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菜農朋友們來說,每天需要做的就是照料蔬菜,悉心栽培加上日常打藥施肥,最終換來鮮嫩的蔬菜,這個過程是讓人很享受的,因為菜農們會看到蔬菜很快可以被收購商收走,自己就能從中賺到辛苦錢,而對於種了多個品種的菜農來說,哪一種蔬菜有市場,哪一種蔬菜口味佳,哪一類蔬菜長得好,心裡都是很有數的,而且有一些蔬菜的賣價越來越高,竟然可以跟豬肉相媲美,這是讓人很不可思議的一點。就比如一種叫做洋薊的菜品,一上市就賣到了幾十塊一斤,這種情況也實屬少見,就是很珍貴的野菜也未必能做到這一點。
當大家看到這種洋薊的時候,估計會覺得長相奇特又好看,而賣得卻比豬肉都貴,想必味道是很不錯的,但實際上沒有什麼人去吃,而菜農們更是喪氣的表示,只能當個擺設!這到底是咋回事呢?原來這種洋薊並不是我們自己國內的產物,而是法國等地的菜品,如今也是在一些農村才能看得到,光是聽名字就知道有多洋氣了,而對於這類蔬菜,消費者們還並不太了解,所以也不願意去隨便嘗試,就算是價格比較貴,也只是比較少的人去買,不足以讓菜農們看到市場前景。
洋菜就有洋吃法,這類洋薊看著還挺不錯,長得跟花一樣,但實際上沒多少地方可以吃,像是我們日常在吃白菜、大頭菜之類的時候,都可以一層一層剝著吃,但是這洋薊就不同了,只有中間的那一塊可以食用,其他的部位都得扔掉,假如消費者們花了三四十去買了一顆洋薊,那麼也就只能吃中間的一點,全身也就那麼中間的十分之一可以吃。要是想招待賓客去做的話,這一盤菜可就花大價錢了,這麼奢侈的吃法,就是土豪也得考究考究了,更何況是平常百姓家了!
那麼既然說到這種洋薊也沒啥可食用的價值,為啥還能賣到這麼貴呢?這還得因為它的洋氣,所謂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我們經常見到的蔬菜再好吃,也賣不到高價上,因為大家覺得不稀奇,但是洋薊卻是蔬菜之王,不光聽起來金貴,而且營養也比較高,商販們在賣洋薊的時候,都會大肆宣揚它的好處,用來吸引消費者,這價格就抬了上去,不管大家會不會買,反正這心裡是樹立起了一種名貴蔬菜的形象。
而這樣的宣揚只會有些過度炒作,讓菜農們感覺十分失望,因為他們也會去根據市場反映來種植蔬菜,一旦看到這種蔬菜如此高價,就會使勁去種植,但實際上消費者們並不能接受,如此一來就會砸在手裡了,也難怪菜農們對這類蔬菜愛不起來,只能當做個擺設。
對於現在比較少見的洋薊來說,畢竟還是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只不過產量也並不多,主要也是因為菜農們對於這類蔬菜有些灰心喪氣,種了一大片就會覺得很吃虧,不夠也可以從其他方面來考慮問題,如果菜農們種了洋薊之後感覺不好出售,不妨也可以從觀賞方面來考慮,比如賣給一些美化環境的單位等,或許也能有個好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