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過年:從臘月二十四忙到三十,童年最快樂的日子

2020-12-22 還濟洛川

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不記得哪個人寫的,但是裡面幾句話現在還有印象:從臘月初一開始忙活,一直忙到年根…

長大後四處求學奔波,不想說故鄉對我來說只有冬夏沒有春秋這樣的話,只是想說有點懷念以前小時候的年味了。

記憶中的年味之寒假作業

小學是在自己村子裡讀的,那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過年了,就能吃好吃的,隨便瘋玩,左邊口袋裡裝著瓜子糖果,右邊口袋裡裝著鞭炮,走一路響一路。

又愛又恨的寒假作業

不過過年之前要過的一個難關就是寫寒假作業。臘月十幾的時候,學校就開始放假,老師們也開始布置作業。剛開始的時候是在課本上折頁腳,哪一頁有題目就把哪一頁折一下。後來有了寒假作業這種本子以後,每年寒假就專門做這種作業。

每天起床以後,總是要在街上小孩子們的呼叫玩鬧聲中煎熬著,做著計劃裡每天必須寫完多少頁的題目。有一年寒假,在家裡寫作業,外面下著雪,不時的可以聽到鞭炮的聲響,滿心焦急的想出去玩,可是每天四頁的作業題還沒做完,胡亂潦草應付完,讓母親檢查。結果,因為一個'千米'的千字寫的太像小寫阿拉伯數字'4',那次在母親手指尖叨著腦袋的關懷下,寫了二十遍的千字和4字。

記憶中的年味之二十四到大年三十

老家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算是徹底開始忙碌起來。二十四這條家裡人開始買豬肉。村子裡每到過年的時候,都會有鄰居殺豬賣肉。父親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都會在上午跟鄰裡街坊約定好在哪裡殺豬,然後到了中午就會提著一塊新鮮的大約十來斤的豬肉回家。

殺豬過年

這一天是我很期盼的日子,因為父親平時管我很嚴格,從這天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之前,父親就不會再很嚴格的對我的學習玩鬧進行過問了。就算是犯了錯,父親也只是裝作很生氣的撅嘴說一句:「大過年的,不想揍你,生點閒氣,等過完年再說!」一般這樣說的時候,我就知道父親根本不會跟我計較了。

要是這天起床早,又趕上父親心情還不錯的時候,我就可以跟著父親去殺豬的地方看著大人們有的挖坑架殺豬鍋,有人用繩子綁在肥豬的兩條後腿上,趕著豬往這裡來,然後看著大人們把豬送上木板,尖刀插進豬的喉嚨,血水衝出來被接到放鹽的盆子裡,把豬抬進熱水大鍋裡面,用鋼掀刮豬毛,再把豬吊起來開膛破肚等等一系列的殺豬步驟。

這時候看的是相當過癮的。

臘月二十五,父親會讓我跟姐姐出去玩,然後跟母親兩個人在家裡廚房內把廚房門從裡面關起來燒油,下果。把門關起來,是因為怕熱油燙到串門的小孩子。下果就是把面趕成片撒上芝麻,放到油鍋裡炸熟。還有一種吃食名字叫做糖食疙瘩,就是攪出很稠的稀麵團,伴鹽或者伴糖調成自己喜歡的味道,放到油鍋裡炸,熟了以後撈出來,這種吃食就是過年時候大人孩子的零食,父親尤其愛吃。

棗糕饃

臘月二十六,家裡會進行裡裡外外的大掃除,這一天母親在洗衣服,父親做飯。

臘月二十七,家家戶戶就開始蒸饅頭,這一天姐姐會被徵用,負責在廚房裡燒火,饅頭出鍋的時候負責把饅頭擺在簸箕上晾。一天下來要蒸四鍋饅頭,然後整個正月裡就不再蒸饅頭,父親曾經在把第一鍋饅頭拿出來供自家族人排位的時候說過,正月裡蒸饃會被灶王爺看不起,這一年裡都會窮的吃不飽。我想,這大概是因為父親這輩人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深深體會到餓肚子的難受吧,跟灶王爺並沒有太大關係。

臘月二十八二十九,村子裡的路上從凌晨五點天還沒有亮的時候開始就有農用拖拉機轟隆隆地開過,這是一年一次的辦年貨時間到了。家家戶戶到了這一天都會到集鎮上買鞭炮,瓜子,糖,對子,紫菜,蝦仁,魚等等等等。有一年父親心血來潮買了一個牛頭,那一年過年,天天早上起來喝父親熬的牛肉湯,現在想起來還很懷念。

到了年三十這一天上午,父親就開始在家裡把買好的對聯用剪刀劃開,哪個門上貼哪種對聯,一一列清楚,然後就對我說:「今年貼對聯的活是你的了!」等到下午三點左右,父親在家裡熬好漿糊,家家戶戶也都開始貼對聯的時候,我就跟四叔家的七弟一塊搬著梯子在家裡貼對聯,貼完了再去四叔家貼。對聯貼完後,手指肚都被染紅要用熱水洗好幾遍才能洗乾淨。

漫畫 貼對聯

下午六點吃完晚飯後,我出去玩,父親跟母親就開始在廚房裡剁餃子餡,和面做餃子皮。蒸出幾籠屜的餃子放到外面凍一晚上。然後大年初一中午吃。

過年五天年

大年初一這天,是我最喜歡的一天。熬夜守歲到十二點左右,村子裡就開始放鞭炮。噼噼啪啪的不停。我家裡是早上五點左右才開始放的,早上五點被父親叫起來,這時候父親已經起來燴好了一鍋涼粉湯,我跟姐姐起來以後。父親會舀好三碗涼粉湯,放在祖宗排位前,讓我跟姐姐對著祖宗牌位磕頭,母親不想起床,這時候父親一般都不做理會,因為就算理會了,也會讓母親給訓一頓。然後,我就會到四叔家喊起來七弟,兩個人一塊起來在叔叔伯伯家叫門守壓歲錢。左邊口袋裡裝著瓜子糖,右邊口袋裡裝著鞭炮,一身新衣服,相當開心。

大年初一放鞭炮

小時候比較淘氣,我到了過年的時候會跟七弟一塊到別人家的廁所裡,把那種拆開的長火捻大地紅鞭炮插進別人家廁所的屎尖尖上點著了長火捻子,再跑出去。往往幾次以後,廁所的牆壁上炸的都是屎花子。有時候有的小孩子點火捻子時進廁所的人多了,點著鞭炮以後在廁所門口來不及跑出去,硬是看著鞭炮炸響,讓屎花飛濺一身。

大年初二,初三,初四,家裡走親戚,沒有走親戚的時候父親會喊自己的朋友們在家裡打撲克牌,父親早年有過一場胃病,母親不讓他抽菸,也不讓他喝酒。

到了初五,家裡會放一掛鞭,放的鞭的名字叫做大地紅,放完以後滿地都是紅色的炮紙。這時候父親會說一句:「哎,年過完了!」。

新的一年開始了。

新年好!

相關焦點

  • 農村過年一大怪象,大年三十去祭祖,這是為什麼?
    今年的2月初就開始過年了,算是比較早一次的過年,在外忙碌了一年的農民朋友也都開始準備回老家過年了,而沉寂了許久的農村也要開始熱鬧起來,最開心的當屬是老人家了。在很多的地方,人們還是習慣過陰曆的日子,尤其是過節的,從臘月開始一直到大年初七,中間一直都會有各種的風俗習慣,比如陰曆的二十三或是二十四是過小年的日子,還有臘月初八一些地區要過臘八節,所有的一切其實都在暗示著年快要到了。
  • 過年前要打掃房間,到底哪天打掃才合適?原來是有講究的
    距離過年只有半個月的時間了,不知道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依然奮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還是已經放假,悠閒的在家裡等待過年?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家裡過年前都一定要給房間打掃的,不過,你們知道過年前,到底什麼時候打掃房間最合適嗎?在過年前的那幾天應該做些什麼,其實都是有規矩的。
  • 喜迎發財中國年,說說我們老家「大人望插田,孩子望過年」的俗語
    在我們安慶老家農村流行著這麼一段話:大人望插田,孩子望過年。這個也是我們這幫過了不惑之年的一代人的童年記憶。記得小時候基本到了臘月十幾左右的日子就開始忙過年了,打豆腐,殺年豬,做年粑,熬糖稀都是父母一輩每年必做的功課。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因為過年期間有好吃的,當時大人叫我們磨粉,剁柴,灶間把火,貼春聯幹那些配角的事情也非常起勁。記得我在農村做裁縫學徒期間,年前是最忙的,不管收成好壞,大人們就算自己穿得再破,大都也要給家裡的孩子們做套新衣服過年。
  • 老家過年記
    >年10月28日 小時候,我們老家過年非常熱鬧,而且濃鬱的過年氣氛前後要持續一個多月。在那個困難的年代,一到冬月,我們小孩子們就天天盼望著早點過年。剛進入臘月,我們那裡就顯現出過年的氣象。集上的人驟然增多,鄉親們已開始採買年貨,在各個鄉村輻輳於鎮上的大道小路上,到處是絡繹不絕的趕集的人們。女人們則忙著做針線活,給家裡人趕做新鞋新衣裳。臘月的凌晨,村子裡經常會聽到豬悽厲的哀嚎。
  • 6毛錢搞定孩子挑食 城裡娃:還是老家過年有意思
    作為中國人的特有食品,過年吃餃子,是中國流傳了千年的習俗。每年春節,家在石家莊的小朋友嘉嘉都會跟隨父母一起回河北故城的奶奶家過年。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嘉嘉說,在老家過年好玩兒,比在城裡有意思。「除了能放鞭炮、串親戚之外,最有意思的是老家過年包餃子時裡面要包上錢。」嘉嘉說。
  • [年味2017]回味回老家過年的日子
    作者:寶寶知道 淘辣媽以前很少回家過年,因為怕人流。每年經常回家,都是非高峰期。父母年紀越來越大了,盼過年,盼團聚。所以,從今年起,我們打算都回家過年。我的家鄉在廣西北海市,在祖國的南方。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下我們的南方年吧!過新年前,備年貨,搞清潔,跟北方一樣。
  • 明天是小年啦,糖瓜祭灶,準備過年!
    ,再過六、七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 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的習俗,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小年是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記得兒時,每到小年,家家戶戶的爆竹聲就響了起來,就知道春節快要來了。
  • 大年三十晚上開車出門 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卡車之家 原創】每到過年,不管再忙,總要停下來兩天,這已經成為了習俗。當然也有例外的,在春節期間不停車,一直奔波在路上。在我的老家,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十二點一過,都要把車開出去溜一圈,而且溜圈的方向也很有講究。▎大年三十晚上十二點出門 意在討好彩頭
  • 寒假到了,春節來了,帶著熊孩子快樂過年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年味兒漸漸濃起來,大街小巷洋溢著過年的氣氛。紅紅火火的商場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年貨,川流不息的街頭湧動著購買年貨的男女老幼,臨街的店鋪裡播放著祝福新年的歌曲……。過年,曾經是兒時的期盼。
  • 只要日子甜 天天如過年
    農曆臘月三十,人們沉浸在濃濃的年味裡。  中午時分,岷縣十裡鎮雷家村的李列紅準備收工回家。李列紅是一名粉刷匠,主要在縣城包活。「活多得很,一直要幹到大年三十才休息」,李列紅說,「哪像前些年呀,到了冬天基本沒事幹,在家一待就是一兩個月,現在過年最多待一個星期,多虧有了這一技之長。」  臨回家時,李列紅在超市買了點蔬菜和水果。「年貨孩子已經辦好了,簡簡單單的,一是國家提倡節儉,二是咱農民過年不再只是為了吃喝。」  李列紅,一個純樸的農村婦女,三年前他們一家還在為溫飽擔憂。
  • 過年有紅包是一種儀式感,在溫潤無聲中,溫暖而幸福!
    #泛文化寫作營 、最暖團圓年##冬日##我要上頭條##天南海北過大年##1000個過年故事##元宵願團圓##元宵#過年是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年三十收紅包,圖個吉利,也代表了一個人對你的心意,精心準備紅包的態度和細節
  • 留在記憶裡,最無憂無慮,最快樂,最美好的是童年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著遊戲的童年。……什麼時候能像高年級的同學有張成熟與長大的臉。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明天,盼望著長大的童年。……『』這首童年唱出了我們多少人的心聲。在童年盼望著長大,盼望著飛向遠方。等真正長大了到了遠方,才強烈地思念故鄉,想念自己童年最快樂的時光。7,80年代的農村,大部分還是缺衣少食,日子過得緊巴巴。大人們一天到晚下地辛苦勞作。小孩子沒有玩具,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更不曉得什麼叫玩遊戲。我們的遊戲就是在不上學時,滿山遍野瘋跑。上樹掏鳥窩,採桑椹吃。吃得嘴巴烏紫烏紫。下水摸魚,蝦。追蜻蜓,捉蝴蝶,捉迷藏。
  • 馬上就要過年了,你所在的農村裡哪一天過小年?都有哪些習俗?
    從大的範圍上來講,北方地區一般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地區普遍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那麼你所在的農村地區是哪一天過小年呢?有什麼樣的習俗?止茶就說說我老家和我現在所生活地區的一些風俗習慣。在止茶老家皖西南地區,普遍意義上是以農曆臘月二十四這天作為小年夜。在小年這一天,最大的傳統風俗習慣有兩個,第一就是祭祖。
  • 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宜 祭 灶 神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是中國傳統文化民間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
  • 過年了,老家有哪些你接受不了的風俗習慣?
    所以很多在城市生活的年輕人都不願意提早回家或者在家呆太長的時間,只是短暫地跟自己的至親相聚片刻,然後就會儘快趕回城市,因為他們想儘量享受一下專屬於自己的輕鬆時光,可事實上就是為了躲開那些落後的、俗套的過年風俗。你的老家,有哪些你接受不了的風俗習慣嗎?
  • 童年農村的那些快樂時光,上山捉鳥、下河摸魚,窮並快樂著
    我的童年在農村長大,直到如今仍深深烙印著農村的印記,雖然家徒四壁,小時候沒有坐過汽車、看過彩色電視,生日也沒有吃過蛋糕,吃的都是地瓜、野菜、小米粥!一年吃不到幾次肉,都是下河摸個蝦、逮個魚,上樹掏個鳥窩、捅個馬蜂窩改善生活,玩的花樣百出,可以說在農村的童年時光是窮並快樂著的。
  • 小年到啦!準備迎新年啦!你知道小年都有哪些習俗嗎?
    因為小年不是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一般在北方地區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在南方呢則是臘月二十四!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從這一天起,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表達人們對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祝願,也就意味著過年已經越來越近了!從清朝中後期起開始,帝王家就會在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祈求來年順順利利。
  • 和北方的老家相比,廣州過年時的紅包很隨意
    除了買利是封,大家還會去銀行換新紙幣,五元、十元、二十元的新錢最受歡迎,不提前準備很難換到。年二十九或者年三十,家家戶戶的女人都開始包紅包了,從五元到一百元的分門別類的封好放好,以防弄亂。年初一早上出門前,已婚人士的口袋裡都會揣上不同面值的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