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問,明明用了生薑紅糖水,但是孩子的感冒還是變嚴重了,為什麼?
這個問題說複雜也複雜,但是說簡單也簡單,一句話就能解釋:對的方法遇上錯誤的時間,那也變成了錯誤的方法。
比如說孩子雖然受寒,但是已經入裡化熱,這時候喝生薑紅糖水,就是不恰當的。
很多家長往往在判斷孩子病情上有遲疑、不敢下決定,所以很容易耽誤病情,以至於做了錯誤的幹預,今天就跟大家說說怎么正確判斷感冒的階段,如何正確幹預。
風寒感冒的第一個階段就是外寒入侵,也就是孩子被冷風吹了一會兒,或者外面天氣太冷孩子被凍到了。
我們人體,這個時候的反應,一般為打哆嗦、縮脖子、起雞皮疙瘩,這都是我們自身的自然反應,目的是為了生熱,散寒。
如果孩子的正氣不足,而這個外寒入侵又在持續進行,孩子很有可能招架不住,這個時候會有流清鼻涕,怕冷發抖,打噴嚏的症狀。
外寒入侵是風寒感冒的第一個階段,家長一定要識別好孩子的症狀,這個時間段如果沒有及時幹預,那麼風寒感冒很快就會進入第二個階段。
這個階段,家長可以採用下面的一些方法及時幹預,目的就是讓孩子的身體暖起來,將體內的寒邪驅散:
①給孩子煮一碗薑湯或蔥白淡豆豉散寒;
②外治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且安全,比如用熱水泡腳或者用小兒推拿法。
如果這個階段家長沒有採取有效、及時的方法幹預,孩子的病情就會加重,進入到外寒裡熱的階段。
外寒裡熱是風寒感冒的第二個階段,也是整個病程中最長時間的一個階段,很多家長帶孩子看病都是在這個階段。那為什麼會外寒裡熱呢?
主要是因為當外寒入侵到人體內的時候,我們身體自然的反應是生產熱量驅逐寒邪,但是外寒還是不斷往裡面入侵的,就產生了一種現象,外面是寒的,而體內是熱的,也就是外寒裡熱。
外寒裡熱階段,可能出現這些情況:
白天陽氣足,鼻涕清;夜間陽氣弱,鼻涕黃;嗓子癢、嗓子痛、不舒服且有黃痰;體溫上升、脈搏跳動快。
孩子外寒裡熱,那麼相應的,我們只給孩子散外寒就不夠了,還要給孩子清裡熱。
可以給孩子吃花椒蒸梨。花椒辛溫,能化解體內的寒邪,雪梨性涼,能中和內熱,把寒熱都清掉,感冒才能好的快。
食材:雪梨1個、花椒10顆
適用人群:1歲以上的孩子
做法:將梨洗淨,從上方1/3處切成梨蓋;把梨芯掏出,放入10顆花椒,蓋上梨蓋放入碗中;碗裡放少許水,沒過梨子一半,然後蒸;隔水蒸燉30分鐘即可,以喝湯為主。
因為有裡熱的存在,所以這段時間不能給孩子吃很熱氣的食物,像一些肥肉、蛋糕或者牛羊肉,都儘量不要給孩子吃,保持飲食清淡,多吃粥粉面。
體內有熱,但是家長又怕孩子再次被外寒入侵,往往會給孩子穿很多,就再次加重了內熱。因此,孩子會出現諸如嗓子痛、發炎、咽喉腫痛、發燒、咳嗽等症狀。
裡熱階段,怎麼處理?
到了這個階段,家長就要帶孩子看醫生。
裡熱階段的孩子,很多會發燒。一般38.5℃以下都不需要用退燒藥,過了38.5℃這個警戒線,甚至有些其他症狀,比如劇烈咳嗽、扁桃體腫大,一定要及時處理。
飲食上,要清淡飲食,別給孩子吃太甜的、太膩的食物,醃製的、鹹的東西也不要。
等到孩子體內的熱邪已經清除了以後,很多家長就鬆了一口氣,覺得孩子終於好了,其實錯了,裡熱清了以後,後面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階段——恢復階段。
孩子體內的熱清了以後,表面上看是沒什麼事情了,但是實際上經過了一輪消耗以後,孩子的整個身體是十分虛弱的,而且體內還有一定的餘邪沒有清除乾淨。這個時候家長會發現孩子不會像之前那樣覺得冷,每天都咳嗽幾聲,鼻涕有清有白。
家長很容易鬆懈,覺得孩子終於好了,但實際上孩子還是很虛弱的,很容易又中招。所以有些孩子的感冒,總是反反覆覆,就是這個階段的恢復,被忽視了。
飲食上,還是要繼續清淡飲食一段時間,不是說一點肉、雞蛋都不能吃,可以稍微加一點肉和蛋,加一點有營養的食物,但是味道不能太重。
本身孩子在經歷過裡熱過後,體內的津液都是虧虛,你再給孩子味道重的食物,就會加重這種津液的虧損。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在感冒之後,我建議大家給孩子調理一下脾胃,讓他的正氣壯大起來,才能免受外邪入侵,以後不會反覆感冒,長期咳嗽了。
山藥性平,歸脾、肺、腎經,是最好的補脾食材之一。在孩子感冒徹底好了,但有點鼻音,一天有幾聲咳嗽時,煮一杯懷山藥水給他吧。
做法:2~3勺懷山藥粉=溫水,調成糊狀;用開水衝入,快速攪拌至半透明膏體狀;稍放溫,喝下衝調好的山藥糊。
這次,算是把整個感冒的過程都講清楚了,家長可以把這篇文章收藏一下,孩子感冒的時候就看一眼。
如果大家不想做食養方,外寒入侵階段可以用蔥白淡豆豉+璞陽來調理、外寒裡熱和裡熱階段可以用可可寶+璞陽來調理哦~
希望家長能夠將文章轉發到朋友圈或者家長群,讓更多人受益,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少生病,安穩地度過這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