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厭學的孩子怎麼教育?家長別焦慮,學1招非常實用的解決辦法

2020-08-22 壹心大哥

家好,歡迎關注【壹心大哥】,記得右上角關注哦!

相信很多家長已經看過我前面寫的關於叛逆厭學好幾篇文章了,你肯定會很好奇解決孩子叛逆厭學這個問題,我是採用了什麼解決辦法?過程中我又是怎麼具體運用的?最終孩子的教育效果如何?

很多家長看了我的文章後直接聯繫我,詢問我能否跟他們家已經叛逆厭學的孩子電話或者語音聊天溝通,讓叛逆厭學的孩子心結能夠打開,我回答說:非常抱歉,我做不到。

因為對於孩子來說,我是個陌生的人,之前與孩子沒有任何連接,僅靠一個電話或者語音聊天就能把孩子的叛逆厭學情緒去化掉,我相信任何專家、高人都沒法做到這點。

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把自己療愈孩子的心路歷程分享出來,通過我自己的故事,讓更多的厭學孩子家長能夠得到啟發,能夠自我覺察,改變以前錯誤的溝通模式。

今天我繼續分享:快速解決孩子叛逆厭學問題的辦法其實就只需學1招,那就是善用好奇與孩子對話!這個辦法普通家庭都能吸收,而且在生活中隨時可以用出來。

這是一個實操性很強的解決辦法,我身邊很多家長朋友都是運用了這個辦法後,不僅解決了孩子叛逆厭學問題,同時運用在夫妻相處方面,甚至帶到跟自己的父母溝通中,效果也非常的好!

前面的文章我有談過一個觀點,我這裡再重複下這個重點:

你可以用對話溝通模式去重新連接孩子,讓你與孩子通過對話帶來雙方的覺知,重新讓孩子內心力量增長,在父母的陪伴下自己走出厭學情緒的漩渦。

那麼什麼樣的溝通模式才能帶來你與孩子的覺知啊?該運用什麼在這個溝通中可以讓孩子內心力量增長,最後走出厭學情緒的漩渦呢?

在這裡,我的建議是用好奇與孩子對話,那麼我們日常中經常與孩子溝通的方式算不算好奇的對話呢?我們先看3個平時父母與孩子溝通的錯誤案例。

喜歡指責的媽媽

兒子在玩手機,已經超過4個小時了,媽媽在旁邊很焦慮,焦慮孩子這麼玩下去會沉迷於手機,還有點擔心,擔心孩子的視力會玩手機會下降。

於是媽媽走過去,想提醒兒子,玩手機玩的太久了。

「你玩手機已經玩的太久了,趕快把它收起來,不要再玩了!」,媽媽有點生氣大聲對孩子說。

「嗯,很快就好了」,孩子回應一聲,但是依舊在玩手機。

過了一會,媽媽又走過去,有點惱怒的對孩子說:

「咋啦,怎麼說了不聽啊,再不停止,我就沒收手機了!「

明明是媽媽善意的提醒卻表現出指責的樣子,總是用命令與否定來與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思,在這裡,我要提醒各位爸爸媽媽,當你指責孩子的時候,你有沒有覺察到,在你生氣情緒背後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恐懼、害怕?

喜歡討好的媽媽

兒子不想寫作業,於是寫作業時故意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明明可以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快2個小時了,還沒做完,在旁邊輔導的媽媽,內心很無助,很沮喪,為啥自己孩子寫個作業就這麼難嗎?為啥別人家的孩子寫作業又快又好?

媽媽又很心疼孩子,怕語氣說重了,讓孩子傷心難過,於是媽媽在旁邊,輕輕地提醒:

"乖啦,你今天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別磨蹭了,好不好?」

「媽媽,我想看卡通片」孩子嘟著嘴跟媽媽撒嬌

「乖啦,把作業做完,咱們再看卡通片,好不好?」,媽媽溫柔地回應著。

媽媽其實很想自己的孩子能夠像別家的孩子一樣,回到家就主動做完作業,但是又心疼孩子在學校讀書太累了,於是儘可能的去滿足孩子,認為這樣就是愛孩子,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孩子的溝通模式。

同樣在這裡,我要提醒各位爸爸媽媽,當你討好孩子的時候,你有沒有覺察到,在你無助、沮喪情緒背後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難過、傷心?

喜歡講道理的爸爸

剛上初中的女兒放學回家,跑去跟媽媽提要求,說她想買臺手機,媽媽其實是想給買給孩子的,但是一時沒有答應,因為媽媽有點擔心,擔心孩子會因為擁有手機後會影響學習。但是孩子就是不聽,情緒好像好有點激動。

媽媽無助地看了爸爸一眼,示意爸爸過來跟孩子好好溝通一下,於是爸爸只好走過來了,語重心長地跟女兒說:

「爸爸每天都去接送你上學放學,手機暫時用處不大,等你再大一點再買,可以嗎?」

「不行,我們班上很多同學都有手機。」,女兒繼續跟爸爸爭取。

「你還小,這麼早買手機,會影響你的學習,你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把成績搞好,否則長大了怎麼能找到好工作啊?」,爸爸繼續冷靜、平緩地跟女兒說著道理。

爸爸內心的觀點其實是手機會讓孩子分心,不能聚焦在功課上,同時手機上很多交友軟體,對於剛步入青春期的女兒來說,會擔心不慎交到不好的朋友。

爸爸表面上看似冷靜的跟女兒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沒有任何情緒波動,很多在單位上做高管、領導的爸爸在家跟孩子溝通大多都是如此場景。

同樣在這裡,我要提醒各位爸爸媽媽,當你跟孩子苦口婆心講道理的時候,你有沒有覺察到,在你波瀾不驚的表面背後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生氣、憤怒?

用好奇與孩子對話

上面三種錯誤溝通模式,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會身同感受,為什麼我今天要把這三個案例寫出來?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應對他人、應對一些事件,他的應對姿態、表達方式都是自然而然從父母那裡學到的,父母的日常溝通模式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當一位媽媽經常與孩子用命令與否定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那麼孩子就會害怕媽媽,跟媽媽的距離就會漸行漸遠;

當一位媽媽經常與孩子用討好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那麼孩子就會失去了勇敢、獨立,表面上跟媽媽關係很好,其實孩子的內心有很多孤獨,因為媽媽不能真正理解他;

當一位爸爸經常與孩子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那麼孩子就會覺得很委屈,因為孩子還小沒法理解大人的道理,他覺得大人講的道理是沒有用的,他覺得沒有得到尊重與關注,表面上孩子很聽你的話,等他長大了有力量了,他就再也不跟你說話了,這也是為什麼孩子進入青春期就開始叛逆的原因。

那麼當孩子遇到了叛逆厭學這麼一個困難,我們該如何教育?用什麼方法解決比較合適呢?那就是用好奇與叛逆厭學的孩子對話。我這裡用我自己跟孩子具體溝通案例來示範一下。

我家孩子3年前厭學了自從接回家的第二天,我與孩子曾有過一次心靈對話,也是運用好奇的方法連接孩子、幫助孩子自我覺察,不僅知曉了孩子不想上學的具體原因,也引導了孩子的負面情緒。(這個對話案例可以點擊連結:)

後來幫助孩子徹底走出厭學情緒的漩渦,媽媽就辭去了工作,專門在家陪伴孩子,同時與孩子共同制定了在家上學的每日計劃,內容大致就是運動、在家自學、外出補習、做家務這幾類。

但是沒過幾天,我就發現孩子好像情緒有點沮喪、低落,原本制定好的哦計劃都不能按時完成,當時我的內心是很焦慮的,於是我又跟孩子有了一次深刻的對話,同樣也是運用了好奇。

「鍾銘啊,爸爸想跟商量一件事,你現在有空嗎?」,我用提問表達自己對孩子的尊重,而不是冒然的幹預。

「有啊」,孩子回答的聲音很小。

「爸爸想問一下,自從接你回家了,你每天是怎麼計劃的啊?」,我開始運用好奇提問。

「我早上6點半起床,開始運動……(省略掉)」,孩子緩慢的陳述自己的每日計劃。

「嗯,這個計劃聽起來很不錯,可是爸爸很好奇,這幾天你好像沒有按照這個計劃去完成你每天的事情啊,發生什麼事了?」,我繼續好奇地提問。

「嗯,就是有時候我就忘記……」,孩子開始低下頭,聲音更小了。

「那麼,你覺得這種因為有時候忘記了,導致原本計劃的事情沒有做到,這樣好嗎?」,我開始詢問孩子對這件事的看法。

「不好。」,孩子回應著。

「我聽起來,你現在有點難過啊。」,我用好奇連接孩子的情緒。

「嗯,有點……」,孩子開始支支吾吾了。

「鍾銘啊,除了難過還有其他嗎?有生氣嗎?有無奈嗎?」,我繼續在孩子情緒這塊好奇著。

「還有點生氣……」,孩子說出了另外一種情緒。

」哦,爸爸知道你現在除了難過還有點生氣。「,我開始同理孩子的感受。

」嗯「,兒子回應我。

「鍾銘啊,(中間特意停頓5秒),那麼你怎麼看待自己的難過與生氣的啊?你想生氣、難過嗎?」,我開始用好奇引導孩子的觀點。

「不想。」,孩子搖搖頭說。

「哦,你不想生氣、難過啊,那你怎麼辦呢?」,我用好奇的提問引導孩子對自己負責任。

「我想明天開始認真按照計劃去做。」,孩子說出了他自己的內心的期待。

「鍾銘啊,(中間特意停頓5秒),爸爸非常開心,聽起來你願意做一個對自己負責任的孩子,如果做不到,你能告訴爸爸,讓爸爸幫你嗎?」,我馬上給孩子一個正向的肯定。

「願意。」,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明顯情緒又好很多了。

「鍾銘啊,(中間特意停頓5秒),爸爸問你一下,我這樣跟你說,你現在心裡會不會覺得舒服一點?」,我繼續用好奇照顧孩子當下的感受。

「嗯,舒服一些。「,孩子開始抬頭起來,看著我的眼睛。

」鍾銘啊,爸爸這樣說,你感覺舒服一些,是嗎?「,我重複孩子的感受,繼續好奇

」是的。「,孩子現在情緒開始正常了。

」鍾銘啊,雖然你這幾天沒有按時完成計劃,但是爸爸還是相信你能夠自己處理好的,因為爸爸一直都認為你是個勇敢負責任的孩子,你也這樣認為嗎?「,我再次用好奇的提問給孩子正向的肯定。

」嗯。「,孩子堅定地點了點頭。

為什麼我要用好奇的方法去跟孩子對話啊?而不是給建議、講道理?

因為當一個大人運用好奇與孩子對話,你就真的知道孩子發生了什麼事,而且好奇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叫做帶來覺知,這是什麼意思呢?

很多大人在問孩子話的時候,孩子其實並不清楚他真正要的是什麼,那麼透過好奇,我們能夠幫助孩子能夠更了解他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我們不要問孩子」為什麼你自己制定的計劃沒有完成?「,這不是好奇,這是指責。

我們也不要好奇那麼兩句,就開始要給孩子建議與講道理了,比如:」你現在雖然不上學了,在家還是要自覺,要對自己負責,認真學習,不要把功課落下。「,也不要急著給孩子答案,比如:」你遇到什麼困難了,你可以跟爸爸媽媽說啊,我們肯定會幫你的啊。」



總結:好奇是一門非常非常重要的溝通工具,充分的好奇能夠帶來充分的了解,往往運用好奇的對話會帶來雙方覺知,透過好奇我們能夠很快進入厭學孩子的內心,了解他的看法與感受,為什麼孩子會生氣、難過,同時也能幫助父母自我覺察,為什麼我會看到厭學在家的孩子會焦慮、無助。

溫暖的好奇,溫暖的回應,是孩子走出叛逆厭學情緒漩渦的最佳工具,如果我們能善用了好奇,也就是溫暖的回應一個孩子,跟孩子更親近,我們就能更理解孩子,讓孩子一步一步走上更理想的狀態。

如果你對孩子叛逆厭學如何教育這個話題感興趣,請點擊下面的連結繼續閱讀,你肯定會有驚喜:

下篇文章:

上篇文章:


壹心大哥簡介:壹心親子學社創始人,知識星球『親子溝通學習圈』創始人,專注於親子溝通領域,擅長心靈對話教練技術,定期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孩子教育方法及親子溝通技巧,幫助家長快速掌握方法,只有方法對了,孩子就優秀了。

如果你有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聽話、叛逆、早戀、厭學、玩手機……),或者想學習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親子溝通技巧,你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孩子教育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如果我恰好懂,我會專門為你寫一篇文章。

如果本篇文章對你及身邊的家人、朋友有幫助,務必幫忙收藏並轉發,如果覺得壹心大哥分享的內容還不錯,可以關注我,記得右上角關注喔!

相關焦點

  • 孩子叛逆厭學的這個原因,家長可能不知道
    叛逆厭學是影響孩子學習的一大因素,有時老師和家長會盲目的聯合家長對孩子進行幹預,往往忽略了孩子叛逆厭學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可能有些家長沒有注意到。,加之課後不好意思向老師請教,久而久之就會跟不上,這種情況下會造成作業不會做,學的吃力,從而產生了厭學的心理甚至放棄的念頭。
  •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叛逆厭學,巧用3個原則,輕鬆解決孩子教育問題
    這幾天有很多家長聯繫我,開口幾乎都在問一個非常相同的問題,就是:孩子叛逆厭學怎麼辦?厭學的孩子如何溝通交流?厭學的孩子怎麼教育啊?遇到家長如此焦慮迫切的提問,我總是讓父母簡單的把孩子厭學的來龍去脈介紹一下,特別是導致孩子厭學的具體事件,我並沒有去與家長就孩子厭學原因展開分析。
  • 孩子厭學怎麼辦:巧用3個溝通原則,解決孩子叛逆厭學玩手機問題
    這幾天有很多家長聯繫我,開口幾乎都在問一個非常相同的問題,就是:孩子厭學怎麼辦?如何才能快速解決孩子厭學問題?青春期孩子叛逆厭學玩手機我該如何教育啊?遇到家長如此焦慮迫切的提問,我總是讓父母簡單的把孩子厭學的來龍去脈介紹一下,特別是導致孩子厭學的具體事件,我並沒有去與家長就孩子厭學原因展開分析。
  • 丁家發:別讓家長的教育焦慮害了孩子
    這種現象在北上廣深尤為明顯,不少家長為此還要付出更多的物質和精力,陪著孩子一塊去上。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拼命給孩子「增負」,讓孩子像打了雞血一樣,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筆者認為,強逼著把孩子變成「雞娃」,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對此,家長們應當捫心反思,別讓教育焦慮的副作用到最後反而害了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位家長的心願。
  • 三位專家談教育:家長焦慮危害孩子,家長提兩個問題直擊靈魂
    家長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不知道孩子的成長需求,走不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總以為只要學習好就行,總以為學的時間越長學的就越好。教育孩子沒有一招鮮,真的理解孩子,保持跟孩子良好的關係,才能解除焦慮。家長每天放在工作上的時間,要遠遠超過對孩子教育的時間。他們的焦慮更多來自於他們的社會感受,憑藉教育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問題。多數家長都知道,學習時間長未必代表學習成績好。但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工作,沒有時間去探索教育學的專業知識。
  • 三位專家談教育:家長焦慮危害孩子,家長提兩個問題直擊靈魂
    二、邊玉芳的觀點家長的焦慮體現在「不給孩子報班,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孩子的表現不如人意,就壓不住火,希望找到一招鮮的金科玉律」。家長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不知道孩子的成長需求,走不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總以為只要學習好就行,總以為學的時間越長學的就越好。教育孩子沒有一招鮮,真的理解孩子,保持跟孩子良好的關係,才能解除焦慮。
  • 叛逆厭學全封閉學校_南圖教育
    叛逆厭學全封閉學校,南圖教育,長沙南鈺圖華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在湖南衛視、青海衛視、雲南衛視、長沙政法頻道、天擇傳媒等各大媒體的聯合協助和支持下,於2006年,經長沙市望城區教育局、民政局、衛生局、物價局等部門聯合審批的問題青少年教育、叛逆孩子教育的基地。
  • 孩子厭學該如何教育:1個最快解決孩子厭學情緒辦法,務必轉發
    相信很多家長已經看過我前面寫的關於厭學好幾篇文章了,你肯定會很好奇孩子厭學該如何教育這個問題,我是採用了什麼解決辦法?具體過程中我又是怎麼運用的?最終開導孩子的效果如何?很多家長看了我的文章後直接聯繫我,詢問我能否跟他們家已經厭學的孩子電話或者語音聊天溝通,讓厭學的孩子心結能夠打開,我回答說:非常抱歉,我做不到。
  • 總結解決孩子考試焦慮的3種方法,家長必看的教育手段!
    孩子已經出現考試焦慮,有的家長不僅不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有什麼不當,還一味指責孩子膽子太小,平日不刻苦學習;有的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就給孩子出主意想辦法,而不是針對孩子的心結解決問題;有的家長批評孩子意志不堅強,承受挫折能力差。
  • 總怕孩子不如人?中國式育兒焦慮下,家長別盲目追求「超前教育」
    一、為什麼家長給孩子的教育越來越「超前」?其實在剛剛的那位寶媽的提問中,是有一定原因可以說明的,有一位家長在提問的時候是這樣告訴說明的:小區裡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各種知識,一歲就開始教寶寶說話,能簡單表達,不到六個月就會爬了,所以自己的心裡著實有些焦慮。
  • 初中生厭學如何教育,家長別慌,不妨試試這幾個解決辦法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一系列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但是令家長最擔心的還是孩子的學習問題,許多家長表示,孩子進入初中以後,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甚至還有一些厭學情緒,這讓很多家長因此頭疼。那麼,初中生厭學怎麼辦?初中孩子厭學怎麼解決?首先,孩子為什麼會厭學呢?
  • 心理學家:父母因為孩子的教育而焦慮,錯在孩子嗎?家長應該學學
    如果家長可以捫心自問,其實答案並不複雜,解決的辦法也是隨手可得。1、尊重孩子的興趣意願,才是快樂教育的必需品家長可以在接孩子的過程中,隨機挑選一些孩子問他們:「你們喜歡父母報的培訓班,還是喜歡自己根據興趣去報培訓班呢?」答案也可想而知,興趣始終是動力的源泉,因為任何一個科學家或者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是興趣使然的結果。
  • 孩子學「拼音」,家長要「拼命」?用好這3招,讓孩子輕鬆學拼音
    鄰居苦笑著說:"現在孩子上學,全家受罪。為了讓她學好拼音,可不,命都差點豁出去了,真的累到虛脫。"為了讓孩子學會"拼音",家長煩惱不少現在前有政策打壓"幼兒園提前教",後有小學教育速度太快了。一邊是明文規定的減負減壓,一邊是家長擔心孩子跟不上別人的焦慮。
  • 孩子愛玩手機怎麼辦 怎麼解決孩子愛玩手機最有效
    如何幫孩子30天戒除遊戲建立手機界限,如何幫孩子改善叛逆厭學,如何幫孩子衝刺逆襲中考|逆襲高考10-160分!大家好,我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 孩子愛玩手機,應該是現在的家長們最常遇見的一個問題呢,不管是在哪裡,我們都能看見手機不離手的孩子們,家長們對此也非常的無可奈何,想過各種辦法和孩子鬥智鬥勇,然而結果都是不那麼理想的。
  • 家長如何讓孩子合理使用手機
    如何幫孩子30天戒除遊戲建立手機界限,如何幫孩子改善叛逆厭學,如何幫孩子衝刺逆襲中考|逆襲高考10-160分!大家好,我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 手機是一個搞怪的物品,非常容易令人痴迷。如今不僅是大大家離不了手機,現如今乃至連小孩也離不了手機。在地鐵上、公交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孩拿著手機低下頭潛心的玩手機、玩遊戲。
  • 不會輔導孩子學習?一本書,60招,幫你成為不焦慮的父母
    不會陪孩子學習怎麼辦?不能給孩子輔導怎麼辦?不報班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線?報了班發現提高不了成績怎麼破?。。。。。。這一長串的問題似乎是當前學童家長的普遍問題。隨著新學年的到來,每每都有新學童的父母加入焦慮大軍,一方面自己在焦慮中沉浮不定,另一方面家長的焦慮又傳遞給孩子,製造著內在焦慮的有學習問題的孩子。
  • 要不要學奧數?數學興趣怎麼培養?家長無處安放的「應試」焦慮
    所以,家長態度上的改變才是最重要的,下定決心幫助孩子渡過這個難關或者幫他解決學習數學上的這種焦慮的心態。要不要學奧數?「學不學奧數」,這個問題太讓家長糾結了。既然有家長這麼問,那麼很大概率上這個孩子可能在數學上沒有展現出特別高的天賦。如果你的孩子對數學有興趣或者已經展現出數學上的天賦,家長可能早就開始讓孩子學奧數了,也不至於糾結這個問題。
  • 好心情從哪來|寶媽篇2:如何消除教育焦慮?教你實用5大招
    今天繼續來聊聊,消除我們的焦慮實用5招: 在講方法之前,首先聲明,每個孩子各各不同,這些「招數」不是靈丹妙藥,不可能對每個孩子都有效。如果有「專家」說他的方法「百搭」,那麼他一定是個「磚家」吧。,想辦法消解些他的「恐懼」,並抓住機會,讓他理解時間,可以跟他說,1集動畫片是5分鐘,寫完一頁字,大概是兩集動畫片的時間,那就是10分鐘。
  • 教育的壓力,老師的不易,家長的焦慮
    別人學習了怎麼怎麼樣?有些同學如何如何不學習?別以為我不知道!……越說越氣。接下來要說正事了,她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明顯是在調節情緒。那一刻我覺得對老師所有的抱怨都可以釋懷了。想想吧!誰會為了別人家的孩子動這麼大的氣,誰會為了別人家孩子的學習這麼著急。
  • 教育孩子,家長異常焦慮!無非這2個原因,家長願改變自然不焦慮
    今天這節課講解,孩子考試就緊張焦慮的孩子,家長該如何引導?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遇見很多孩子平時學習成績很好,但是一考試就會緊張不安、失眠、頭痛、胃痛、發燒、頻頻小便,或者考試時手發抖、甚至在考場上發呆等,這些行為就表明你的孩子考試焦慮,考試焦慮往往都是壓力過大造成的。你看現實中這樣的孩子挺多的,每逢大考必不行,這些都和孩子的考試焦慮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