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毫無防備地出租出借身份證或銀行帳戶,又或者你的身份證、銀行帳戶等個人信息洩露給不法分子,一不小心,你就會掉入陷阱,或無意間成為不法分子洗錢的「幫兇」。
一、千萬不要出租出借身份證件
案例:2010年1月,A市警方根據群眾舉報發現一小區空房內存有巨額現金1000多萬元。經調查,發現房主為一小水果攤主李某,但李某堅決否認自己曾經購買該房產,也不知道房內現金是誰的。據李某回憶,數月前,她曾將身份證借給了自己的弟弟。
警方進一步調查發現,李某的弟弟是A市某局長。為隱瞞受賄所得,他借親屬的身份證件購買了多處房產進行洗錢。
風險提示:出租出借自己的身份證件,可能產生以下後果:他人借用你的名義從事非法活動;不知不覺協助他人完成洗錢或恐怖融資活動;不知不覺成為他人金融詐騙活動的替罪羊;你的誠信狀況受到合理懷疑;他人的不正當行為會致使你的聲譽受損。
二、不要出租出借自己的帳戶
案例:2012年1月,趙某找到好朋友張某,說急需一批銀行卡帳戶用於周轉資金。於是,張某收集了大量農民工的銀行卡,並將這些銀行卡借給趙某使用。趙某得到銀行卡後,通過銀行卡轉帳的方式為境外詐騙犯「老侯」轉移其通過網上銀行詐騙的贓款500多萬元,並按10%的比例提成。
同年11月,A市人民法院對此案宣判,認定趙某等4名被告人犯有洗錢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零4個月到3年不等。
風險提示:金融帳戶不僅是銀行客戶進行金融交易的工具,也是國家進行反洗錢資金監測和經濟犯罪案件調查的重要途徑。貪官、毒販、恐怖分子以及所有的罪犯都可能利用銀行客戶的帳戶,並以銀行客戶良好的聲譽做掩護進行洗錢或恐怖融資活動。因此,不出租出借帳戶既是對您合法權益的保護,也是守法公民應盡的義務。
三、不要隨意暴露個人身份信息
案例:餘先生收到一條關於**公司可辦理高額信用卡的簡訊。經電話了解後,餘先生按該公司的要求在銀行辦理了銀行卡開戶,將該公司經辦人員的手機號碼填寫為自己在銀行的預留聯繫電話,並存入4萬元。之後,向該公司提供了銀行卡卡號。犯罪分子以餘先生名義註冊支付寶帳號,將支付寶帳號與餘先生銀行帳號及預留手機號進行綁定,利用支付寶密碼及手機驗證功能將其資金轉走,通過ATM取現等手段,完成洗錢。
風險提示:隨著網絡時代不斷深入發展,個人信息被盜用、買賣、洩露的事件層出不窮,極有可能引發洗錢風險。為儘可能降低此類風險概率,在日常生活中,您應做到:慎重填寫涉及人個信息的表格;實名車票、有姓名住址的信封、快遞單等,不要隨意丟棄;不要輕易提供個人的身份證複印件;選擇合法的金融機構。一旦發現自己的個人信息洩露,要在第一時間收集證據,如錄音、錄像和照相,並固定證據,進而依法維權;情節嚴重的一定要報警,讓對方受到法律的嚴懲。
建立法律意識,保護好自己的身份證件和金融帳戶,不出租不出借;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信息;避免成為他人的違法犯罪「替罪羊」或「幫兇」。
(何小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