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以下簡稱《雄安規劃綱要》)的批覆向社會公布,4月21日,《雄安規劃綱要》全文公布,國內外社會各界對此高度關注。就此,記者採訪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負責人。
答: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最重要的定位、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努力打造成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具體而言,雄安新區的定位包括4個,即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開放發展先行區。這4個定位緊緊圍繞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貫徹落實了新發展理念,充分體現了高質量發展關于堅持把綠色作為普遍形態、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堅持把協調作為內生特點、堅持把開放作為必由之路的要求。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目標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質量」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作用明顯,成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高質量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成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顯著,為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提供中國方案。成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答:雄安新區空間布局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改變了以往單中心「攤大餅」式發展模式,實行組團式發展,各組團之間既相對集中、特色鮮明,又緊密聯繫、功能互補,使生產、生活、教育、醫療等有機銜接,實現創業就業與居住功能均衡。雄安新區規劃形成「一主、五輔、多節點」的空間形態。「一主」即起步區,選擇容城、安新兩縣交界區域作為起步區,是新區的主城區,先行啟動建設。「五輔」即雄縣、容城、安新縣城及寨裡、昝崗五個外圍組團,全面提質擴容雄縣、容城兩個縣城,優化調整安新縣城,建設寨裡、昝崗兩個組團,與起步區之間建設生態隔離帶。「多節點」即若干特色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實行分類特色發展,構建一體化、網絡化的城鄉體系。
起步區科學規劃「北城、中苑、南澱」的空間布局。「北城」即充分利用地勢較高的北部區域,集中布局五個城市組團,各組團功能相對完整,組團間由綠廊、水系和溼地隔離;「中苑」即利用地勢低洼的中部區域,恢復歷史上的大溵古澱,營造溼地與城市和諧共融的特色景觀;「南澱」即南部臨澱區域,塑造傳承文化特色、展現生態景觀、保障防洪安全的白洋澱濱水岸線。在起步區適當區域先行規劃建設啟動區,面積20至30平方公裡,重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突出創新特色,提供優質公共服務,集聚一批創新型、示範性重點項目,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答:智能主要體現在雄安新區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適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整個新區的基礎設施智慧化水平將大於90%,打造全球領先的數字城市。與城市基礎設施同步建設感知設施系統,形成集約化、多功能監測體系,打造城市全覆蓋的數位化標識體系,構建城市物聯網統一開放平臺。打造匯聚城市數據和統籌管理運營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樞,推進城市智能治理和公共資源智能化配置。
綠色主要體現新區建設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和國土綠化,建設環白洋澱綠化帶、環起步區綠化帶、環新區綠化帶,在城市組團間和重要生態涵養區建設大型森林斑塊,增強碳匯能力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沿新區主要河流和交通幹線兩側建設多條綠色生態廊道,發揮護藍、增綠、通風、降塵等作用,實現300米進公園、1公裡進林帶、3公裡進森林,生態溼地融入城市空間。做好白洋澱生態環境保護,以治汙、清淤、補水、搬遷為主要措施,恢復「華北之腎」功能,使澱區恢復到360平方公裡左右,水質達到3至4類,遠期規劃建設白洋澱國家公園,全面保護白洋澱溼地生態系統完整性。採用先進技術和運營模式,布局建設汙水、垃圾處理系統。可以用幾組數字指標來說明,新區森林覆蓋率由現狀11%提高到40%,起步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起步區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90%。
創新主要體現在新區發展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通過承接符合新區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高起點布局高端高新產業。按照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總體部署,布局建設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努力打造全球創新資源聚集地。引進世界頂級科學家和科研團隊,建設世界一流科研機構。開展數字經濟引領發展試點,推進數字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證券交易、金融監管等領域先行先試。探索立法、政策改革創新,在土地、住房、人口、投融資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建立人才特區,建設國際社區,打造開放發展先行區。
答:雄安新區在規劃設計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入京津優質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資源,建設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構建多元化的住房保障體系,增強新區承載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新城。
雄安新區將建設「城市-組團-社區」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形成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雄安新區將布局高質量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培育建設一批國際學校、國際交流合作示範學校,以新機制、新模式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學;高標準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建設集臨床服務、醫療教育、醫學科研和成果轉化為一體的醫療綜合體,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區域衛生應急體系和專科醫院,以及標準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形成完整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數字網絡環境下高標準布局建設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劇院等,在街道、社區建設綜合文化站和文化服務中心;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基本制度,建立勞動就業服務制度,提供多層次公共就業服務等。
新區將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完善多層次住房供給政策和市場調控體制,嚴控房地產開發,建立嚴禁投機的長效機制。不斷優化居住空間布局,在軌道車站、大容量公共運輸廊道節點周邊,優先安排住宅用地;在城市核心區和就業崗位集聚、公共運輸便捷、具有較高商業價值的地區,布局混合性居住空間,實現合理公交通勤圈內的職住均衡。
答:雄安新區將加快建立連接雄安新區與京津及周邊其他城市、北京新機場之間的軌道交通網絡,完善雄安新區與外部連通的高速公路、幹線公路網,堅持公交優先,綜合布局各類城市交通設施,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的順暢換乘和無縫銜接,打造便捷、安全、綠色、智能交通體系。
雄安新區將構建「四縱兩橫」區域高速鐵路交通網絡,重點加強雄安新區和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的聯繫。「四縱」為京廣高鐵、京港臺高鐵京雄-雄商段、京雄-雄石城際、新區至北京新機場快線,「兩橫」為津保鐵路、津雄城際-京昆高鐵忻雄段,實現20分鐘到北京新機場,30分鐘到北京、天津,60分鐘到石家莊。雄安新區內將建設雄安高鐵站和城際站,高鐵站樞紐布局在昝崗組團,依託國家高鐵網,便捷聯繫全國,城際站樞紐布局在啟動區,站城一體,實現與京津冀核心城市直連直通。目前,京雄城際已於2月底開工建設。
新區將構建「四縱三橫」的區域高速公路網,「四縱」為京港澳高速、大廣高速、京雄高速(含新機場北線高速支線)、新機場至德州高速,「三橫」為榮烏高速新線、津雄高速、津石高速,實現新區60分鐘到北京、天津,90分鐘到石家莊。與此同時,依託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網絡,建立新區與北京新機場、首都國際機場、天津濱海機場、石家莊正定機場之間的快速高效聯繫,並加強新區與天津港、黃驊港交通聯繫,暢通新區出海通道。
新區內部將按照「窄路密網小街區、慢行優先」的理念布局道路網絡,起步區路網密度達到10至15公裡/平方公裡,建設快速公交專用通道,公共運輸佔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80%,推廣「公交+自行車+步行」的低碳出行模式。建設實時感知、瞬時響應、智能決策的新型智能交通體系框架,基於智能駕駛汽車等新型載運工具,實現車車、車路智能協同,提供一體化智能交通服務。
答:我們將按照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的要求,深化細化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各類專項規劃,為新區全面建設打好基礎、做好準備。制定各類規劃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有序推進起步區土地預徵、啟動區徵遷、重點片區安置房建設等工程。同時,對於符合規劃方向、現實急需、具備條件的基礎性重大項目先行啟動,加快京雄城際鐵路、京港臺高鐵京雄段和雄安站建設,儘快實現與北京、天津等直連直通,持續推進白洋澱治汙、清淤及上遊汙染源清理治理等生態環境保護和水利設施重點工程,改善新區生態環境。
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與北京市、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加強對接,結合河北省需求,提出疏解建議。推動新區積極穩妥有序承接符合新區定位和發展需要的高校、醫院、企業總部、金融機構、事業單位等,嚴格產業準入標準,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製造業、中低端第三產業。
在金融、財稅、人口、土地、住房、生態文明、對外開放等方面,分領域、分階段適時制定實施方案,成熟一項推出一項,成熟一批推出一批,構建「1+N」的改革開放政策體系。
加強新區與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等城市融合發展,同北京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合理分工,實現錯位發展。加強新區與保定、廊坊、滄州等周邊地區相關規劃的銜接,強化新區及毗鄰地區土地、房地產等管控,統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安排教育、醫療、衛生、體育等功能,統籌布局生態、產業、交通和基礎設施,實行協同規劃、產業聯動,努力打造協調發展示範區。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