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這種方法科學家早就想到了。
美國NASA曾經提出過一個火星改造計劃,並且得到了政府認可,現在大概在可行性報告的繼續完善階段吧。這個計劃如果真真的付諸實施,將會是人類以來最偉大的工程項目,整個工程建設時間將歷時至少數百年乃至數萬年。
這個計劃當然不是老美一個國家獨攬能夠實現的,需要調動全人類的智慧和力量。這個計劃最根本最開始要做到的就是讓火星碧波蕩漾,地表擁有足夠的液態水。
NASA經歷了幾十年的探索,對火星大致情況已經了如指掌。基本參數是:火星直徑約地球的一半,體積約地球的15%,質量約地球的11%;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氣,約達到地球大氣密度的1%,但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有水,主要是以固體冰凍水的形式存在於極地和地層深處;火星自轉軸傾斜25.19°,因此與地球差不多,有了一年四季;火星有兩顆衛星,但比較小,呈土豆不規則形狀,大的約20幾公裡直徑,小的約12公裡多。
地球終究不宜居,人類必須要尋找星際殖民最佳星球。
火星自然條件是太陽系與地球環境最為接近的,使得改造火星成為太陽系所有星球中相對難度最小的一個,而且隨著太陽系宜居帶的外移,火星本來就越來越進入最好的宜居帶。
隨著地球環境的變化和預測,以及太陽系宜居帶的外移,地球必然會變得越來越不宜居。這個時間雖然還無法準確預測,但人類為了延續生存,必須未雨綢繆,而火星就成為了最近最好的第一個去處。由此,探索和開發火星已經成為航天發達國家的熱門項目,而NASA在上世紀就推出了火星改造計劃。
這個計劃最開始基本任務就是溶解火星冰水製造海洋。
經過幾十年數十個探測器在火星探索,以及至少4輛火星車的巡查勘探,NASA得出一個結論,只要能夠溶解火星南極冰冠,液態水就可以覆蓋火星全球。但如何來溶解冰冠或者火星地下冰凍水呢?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提升火星氣溫。在火星計劃中,提升火星氣溫的辦法有多種,其中最看好的就是製造火星溫室氣體。
一種方案認為,利用100年時間,在火星上建設遍布全球的100座巨型化工廠,並建設配套的核反應堆為這些巨大化工廠提供能源和動力,這些化工廠將日夜不斷地向火星大氣排放氟化碳氣體,這種溫室氣體使火星氣溫上升變熱,溶解了南極冰冠和地下固態水,隨著蒸發循環,日夜不停的暴雨讓火星江河湖海漸漸形成,並漸漸形成火星理想大氣。
1000年後,火星從紅色星球變成藍色星球。
隨著大氣和液態水在地表的形成,人類將有機物和經過適應火星氣候環境改造的植物種子帶到火星,全球播撒,幾十年後,火星開始生長出原生植物,這些植物的呼吸吐納讓大氣進一步理想化。經過數百年上千年的改造,火星開始適應動物生存,人類將經過基因改造的微生物、動物種群帶往火星,漸漸這些動物繁殖出火星的第一代乃至若干帶,形成了火星特有的物種。
一個嶄新的地球姊妹星球,人類的第二樂園誕生了。那時候地球人類將不再孤獨,人類將有了地球人和火星人。
改造火星製造大氣和水還有其他的一些方案,如拖曳小行星或彗星撞擊火星,利用小行星上的氨氣和巨大撞擊能量製造溫室氣體,溶解冰凍水;製造巨大太空反射鏡在火星軌道反射陽光為火星冰冠加熱等等。
這還只是一個計劃,但這個計劃已經啟動。
計劃的實現,樂觀派認為只要1000年,火星就能夠適宜人類居住了。但更慎重保守的科學家們認為,要讓火星真正成為宜居星球,這種改造至少需要持續10000~100000年。
但不管怎樣,火星已經是人類最有可能移居的第一顆星球,引起了各國的重視,現在的探索和一些國家機構宣稱儘快實現載人登陸,可以視為人類向火星進軍的開端。有的國際組織已經聲稱,在未來幾十年,就要送大量人類上火星。
但真正的火星改造計劃是人類一代代前赴後繼的事業,需要全人類的團結合作才有可能成功。而且這種事業,只有具備高瞻遠矚無私奉獻精神的人們才能夠承繼,這些人所做的事情,並不被那些蠅營狗苟只圖今日有酒今日醉之徒們理解,甚至會被曲解和汙損,這就是如今的世界。
我們雖然享受不到這種遙遠未來,但可以憧憬,對這種真正為人類千秋萬代謀劃的英雄,時空通訊充滿了敬意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