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安寺方丈邀市民九月初九赴嶽陽塔登高

2020-12-24 湖南在線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時光如梭,剎那間,又將至九月九。

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古時又稱登高節,據說此節日沿於東漢,盛於唐朝,每逢九月九,前人們便登高望遠,吟詩敘懷。

今日無所閒事,雖然還有幾天才是登高節,但節氣已濃,便捷足先登了。須臾間登之聖安寺塔頂。

於塔之上,極目遠眺,洞庭湖上,君山狀如田螺,百舸形似柳葉,洞庭大橋如一條絲線飄過南北,而嶽陽樓,已掩映在民房裡、煙霧中。

於塔上,既可腑觀南湖,又能遠眺洞庭,嶽陽城更可一覽無餘。

我住持好幾處寺院,若論風光,此方山水算是絕佳之勝地了!因為其他寺院,要麼有山無水,要麼有水無山,要麼沒落入街巷之中,而聖安寺,前有南湖水,後依楞伽山,坐於洞庭湖之內,臨萬裡長江之傍,真可謂「寺門高開洞庭畔,寶塔已入雲霧中」。

作為方丈的我,說多了便有自擂自誇之閒,說真的,聖安寺也許不像我說的那樣絕倫之美,但若從聖安寺裡,或嶽陽塔上往外覽湖觀城,還真是美不勝收。

我常常陪客人來登塔,然登塔者但須堅持,方可到達塔之頂。

嶽陽塔建於楞伽山頂,楞伽山雖不甚高大,但亦有百餘米。有的客人,登至塔下已疲憊不堪,不願再上塔;有的上至三兩層,無心再上,但有的非要登之塔頂。其實,登到楞伽山頂誰都會感覺累,但貴在堅持,登塔者中的煉紅書記,蘭香書記,榮華書記便如是,一直堅持,直至塔頂。

登聖安寺寶塔,需要毅力,需要堅持,更重要的是一重境界,一種胸懷。登於塔頂,既有南極瀟湘,北通巫峽的那種寬廣的宰相胸懷,又有俯視嶽州城,觀萬家燈火的民本關懷。

立於塔上,俯視芸芸,思民之需,利民之心油然而生——學有所教否?勞有所獲否?病有所醫否?老有所養否?住有所居否?此城宜遊否?宜居否?宜業否?擁此胸懷的登塔者,才不辜負於「先天下人之憂而憂」的先賢所囑。

登高遠望,遷客騷人,古今賢聖皆好之,然登塔者心境各異,有登之者,心不在焉,人於塔上,魂已入牌室;有登之者,唯飽眼福,或借高位,重納物而輕人民,追名利而辱眾生;有登之者,只求於目極之遠近,覽物之美醜,此皆非登塔之真實意。

登塔者,應隨境變而有感懷,立高而望遠,觸目而沉思,觀國之憂患,念民之疾苦,心中有國,心中有民,心中有戒,心存良知,初心常在。

也許,這就是登塔望遠者之胸懷!

(作者: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聖安寺方丈懷梵法師)

溫馨提示:農曆九月十九日即觀音菩薩聖誕日,聖安寺隆重舉行萬人祈福大法會,屆時誠意歡迎各界人士蒞臨盛會。

相關焦點

  • 重陽節,為什么九月初九叫重陽節
    今天是九月初九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這天有什麼習俗、要做什麼呢?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每年的九月初九是傳統節日重陽節。九九登高,重陽節在古代民間有登高的風俗,故又叫做登高節。2012年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老年節,再傳承發展的過程之中,重陽節又與中國傳統的孝道結合起來,成為十分重要的節日之一。重陽節賞秋非常好,目前正值秋季,中午有陽光的情況下,出去走一走感受一下變紅的樹葉十分魅力。尤其是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保留了「曬秋」的特色。重陽節賞菊是一直以來都有的風俗,在中國古代俗語中菊花又象徵著長壽。飲菊花就也是一種習俗。
  • 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農曆九月九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敲小黑板了,必考知識點:詩詞中山東不是咱們現在山東省,而是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當前人們對老人的推崇,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九月初九重陽節由來介紹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稱「九九」、「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等。「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有重九祭祖,敬老崇孝之傳統。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著諸多美好的習俗。說起重陽節的習俗大家一般都想到了什麼呢?以下是重陽節的習俗介紹。
  • 九月初九,重陽佳節知多少?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早在戰國已然形成,直到唐代走入民間,有登高望遠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曬秋節、「踏秋」、茱萸、菊花節等說法。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神仙為什麼選九月初九升天成仙
    典籍裡記載了許多神仙白日飛升的傳說,但有一個重要的秘密,就是成道成仙大部分都是農曆的九月初九這一天飛升成仙。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壽元123歲之時,在九月初九這一天,將三五雌雄斬邪劍、正一盟威符籙、陽平治都功印作為信物交付其子之後,與弟子王長、趙升白日飛升;海神媽祖在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八日,向家人道別,第二天即九月初九白日飛升;唐德宗貞元十年的九月初九,女道士謝自然在金泉道場白日升天,數萬人見證了這個奇觀……九月初九有什麼神奇之處嗎?為何神仙都在這一天成仙呢?
  •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闢邪習俗及禁忌 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的習俗與禁忌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佳節,古人認為數字「九」為老陽,農曆九月初九乃是所謂「兩九相重」,因此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  重陽節的禁忌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的形成,傳說與漢代學道成仙的費長房及弟子桓景有關,據《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費長房,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從壺公入山學仙,能醫重病,鞭笞百鬼。  桓景嘗學於長房。
  • 重陽節手抄報:尊老愛幼,農曆九月初九
    尊老愛幼,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節也曾勾起無數詩人的悲傷之情。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中寫道:「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 重陽佳節:民眾磴山登高祈福 百餘老人打起太極拳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也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作為近海登高的熱點去處,位於日照黃海之濱的磴山喜鵲谷景區就迎來了一大批登高市民。 磴山重陽登高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是近海地區重陽最佳登高點,從明清時期至今長盛不衰。為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磴山喜鵲谷景區還推出50歲以上群體免門票、發景區九宮格圖片集贊送門票、登山祈福等優惠政策。
  • 過九月初九重陽節的習俗圖片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詞名句大全
    明天就是2019年的九九重陽節,在這個節日裡小編整理了過九月初九重陽節的習俗圖片,還有關於一些重陽節的古詩詞名句。福建日報記者 遊慶輝 攝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詞名句大全(一)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 九月初九,今日宜:___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農曆九月初九我們迎來重陽節祝老人健康長壽願家人幸福安康今天不妨和長輩們聚聚一起出遊賞秋、登高遠眺小布整理了重陽出遊攻略磨基山與濱江公園隔江對望的便是享有「宜昌綠色城標」美譽的磨基山森林公園,站在磨基山頂上,向北可俯視美麗的「水電之都」宜昌城
  • 江門登高最佳目的地,你pick哪個?
    這個周日就是農曆的九月初九了也就是傳統的重陽節這一天也是法定的老人節重陽節,有著登高賞秋的習俗正值秋高氣爽,帶上爸媽一起去爬山吧~注意事項:10月23日至25日(農曆九月初七至初九),下午18時至次日早上6時,蓬江區所有登山點禁止登山。白天登山時間從早上6時開始,17時30分以後停止進入登山,當天下午18時前下山完畢。市民需佩戴口罩接受測溫及出示健康碼,健康碼為紅碼或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的,嚴禁登山。登山期間,市民需按照景區現場工作人員指引,有序開展登山活動。
  • 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怎麼由來的?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農曆九月初九眾星之母鬥姆元君聖誕、九皇大帝聖誕、酆都大帝聖誕、中壇元帥聖誕、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得道飛升、天上聖母媽祖得道飛升、軒轅黃帝乘龍飛升、重陽帝君飛升、東鬥下降、北極下降、東華帝君降現、救苦天尊下降、重陽節、火神爺誕、三天扶教輔玄大法師正一靜應真君高明上帝祖天師張道陵、並玉府王真人、右侍趙真人、左卿徐真人同升仙日。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呢?重陽登高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一、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重陽登高,人們為驅邪避禍而於九月初九這天爬山登高以闢邪延壽,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有一種說法是登高闢邪,在古代,有著重九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
  • 九月初九,一起來品詩詞之美,過《詩意重陽》
    農曆九月初九,為什麼叫重陽?很多人認為與《周易》有關,《周易》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到了九月九日這天就是日月並陽,兩「九」相重,因此九月九日被稱為「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在古代又叫「重九節」、「九月九」、「菊花節」、「登高節」。重陽節的起源很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發源,那時候就叫 「重陽」「九月九」「九日」。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呢?古代重陽節「登高」背後的寓意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時間在農曆九月初九。由於「九九」諧音「久久」,所以古人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並逐漸衍生出登高「辭青」、觀賞菊花、飲菊花酒、插茱萸等一系列民俗。但是對於登高有何寓意呢?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  重陽節很多人會選擇去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 重陽節登高習俗的起源與發展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名「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老人節」等,為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雜糅著多種民俗風情,主要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為什麼要登高呢!
  • 九月九重陽節在北京去哪登高?乾隆帝就曾多次攜令貴妃來此並厚賞
    有一天費長房說,九月九日他家中有大災,全家人必須「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方能渡過此劫,他照仙人指點舉家登山,果然躲過大難。從此,九月九日登高沿襲成俗,但經過千年的演變,重陽登高已不是為了闢邪,而是成為了集賞秋、祈福、思鄉、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民俗文化活動。重陽登高之俗,史籍中多有記述。
  • 10月7日(九月初九)嵩山景區(含少林寺、中嶽廟、嵩陽書院)對全國60...
    重陽節:2019年10月7日 星期一 乙亥年(豬年)九月初九,也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 重陽節:登高祈福不可少 今天你去了嗎?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時至今日,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成為當今重陽節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在南京,紫金山是眺望城市的最佳觀景處,每年重陽,紫金山都成為很多南京人以及外地遊客的登高首選地。
  • 登高 賞菊 佩茱萸 義烏這一活動真有「味」
    農曆九月初九,正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義烏後宅街道和中國義烏網在巖南古寺前舉辦了「德勝古韻,孝義重陽」之登高賞菊佩茱萸漢服雅集活動。自古重陽都有登高「趕秋」、賞菊佩茱萸的習俗,如果要說義烏重陽的登高勝地,非德勝巖莫屬。今年重陽,後宅在巖南古寺沿線布置菊花景觀,並在曹村、德勝巖登山沿線移植茱萸,為重陽登高的市民朋友增添一抹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