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大學生遭遇就業歧視,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中央電視臺和智聯招聘網聯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約有74%的求職者遭遇過就業歧視。
2007屆畢業生的「求職大戰」又已展開。今天,就業歧視依然是大學生們求職路上的一塊絆腳石嗎?他們依然為就業歧視而感到困惑和煩悶嗎?
女生先出局:性別歧視依然存在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女生們似乎總是顯得很無奈。「招聘的時候沒有明文規定不招女生,可為什麼最後通過面試的全是男生?」時隔半年,小程對於當初找工作時遇到的性別歧視仍然感到很氣憤。
小程是武漢某著名高校新聞專業的2006屆研究生,在學院裡被稱為「才女」的她文筆好,新聞實踐經驗也很豐富,畢業時被同學和導師一致看好。去年11月,她參加了某報業集團的招聘考試,並以優秀的筆試成績進入複試。面試時她覺得自己發揮得不錯,可之後她卻沒有等到任何通知。
更讓她不解的是,進入筆試的同學裡男女生的比例是差不多的,甚至女生稍多一點,可最後被錄用的名單裡,卻清一色全是男生。她回憶說,自己當時認識了一些同進入複試的女生,大多面試分很高、綜合表現也很優秀。
「現在很多單位並不寫明只招男生,卻在淘汰的過程中先推女生出局,這不是變相的性別歧視嗎?」小程說,還有太多像她一樣的女研究生、女本科生,面對用人單位的性別歧視,根本沒有抗爭的力量。
2005年3月,智聯招聘網與新浪網聯合就「進入職場男女是否平等」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性別不平等依然存在」。在「女大學生在畢業時是否感到就業性別歧視」的一項中,認為求職很順利的只有5.59%,認為女性必須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的卻有28.90%;承認的確存在的有32.75%,當然能感到且為此很痛苦的是20.40%;也有12.35%的調查參與者肯定女性有自身的優勢,在求職中具備有利的一面。
學歷還要「查三代」
名牌大學的博士學位、碩士學位還不夠,還要看本科。這是如今招聘會上用人單位查看學歷的的要求,被不少人稱為「查三代」。
李銳(化名)本科時就讀於江西一所二類高校,考研時「發狠」奮鬥,終於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懷揣著研究生文憑,李銳自信能找到不錯的工作。沒想到,面試官對自己的學歷並不滿意。
「我們很看重學生的本科背景,」在一家心裡諮詢公司的招聘會上,面試的負責人翻著他的簡歷,頭也不抬地說。
「那一刻,連我自己都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了,就因為自己的本科學校不是名牌大學、不是211學校。」兩輪大的招聘會已經結束,毫無著落的他有些洩氣。
去年3月,《新京報》報導,北京大學一位博士畢業生到吉林省一高校求職,剛接觸時這所高校很有興趣,但一查原始學歷,發現這位博士畢業生在大學本科時讀的不是名校,遂將其拒之門外。
「好像只有一路重點學校讀下來,才能在找工作的時候有點底氣,」李銳不理解的是,即使是非重點院校的本科,但通過考研時的努力奮鬥,進入更好的學校攻讀碩士,不也是能力的體現嗎?為什麼用人單位非得抓著「名校」不放呢?
身高:心中永遠的痛
「個子矮就當不了好老師嗎?」一次又一次被拒絕,陳晨(化名)顯得很沮喪。
22歲的陳晨是湖北教育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156釐米的身高,讓他至今仍與夢想的英語教師職業無緣。
今年春節剛過,他就開始忙著找工作了。簡歷投了不少,也接到了很多試講的通知。可每次試講後,學校領導都會婉言拒絕。
最慘痛的經歷是去新東方英語學校試講時,剛走上講臺,作完自我介紹,臺下居然傳來聲音說:「同學,我只能剛好看到你的臉。」講臺很高,遮住了他的身子。
「臉一陣陣地發燒,」陳晨說,「為什麼甚至都不聽我開始講課,就開始對我的身高進行打擊?」
在陳晨的印象裡,「男子身高不得低於160釐米」,已經成了不少學校招聘老師的「隱性條件」。
我國於1995年12月12日頒布實施了《教師資格條例》,其中有「符合國家規定的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身體條件」的規定,但沒有關於身高的具體細則。
但是,目前不少學校對教師的身高都有相應的規定,如「男生身高不得低於165釐米,女生身高不得低於158釐米」等。今年公務員考試首次取消身高限制,被不少人認為是解決身高歧視的一個良好開端。
肝病限制:用人單位怎麼都在躲我們
患肝病的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受到的限制似乎更多。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專業的小丁在大二時查出患有「B肝」,不過,醫生告訴他,這種B肝沒有傳染性,對工作和生活沒有任何影響。
可是,今年大四的他,還是因為肝病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拒絕。在河南某電力設計院的招聘臺前,無論他怎麼解釋,用人單位還是堅持說「不招收B肝患者」。 (實習生 郭姍姍)
因身高不足158 浙江一女孩無緣法院書記員職位
人民法院錄用書記員要求女性身高必須在158釐米以上,應聘者在提起訴訟後,一審法院以「我國法律法規對於哪些條件是歧視性條件,沒有作出明確規定,也沒有法律法規對招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設置身高條件作出禁止性規定」為由,判決應聘者敗訴[全文閱讀]
(責任編輯:張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