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明士 傅樂成先生年譜
以第一志願考取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 24歲(1945年)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昆明)。 25歲(1946年)國立中央圖書館幹事。 26歲(1947年)私立弘光中學教師(南京)。 27歲(1948年)國立河南大學助教(河南)。
-
【讀書】《儒藏·史部·儒林史傳》小序
除卻《唐志》所錄,宋人著述已近二百餘種。此類文獻在明清時期非常發達,《明史·藝文志》所錄有明一代「傳記類一百四十四部、一千九百九十七卷」;孫殿起以鬻書所見,撰成《販書偶記》及《續編》,共錄「傳記」七百二十餘種,主要為清人著述。上海圖書館編《中國叢書綜錄》,將古代近二千八百種叢書所收傳記目錄匯為一編,總數在一千六百種以上。於茲可見「傳記」文獻之盛。 「傳記」文獻內容十分複雜。
-
徐文長先生年譜--專題
》可說是筆者在研究《金瓶梅》過程中的副產品;而解讀《年譜》中有關詩文,又成為破譯四百多年來《金瓶梅》之謎的鑰匙。2000年,從金巨楠先生處借到《徐渭集》,才第一次通讀全書,自然感到十分新鮮,但由於《畸譜》過於簡略,大部分詩文又不明年月及創作背景;人名多用字、號;況且各家世系、年譜不清,難以全面系統地了解徐渭;再則,由於借書,不便在書上作注,作考證,亂塗亂劃
-
趙昌智:通儒佳譜之《焦循焦廷琥年譜》
有專著《阮元傳》《阮元年譜》《阮元評傳》《王念孫王引之年譜》行世,分別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及華東地區古籍優秀圖書一等獎;尚撰有《凌廷堪傳》《王念孫王引之傳》《揚州學術史話》《焦循評傳》等專著,影響頗深遠。梁啓超曾言: 欲為一名人作一佳譜,必對於其人著作之全部貫穴鉤稽,盡得其精神與其脈絡。
-
徐子方:李汝珍年譜
又據凌氏門生張其錦所編《凌次仲先生年譜》,凌氏祖籍安徽歙縣,祖母乃板浦許氏,祖父死後,其父文昌到板浦依外祖許世貞謀生,他出生在板浦。另據近人孫佳迅考訂,李汝珍初到板浦那年,凌廷堪春夏客揚州,季秋人京,至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冬回板浦省親。是時,李汝珍必趨前拜訪,向他求教。
-
對經典作家價值的全方位審視——讀鄒理的《周立波年譜》
作者:賀紹俊(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鄒理的《周立波年譜》(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應該是關於周立波的第一部正式年譜的出版,是一項填補空白的學術成果。 周立波是中國近百年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暴風驟雨》《山鄉巨變》已經成為當代文學史的經典作品,具有不容低估的文學價值。
-
【年譜與語錄】55歲先生更把五行利用到社會間人們的職業上: 士屬金,農屬土,工屬木,商屬水,官屬火.
[22歲]【年譜與語錄】先生23歲在外傭工,時時惦念雙親,事事謹慎,恐致雙親憂心[23歲]【年譜與語錄】先生24歲對於東家的行為上時時留心,有錯處便要乘機勸諫【年譜與語錄】聖人說"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25歲]【年譜與語錄】先生26歲人都知道用好心是好人,而不知道壞心用對了,也是好心,須有變化的。
-
逄先知、馮蕙、熊華源談「《毛澤東年譜(1949—1976)》的編輯特點...
參加編輯《毛澤東選集》(1—4卷)第2版、《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毛澤東文集》、《毛澤東書信選集》,擔任《毛澤東年譜(1893—1949)》的副主編之一。 熊華源 1951年4月生,畢業於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原主任,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先後從事周恩來、鄧小平和毛澤東等領導人的思想生平的研究宣傳工作。
-
從《毛澤東年譜(1949—1976)》看毛澤東對本人著作和毛澤東思想的...
[關鍵詞 ]毛澤東;《毛澤東年譜(1949—1976)》;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中圖分類號 ] A84 [文獻標識碼 ] A 毛澤東如何對待本人著作和毛澤東思想,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2013 年12 月,中央文獻研究室推出六卷本《毛澤東年譜(1949—1976)》(以下簡稱《年譜》),為研究這一問題提供了權威資料和獨特視角。
-
在細節中呈現真實:讀劉成國《王安石年譜長編》看熙寧政治
年譜的重點在於材料,好的年譜,要求巨細靡遺、考訂精詳、系年準確,對作者的搜討之力、考據之功與沉潛之心都要求甚高。就這點來說,成國先生的《王安石年譜長編》(以下簡稱《年譜》)當之無愧。由此,我們才得到了一部可靠的王安石年譜。然而,真實正是在細節中得到呈現的,細節越豐富,呈現的面向越複雜,越是接近真實。作為司馬光的傳記作者,我從成國先生處獲益極大。今細讀《年譜》,更深感大變法時代的複雜性,茲綴取三事,略陳淺見,還請成國先生與諸位師友批評。
-
民國時期年譜揭開小港李家媳婦百年前的感人故事———
而揭開她塵封百年往事的是一本深藏民間90多年的年譜———《張太夫人年譜》,該年譜9000多字,記錄了她一生做過的許多好事,最令人震撼的要數由她拍板、李家出巨資將450餘名被販為奴的江浙勞工從南洋解救回國的故事。 年譜記載張太夫人往事 「張太夫人叫什麼名字我們到現在還查不到,但她對社會的貢獻,讓人驚嘆。」
-
趙樸初年譜1907-1927:出生至20歲 家事及求學
趙樸初年譜共分8個階段,本文是趙樸初年譜的第1部分,也是樸老少年求學、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趙樸初年譜,記錄了一個偉人波瀾壯闊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趙樸老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真實人生和高尚情操,樸老如清風、若明月,正如學誠法師追思樸老時所說的那樣:標準斯世,沒而不朽。
-
溼處能枯淡處濃——從邵川《林散之年譜》說開去
有人認為做年譜只要有足夠的耐性就可以,殊不知面對眾多資料,最能考驗作者的眼光見識和能力。是的,早前得悉林散之世交邵子退老之孫邵川先生整理完成了《林散之年譜》,堪為彌補了新安畫派流脈之學術空白。也源於新安畫派一脈相承的因緣情結,儘管一直不熟悉邵川先生,也相信有朝一日一定可以鴻雁筆墨際會,通過熱心朋友之引介得以相識,只是以為如此浩繁深湛的學術力作一定出自老學究手筆,如今一般人或中青年是不會有心思甘願坐冷板凳整考據修年譜的,想來便稱呼邵川先生為邵老,沒想他回覆:《林散之年譜》如沒有可以贈送一本以求教正。請將地址手機號發來。請不要稱「邵老」我七十還不到,按大眾化通稱老師即可。
-
浙江地理|永康「胡公大帝」出生地考:一份新發現年譜,能終結爭執嗎?
今年上半年,有個朋友在北京國家圖書館找到了一本清光緒二十年胡宗懋編著的《胡正惠公年譜》,上面明確記載,胡則於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八月十三日生於永康之胡莊。「胡莊就是我們村,胡莊地名千年未改,永康只有象珠鎮這個胡莊,沒有第二個胡莊。」
-
三部六病創始人劉紹武先生年譜
劉紹武年譜(1907年至2004年)1907年
-
王振良|來新夏先生學術述略
早在1979年,他就發表了《清人年譜的初步研究》[注]。這是來新夏落實政策後公開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曾以此文參加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太原),後來用作《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的代序。1991年,來新夏、徐建華師生又合作出版《中國的年譜與家譜》,為任繼愈主編的《中國文化史知識叢書》之一。
-
謝靈運年譜考辨,廓清謝靈運生平事跡
從1924年至1987年,共有葉瑛、丁陶庵、郝立權、郝昺衡、楊勇、顧紹柏等六位學者發表過他們的謝靈運年譜研究,廓清了謝靈運生平事跡中的許多問題,使讀者大受嘉惠。然而「知也無涯」,筆者感到謝靈運年譜傳記研究中仍然存在著需要進一步加以考辨的問題,本文主要就「謝封康樂侯表」、「停軍十五日」、「千秋亭飲酒」、「隨州從事鄭望生」等四個問題略陳已見。一、「謝封康樂公表」抑或「謝封康樂侯表」辨及謝靈運襲封時間考。
-
孔子一生的年譜,都是作聖的妙訣
這一章可以說是孔子一生的年譜,把自己修學所達到的成就都體現出來。而皇侃和邢邴兩位大儒都認為孔子隱聖同凡,勸人勤學,意思就是孔子在聖道的修學過程中,和凡人一樣,都是勤學來得到的。孔子年譜孔子十五歲志在學習,和我們普通人學的是不一樣,孔子小的時候,心志堅明,所學的是經術,而且十五歲也是入大學之年,都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都在治國,平天下的學習,而普通人只是在小學中
-
《清史稿儒林傳校讀記》舉要
之後,以傳主著述、碑傳、年譜及《實錄》《會典》《起居注》等官私史籍為據,從歷史學與文獻學相結合的角度,逐傳精心校讀,遂成前輩師長交給後起學人的為學功課。 1978年10月,筆者有幸負笈京城,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追隨先師楊向奎先生問清儒學術。從此,恭置《清史稿儒林傳》於案頭,作為入門史籍而隨時檢讀。
-
14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年譜,100餘萬字素材——他的博士論文建立在這種核心資料庫之上
由於這個工作量巨大,光搜集年譜中文本的批示數據,我就前後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後來,我在Excel裡面總共整理記錄8145段領導批示段落和一百多萬字的年譜素材。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基於理論確定博士論文選題和基於現象確定博士論文選題是兩種不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