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大城市貧民窟:政府修公寓給貧民窟居民,月租65元卻還被嫌

2020-12-25 雨融YUKON

人們對於貧民窟的印象,可能就是髒亂差和各種各樣的棚屋了。雖然說在我國很難看到那種由棚屋形成的貧民窟,但是在非洲,這樣的貧民窟幾乎在每個國家都能找到。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基貝拉,作為目前非洲最大的城市貧民窟,基貝拉位於肯亞境內。而這裡的人大多數都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每天的收入不足一美元,不管是失業率還是愛滋病得病率,都非常非常高。

各種輕度犯罪事件這裡每天都在發生。孩子上不起學,人們用不起自來水,不良衛生讓這裡的很多人都得了各種各樣的疾病。但是這裡的人,卻沒辦法獲得最基礎生活體驗,甚至連擁有電力都是奢望。最早這個貧民窟其實還沒有現在這麼糟糕,但是這麼多年過去,如今這裡已經變得格外殘破不堪了。因為受到多年人類垃圾、煤煙、灰塵以及其他廢物的嚴重汙染。

再加上基本形同虛設的排汙系統和當地非常有特色的「飛行廁所」,使得貧民窟整體都被糞便汙染。雖然當地也有公益組織正在這裡建設一些公共廁所,但效果並不是很明顯。其實當地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改善這個貧民窟的情況。早在1920年左右,其實就有了拆除和遷移這個貧民窟的提議,只不過也僅僅只是提議而已。一直到近些年,當地政府才提出具體搬遷的計劃。

計劃大概是打算在9年內完成遷移貧民窟裡的所有居民。當地政府建設了一個新的社區和各種公寓樓,甚至還建造了學校、市場等各種基礎設施,花了12億美元折合78億人民幣。並且從2009年開始陸續安置這些貧民窟居民到新社區居住。給這些居民定的月租金僅為10美元,約等於65元人民幣。可能有的人會覺得這個計劃非常的不錯,畢竟月租僅為10美元。但是為什麼這個計劃在這裡卻並沒有實施的很好,反而還被貧民窟居民嫌棄呢。

一方面原因是因為當地人覺得這裡的土地屬於他們,所以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拆掉他們的棚屋,讓他們搬走的。他們會覺得在原有土地上改善目前的住房才是最好的方案。另一方面就算是搬走了的人,很會投機取巧。要麼把安置的房子轉租給中產階級的家庭,然後再搬回貧民窟掙房租。要麼就跟其他的家庭合租一個兩居室的公寓,擠著住。

可能有的人不理解當地人為什麼會這麼做。但其實你只要想一想,這個貧民窟有很多人每天都掙不到一美元,哪怕是這個國家的工人最低工資也僅有2美元,就完全可以理解了。這或許是為什麼當地有專家計算了一下,如果這個搬遷計劃,按照目前的速度進行下去。在有人不斷搬回貧民窟的情況下,可能要1178年後才能完成整體的搬遷。

其實如今基貝拉已經是非洲被研究最多的貧民窟之一了,不僅僅是因為這裡位於一座現代城市的中心,也因為聯合國對這裡還挺重視的,對這裡一直非常關注。但即便如此,這個貧民窟依舊是垃圾遍地,甚至有部分土地都完全是由垃圾組成的。在這種嚴重缺乏基礎設施和地形複雜、堅硬的情況下,這裡想要完成真正的搬遷,真的可以說是非常困難了。

除非這個國家自身的經濟狀況也得到改善,不然這個搬遷計劃就真的只能起到非常杯水車薪的作用了。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年貧民窟探險旅遊越來越火,而基貝拉也成為了這種貧民窟旅遊的重要目的地,如果你以後打算去這個貧民窟裡面探險旅遊,長見識,那麼請一定要注意安全。不知道你們覺得這個貧民窟怎麼樣呢?

相關焦點

  • 貧民窟三部曲之一|地球將布滿貧民窟
    另外,他也發現貧民窟的居民並不像他想像的這麼窮,正相反,有的人生活條件不錯,不錯到你會忍不住好奇為什麼他們仍舊住在貧民窟。久而久之,你的朋友開始在貧民窟裡下館子,吃手抓飯,喝奶茶,認識了孩子王、小學校長,並且為了鄰居家門口能否種花的問題和房東討價還價。我就有一些這樣的朋友,並且也親身經歷了這種觀念的轉變。遠觀肯亞最大貧民窟基貝拉。
  • 達拉維貧民窟Dharavi Slum:真實的《貧民窟百萬富翁》
    但隨著每天成千上萬的移民湧入,該市近2000萬居民中的一半被迫生活在貧民窟,夾在城市的縫隙之間。 這些貧民窟中最大的一個叫達拉維。這裡有100萬居民,是世界上人口第三大的貧民窟,居住面積僅有1.75平方公裡。
  • 世界最大貧民窟,住著這個國家最勤勞的人
    最著名的就是日本大阪的西城區,就是流浪漢聚集的場所,這裡有著最低消費50日元(3.1元人民幣)的自動販賣機,和200日元(12.6元人民幣)一碗的拉麵,還有900日元(56.7元人民幣)一晚的旅館,有點像中國深圳「三和大神」聚集的龍華。
  • 印度最大貧民窟疫情轉危為安,真相是什麼?
    1947年印度擺脫殖民統治後,塔拉維就成為全印度最大的貧民窟。《國家地理》雜誌稱之為「影子城市」。各種擁有一技之長的移民來到這裡,催生出各種微型商業形態,如生產刺繡服裝、皮革製品、陶器、塑料的小型工廠和手工小作坊,產品不僅在印度國內銷售,還出口海外,每年商業交易額能超過6.5億美元。
  • 中國「房奴」和印度「貧民窟主」
    住在印度「上海」孟買貧民窟裡的人,簡易搭起房子,就可以擁有產權,成為印度第一大都市的居民,過上快樂的生活。而相比之下,國內北上深杭一線城市的居民,卻背負著沉重的房貸,每周加班,平時當我們在嘲笑印度貧民窟的落後,可能貧民窟的居民也在嘆息我們的辛苦。
  • 「日本最大貧民窟」釜崎——大阪封殺反映貧民窟電影(圖集)
    據《環球時報》3月24日報導,近日閉幕的大阪電影節上,日本導演太田信吾的新作《脆弱》引起了大阪政府的特別關注。因為該片拍攝的內容中涉及到了日本的貧民窟。據媒體報導,貧民窟是日本官員痛恨的眼中釘,官員們為了保住政績不惜動用手中權力將這些貧民窟從地圖上抹掉。
  • 印度政府拆孟加拉人的貧民窟鬧烏龍,居民掏出身份證都是印度人
    貧民窟已成一片狼藉 在拆除三天前,這個地方的水電供應被切斷;之後大量房屋被夷為平地,數千人無家可歸。雖然印度政府稱這些房屋為孟加拉非法移民所有,但這些居民持有的身份證顯示,他們大多數來自阿薩姆、特裡普拉和北卡納塔克邦的其他地區。 班加羅爾政府在一份通知中說,這些棚屋由孟加拉非法移民擅自建造,並將該地改造成貧民窟,導致附近環境惡化,市內收到多起投訴。
  • 秦暉:「城中村」還及不上「貧民窟」
    其實我國大城市的棚戶區早期就是1949年政權更迭前、乃至1958年戶口壁壘強化以前的「進城農民」,即新移民的聚居區,那個時候可以說就是國外所說的貧民窟。這些新移民也有與國外貧民類似的居住權。這種居住權後來繼續被承認。以我國最大城市上海為例,1950年棚戶區人口佔全市的1/4強。按鄭也夫先生的說法:「以後,棚戶區不再增加了。為什麼不再增加了?
  • 記者探訪巴西最大貧民窟 當地華人稱「這裡最安全」
    官方數據顯示Rocinha裡的居民約有7萬人,而事實上,在非官方的層面,有高達20萬至30萬人長居於這塊彈丸之地。世界盃期間,全球媒體的目光除了場上的比賽,裡約的貧民窟也是關注的焦點。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個裡約乃至南美最大的貧民窟中,竟然還生活著這樣一群中國人。
  • 距離中國最近貧民窟,超100萬人居住,房子月租17元,人窮卻幸福
    走進印度,中國遊客基本都會來孟買轉一轉,這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約2600萬左右。這裡也有亞洲最大達拉維貧民窟,1.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住著超過100萬人。這座貧民窟,也是距離中國最近的亞洲最大貧民窟。這些人中,有白天西服領帶的銀行職員,也有景區街頭衣不遮體的乞討者,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孟買打工者,達拉維貧民窟吸引他們的最大原因在於生活成本低,他們最大的每月固定開支就是房子,月租約合人民幣17元。這簡直就是福利房,很多住在這裡的人都說是「天堂」般的待遇。
  • 城中村與百年前的西方貧民窟
    ②城中村的大多數居住者是以農民工為主的低收入流動人口,如只有1 000多戶籍居民的深圳大衝村住有6萬人,其中大部分農民工的工資最近十多年以來一直在400~500元,是社會的最底層。③城中村是我國城市管理的死角,各色人等混雜,治安問題和環境問題非常突出,具有髒亂差的典型特徵。因此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指出:「城市被『城中村』和邊緣雜亂的建築所包圍。這些地方汙水橫流,是中國的貧民窟」。
  • 疫情下的印度貧民窟:失業、借債與抱團自救
    43歲的蘇雷什是孟買達拉維貧民窟的居民,3月14日起,他所任職的計程車公司因疫情停工;25日,達拉維被封鎖。蘇雷什告訴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自己和家人已在家「自我隔離」兩個月了。蘇雷什的家是達拉維貧民窟裡一間13平米的小屋,與妻子和兩個孩子共住。他每月要花7000盧比的租金(約合人民幣657元)。
  • 全美最大的貧民窟、美國人談虎色變,是當地最危險城市!
    其實不然,美國也存在不少貧民窟,而且美國的貧富差距也較大,在全美有這樣一個地方,連美國人都談虎色變,這個地方更是被美國的媒體評為當地最危險的城市,國人也未曾了解過。在美國的人口普查局裡的城市數據當中有一項調查,而這個調查就是該城市有百分之多少的人是位於貧困線以下的,這個奇葩的城市東東聖路易佔了44.7%,在全美當得第一差了,字面數據上來說,東聖路易奇葩危險,首先從2013年—2016年的一個謀殺率和暴力犯罪率位於全美城市的榜首就能夠讓很多的國人和美國居民望而卻步。
  • 貧民窟與裡約熱內盧,森巴舞與陽光之外的暴力與夢魘
    1964年,巴西再度發生軍事政變後,對城市底層人口的驅逐開始加速,軍事獨裁政府針對貧民窟制定的計劃是:徹底剷除。該計劃的英文縮寫名叫CHISAM,截止時間為1976年。電影《上帝之城》裡,那個地獄般的貧民窟,即是這一計劃的產物:窮人們被趕出城市的高價值區域,住進政府規劃在偏遠郊區的公共住宅。
  • 疫論·空間|沉默的祭壇:裡約熱內盧貧民窟的新冠大流行
    巴西貧民窟的檢測數據則更加匱乏。本文將目光投向受到新冠疫情衝擊的裡約貧民窟,並解釋了裡約城市空間中貧民窟與城市「遙遠的接近性」之悖論:裡約熱內盧的不規則地形,讓這個城市詞彙之中強調貧民窟和正式城市空間之間的社會分離的隱喻浮現出來。在瀝青(asphalt)上,居民有權利和義務,住在正式的法治城市內。
  • 臺北角落:城市貧民窟(圖)
    提起臺北,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故宮博物院」、101大樓和西門町,有的人甚至還想到了名模林志玲。但這是真實的臺北嗎?當然不是,臺北也有為數不少的貧民窟。這裡的人們蜷縮在城市的角落,長期得不到社會的關注。
  • 50萬人生活的水上貧民窟,15個家庭只有一個廁所
    我們的生活平安順遂,可你知道世上還有許多的人吃不飽穿不暖,居住在貧民窟的人,貧民窟就是住房條件惡劣環境不衛生的窮人的避難所或者居住地,世界各地有很多貧民窟,世界上最奇特的貧民窟居然在菲律賓的公墓裡面。今天我們說的是馬可可水上貧民窟,這個貧民窟位於奈及利亞首都拉克斯,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上貧民窟,它的棚戶區主要位於大西洋邊緣的謝湖上,距離拉克斯最繁華和最先進的城市只有一箭之遙,真的很難讓人想像在非洲最富裕的國家奈及利亞的首都居然還有這樣一個貧苦的地方,其實這裡本來是由漁民建造的小漁村,後來拉克斯的經濟發展了,許多人湧入城市尋求發展,隨意就慢慢形成了一個非法建築的村落,大約有超過50萬的人生活在其中
  • 印度智庫:孟買57%的貧民窟居民感染新冠_World湃_澎湃新聞-The Paper
    印度智庫:孟買57%的貧民窟居民感染新冠 澎湃新聞編輯 陳睿 視頻來源 CBC News India Today The Hindu 7月29日BBC報導,印度政府旗下智庫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孟買貧民窟57%的調查對象有新冠病毒抗體
  • 中國青年跑去非洲辦足球賽,還把達人秀帶到了貧民窟
    但對很多初到非洲貧民窟的外來者而言,不夠貧窮限制了他們的想像力。馬薩雷是肯亞首都奈洛比的第二大貧民窟。在這片只有3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蝸居著近60萬人,人均收入每天只有1美元。這是8月15日拍攝的肯亞首都奈洛比的第二大貧民窟馬薩雷。新華社記者李琰攝從高處放眼望去,馬薩雷是一片綿延不絕的「鐵皮叢林」。一間間由生鏽鐵皮或焦黃泥土拼湊的簡易房沿著土坡傾斜分布。
  • 百年歷史的貧民窟觀光
    這裡是馬尼拉麵積最大的街區,也是整個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拍攝:Hannah Reyes Morales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河畔和鐵軌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幾百個棚屋群,四周垃圾堆疊如山——這裡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又恰好是最難安身的地方。這片土地上住著1200萬人,有四分之一都是所謂的「非正式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