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對自己是否生活幸福下不同的定義,畢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欲望,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幸福感。那麼在古代的時候,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呢?是錦衣玉食還是丫環環繞?階級不同想要的東西也一定不同。
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有一點是完全相同的,就是整個社會大部分都是有普通老百姓來組成。在古代雖然生活環境非常的落後,但是這卻不妨礙古人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於是他們把這種美好的嚮往編成了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所說的這些都代表著什麼意思呢?
其實那個時候的普通老百姓,每天都忙忙碌碌,離不開生活中基本的需求,吃飽穿暖有房住不生病,滿足了這些老百姓就覺得很幸福了。至於現在我們所追求的休閒生活,或者是放鬆心情的活動,在那個時代都是有錢人家才會做的事情。
何為開江魚?就是說江水化開之後,第1簍魚就是開江魚。那個時候春暖花開,天氣漸漸的暖和了起來,江上的冰也逐漸的融化掉了。這個時候的魚肉是最鮮美不過的,因為河裡的魚已經經歷了一個冬天的休養,不但個頭大而且肉質特別的肥厚,這種好吃的美味,只有有錢人家才吃得到。
老百姓會在這個時候爭著搶著去捕開江魚,就是為了用它多換一些銀錢,來貼補自己的家用。所以說捕魚這些人未必吃得到開江魚,他們會把這件事當成了生活當中的奢侈品,如果普通老百姓能夠吃上一頓開江魚,足夠回味一輩子。
相比較起來,下雞的蛋就好理解一些了,如果那隻老母雞是正在產蛋的雞,無論是產的蛋還是雞身上的肉,在古代都可以稱為一等一的營養品。但現在我們覺得吃個雞蛋沒有什麼,放到古代的話,能夠吃上雞蛋的家庭你稱得上是富戶了,更何況家裡的雞一天可以下一個蛋,往往會讓那個時候的娃娃看的流口水。
在古代的時候交通非常的不便利,想買點東西很不容易,更別說那些美味佳餚了。普通老百姓年到頭都可能見不到幾次葷腥,更別提在當時可以下蛋的雞了,哪有普通的家庭願意拿它宰了吃肉。
回籠覺就是早上的時候,不用每天早起,想睡到什麼時候就睡到什麼時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睡覺睡到自然醒。在古代種地的話全部要依靠人工,所以遇到春耕和秋收簡直是全家動員,天不亮就起來去幹活了,根本不可能睡個回籠覺。
回籠覺都是那些有錢的官宦人家,每天閒著沒有事情幹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這同時也代表的是那個時候的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和寄託。
至於二房妻是封建社會的一種產物,孤單的男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納妾室進自己的家門。那個時候的男人既然要納妾,肯定是要挑那些年輕貌美的女人,只有有錢人家才能納得起妾。於是在古代人們把納得起妾,當成了衡量這家人有沒有錢的這種標準。
如今我們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這些聽起來俗不可耐的事情,卻代表了古代人們的滿足感是什麼樣的,都是一些挺現實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