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和男性在申請地球科學博士後時收到的推薦信截然不同。
性別偏見在科研界並非什麼秘密,它可謂無處不在,甚至已經滲透到了舉足輕重的推薦信領域——導師一般會在推薦信中為自己的門生說話。
據10月3日《自然-地球科學》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從全球範圍來看,女性在申請地球科學博士後時獲得「優秀」推薦信的可能性比男性低10%。推薦人性別或申請人工作所在地區並不影響這一發現的結果。
「這些結果揭示了地球科學領域存在的一個真實問題,正和其它學科一樣,」論文的第一作者,哥倫比亞大學的社會科學研究者Kuheli Dutt說。她補充道,女性從一開始就處於不利地位,因為人們認為女性競爭力不及男性。
以美國為例,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數據顯示,理工科女性佔博士人數的41%,但在2012-13年,她們只佔美國聯邦資助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博士後人數的24%。在地球科學領域,女性正教授不足10%,這表明大量女性在博士後階段——一般是通往教職工作的必經之路——離開了該領域。
Dutt表示,這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對博士後階段女性的認知偏見產生了重要影響。推薦信在幫助女性獲得博士後職位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
蒼白的讚美
」
Dutt及同事分析了2007-2012年間,54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球科學博士後申請人提交的1224封推薦信的語氣和長度。他們先刪去了推薦信中的申請人和機構名字,然後讀信,並將推薦信分為了「優秀」、「良好」和「存疑」三類。
大部分的推薦信都被評定為「良好」類,這些信使用諸如「非常聰慧」和「富有成效」等詞語,而較為稀少的「優秀」類推薦信則含有「科學領袖」、「傑出的科學家」、「開拓者」或「我遇到過的最優秀的學生之一」等用語。24%的男性申請人獲得了「優秀」類推薦信,而女性僅有15%。
此外,Dutt與共同作者發現,男性和女性推薦人為男性申請人撰寫較好的推薦信的可能性是一樣的。Dutt認為原因可能在於內隱偏見和刻板印象。
化學、醫學和心理學領域的推薦信也存在類似的偏見。推薦人對男性使用更為張揚顯著的形容詞,如「非凡的」和「傑出的」,但是對女性則使用「勤奮」之類的「中規中矩」的描述。
「
盲從者
」
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的心理學家Virginia Valian表示,招生委員會成員需要接受培訓,以便在評估推薦信時將內隱性別偏見的影響最小化。例如,「在描述一位學生『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時,用在男性身上和女性身上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她表示,用在男性身上時,這個詞會被理解為領袖特質,但卻會讓女性看起來像盲從者。
Valian擔心,Dutt的研究沒有考慮到一些男性申請人和女性申請人本身存在的水平差異。但她也說,將這一因素納入考慮的其他研究同樣發現了類似的性別差異,只不過差異較小一些。
就職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Toni Schmader表示,性別刻板印象在人們年幼時就已根深蒂固,因為他們在科研界裡看到的更多是男性身影,從而把科研當成了一種屬於男性的職業。但她表示,推薦人和評審應該通過三個步驟避免這種偏見影響自己的行為。「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存在偏見,其次要有摒棄偏見的動力,最後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將其付諸行動。」
版權聲明: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Chinapress@nature.com。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2016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歡迎留言談談你遇到的故事。
科學人
科研最新進展,學術最新動態,頂級學者的思考和見解。
長按二維碼關注科學人(微信號:scientific_guokr)。