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成效持續顯現 京津冀將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2020-12-19 瀟湘晨報

原標題: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成效持續顯現 京津冀將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北京正南,橫跨京冀的大興機場剛剛「展翅」,兩地就馬不停蹄謀劃150平方公裡的臨空經濟區;北邊,「綠色」項目頻頻落地張承生態功能區,北京張北雲計算產業基地引導北京大數據產業鏈的部分環節向張北匯聚;東邊,城市副中心站綜合樞紐正拔地而起,京唐城際、京濱城際等多路軌道交通大動脈將由此發出;西邊,北京與河北等地攜手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推動形成永定河河流生態廊道建設長效機制。

這東西南北的蓬勃景象,顯示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腳步越走越快、越走越穩。

在12月8日舉行的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場上,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李文紅介紹,「十三五」以來,北京始終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與津冀協同聯動,重點領域協同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三地將攜手把京津冀打造成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交通連起來:首都環線高速將全線繞出北京

京臺高速、京秦高速、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通州-大興段)……這些高速公路都曾被打上「斷頭路」的印記。最近5年,三條高速路北京段相繼打通。路通了,三地人員往來產業協同就更順暢了。

交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十三五』期間,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區域交通網絡不斷構建。」李文紅說。來自市交通委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京臺高速等8條高速公路先後建成通車,預計到2020年年底,全市高速公路總裡程將達到1174公裡,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一批新項目也「在路上」:京雄城際是連接北京與雄安新區的重要動脈,北京段(北京西站至大興機場站)已於2019年9月開通運營,預計2020年年底全線通車;京雄高速北京段(市界至六環)也正在加快建設,預計2021年底建成通車;京雄城際、京雄商高鐵、雄安至大興機場快線建設項目正在推進。

「本市正在積極推動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全線繞出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容軍介紹,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結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深入落實國家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需求,首都地區環線東南部繞出北京境內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首都環線高速公路環繞首都、連接多個縣市、有效串聯多條放射高速公路和多條國道、省道,線路全長900多公裡。其中,已經建成通車的穿北京區域路段(通州大興段),總長38公裡,2018年7月建成通車,主要功能為貨運通道、過境交通。

2019年5月,京津冀三地交通部門共同籤署了首都地區環線局部路線調整方案,利用已建國家高速公路和津冀代建路段來替代北京市域內路段。2020年6月,三地交通部門籤署了首都環線高速公路替代路線的接線協議,並且同意共同納入到各自的「十四五」規劃中,加快推進建設。

產業串起來:一般製造和汙染企業退出2154家

看得見的是交通大動脈,看不見的則是愈發緊密的產業鏈。市經濟信息化局新聞發言人任世強說,「十三五」期間,三地產業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成效持續顯現,區域協作水平持續提升。

「減法」上,北京制定實施了全國首個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新增產業禁限目錄,「十三五」期間退出一般製造和汙染企業2154家,退出企業主要集中在機械製造、建材、化工等行業;「加法」上,加快科技創新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10個高精尖產業發展,產業發展綜合實力持續提升。

放眼京津冀,三地產業協同總體設計不斷強化,發展平臺載體加速建設,來自北京的大項目越來越多在河北、天津落地:在北京(曹妃甸)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首鋼、金隅等12家市屬重點企業紛紛落子,重大項目的植入為曹妃甸發展注入新動力;北京張北雲計算產業基地,5個項目已投入運營,籤約項目22個,產業集聚效應凸顯;灤南(北京)大健康國際產業園,已籤約項目50個,有19家北京企業在當地取得分公司或子公司營業執照……

2020年突發的新冠疫情,考驗著京津冀上下遊產業鏈協同的水平。任世強介紹,2020年以來,京津冀三省市建立疫情聯防聯控聯動工作機制,三地經信部門在信息互通、疫情防控物資供應、企業復工等方面,相互支持、精準施策,累計為本市企業協調解決津冀地區300餘家配套企業復工復產相關問題,有力保障了產業鏈運行。

環境美起來:三地將完善水汙染防治聯動機制

讓百姓感受更明顯的是,京津冀三地空氣品質實現明顯改善。

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2019年的PM2.5平均濃度與2015年相比下降36%,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到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2020年1至10月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再降至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

在這背後,是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區域協作機制的不斷完善。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劉賢姝介紹,「十四五」時期,三地將進一步深化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完善空氣重汙染聯合預報預警機制,加強重汙染天氣應急聯動,共同做好空氣重汙染應對。此外,三地還將推進重點流域聯保聯治,完善區域水汙染防治聯動機制,針對重點流域持續開展水質聯合監測,深入推動流域共治;加強環境執法合作,鞏固京津冀三地交界地區生態環境部門執法聯動機制,以大氣和水汙染防治為重點,合力做好交界地區環境治理和生態管控。

冬奧氛圍濃起來:老百姓從籌辦中實實在在受益

即將在2022年舉辦的北京冬奧會,設北京市區、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縮影。

「冬奧籌辦的重要目標和重要考量,就是讓老百姓從冬奧籌辦中實實在在受益,讓民眾擁有更多獲得感。目前,帶動區域發展的效果正在持續顯現。」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副部長呂欽介紹,京張高鐵、京禮高速這兩條冬奧重要交通保障設施已全線建成並投入使用,冬奧構建的一小時生活圈使京張聯繫更加緊密。

李文紅也介紹,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形態整體顯現,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相繼亮相,競賽場館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冬奧氛圍持續升溫。

本市還立足城市功能定位,積極推動京張兩地在體育、高新技術、農業等領域的合作,打造互補互促的產業體系;在醫療、住宿、餐飲等領域加大對延慶、張家口地區支持幫扶力度,提升當地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重點引進一批競賽組織、場館運行、訓練管理、技術保障等領域的高端人才,為辦賽和賽後發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礎。

「兩翼」聯動起來:環球主題公園2021年5月開園

雄安新區與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的「兩翼」。如何讓「兩翼」加速成型、聯動起來,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

北京四中、史家小學、北海幼兒園、宣武醫院……北京在雄安新區支持建設3所學校、1所醫院,建成後將由上述學校醫院提供辦學辦醫支持,目前各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本市全力支持雄安新區開局起步,把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作為北京分內之事。」李文紅說,北京與河北省籤署了共同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確定8個重點合作領域及一批先期支持項目。

另一「翼」——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在「十三五」時期迎來新進展:市級行政中心已正式遷入,第一批搬遷涉及35個部門、165個單位、約1.2萬人,示範帶動作用明顯;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開園,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廣渠路東延工程地下道路年底建成通車;環球主題公園進入設備調試階段,預計2021年5月開園;截至2020年10月,70家機構落戶運河商務區,高端產業加快集聚。

李文紅表示,本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全力以赴地把城市副中心規劃好、建設好,努力創造經得住歷史檢驗的「副中心質量」。

「十三五」時期,本市高水平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交通體系,城市副中心交通體系框架基本成型。容軍介紹,在軌道交通方面,地鐵八通線、6號線、7號線和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共同構成了連接中心城區與城市副中心的四大快速通道;在道路設施方面,共新建或改擴建道路設施33項;此外還加快平谷線等軌道交通建設,推動通州區與北三縣跨界道路規劃對接,打通交通堵點。

未來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李文紅表示,北京將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建設;以減量倒逼集約高效發展,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兩翼齊飛;進一步加強與天津、河北兩地的聯動,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將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三鏈」協同布局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更加緊密的協同發展新格局,把京津冀打造成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曹政)

【來源:北京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京津冀將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環球主題公園明年5月開園
    在昨天舉行的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場上,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李文紅介紹,「十三五」以來,北京始終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與津冀協同聯動,重點領域協同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 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發展高端製造業是重要一環
    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需把首都自身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結合起來,建設京津冀先進位造業集群。繼3年前發布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後,於日前召開的中共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再次提出,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唱好京津「雙城記」,推動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城市群被認為是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區域空間形態的最高組織形式。而世界級城市群,則是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都有著廣泛影響力的人口和產業空間形態。
  • 習近平京津冀協同發展思想的內涵和意義
    習近平京津冀協同發展思想提出的時代背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取得快速發展,城市建設、經濟發展和創新能力都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京津冀區域作為中國經濟第三極,近年來發展成效明顯,但是仍然面臨著許多矛盾問題,區域發展不平衡尤為凸顯。在中國進入新時代的新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於北京和京津冀區域發展的現實問題,開創性地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思想。
  • ...北京市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過去五年成效、未來五年規劃,都在...
    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李文紅介紹「十三五」時期北京市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效: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支持張承生態功能區綠色發展,共建北京張北雲計算產業基地。灤南(北京)大健康國際產業園、河北高碑店新發地等一批重大產業合作和疏解轉移承接項目加快實施。三地產業疏解轉移對接協作步入快車道,區域產業鏈加快形成。四是協同創新步伐「快起來」。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深化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
  • 幾年來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持續提升
    1.區域創新質量穩步提升  京津冀區域創新發展指數持續平穩上升,2019年為162.99,比上年提高4.72個點。  3.區域綠色發展進展明顯  京津冀區域綠色發展指數2019年為164.65,比上年提高17.81個點,在5個分指數中上升幅度最大,反映出京津冀三地生態環境協同共建與防治進一步強化,協作機制逐步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取得成效。
  • 統計局報告:京津冀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成效顯著
    京津冀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成效顯著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報告之九  產業轉移升級和協同發展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支撐。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分析,三地間產業定位與產業分工日益明晰,地區之間產業融合水平逐步提高。
  • 都市圈、中心城市建設提速 區域協調發展激發強勁增長極
    業內人士稱,隨著重點區域戰略推進力度加大,區域協同發展紅利正不斷釋放。與此同時,國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等作為區域發展的主要空間載體,發展潛力愈發凸顯,拉動和輻射作用不斷增強。區域發展戰略激發強勁活躍增長極,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 知與行|持續用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廣度深度拓展
    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強調,「凝心聚力持續全力抓好『三件大事』,加快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落地見效」。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精神,積極作為、善作善成,扎紮實實把各項工作落地落實,持續用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廣度深度拓展。
  • 京津冀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研究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落地,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將迎來機遇東風,產業將加速發展。本文,筆者主要以京津冀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創新視角出發,從區域產業發展格局、產業協同創新實踐、產業協同創新政策等維度解析京津冀地區醫藥健康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經驗,以期為京津冀地區產業發展提供建議,為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區等集群生物醫藥產業一體化、協同創新發展提供借鑑。
  • 「粵港澳大灣區」正式起航,將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以聚落為中心的,在農業文明時期,區域的發展以鄉村聚落為中心,而到了工業文明之後,區域的發展以城市聚落為中心。在現代,城市是人類文明高度集中的場所,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輻射帶動作用,也吸引大量人口往城市集中,也就是城市化過程。
  • 中國打造三大城市群世界級機場群的機遇與挑戰
    該規劃在2008年《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的基礎上,按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總體要求,結合「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從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考慮,對民用運輸機場建設數量、空間布局等進行了調整完善,提出了一體化銜接、綠色集約發展等政策措施,形成與高速鐵路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格局。
  • 京津冀協同發展交出漂亮答卷 北京向南 新區向北
    目前繼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根據逐步市域內不同地區的功能定位和資源條件,逐步形成主輔結合、內外聯動發展、南北均衡發展的空間格局。北京對南城發展的重視更多體現在大興國際機場上。首都第二機場落戶北京南城的大興區域,新國門板塊呼之欲出。
  • 天津武清錨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目標 掘金京津冀協同發展金礦
    武清藍圖記者注意到,此次《決議》提出,到2035年,武清經濟實力、科技創新實力、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在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關鍵節點作用不斷強化;支撐創新發展和資源集聚的產業生態更加完備,形成一二三產融合健康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公共服務體系優質均衡,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平安武清建設達到更高水平
  • 差異化協同,當好東中西協調發展「示範者」
    一方面,推動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提升長三角城市群的國際競爭力,加快向世界級城市群邁進。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越強,中遊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越可獲得新的溢出效應和梯度發展優勢,為新一輪區域協同發展提供巨大動能。另一方面,推動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將更有力地突破多年來存在的行政區分割問題,加快縮小長三角城市群內部的地區差距、城鄉差距。
  • 京津冀協同發展樣本:北京經濟要素向東向南延伸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  公開資料顯示,京津冀地域面積21.6萬平方公裡,人口1.1億,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人口最多的區域之一。2016年,京津冀以全國2.3%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國8%的人口,貢獻了全國10%的國內生產總值。
  • 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3)除深圳外,珠三角城市主要以中低端製造業為主,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優質公共資源短缺。NO3.京津冀城市群: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1)京津冀整體創新水平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A+H股上市公司市值31.4萬億元,佔全國的41.1%。近年頂層設計不斷強化,將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 區域發展戰略:目標明確 路徑清晰
    2019年,兩個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進入實質性階段: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12月,規劃綱要公布。按照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定位是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的戰略定位是打造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 考前系列9 | 推動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政策層面,自2006 年起我國就開始將城市群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的空間主體。2010年《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將城市群作為重點開發區和優化開發區;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年)》將城市群作為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的空間主體;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也提出要加快城市群發展,優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提升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城市群開放競爭水平;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 陳耀:區域協同 龍頭帶動 推動自貿試驗區發展
    加快中國(河北)自貿試驗區建設,要注重提升和發揮開放協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依託自貿試驗區這個高水平開放的載體平臺,儘快取得更多可複製成果,這既是京津冀高水平開放和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新時代新形勢下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需要。
  • 中國哪些超級城市群富可敵國?
    在中國,受技術革新、要素流動和產業更新換代等因素影響,區域經濟也正由傳統的省域經濟與行政區經濟向城市群經濟轉變,城市群已成為中國區域發展的主要空間形態。  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是國家「十一五」規劃中一個重要的區域規劃。規劃按照「2+8」的模式制訂,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8個次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