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馬斯克計劃2024年發送第一艘火星移民飛船,2050年前完成100萬人的火星移民計劃。
面對馬斯克這樣一個連續創辦了世界上最大的支付平臺PayPal、世界上最好的電動車公司特斯拉和第一家成功發射火箭的私人公司SpaceX的技術狂人與霸道總裁的結合體,我們發現他一次次將世俗眼中的「不可能」逐漸變成了現實。
500年前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而對於整個世界格局的影響之巨大,以及對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之巨大,遠遠超出整個歐洲社會的認知。毫無疑問的極大地改變了整個人類歷史的走向。
對於外星的探索,人類處於蒙昧的狀態。好比1999年我們在電腦鍵盤上用食指戳下第一個字母的時候對於網際網路的認知。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對於我們整個人類社會帶來的改變和機會,超出所有人的想像。在近20年網絡高速發展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機會,即便沒有成為引領者,僅僅作為時代的跟隨者,只要跟上E-mail、BBS(論壇)、OICQ(QQ前身)、淘寶、微博、網遊、比特幣、公眾號、短視頻、直播……等等任何一個節點,都可以輕鬆實現人生的改變,甚至階級的跨越。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認知。
畢竟大部分人沒有「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氣魄,所以只能發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慨。
本文將從移民火星的理由、可行性和潛在的問題出發,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一、人類為什麼需要移民火星
二、火星是否是唯一選擇
三、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及可行性
四、火星文明是地球文明的延續還是終結
(特別提示:文末附7分鐘完整版2020年12月9日最新的SpaceX「星舟」原型機SN8發射/回收視頻。正文共4100字,閱讀時長約18分鐘。)
01
馬斯克為什麼執著於外星移民?
我們知道,地球的生態形成是一個偶然,人類的存在更是偶然中的偶然。
智慧生命的延續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1、攜帶生命信息
2、能夠自我複製
這就需要DNA。
因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獲得諾貝爾獎的英國科學家費朗西斯.克裡克(Francis Crick)認為生命幾乎就是一個奇蹟,出現智慧生命那就是奇蹟中的奇蹟。
諾貝爾生物和醫學獎獲得者法國生物學家莫諾(Monod)堅定地認為地球之外不存在生命,並明確表示:「人類最終會意識到自己在宇宙中是孤獨的,我們的出現只是偶然。」
如果我們把誕生了138億年的宇宙時間壓縮到1年,將會是這樣的時間表:
1月1日宇宙大爆炸,宇宙誕生
5月1日銀河系誕生
9月9日太陽系誕生
9月14日地球誕生
12月24日恐龍誕生
12月31日13:30猿人出現
12月31日22:30進化為人類
12月31日23:46學會用火
12月31日23:59洞穴時代
12月31日23:59:20農業社會
12月31日23:59:35新石器時代
12月31日23:59:50埃及第一個王朝
12月31日23:59:55中國秦朝
12月31日23:59:59第一次工業革命
二戰、人類登月、網際網路……都是最後一天的最後一秒發生的故事。
人類的誕生對於宇宙來講是剛剛發生的事情。
一個巨大的星體吞沒整個太陽系或者一個直徑超過2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都可能在「下一秒」發生。
人類能做的就是一方面提高太空災難的預警和防衛能力,一方面儘快建立多星球生命體。唯有如此,才能在太空災難降臨時保住人類文明和地球多樣性的生態。
02
為什麼選擇火星?
科學家把人類目前所知的類地星球做了一個梳理:
「地球的孿生哥哥」比鄰星b——距離地球約4.2光年
恆星Trappist-1——距離地球約40光年
克卜勒452B——距地球約1402光年
(光年為長度單位,1光年約為94607億公裡)
在太陽系內,質量超大的行星因引力太大人類無法登陸,極寒和極熱環境人類無法生存,與地球距離太遠又會導致往返時間過長,而距離同樣很近的金星環境太惡劣,去掉這些選項之後,就只剩下了火星。
來簡單地了解一下火星的概況:
目前的飛行器到達火星大概需要9個月時間;
火星距離地球最近5500萬公裡,最遠4億公裡;
火星上一天是24小時37分,一年是687天;
火星上白天氣溫22攝氏度,晚上-73攝氏度;
火星上經常會刮16級的大風;
火星有兩個「月亮」;
……
即便如此,就目前的認知,火星仍然是最有希望實施載人登陸的地外行星。
03
馬斯克的火星計劃
馬斯克公布的火星移民計劃:
2020-2021年:製造出「大獵鷹火箭」(Big Falcon Rocket,簡稱BFR)巨型飛船
2022年:進行2次裝滿貨物和補給的火星任務,但不載人
2022-2023年:第一艘大獵鷹飛船在火星上著陸
2023年:發射第一艘載人BFR,並將他們送往月球
2024年:首次送人類上火星,但只會派出1-2名太空人
2025年:100萬人類陸續踏足火星
2028年:完成火星基地Apha的建造
2030年:開建火星上首座城市
2100年:將火星變成與地球相似的行星
馬斯克的火星移民夢想的實現要依託SpaceX,看一下SpaceX目前的戰績如何:
2006年3月24日 獵鷹1號火箭首飛失敗;
2008年9月28日 獵鷹1號成功發射並將衛星模擬器送入軌道;
2009年7月14日 獵鷹1號火箭第五次發射也是最後一次發射,成功將RazakSAT衛星送入軌道;
2010年6月4日 獵鷹9號首次試飛;
2010年12月9日 使用獵鷹9號火箭發射龍飛船;龍飛船在近地軌道完成飛行後,成功回收;
2012年5月25日 龍飛船和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
2013年10月12日 蚱蜢火箭完成744米的飛行、懸停和垂直著陸測試,隨後蚱蜢退役;
2013年12月3日 成功通過獵鷹9號將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2015年1月16日 公布StarLink計劃(註:重點,後文有說明);
2015年12月22日 獵鷹9號火箭將11顆通訊衛星送入軌道,並首次在著陸區成功回收一級火箭;
2016年4月8日 獵鷹9號發射無人龍飛船至國際空間站,並在的海上駁船成功回收了一級火箭;
2018年2月6日 獵鷹重型火箭首次發射,其中運載了特斯拉跑車;
2018年2月22日 發射兩顆StarLink試驗衛星Tintin A和B;
2019年3月2日 首次進行載人版飛船無人測試發射,飛船攜帶名為Ripley的人體模型用於手機信息,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並返回;
2019年4月12日,獵鷹重型完成首次商業發射;
2019年5月24日 成功發射60枚StarLink衛星,完成首個StarLink衛星發射任務;
2019年8月28日 對星艦飛船原形---「星蟲」進行最後一次懸浮測試,創造150米飛行高度記錄;
2020年1月20日 成功完成載人龍飛船無人版安全性測試;
2020年5月31日 獵鷹9號火箭成果將美國兩名太空人送到了國際空間站。這是SpaceX成立18年來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
2020年10月24日 完成第100次成功發射;
2020年11月15日 使用獵鷹9號火箭將載人龍飛船送入軌道,搭載4名太空人;
2020年12月9日 發射「星舟」原型機SN8成功升空,在回收過程中成功執行了驚人的兩次垂直翻轉。最後一秒落地時發生爆炸。(文末附7分鐘完整版發射/回收視頻。)
從第一枚火箭「獵鷹1號」的實驗,到「獵鷹9號」的成熟,再到「龍飛船」首次實現載人航天,SpaceX僅用了18年的時間。從2006年獵鷹1號首次升空至今計算,SpaceX 的96%的發射成功率,已經追平甚至略有超過各個主要航天大國的記錄。
從SpaceX的戰績可以看出,馬斯克正在穩步推進他的計劃,甚至還略微超過既定的時間表。
不難相信,在我們這代人有生之年,人類真的有可能在火星成功建立太空城市。
04
火星文明是地球文明的延續還是終結
星鏈衛星(Starlink Satellite)是SpaceX旗下計劃將來為地球、月球、火星提供網絡服務的公司。
馬斯克的星鏈項目是計劃在環繞地球的近地太空軌道構建一個覆蓋 42000 顆衛星的巨大星鏈,以使其無線網絡覆蓋全球的各個角落,尤其是那些偏遠農村地區。相比於傳統通信方式,星鏈衛星將擺脫地面基礎設施的限制——比如基站和網線,能夠在更大範圍內提供更低價且高速的無線網絡服務。
2020年星鏈衛星已經實現了公測,目前可以達到150M家用寬帶的網絡速度。
待星鏈衛星項目成功商用時,只要手持對應的的信號接收裝置,無論你身處大山身處還是在大洋洋深處遠航,都可以隨時接入通信網絡,而不再像之前一樣只能依託於附近的電信運營商或基站提供通話和網絡服務。
飛機、郵輪、海島上都可以使用星鏈衛星進行導航,行駛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的特斯拉都可以通過星鏈進行無人駕駛。
介紹星鏈,是因為星鏈衛星(Starlink Satellite)在2020年發布了引發巨大爭議的《太空條約》:
對於在火星上提供的服務或通過Starship或其他殖民化宇宙飛船運送至火星的服務,當事方均承認火星是自由星球,沒有任何一個地球上的政府對火星活動擁有管轄權或主權。
馬斯克也明確表達過「火星將是一個自由星球,不受地球上任何一個政府或組織的制約。」
也就是說,火星人不受地球法律的制約。這將是獨立於地球文明之外的另外一種高等智慧文明。
火星文明將與地球文明和平共處,還是成為地球文明的威脅者?
至少馬斯克與第一代火星移民都會視地球為家園,而火星只是一個中轉站和冒險地。但「火星二代」及其後代將如何看待兩星關係,我們不得而知。
SpaceX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正在研發核武級別的終極殺手鐧:人腦與雲端的無線傳輸。並且已經在豬身上成功試驗。
未來一旦技術成熟並推廣到火星人。火星人將會瞬間進化到無所不知的半人半神的狀態。
當地球人在花費大量時間背誦英文單詞和翻閱二十四史的時候,大腦已經接通了雲端伺服器的火星人可以隨時調取有史以來所有的人類文明經驗——更加精準且全面。
每個火星人一出生就能「背誦」《莎士比亞全集》並熟練掌握微積分及人類已知所有的信息。
地球文明和火星文明之間的差距將演變為鴻溝,並且這道鴻溝每天以幾何倍數被拉大。
近幾年,經常看到網絡上有關貧富分化和階級固化的熱點文章。
一旦火星文明播下了星星之火,我們將很快看到,地球人之前憂慮的貧富和階級的差距已經微不足道,而星球文明之間的差別將是「人與神」的差別。
幾代人過後,地球將不再是火星人的故鄉。而是火星人能量的來源地、科技的試驗田、休閒的遊樂場。
一切如同2016年由諾蘭執導、HBO發行的科幻類連續劇《西部世界》,裡面講述的是未來的人類已經不再熱衷於玩網路遊戲,而是創造了名為「西部世界」的高科技成人樂園。遊戲玩家可以在其中體驗更加真實刺激的遊戲。遊戲角色全部由機器人扮演,他們不僅具有超高仿真外形,還有接近人類的情緒和感情,與置身於真實世界並無二致。現實中不敢的胡作非為的遊戲玩家,在樂園裡可以隨心所欲的放縱,嫖妓、追兇甚至濫殺無辜,以及你能想像到的一切暴行。
當火星文明遠超地球文明的那一天,人類的命運已經不由地球人自己掌握。
地球上是否還需要保留自然人?
是否讓效率更高、執行力更強的機器人代替自然人?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只不過這個問題,地球人卻沒有資格回答。
最新的「星舟」原型機SN8發射及回收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