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地區要構建更緊密夥伴關係

2020-12-24 人民網

 中國將致力於構建橫跨太平洋兩岸、惠及各方的地區合作框架。太平洋之所以廣大,是因為它沒有任何自然阻隔,我們不應該為它設定人為的阻隔。我們要發揮亞太經合組織引領和協調作用,秉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思想,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促進區域自由貿易安排的協調,深化區域一體化進程,防止出現「義大利麵碗」現象,推動在太平洋兩岸構建更緊密夥伴關係,共謀亞太長遠發展。

——2013 年10 月7 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

「義大利麵碗」現象一詞,源於美國經濟學家巴格沃蒂1995 年出版的《美國貿易政策》一書,意指在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統稱「特惠貿易協議」)下,各個協議的不同優惠待遇和原產地規則,就像碗裡的義大利麵條一樣一根根交織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習近平借用「義大利麵碗」這一經濟學用語,旨在說明亞太地區要加強合作,避免經濟、政治、安全等各方面出現不必要的矛盾和衝突,影響區域合作與發展進步。這一用語,也體現了習近平語言風格的另一特色:善於使用國際通用話語,言簡意賅地闡述複雜的國際局勢,並旗幟鮮明地表達中國的觀點和立場。

當前,亞太地區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這一點,在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表現得非常突出。然而,亞太地區的政治局面卻很複雜,儘管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但亞太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層出不窮,少數國家內部政局動蕩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導致亞太地區各國在政治,尤其是安全領域的「義大利麵碗」現象比較突出。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亞太地區各國的高度重視將會嚴重影響亞太地區甚至是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這也是習近平強調防止「義大利麵碗」現象的原因所在。

就經貿關係而言,在亞太地區,除了亞太經合組織,還存在多種貿易協定並存的局面,這些貿易協定之間必然存在一些相互衝突之處。在政治與安全上,一些國家拉幫結派是導致亞太地區不穩定的重要原因。此外,歷史遺留問題、地緣政治、領土紛爭等戰略利益衝突,也導致亞太地區國家之間關係複雜多變,時常波詭雲譎,陰晴不定。因此,深化亞太區域一體化進程充滿挑戰。

要防止出現「義大利麵碗」現象,亞太地區各國需要加強互信,加強團結。相互信任就像陽光一樣珍貴,一個相互猜忌、相互提防的亞太是沒有未來的,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一定是建立在各國之間的相互信任基礎之上的。正如習近平所呼籲的那樣,亞太各國「不能互相踩腳,甚至互相抵消」,而是要相互支持,互利共贏,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應對各種挑戰。唯有如此,亞太地區的活力和潛力才會充分釋放。

中國有句古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防止出現「義大利麵碗」現象,避免可能的衝突和矛盾,必須建立亞太地區各國共同遵守的行動規則,APEC 體系下的各項規則就是很好的典範。從維護亞太地區各國共同利益出發而制定的各類地區規則,應該得到各國共同遵守和維護。唯有如此,亞太地區各國才能形成合力,化解矛盾,抵禦地區發展中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亞太地區已經形成了利益和命運共同體,在一定意義上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事關本地區和平、發展、穩定、安全的一切重大問題上,亞太各個國家作出的一言一行都應該是建設性的,是相互支持、相互打氣、相互「補臺」的,中國願意並正在為此做出自己的不懈努力。只要亞太地區各國做到了這些,就能防止「義大利麵碗」現象的出現,亞太地區的活力和潛力就一定會充分釋放,地區的持續繁榮與發展就一定會實現。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授權連載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駐阿聯大使倪堅: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阿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中阿建交36年來,兩國關係愈加成熟穩健,政治互信不斷深化,高層互訪更加頻繁,經貿合作成果豐碩,人文交流欣欣向榮。中阿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阿聯成為同中國合作程度最深、領域最廣、成果最實的中東國家。兩國發展理念相近,政策目標相通,合作紐帶越系越緊,已成為發展建設中優勢互補的真誠朋友,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密切協調的親密夥伴。
  • 蔡英文會見「日臺交流協會」會長:盼夥伴關係更緊密
    【環球網綜合報導】蔡英文27日接見「日本臺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臺灣「總統府」發布新聞表示,蔡英文感謝交流協會為深化雙方關係長期努力,並盼臺日成為更緊密的夥伴關係。蔡英文稱,未來希望能在臺日之間長期合作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參與包括TPP在內的區域經濟整合,並和日本籤訂「經濟夥伴協議」(EPA)。
  • 蔡英文稱大陸「打壓增加」臺灣要更緊密與美國合作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媒6月22日報導,蔡英文22日稱「大陸對臺打壓」的力道不斷地增強,但大陸的打壓不會改變臺灣「走向世界的決心」,臺灣會持續與美國等國合作,非常期待臺美關係會邁向「更緊密友好的新紀元」。
  • 俄羅斯把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代表與歐洲關係破裂和美俄關係惡化
    普遍觀點認為,關於俄羅斯把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地區,這一說法基本上是一種宣示性的姿態,而並非實質性的改變,很多學者甚至認為,與其說是俄羅斯在亞洲利益的日益增長,不如說是俄羅斯與歐洲關係的破裂和美俄關係的惡化。
  • 軒達資訊宣布新址喬遷並與美通社(亞洲)建立夥伴關係
    香港2010年10月22日電 /美通社亞洲/ -- 作為亞太地區領先信息處理服務供應商之一,軒達資訊集團欣然宣布香港辦事處喬遷,並與美通社(亞洲)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隨著推出多項新服務,軒達致力成為世界一流信息處理服務供應商。
  • 專訪:大學在推進國際合作、構建夥伴關係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專訪:大學在推進國際合作、構建夥伴關係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校長羅斯韋爾新華社倫敦5月17日電 專訪:大學在推進國際合作、構建夥伴關係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校長羅斯韋爾
  • 努力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
    王嵎生:今年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主題是「打造包容性經濟,建設更美好世界」。這個主題比較契合亞太地區的現實和共同願望。「包容性」是合作和共同發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平等夥伴關係的保障,是APEC一貫倡導的核心價值觀。要「建設更美好的世界」,就離不開互利合作與共同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引領不斷發展的創新精神,堅持和鼓勵開放。
  •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各國相互聯繫日益緊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了國別、黨派和制度的異同,反映了大多數國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
  • 話語投契,中國-東協關係更緊密(國際論道)
    此前,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出口貿易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協超越美國,躍居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當前,中國-東協關係進入提質升級新階段,備受國際社會矚目。東協是中國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地區,中國-東協合作堪稱引領東亞區域合作的一面旗幟。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和音)
    「新形勢下,中方視東協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地區,支持東協共同體建設,支持東協在東亞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東協在構建開放包容的地區架構中發揮更大作用。」泰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顧問阿頌西認為,這4點倡議對建設更為緊密的東協—中國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也為未來東協—中國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和東協山水相連、血脈相親,友好關係源遠流長。在東協對話夥伴中,中國創造了多項「第一」: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一個同東協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第一個同東協商談建立自貿區,第一個明確支持東協在東亞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
  • 外交部介紹中非合作論壇成果:加快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感謝你對中非關係和中非合作論壇的關注。本屆中非合作論壇高官會是論壇55個成員在論壇機制內又一次「全家福」式的聚會,論壇54個非洲成員方的駐華使節、論壇中方後續委員會36個成員單位的主管部門負責人出席會議。疫情背景下,高官會在線下舉辦並取得圓滿成功,彰顯了中非雙方加強團結合作的決心以及中非合作的韌性和活力。
  • 澳大利亞維州州長:「一帶一路」合作讓我們同中國關係更緊密
    新華社墨爾本4月26日電(記者郝亞琳)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州長安德魯斯近日表示,同中國的交流合作對維州非常重要,參與「一帶一路」合作讓雙方的關係更為緊密。(新華社記者白雪飛攝)「高峰論壇是了解『一帶一路』建設進展的重要契機,也為我們同中國開展更緊密合作提供了平臺。」安德魯斯說。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吸引了來自150多個國家和90多個國際組織的近5000位外賓。
  • 為區域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解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 題:為區域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解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籤署新華社記者王卓倫、於佳欣、鄭明達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歷經8年談判後,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終於宣告誕生、正式啟航。
  • 亞太地區首臺惠普Indigo 100K數字印刷機於CMYKhub裝機
    雪梨,澳大利亞–2020年12月8日—惠普澳大利亞公司和Currie集團今天宣布,行業領頭羊CMYKhub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家安裝惠普Indigo 100k數字印刷機的客戶。此次裝機維續了CMYKhub與惠普和Currie集團的長期合作關係,鞏固了惠普Indigo在該地區印刷界創新領域的前沿地位。
  • 中巴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歷久彌堅
    中巴兩國雖然政治制度、文化和傳統不同,但經過長期相互支持和密切合作,逐漸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這一關係既有著豐富的內涵,更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戰略性。從雙邊視角看,中巴兩國高層互訪頻繁,高層交往密切,戰略協調不斷加強。如:吉拉尼總理自2008年3月上任以來,這已是他第4次訪華。
  • 澳教授:中澳關係需從點頭之交變深入如變成友情
    原標題:澳學者:中澳像一個社區裡的兩個鄰居 都有很大的房子資料圖上個月下旬,中國總理11年來首訪澳大利亞,在當地輿論中激發起探討澳中關係前景的熱潮。安全上,澳大利亞一向緊隨美國,但在經貿領域,中國越來越讓澳大利亞離不開。擁抱中國,警惕中國,澳大利亞面臨選擇困境嗎?
  • 王毅談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三個關鍵詞
    王毅談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三個關鍵詞 2017-12-19 18:05: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19日,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談及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三個關鍵詞: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
  • 內地與香港經貿關係日趨緊密
    CEPA實施漸入佳境 內地與香港經貿關係日趨緊密    新華社香港12月25日電(記者 白冰)香港各專業人士協會紛紛與內地的專業機構、人才培訓機構加強合作,舉辦了愈來愈多的培訓班。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成效已經日益顯現,香港的商界和專業界對此不但認同和歡迎,而且積極投身其間。目前的情況充分表明,CEPA的實施已漸入佳境,前景喜人。    今年6月29日,《<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四》(CEPA補充協議四)在香港籤署,標誌著內地與香港的經貿合作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 解析: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是啥樣的鐵關係
    4月20日,習近平主席同巴基斯坦總理謝裡夫舉行會談,雙方一致同意將中巴關係提升為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籤署和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關於建立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全天候」意味著什麼?中國跟其他國家又是什麼樣的夥伴關係?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高程。
  • 歐中關係日益緊密和牢固
    這次訪問將展示中國新領導集體對中歐關係未來的願景。我們很高興習主席將訪問4個歐盟成員國:荷蘭、法國、德國和比利時。他的訪問將向世界發出一個強烈信號,中國高度重視與歐盟的關係,而歐盟同樣重視與中國的關係。  自2003年歐盟—中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建立以來,雙邊關係變得日益緊密和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