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歡迎關注【壹心大哥】,記得右上角關注哦!
相信很多家長已經看過我前面寫的關於叛逆厭學好幾篇文章了,你肯定會很好奇解決孩子叛逆厭學這個問題,我是採用了什麼解決辦法?過程中我又是怎麼具體運用的?最終孩子的教育效果如何?
很多家長看了我的文章後直接聯繫我,詢問我能否跟他們家已經叛逆厭學的孩子電話或者語音聊天溝通,讓叛逆厭學的孩子心結能夠打開,我回答說:非常抱歉,我做不到。
因為對於孩子來說,我是個陌生的人,之前與孩子沒有任何連接,僅靠一個電話或者語音聊天就能把孩子的叛逆厭學情緒去化掉,我相信任何專家、高人都沒法做到這點。
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把自己療愈孩子的心路歷程分享出來,通過我自己的故事,讓更多的厭學孩子家長能夠得到啟發,能夠自我覺察,改變以前錯誤的溝通模式。
今天我繼續分享:快速解決孩子叛逆厭學問題的辦法其實就只需學1招,那就是善用好奇與孩子對話!這個辦法普通家庭都能吸收,而且在生活中隨時可以用出來。
這是一個實操性很強的解決辦法,我身邊很多家長朋友都是運用了這個辦法後,不僅解決了孩子叛逆厭學問題,同時運用在夫妻相處方面,甚至帶到跟自己的父母溝通中,效果也非常的好!
前面的文章我有談過一個觀點,我這裡再重複下這個重點:
你可以用對話溝通模式去重新連接孩子,讓你與孩子通過對話帶來雙方的覺知,重新讓孩子內心力量增長,在父母的陪伴下自己走出厭學情緒的漩渦。
那麼什麼樣的溝通模式才能帶來你與孩子的覺知啊?該運用什麼在這個溝通中可以讓孩子內心力量增長,最後走出厭學情緒的漩渦呢?
在這裡,我的建議是用好奇與孩子對話,那麼我們日常中經常與孩子溝通的方式算不算好奇的對話呢?我們先看3個平時父母與孩子溝通的錯誤案例。
兒子在玩手機,已經超過4個小時了,媽媽在旁邊很焦慮,焦慮孩子這麼玩下去會沉迷於手機,還有點擔心,擔心孩子的視力會玩手機會下降。
於是媽媽走過去,想提醒兒子,玩手機玩的太久了。
「你玩手機已經玩的太久了,趕快把它收起來,不要再玩了!」,媽媽有點生氣大聲對孩子說。
「嗯,很快就好了」,孩子回應一聲,但是依舊在玩手機。
過了一會,媽媽又走過去,有點惱怒的對孩子說:
「咋啦,怎麼說了不聽啊,再不停止,我就沒收手機了!「
明明是媽媽善意的提醒卻表現出指責的樣子,總是用命令與否定來與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思,在這裡,我要提醒各位爸爸媽媽,當你指責孩子的時候,你有沒有覺察到,在你生氣情緒背後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恐懼、害怕?
兒子不想寫作業,於是寫作業時故意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明明可以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快2個小時了,還沒做完,在旁邊輔導的媽媽,內心很無助,很沮喪,為啥自己孩子寫個作業就這麼難嗎?為啥別人家的孩子寫作業又快又好?
媽媽又很心疼孩子,怕語氣說重了,讓孩子傷心難過,於是媽媽在旁邊,輕輕地提醒:
"乖啦,你今天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別磨蹭了,好不好?」
「媽媽,我想看卡通片」孩子嘟著嘴跟媽媽撒嬌
「乖啦,把作業做完,咱們再看卡通片,好不好?」,媽媽溫柔地回應著。
媽媽其實很想自己的孩子能夠像別家的孩子一樣,回到家就主動做完作業,但是又心疼孩子在學校讀書太累了,於是儘可能的去滿足孩子,認為這樣就是愛孩子,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孩子的溝通模式。
同樣在這裡,我要提醒各位爸爸媽媽,當你討好孩子的時候,你有沒有覺察到,在你無助、沮喪情緒背後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難過、傷心?
剛上初中的女兒放學回家,跑去跟媽媽提要求,說她想買臺手機,媽媽其實是想給買給孩子的,但是一時沒有答應,因為媽媽有點擔心,擔心孩子會因為擁有手機後會影響學習。但是孩子就是不聽,情緒好像好有點激動。
媽媽無助地看了爸爸一眼,示意爸爸過來跟孩子好好溝通一下,於是爸爸只好走過來了,語重心長地跟女兒說:
「爸爸每天都去接送你上學放學,手機暫時用處不大,等你再大一點再買,可以嗎?」
「不行,我們班上很多同學都有手機。」,女兒繼續跟爸爸爭取。
「你還小,這麼早買手機,會影響你的學習,你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把成績搞好,否則長大了怎麼能找到好工作啊?」,爸爸繼續冷靜、平緩地跟女兒說著道理。
爸爸內心的觀點其實是手機會讓孩子分心,不能聚焦在功課上,同時手機上很多交友軟體,對於剛步入青春期的女兒來說,會擔心不慎交到不好的朋友。
爸爸表面上看似冷靜的跟女兒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沒有任何情緒波動,很多在單位上做高管、領導的爸爸在家跟孩子溝通大多都是如此場景。
同樣在這裡,我要提醒各位爸爸媽媽,當你跟孩子苦口婆心講道理的時候,你有沒有覺察到,在你波瀾不驚的表面背後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生氣、憤怒?
上面三種錯誤溝通模式,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會身同感受,為什麼我今天要把這三個案例寫出來?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應對他人、應對一些事件,他的應對姿態、表達方式都是自然而然從父母那裡學到的,父母的日常溝通模式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當一位媽媽經常與孩子用命令與否定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那麼孩子就會害怕媽媽,跟媽媽的距離就會漸行漸遠;
當一位媽媽經常與孩子用討好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那麼孩子就會失去了勇敢、獨立,表面上跟媽媽關係很好,其實孩子的內心有很多孤獨,因為媽媽不能真正理解他;
當一位爸爸經常與孩子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那麼孩子就會覺得很委屈,因為孩子還小沒法理解大人的道理,他覺得大人講的道理是沒有用的,他覺得沒有得到尊重與關注,表面上孩子很聽你的話,等他長大了有力量了,他就再也不跟你說話了,這也是為什麼孩子進入青春期就開始叛逆的原因。
那麼當孩子遇到了叛逆厭學這麼一個困難,我們該如何教育?用什麼方法解決比較合適呢?那就是用好奇與叛逆厭學的孩子對話。我這裡用我自己跟孩子具體溝通案例來示範一下。
我家孩子3年前厭學了自從接回家的第二天,我與孩子曾有過一次心靈對話,也是運用好奇的方法連接孩子、幫助孩子自我覺察,不僅知曉了孩子不想上學的具體原因,也引導了孩子的負面情緒。(這個對話案例可以點擊連結:)
後來幫助孩子徹底走出厭學情緒的漩渦,媽媽就辭去了工作,專門在家陪伴孩子,同時與孩子共同制定了在家上學的每日計劃,內容大致就是運動、在家自學、外出補習、做家務這幾類。
但是沒過幾天,我就發現孩子好像情緒有點沮喪、低落,原本制定好的哦計劃都不能按時完成,當時我的內心是很焦慮的,於是我又跟孩子有了一次深刻的對話,同樣也是運用了好奇。
「鍾銘啊,爸爸想跟商量一件事,你現在有空嗎?」,我用提問表達自己對孩子的尊重,而不是冒然的幹預。
「有啊」,孩子回答的聲音很小。
「爸爸想問一下,自從接你回家了,你每天是怎麼計劃的啊?」,我開始運用好奇提問。
「我早上6點半起床,開始運動……(省略掉)」,孩子緩慢的陳述自己的每日計劃。
「嗯,這個計劃聽起來很不錯,可是爸爸很好奇,這幾天你好像沒有按照這個計劃去完成你每天的事情啊,發生什麼事了?」,我繼續好奇地提問。
「嗯,就是有時候我就忘記……」,孩子開始低下頭,聲音更小了。
「那麼,你覺得這種因為有時候忘記了,導致原本計劃的事情沒有做到,這樣好嗎?」,我開始詢問孩子對這件事的看法。
「不好。」,孩子回應著。
「我聽起來,你現在有點難過啊。」,我用好奇連接孩子的情緒。
「嗯,有點……」,孩子開始支支吾吾了。
「鍾銘啊,除了難過還有其他嗎?有生氣嗎?有無奈嗎?」,我繼續在孩子情緒這塊好奇著。
「還有點生氣……」,孩子說出了另外一種情緒。
」哦,爸爸知道你現在除了難過還有點生氣。「,我開始同理孩子的感受。
」嗯「,兒子回應我。
「鍾銘啊,(中間特意停頓5秒),那麼你怎麼看待自己的難過與生氣的啊?你想生氣、難過嗎?」,我開始用好奇引導孩子的觀點。
「不想。」,孩子搖搖頭說。
「哦,你不想生氣、難過啊,那你怎麼辦呢?」,我用好奇的提問引導孩子對自己負責任。
「我想明天開始認真按照計劃去做。」,孩子說出了他自己的內心的期待。
「鍾銘啊,(中間特意停頓5秒),爸爸非常開心,聽起來你願意做一個對自己負責任的孩子,如果做不到,你能告訴爸爸,讓爸爸幫你嗎?」,我馬上給孩子一個正向的肯定。
「願意。」,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明顯情緒又好很多了。
「鍾銘啊,(中間特意停頓5秒),爸爸問你一下,我這樣跟你說,你現在心裡會不會覺得舒服一點?」,我繼續用好奇照顧孩子當下的感受。
「嗯,舒服一些。「,孩子開始抬頭起來,看著我的眼睛。
」鍾銘啊,爸爸這樣說,你感覺舒服一些,是嗎?「,我重複孩子的感受,繼續好奇
」是的。「,孩子現在情緒開始正常了。
」鍾銘啊,雖然你這幾天沒有按時完成計劃,但是爸爸還是相信你能夠自己處理好的,因為爸爸一直都認為你是個勇敢負責任的孩子,你也這樣認為嗎?「,我再次用好奇的提問給孩子正向的肯定。
」嗯。「,孩子堅定地點了點頭。
為什麼我要用好奇的方法去跟孩子對話啊?而不是給建議、講道理?
因為當一個大人運用好奇與孩子對話,你就真的知道孩子發生了什麼事,而且好奇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叫做帶來覺知,這是什麼意思呢?
很多大人在問孩子話的時候,孩子其實並不清楚他真正要的是什麼,那麼透過好奇,我們能夠幫助孩子能夠更了解他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我們不要問孩子」為什麼你自己制定的計劃沒有完成?「,這不是好奇,這是指責。
我們也不要好奇那麼兩句,就開始要給孩子建議與講道理了,比如:」你現在雖然不上學了,在家還是要自覺,要對自己負責,認真學習,不要把功課落下。「,也不要急著給孩子答案,比如:」你遇到什麼困難了,你可以跟爸爸媽媽說啊,我們肯定會幫你的啊。」
總結:好奇是一門非常非常重要的溝通工具,充分的好奇能夠帶來充分的了解,往往運用好奇的對話會帶來雙方覺知,透過好奇我們能夠很快進入厭學孩子的內心,了解他的看法與感受,為什麼孩子會生氣、難過,同時也能幫助父母自我覺察,為什麼我會看到厭學在家的孩子會焦慮、無助。
溫暖的好奇,溫暖的回應,是孩子走出叛逆厭學情緒漩渦的最佳工具,如果我們能善用了好奇,也就是溫暖的回應一個孩子,跟孩子更親近,我們就能更理解孩子,讓孩子一步一步走上更理想的狀態。
如果你對孩子叛逆厭學如何教育這個話題感興趣,請點擊下面的連結繼續閱讀,你肯定會有驚喜:
下篇文章:
上篇文章:
壹心大哥簡介:壹心親子學社創始人,知識星球『親子溝通學習圈』創始人,專注於親子溝通領域,擅長心靈對話教練技術,定期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孩子教育方法及親子溝通技巧,幫助家長快速掌握方法,只有方法對了,孩子就優秀了。
如果你有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聽話、叛逆、早戀、厭學、玩手機……),或者想學習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親子溝通技巧,你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孩子教育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如果我恰好懂,我會專門為你寫一篇文章。
如果本篇文章對你及身邊的家人、朋友有幫助,務必幫忙收藏並轉發,如果覺得壹心大哥分享的內容還不錯,可以關注我,記得右上角關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