把帳戶開立、廣泛宣傳普及、開展專項風險排查等舉措「三箭齊發」,全面認識對公帳戶洗錢風險,有效防範出租出售銀行對公帳戶洗錢風險。
  • 提高安全意識 防範個人信息洩露
    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個人信息真的那麼容易被洩露嗎?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 保護個人信息 轉借個人身份證要謹慎
    為圖方便,社會上經常發生購房或購車後將身份證件轉交中介辦理相關手續的事情。近日,徐某到某商業銀行辦理銀行帳戶查詢業務,並想要查詢購房客戶名下的銀行帳戶明細。徐某表示自己是中介業務經理,其客戶需要流水證明材料辦理按揭。
  • 多家銀行對客戶身份核查 未及時更新帳戶或被停用
    上周五,讀者王女士收到郵儲銀行發來的簡訊,提醒她10月1日前通過郵儲銀行的網點或手機銀行更新個人留存信息。9月2日,中國銀行也發布《關於開展個人客戶身份基本信息核實和完善的公告》,公告稱,9月2日起,如果持卡人身份基本信息存在不完整、不真實或者有效身份證過期等情況,中行將中止客戶名下個人帳戶辦理業務。今年6月1日,郵儲銀行也發布了內容近似的公告。
  • 洩露事件屢見不鮮 應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
    對於與個人信息聯繫緊密的相關工作人員,法官提示,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50條以上的,即構成犯罪,若是在履職中獲得的個人信息,入刑標準減半計算,因此切莫觸碰法律紅線。對於普通群眾,日常生活中應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要隨意填寫、分享、丟棄個人信息。
  • 多家銀行手機APP 可列印個人流水
    銀行工作人員提醒市民,不要通過不明渠道去「辦理」銀行流水單,這樣做不僅是違法的,也不利於個人徵信,甚至還要承受個人金融信息外洩的風險。 銀行上線APP列印流水 只有客戶本人可以獲得 記者從工行、農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了解到,個人查詢及列印流水可以通過銀行櫃面、網點自助設備等。
  • 出借買賣企業銀行帳戶,1652人被懲戒
    海口市公安局近期聯合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開展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嚴厲打擊買賣銀行帳戶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對1652名出借、出售銀行卡或企業銀行帳戶的個人實施懲戒,涉嫌違法犯罪線索公安機關正在進一步偵辦中。據警方介紹,相對於個人帳戶,企業對公帳戶的資金流動量大,流轉資金更為便利,因而受到電信網絡詐騙作案人員的青睞。
  • 未及時更新身份證信息 銀行帳戶或被停用
    上周五,讀者王女士收到郵儲銀行發來的簡訊,提醒她10月1日前通過郵儲銀行的網點或手機銀行更新個人留存信息。9月2日,中國銀行也發布《關於開展個人客戶身份基本信息核實和完善的公告》,公告稱,9月2日起,如果持卡人身份基本信息存在不完整、不真實或者有效身份證過期等情況,中行將中止客戶名下個人帳戶辦理業務。今年6月1日,郵儲銀行也發布了內容近似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