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考古分享會
WHEN&WHERE
-
活動時間:2020年7月26日 周日 晚上7點 開始
活動地點:天目中路383號海文大樓3樓北站閱讀空間書房
主題分享:番號解碼——線號路別裡的上海公交簡史
費用:35元
WHO
-
分享人
張淵源
上海史自由研究人,城市考古團隊核心成員,上海門牌研究所創始人。
上海自開埠以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空間的不斷拓展,城市日常活動的節奏不斷加快,這對城市公共運輸的近代化產生了強大的推動力。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英商、法商兩家電車公司在租界開闢有軌電車線路。民國元年(1912年),華商在華界開闢有軌電車線路。民國3年,英電首闢無軌電車線路,並有14路運營至今,成為世界持續運營最久之無軌電車線路。民國11年,華商先行開闢市內公共汽車線路,嗣後英法商相繼開辦,並壟斷租界地區公共汽車客運。民國26年(1937年)前,上海電車已有英電1~20路;法電1~10路,並有21、22路兩路汽車;華電1~4路。公共汽車有英汽1~12路;華汽1~5路等……運營範圍和線路番號都各自為政。進入50年代以後,原有的經營格局被打破,通過制定「計算法則」後統一規範了線路番號,逐步優化調整了線網布局,奠定了如今上海公交線網的框架格局。隨著江蘇嘉定、松江等十縣的劃入,市域範圍擴大,對線路的調整、新闢和延伸仍在不斷進行。尤其在50年代末的社會主義困難時期,通過大量新闢無軌電車線路和延伸原有電車線路的調劑措施來騰出大量的公共汽車,用以增闢新的市郊線路,在上海城市發展史上留下了極其重要的一頁……▲ 報名請掃二維碼客服小陳,註明「番號解碼」
-
題圖考古
315路
公交夜間通宵線路行駛時間在正班車末班以後至頭班行駛以前,一般為23:00至凌晨4:00左右,其線路大多數經過火車站、碼頭、工廠區、住宅區、醫院等處,主要為滿足這些地區的深夜乘車,以適應城市晝夜不停的各類活動的需要。1958年9月,為保證鋼鐵、紡織等行業職工的需要,公交公司在65路汽車(徐家匯—北站,即今15路電車的前身)線路上開闢了上海第一條夜間通宵線(今315路),不久又陸續開闢多條線路。70年代後期以來,為適應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和滿足生產、生活需要,又增闢多條夜宵線,以提升服務能力。同時,對全市夜宵公交線網進行優化調整,增加班次,縮短車距,規定最大車距不得超過35分鐘。1979年8月,全市夜宵線統一調整番號,將其規範在301—399號段內(題圖為衡山路上的15路和夜宵線315路高安路車站)。90年代,上海夜宵線發展進程緩慢。1995年時統計,上海夜宵線有32條。2019年有41條,線網格局與30年前差異甚微。夜宵線的新一輪大發展,或許正在醞釀中。(張淵源/文)
ABOUT URBAN ARCHEO
-
坐標上海的獨立城市研究團體。致力於在城市生活和歷史現場中,通過有組織的自我教育,啟發性體驗,記錄與調查,溝通與反思,拓展城市文化的多元性藝術/知識生產,進而激勵更多的同道者,參與到歷史進程的推動實踐中來。
歡迎掃碼關注「上海城市考古」
與真理為伍,與時間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