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魯暢、白林、孟華)兩年前,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其諸多抓手中,旅遊產業優先「破題」。2014年4月,以首次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會為契機,京津冀三地聯合推出涵蓋200多個景點的10條「紅色旅遊」線路,旅遊「一體化」大幕正式拉開……如今,以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區域為目標的京津冀旅遊業正呈現出新的風貌。
一本「路書」打通三地資源
從北京市區出發一路自駕,船遊碧波蕩漾的雁棲湖、策馬揚鞭在層林盡染木蘭圍場……今年的「十一」黃金周,北京市民周聰手拿京津冀旅遊路書,將原本計劃的短途自駕遊由北京懷柔延伸到200多公裡外的承德,體會了京冀兩地不同的風景。「有了這本路書參考,不管從北京、河北還是天津出發,都能選出一條適合遊覽的路線,體會不同遊覽主題。」周聰說。
在旅遊市場「一體化」中,京津冀旅遊路書成為一個重要載體,囊括周末親子遊、歷史文化遊、紅色主題遊、休閒自駕遊等。旅遊行走京津冀,有這樣的一本路書就可以「搞定」。這本路書打破了區域限制,將京津冀三地的景區、景點串聯起來,其中由北京出發的18條,天津10條,河北20條。
而對於乘坐公共運輸出行的遊客,公路「直通車」和鐵路「旅遊專列」承擔起服務任務。在位於北京前門的旅遊集散中心前,時不時有遊客來諮詢發往河北旅遊直通車的班次和線路。「沒想到除了去天安門、故宮,還能直接從這再到河北避暑山莊玩兩天。」來湖南岳陽的遊客李冬正盤算著把一家人的「皇城體驗」再延長些。
目前,以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為中心,已開通班線化直通車40多條,車輛近800輛,全面覆蓋避暑山莊、北戴河、野三坡等重點景區;在鐵路方面,三地鐵路部門先後開通「衡水湖號」「邯鄲號」「西柏坡號」「正定號」旅遊專列,如同旅遊「一體化」程度更高的長三角,一地旅遊集散中心覆蓋環三地重點景區的格局已經逐步形成。
旅遊「一體化」成協同發展「新引擎」
2015年,京津冀三地共接待國內遊客超過8億人次,超過國內旅遊人數的20%;共接待入境遊客884萬人次,佔全國6.66%;國際旅遊外匯收入85億美元,佔全國7.5%。
「旅遊產業協作互利性大於博弈性,在區域合作中具有天然優勢。」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院長白長虹認為,「京津冀旅遊一體化」不僅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可以成為撬動協同發展進程的重要引擎。
2014年8月,覆蓋京津冀區域的旅遊投融資服務平臺正式啟動運營,促進三地旅遊資源與社會資本的有效對接,推動京津冀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據了解,截至2015年底,交易平臺掛牌項目230餘個,涉及金融超過1000個億。
北京市旅遊委委員鄒偉南表示,三地旅遊投融資項目平臺將有益於京津冀三地旅遊部門、旅遊企業以及旅遊項目之間的溝通交流、深度合作,最大程度實現資金、人才和市場資源的優勢互補。通過引進一批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金融機構和產業基金參與京津冀區域的旅遊開發,將迅速提升京津冀旅遊軟硬體設施水平,滿足三地居民對高質量周末休閒旅遊的龐大需求。
面向京津遊客休閒度假的龐大市場需求,河北今年在北京西部打造了覆蓋面積6600多平方公裡的京西百渡休閒度假區。這個景區用10多億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近300億元,投資建設了一批特色小鎮、康養基地等新業態項目。
河北省旅遊委副主任張勝利介紹,三地將建立京津冀旅遊產業體系,加快旅遊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如「旅遊+文化、農業、工業、體育、研學、養老」等,提升旅遊對其他產業的貢獻率。
錯位發展共建旅遊大格局
北京平谷區金海湖鎮紅石門村村北山頂上,不僅有古老的明長城,最高的烽火臺上還有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界碑。俯瞰之下,北京平谷、天津薊縣、河北遵化、三河、興隆彼此相鄰,形成一塊完整區域。
「這五縣市區地處燕山山脈,從地形上看就是一體的,五地間來往的交通車程都不到一個半個小時。」五縣市區都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有淺山、深山、溫泉、民俗,生態環境好,適合發展休閒旅遊。
天津薊縣旅遊局局長周旺介紹說,薊縣2015年一直努力推介京東皇家文化遊、燕山文化體驗遊、泃河流域美食遊、京東精品商務遊、冀東抗日紅色遊、特色地質科普遊6條精品路線。「休閒旅遊區建成後,這6條路線也將是旅遊產業格局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的行動計劃中,旅遊示範區將成為三地共建旅遊大格局的新標杆:一家老小出城休閒度假,可以選擇京東休閒旅遊示範區;雪友們想在滑雪場切磋技藝,京北生態(冰雪)旅遊圈則是理想目的地;橫跨北京、河北兩地的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是京西南生態旅遊帶內的特色景點;天津武清的奧特萊斯、河北廊坊的金鑰匙家具城,為京南休閒購物旅遊區提供了基礎。
「建立旅遊示範區後,同一示範區的成員將共同開發整體的旅遊線路,由單一景區、景點拓展到旅遊線路,再拓展成旅遊帶、旅遊圈,讓示範區作為一個整體的旅遊目的地出現。」鄒偉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