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移民火星」設想迎來最強助力。
羅格斯大學發表的研究,得出了火星上最適合生命居住的區域。該區域不在火星表面,而是在地表以下幾英裡處,地熱在那裡融化了厚厚的冰層。
這項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研究,有可能解決了所謂的「黯淡太陽悖論」——火星科學中一個揮之不去的關鍵問題。
大約40億年前,太陽的熱度要比現在低得多,所以早期火星表面應該是萬裡冰封。然而,關於火星表面的許多地質指標和化學指標,如古河床或者與水有關的礦物,表明這顆紅色星球在大約41億至37億年前(諾亞時代),應該有豐富的液態水。
這種地質記錄和宇宙氣候模型之間的明顯矛盾,就是黯淡太陽悖論。
一種解釋是,在火星、地球、金星和水星等巖石行星上,鈾、釷和鉀等元素會通過放射性衰變產生熱量,也就是地熱。這樣,即使太陽輻射比較弱,表面冰層的底部也會融化,並且產生液態水。
在地球上,南極西部冰原、格陵蘭島和加拿大北極地區,都有因為地熱而形成的冰下湖泊。
至今為止搜集到的火星數據表明,在古代,火星冰層底部融化的條件是存在的。之後,隨著磁場的消失、大氣稀薄以及星球氣溫的下降,液態水可能只有在很深的地方才能穩定下來。因此,如果火星有生命發源,它可能會隨著液態水逐漸深入到更深的地方。
因此,地下可能是火星上最宜居的地方。
2016年9月,馬斯克在國際宇航大會上發布登陸火星的藍圖,稱「如果事情超級順利」,載人登陸火星「可能需要10年期限」。
馬斯克前天表示,他對SpaceX在2026年載人著陸火星「高度自信」,這一目標「從現在起大約6年」可實現,「如果我們運氣好,可能4年」。
關於火星的研究,尤其是關於火星宜居環境的研究沒深入一步,對馬斯克的宏偉計劃就更有利一些。
馬斯克表示,實現載人登火星的目標前,仍有多個裡程碑和困難需克服完成,用來載人上火星的星艦(Starship)也還在如荼的研發試驗中。
根據SpaceX的時間表,地球和火星大概每26個月就會發生1次火星衝日,即是地球和火星距離最近的時刻。SpaceX當前的計劃是在未來2年內的火星衝日,先進行無人火星登陸任務;如果運氣好的話,首個人類登火星計劃將在未來4-6年內的火星衝日進行。
馬斯克曾在9月指出,人類前往火星不再是個問題,但在火星上建立一個人類自給自足的環境將是最大的問題。
他指出,火星上並沒有讓人類維持日常生活的資源,當地惡劣的環境條件將令第一批移民火星的人類死亡。針對此問題,馬斯克認為需在人類登陸火星前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